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半遮面

半遮面《成长过程之大家评、说、砍》(个人存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4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格木砍诗》实况小记录

前言:

这此活动到此已结束,感谢格木在百忙之中为我们砍诗,同时感谢会员和我们交流、互动、学习。通过这次活动看到很多人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看到了思考和反思以及审视的态度。最后祝诗人们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歌来,祝诗歌报蒸蒸日上,越办越红火。

整理:

1对诗歌而言,首先应该是艺术者的血统,最起码无论到了何时何地,这艺术者血统都不应被忽略和漠视

2所谓言说之物,其实在作者写出来之后,是一分为二的,一半沿着本身继续发掘,一般便通过文字与语言(在作者这个耍魔术的人的掌控下)转化成诗的生命。从现实中的事件或事物撷取出来之后,通过分离(保持一半之后进入诗歌领域),然后再重新结合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作品。这两者不能失衡,否则作品本身不是过于瘦弱、嶙峋,或者就是肌无力或者臃肿。

3思想者血统过于占据主导地位,会导致骨骼过于畸大而血肉不够丰润与美观,说白了,就是语言艺术血液少了。当我们深入剖析生活本身时,我们是能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的,可作为诗人而言,更重要的任务是引发民众(姑且这么说)自灵魂那里的觉醒。除非从思想家的高度上给予民众以出路的指引,否则是不够的。而如果回到诗歌的本义上来说,是通过诗人的引领,去给灵魂以导向,在发现事物丑陋或者恶俗的一面之后,去联系、联想、暗示、意味——更广泛、更普遍的艺术角度上的人性、社会、民生等等问题。

4从局部上解决了,也无法从个体上根除更大面积的“痼疾”。如果加重艺术者的成分,使他血肉丰满,从更内在、更普遍、更广泛的事物联系中去发掘与我们灵魂相维系的东西——比如对美、善、真的渴望,比如对某些事物统一的高度的认知等等

5从语言结构上来看,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个是散了,一个是意象的使用有所不当。从技术上讲,我以前说过要注意修饰语部意象链接。是指的一首诗中出现的所有意象实际上构成一个整体,不能随便乱用,或者可以用任何一种意象,但必须要使它们发生某种共同的联系,顺着同一条血管流向心脏,产生需要的力量,否则就是意象散乱。

6首先语言还处在负重状态,言说方式也比较传统,站在语言学的高度上来挑一下,就是通篇通句是一个调子下来的,而这调子从光度、力度上来说都是向下沉,向下暗,虽然是作者极力向内发掘一些东西,但是仍然显得笨拙和吃力。

7所有有关于诗意的想象或者意象的使用,在融入语言中时,应该越简单,越巧妙,越自然,越流畅才好,

8善于观察和发现。若从哲学意义上去了解的话,或可阅读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会有所帮助。通过一些观察力的加强,去合理的最大化最巧妙化的使用意象

9具有视觉、意象性、声调、音乐性、表意等多元化效果,作用到诗歌中时。文字出现的部分是在明里,属于直观,但在这直观的两端,其实还有意犹未尽的语意在继续散发诗意的气息,

10听觉和视觉的换置,这是语言艺术处理的结果。
     
11一个诗人在语言学上的使命——将诗意的语言扩张到语言学的极限。一个热诚投身于诗歌艺术中的人,现在也许应该暂且把“政治、思想”这样的命题搁置一边,把焦点集中到诗歌语言、形式和写作意识上来比较好。而且从唐诗宋词所长久以来形成的古典语境深刻影响之后,我们现在是否认真考虑从现代汉语角度来切入汉语转型期的写作

12 “暗示永在”和“审美延迟”,这是指在语言处理上应该达到的两个效果,好的语言犹如吃德芙巧克力,吃完之后仍能齿有余香。指的一提的是诗语言的复沓效果应值得提倡

13我个人认为主要是陷入“朦胧”之中,缺少的是“动作”(对于动作的理解,可参照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解,)

14从本质上而言,独特之处不在于表象,而是在于他高度的情怀,因为高度的诗人情怀本身就会制造源源不断的语言,而且这语言是新鲜的,生动的。

15动态可以理解为将作者深沉的情感与思想融入到文字中形成流动的动态的语言结构和形态。若是完全投入进去,高声吟哦,会不知不觉被其中岩浆般激涌的热情所催动。因为它的语言枝干是扩展的,扩展的语言组织又形成了巨大的内部情感空间

