《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阿莱妮

[讨论] 《一个往回走的人猝死在自己心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3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放 于 2012-1-13 17:41 发表

在存在与时间的篝火旁,除了死亡,我们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即使以人为本的哲学,也不例外。


生命将在他人中延续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石侃 的帖子

石侃的命题发言是准确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没什么问题,只要不是日常的平庸性就可以了。
————————
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先存在然后逐成为自己所概定的命题和定义。

形而上的诗歌和形而下的诗歌也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都会开始,而且偶然的开始,然后,并非偶然的延续。其实法国人并不善于抽象思维、思辨能力,法国人都喜欢感性的东西,比如巴黎的美味佳肴,卢浮的馆藏珍品。绘画歌剧和浪漫的海滩以及文学。他们适合这个;而德国人则不同,他们的血管里就有先天的穷折腾自己的本领,他们善于抽象思维,而且翻开罗马以来的所有哲学名家无不与德国人相关联。他们严谨,受纪律,强悍而明确。
是萨特打破了这个(并非绝对)界限。他迷恋胡塞尔,海德格尔和中国的禅宗的一些学问,终于完成了《存在与虚无》在争论中有一次明确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幸福的人应该思考着。
翻开扉页,萨特依然用法国式的传统和浪漫题写了《献给————卡尔到尔》(海狸 castor,也就是波伏瓦的昵称)。欧洲人都有这样的传统,也就是每当一个艺术品诞生的时候,总要献给什么什么人,这大概是过去文人都要得到贵族的资助,而后,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开始的某种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先存在然后逐成为自己所概定的命题和定义。

————呵呵,你看过亡灵在说话吗?所有天灵灵,地灵灵都是活人的嘴巴。实际我没看过所谓的形而下的哲学,所有哲学都是追求一般的普遍性。现象并不是哲学,但对现象的归纳则是哲学,这就好比世界有什么花不是哲学,但花的种属情况和分类则为哲学。我到很晚才知道行而上在历史中的具体说法是什么,有人说它是“唯思”,说它“唯思”的人,他自己却在“思”中。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一个绝对的唯思者,因为思者和所有人一样,都建立在主客二分的意识先决下,不是以自己为认知对象,就是以他人或他物为认知对象。换言之,精神和物质从来不曾分离过,行而下在哲学中是一个假命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石侃 的帖子

哲学的很多误区(在中国)是人为的创造出来的;比如形而上和形而下等等。问题的本质也不在于存在与思维谁先谁后的问题。

问题在于我们的态度;

思辨可以让人在决定的结论上用怀疑的眼光多停留1分钟。而拯救我们自己的就是这个1分钟而已。

石侃君你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莱妮 于 2012-1-13 18:41 发表
一切都会开始,而且偶然的开始,然后,并非偶然的延续。其实法国人并不善于抽象思维、思辨能力,法国人都喜欢感性的东西,比如巴黎的美味佳肴,卢浮的馆藏珍品。绘画歌剧和浪漫的海滩以及文学。他们适合这个;而德国 ...


法国佬啊,其实他们依然是泛德意志兰的人,只不过他们靠近意大利,被古罗马那种享乐主义侵蚀了不少,慢慢成为一种文化。但法国佬反过头来,又说意大利的菜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厨师。我现在还是搞不清楚,古罗马人究竟是赫梯人,还是泛希腊的阿开亚人。维吉尔说,古罗马创立者其实是被阿伽门农所灭的特洛伊人的后代,但是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好像又是在暗示古罗马和亚述的关系。法国贵族中不乏哲学家,他们和德国佬是同宗的大杂烩,只不过滞留在北方的日尔曼人,其生活的气候比较寒冷和刻苦,而法国气温比较适宜,他有那个资格和物产去打造一种享乐的。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2-1-19 15: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石侃 的帖子

其生活的气候比较寒冷和刻苦,而法国气温比较适宜,他有那个资格和物产去打造一种享乐的。
————————————————
比如说波尔多的美酒,巴黎的诗歌艺术歌剧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莱妮 于 2012-1-13 19:07 发表
哲学的很多误区(在中国)是人为的创造出来的;比如形而上和形而下等等。问题的本质也不在于存在与思维谁先谁后的问题。

问题在于我们的态度;

思辨可以让人在决定的结论上用怀疑的眼光多停留1分钟。而拯救我们 ...


过去很多事物都是庸俗性的,你只要找到那个思考的入口,就会发现那些表达究竟是怎么的滑稽。思辨是不需要有担忧的,它启迪智慧,也从来不剥夺你作为一个现实的人的位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莱妮 于 2012-1-13 19:10 发表
其生活的气候比较寒冷和刻苦,而法国气温比较适宜,他有那个资格和物产去打造一种享乐的。
————————————————
比如说波尔多的美酒,巴黎的诗歌艺术歌剧等


是啊,德国有什么,除了硬面包、生鸡蛋、大块头的骨肉和非常霸道的消化系统。为什么德国的古典哲学在世界文化中璀璨一时,我只能说环境造就了人的刻苦。德国处在东西的夹击中,他再不刻苦,就要完蛋。在俾斯麦以前,德国是教皇的奶牛。事实德国在那时是不存在的,就好像奥斯曼的维也纳说的,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兰是一个神话,因此他们就把那个神话给打造出来了。法国人在物质领域的创造力无法和德国比美啊,但就精神的制品,除了哲学和美学德国就像个欧洲的乡巴佬,除了歌德还是歌德,如果还有一个诗人,我只能承认那是希特勒。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2-1-13 19: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德堡大学的哲人小道,很多人走过,德意志人的逻辑性与生活的层级化式管理,别的民族是办不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啊,不知道你们在说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指间沙 的帖子

欢迎新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莱妮 于 2012-1-13 19:43 发表
欢迎新朋友


这句能看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0 03: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