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阿莱妮

[讨论] 《一个往回走的人猝死在自己心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3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龙的妹妹 的帖子

是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那么晚。阿妮哥辛苦了呢。天放君也是。呵呵。先去饭饭。
要申明下的是,“生命就像是一场告别,从起点对一切说再见”,这句不是我写的,是汪峰的词。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往回走的人猝死在自己心中”实际在文本具体的语境中,是无限对有限的逼迫,是理想与现实的互为反思,是永恒和幻灭的纠结。有意义的是,她说“请不要悲伤”,倒又是从见证中(即所谓的过程主义),获得“存在”对其写作精神的拯救。呵呵,人就是奇怪,她一边用辩证的运动,反题哲学绝对的静止价值,一边又要通过绝对静态的理念来获得世界的蔽护。

——————谢谢石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妮哥,酒醒了吗?万宝路味儿太重,我不大喜欢的呢。嘿,冰水好。我是喜欢在冬天直接吃冰的。
认真读了,当然还有你跟天放君的对话。如果尚未尽兴,支持你们继续。
我么,旁观即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往回走的人猝死在自己心中”,我写这句的时候,是承上句“下雪的夜晚她倒出星星和云朵埋进泥土点燃了时间的坡”的。
阿妮哥,如果是这样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寒山依依 于 2012-1-13 12:21 发表
“一个往回走的人猝死在自己心中”实际在文本具体的语境中,是无限对有限的逼迫,是理想与现实的互为反思,是永恒和幻灭的纠结。有意义的是,她说“请不要悲伤”,倒又是从见证中(即所谓的过程主义),获得“存在”对其写作精神的拯救。呵呵,人就是奇怪,她一边用辩证的运动,反题哲学绝对的静止价值,一边又要通过绝对静态的理念来获得世界的蔽护。

——————谢谢石侃! ...

依依,我们还是回到 生活或者生命或者生存的 感受性获得 这个层面 上来吧,这样会实在一些。这样做会让“请不要悲伤”听起来有温度并感到温暖。

虚悬一个极境,就会走入一个绝境。这是我20年前对自己的告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放 于 2012-1-13 12:49 发表

依依,我们还是回到 生活或者生命或者生存的 感受性获得 这个层面 上来吧,这样会实在一些。这样做会让“请不要悲伤”听起来有温度并感到温暖。

虚悬一个极境,就会走入一个绝境。这是我20年前对自己的告诫。

依依,我们还是回到 生活或者生命或者生存的 感受性获得 这个层面 上来吧,这样会实在一些。这样做会让“请不要悲伤”听起来有温度并感到温暖。

——原本好象,就只是这样。  你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往回走的人猝死在自己心中

多半应是心脏病突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围坐在存在与时间的篝火旁,温暖。依依的命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寒山依依 于 2012-1-13 12:38 发表
“一个往回走的人猝死在自己心中”,我写这句的时候,是承上句“下雪的夜晚她倒出星星和云朵埋进泥土点燃了时间的坡”的。
阿妮哥,如果是这样呢?


这没什么的,作为人你无时不在世界中,只要你受到通知,就被它牵引出来,并抛掷在“求诉”栖宿的路途中。我们实际的所有感官,当你处于言说,就处对世界的对象化里。各种意象无非是理念的对象物,这些理念有时候是自觉的,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不管是有机还是无机,人早就被自然所设置了,遗传了它所有在宇宙中的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放 于 2012-1-13 12:49 发表

依依,我们还是回到 生活或者生命或者生存的 感受性获得 这个层面 上来吧,这样会实在一些。这样做会让“请不要悲伤”听起来有温度并感到温暖。

虚悬一个极境,就会走入一个绝境。这是我20年前对自己的告诫。


她什么时候不是处在“生活”、“生命”,或者“生存”中,她任何的体认都是“实在”的,否则那她又是什么?实际她面临的事物,恰恰是通过“思”的荆棘丛和抗争,到达信仰的崇高性问题。她只有在信仰中解决,否则她通向时俗的日常、疏懒和沉沦,并取消所有她诗的必要和意义。她有没有获得崇高性(即与世界的同构性张力,“请不要悲伤”。),则是评价其精神历程是否完结的关键性节点,如此当她归于朴素的时候,就依然能保持一个诗人对世界谦虚的情操,乃至再创造的激情。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2-1-13 16: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莱妮 于 2012-1-13 15:12 发表
围坐在存在与时间的篝火旁,温暖。依依的命题

在存在与时间的篝火旁,除了死亡,我们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即使以人为本的哲学,也不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侃 于 2012-1-13 16:41 发表


她什么时候不是处在“生活”、“生命”,或者“生存”中,她任何的体认都是“实在”的,否则那她又是什么?实际她面临的事物,恰恰是通过“思”的荆棘丛和抗争,到达信仰的崇高性问题。她只有在信仰中解决,否则 ...

我只是更多地把依依拉回并提醒她,哲学之思不在身体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放 于 2012-1-13 17:45 发表

我只是更多地把依依拉回并提醒她,哲学之思不在身体之外。


那就没什么问题,只要不是日常的平庸性就可以了。“哲学之思不在身体之外”,这完全是可以接受的,尽管在世界话题的逻辑上,依然存在缺陷。现在国内的美学依然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人的世界对人有意义吗?答案肯定是有意义的,因为人不是无米之炊地那样在世界中,无中生有地到来。在没有人的世界,世界在其自身的意义中存在,但同时也在未来的人的意义中存在。只不过这部分知识要获得相对要困难很多,而且带有广泛的不确定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0 03: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