16 “我”是架置在诗歌整体之上后又放大了的我,“我”在他的诗歌中不仅仅是指代一个人称代词,而是上升到一种特有的印记和烙痕,诗人的高度情怀。

17多余的枝叶太多,有很多是可以压缩(这种压缩不是靠技术,真的是需要靠情怀才可”制造“出来的。)所以锤词炼句对于任何一个诗人都是基本功,天赋只是前提。二就是缺乏准确的场景,细节和意象(用活的意象,新的意象),还有打破语言的规则性

18对诗歌本身缺乏一种系统的概念性的理解和认识,凭直觉式写作:有时出现的意象往往得不到正确的使用,意象在这里成为静态的叙述中的附属品,这是一种很大的浪费。诗歌应该要“本身自动生成言说”,是动态的独立的生命体

19在理解了对象的特征后,——不能发声,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另一种表述方式,用情感的方式将这种特征放大或挪移,如果你纯粹是描写这只昆虫本身而不赋予它现实的象征意义,是不够的

20,诗歌是让我发现生活,发现世界的另一双眼睛,海德格尔说诗意的栖居,很对,但怎么栖居啊,对我来说就是先有一双诗意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诗歌离不开我们的现实生活,是与之保持紧密联系的,但是又与生活保持着一个高度和距离问题。

21,守旧者即是逆流者。另外要说的是时代语境和时代意义,诗歌也要与时俱进嘛,缺乏时代性而遭到消泯,这也是诗歌本身的规律和现实。这个时代需要的是民众独立的灵魂的觉醒。因为中国几千年来都是讲朝纲讲政治讲仁义道德,讲的够多了,独独很少讲个体的完整的尊严和灵魂的觉醒,这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缺少的东西。

22为什么中国现代诗歌从未出过一个国际级的大诗人,为什么中国诗人为什么没有得过诺贝尔(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翻译就是个大关卡),为什么中国诗歌目前懒洋洋在各自呆在这样那样的圈子里自得其乐。因为人很多都失去了血性和勇气,因为这个社会使大部分的人染上了安逸的病自私的病

23 想法去掉那种“文艺青年”的浮躁情结

24 通过诗歌写作学习,不断脱离自我,到最后找到自我回归自我,

25也有很多朋友大部分是以评议的论调进入诗歌,这样不是不可以,但是更要注意内部明确的意识领域所建立起来的诗歌外部形态,这个态一定是动态的。诗歌实际上可以进入各个角落,但本身一定要花开落地结出的果实是正常的正确的,而不可是畸形或变态的,

26 诗中出现的那些慷慨家昂什么的都是有区别的,本质就不一样。所以如何具备这种东西,需要不断开放我们的心胸去接纳万物,如果天天盯着自己的情思和忧伤不放,写出来的东西就留给你自己看吧

27对于新的理论的东西,去批判性的接受,找出因果关系,一直到弄懂,不弄懂不会轻易接受,但是接受了就会坚定,坚持到底。

28每天抽出时间去读读诗,琢磨琢磨,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生机,处处都有美和灵光,我觉得这就是诗歌带给我的恩赐和好处。现代人所讲——利益之所在也。
      
29一个人的认知和创作力是不一定会划等号的,

30力是指用语造句上要有一定的硬度和柔韧度,明确的指向和内涵

31语言却没有创作性,没有新意或令人眼前一亮或意味性强的句子。之所以出现上面这种局面,是因为写作思路和对诗歌的认识仍然不到位。写作思路做了一些联系性的工作,但毫无突破,所以不妨在如何突破思维方面下一番功夫

32真正的诗人在搞创作时,是应该要进入忘我与无我的境地里面,这种境地里面应该是自由与自然的,这时的写作力是靠纯粹的灵性写作的,如果思想仍被现实力所困扰和限制,就难以掘进。所以光凭一首诗的表象很难评判说这个人的真实水平就这样了,这是不能划等号的,写的时候首先要进入状态,或者没有状态也要把找到这种状态,确立了写作主题后,再把旧有的思想情感等杂念尽可能全部倒掉,在找到状态的情况下根据冥念之力进行创作,这样既不胡乱漂流和临时应急捕捉,也不会损伤灵力的释放。

33 一、作品的指向性,这个指向性的高度或者是深度,或者写作的目标性一定要让读者通过整体营造出的氛围和语言本身的言说能力展现给读者,传递给读者。首先应有一个基本的支撑点,比如语言,那就是建立在言说的高度艺术性和思想性,但是话又说回来,具有这种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则必须借助真正面向万物又融于万物的悲悯情怀。

34有时候出现的打乱语法规则或者语言秩序,也不是不可,但应考虑基础性和创作性方可。
   
35有些基本的概念我们缺乏基本的认识和理解,比如这个时代语境,什么是时代语境,为什么要重视时代语境,怎样去弄这个时代语境,需要说好多汉字的。

36写诗歌评论是有前提的,一是评论的诗歌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因为评论本身是延伸阅读嘛,二是诗歌要有一定的代表性。诗歌评论不同于诗歌理论也不同于诗学,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37怎样到达整体,肯定是有局部的语言结构组成。局部难免会有瑕疵,但是若局部存在严重的硬伤,那么理想的整体效果,比如立意啊价值啊主旨啊,实际上即便建立起来也是很脆弱也没什么积极意义。

38我们怎样发现生活,怎样理解事物,是需要从对诗歌的认知,是需要从高度上提炼出更加有积极意义的精神来进入诗歌的,不然单纯靠简单的局部的描画是不可能真正建立起一个牢固的发光的整体的。

39这里的误读不应当做错误的,失误的来理解(实际上也经常出现这种现象),而应理解为事物本身客观存在的变形和差异性。误读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庞德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策略性误读,比如冯至对里尔克的创造性误读等等,区别是很大的,我们应以创造性误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进入作者和自身。

40所以一首真正的诗(艺术上的作品),它的生命的构成是由作者和读者双方共同完成的。不管读者是在当时还是后期完成这一阅读,这一规律都应视其为使命。

41在诗歌精神(高贵而纯粹的,也是神秘而单纯的)与精神气质层面上满足了当时中国诗人对诗歌的现代性审美渴望,人类情怀共有的普遍性,这种情怀(也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情感)可以越过一切藩篱使各个种族的人找到大的精神家园。诗歌和其他艺术门类就能帮助诗人完成这一理想。

42危机感是针对越来越陷入自我抒情的空疏夸大和苍白肤浅

43我们应该反思,对于当前认真写诗和学诗的朋友们,我们应该不断地问问自己的写作动机和写作倾向,写作的根本指向到底是朝内还是朝外,在万物和世界面前你到底是敞开的还是自闭的,到底是自大狂妄的还是谦逊和卑微的(对,是卑微,没错),诗歌中到底向外界传递着一种怎样的讯息,——是积极地,明亮的,纯粹的,还是消极的,低暗的,杂质的……,因为这很重要,对于许多诗人来说,不缺文化含量,不缺写作天赋,不缺勤奋和努力,但却的是高度的情怀和情感,缺的是纯粹的诗心,如果自己不能从浮躁中脱离自我,哪怕是你对文化、艺术和思想了解的如何深入,我们诗歌的向度都不够像天空一样开阔,也不像宽广土地那样深厚。我们心灵的敏感应该保持着纯粹的向心力,一切朝面应该对准诗歌精神而言说,如此我们方能在诗歌中得到拯救和找到出路。

44 作为写作者本身,要多多给予阅读者一些支撑点,这些支撑点应以普遍性,创新性,开放性,共鸣性为基准,同时要考虑将写作者本身消隐或藏匿(不要过度以起伏不平的情绪为写作倾向。但可以掌控和发挥情感性),让语言所表达与挖掘出来的万物的形象和视角来牵引读者,我想一个有大爱之心的诗人往往是不自觉地以万物对万物的心融入其中,他忘掉了自己,抛弃了自己(因为自我性已经不再需要,但是真正的自我却在其中重新显现),这个问题,在中国诗歌中其实已经被伤害了好多年,比如有太多的中国诗人和读者深受感伤情调的侵害,有些激进者甚至将浪漫主义视作了这一伤害的源头(当然这是不正确的)

45对创作者说,在写作时应注意写作倾向与写作动机,更要把握内在主线上的向度,如此才能使读者保持良好的创造性误读,但创造性误读是必须具备一定主体条件的。

46不断加深对诗歌本质的认识,从精神性,从对事物的发现、提升和转化能力上多加训练,这就好比是学武者的静功,年深日久功夫自然成,而非一味的沉溺于花架子和套路(虽然这些东西也是需要的)
            
47让语言自由流动

48.语言形态上的凝滞,抑郁和灰暗,应该是与人生的阅历有着一些关系。而通过这种特有的语言形态作者始终陷入诗思范畴内的漩涡,这本身又说明了由于性情的始终不放弃而引发的内心斗争。这是令人动容的,所以在读诗的时候,如果对方不能使我触动心灵,至少也要使我动容

49. 除了生活与命运本身,更为严重关切的层面应该是性情,诗歌的语言也是性情的集中体现,如果说海德格尔教会我们诗意地栖居,那我们首先拥有一双明亮的轻盈有力的眼睛来重新打量世界与生命。
      
50. 写诗先要意气平,意气不平压不住阵脚,其余部分弄的再好都白搭。二是诗歌先别一开始就往思想深度上靠,这种所谓的思想深度很可能是源于一种轻浅的表现欲,最后就是先把真情实感保留住,

51没有一个相对开阔、明亮、闪光和明确的意旨,就难以把这首诗歌推出去,

52. 怎样将个体的一些心绪和偶然的闪耀与更广阔的背景结合起来呢:1首先将自己的思维打开,延伸到外物中寻找联系,2将一定的知识含量经选择和锤炼后介入其中,不断地抛弃自我,最好的自我是将自己呈作万物的一部分而去发生碰撞和交融,然后再从物中穿越、返归,呈现新的大的自我,这个穿越和碰撞,实际上就是炼诗与诗炼吧,伟大的诗人从天赋的情怀中就关注万物和众生,我们虽不够博大,但依然可以追随前者那闪光的足迹向前走去。

53. 镶嵌在整体中而以独特的简约的形象表达语言的另一面功用和效能。必须有一个前提,来依托整体的强大和深厚来呈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早以前我就说过,你的诗歌目前只能载入思想史,而无法载入艺术史,我个人认为对诗歌而言,首先应该是艺术者的血统,最起码无论到了何时何地,这艺术者血统都不应被忽略和漠视,在这首短诗里面这一点体现比较明显。读了几遍,应该说的主题是性,至于性交易或是性幻想,性颓废等等再往下不是很重要。所谓言说之物,其实在作者写出来之后,是一分为二的,一半沿着本身继续发掘,一般便通过文字与语言(在作者这个耍魔术的人的掌控下)转化成诗的生命。从现实中的事件或事物撷取出来之后,通过分离(保持一半之后进入诗歌领域),然后再重新结合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作品。这两者不能失衡,否则作品本身不是过于瘦弱、嶙峋,或者就是肌无力或者臃肿。
        在这首作品中,因为思想者血统占据了主导地位,乃至于导致了骨骼过于畸大而血肉不够丰润与美观,说白了,就是语言艺术血液少了。当我们深入剖析生活本身时,我们是能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的,可作为诗人而言,更重要的任务是引发民众(姑且这么说)自灵魂那里的觉醒。——我想这样能解决问题,或者说完成的使命是完整的正确的。而不是以尖锐的思想视角把人性的成分一味的剖离出来就可以了,我们可以设想,我们把人性本身或者社会本身那丑恶或者疼痛的一面翻出来之后,让读者看了眼前黑一下,心里疼一下之外,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除非你从思想家的高度上给予民众以出路的指引,否则是不够的。而如果回到诗歌的本义上来说,是通过诗人的引领,去给灵魂以导向,在发现事物丑陋或者恶俗的一面之后,去联系、联想、暗示、意味——更广泛、更普遍的艺术角度上的人性、社会、民生等等问题。所以,看你这首诗,我看到的是一个扛着大刀的单一的刽子手的形象,你砍完了,杀死一个“发现”之后,仍不能从局部上解决也无法从个体上根除更大面积的“痼疾”。
        如果加重艺术者的成分,使他血肉丰满,从更内在、更普遍、更广泛的事物联系中去发掘与我们灵魂相维系的东西——比如对美、善、真的渴望,比如对某些事物统一的高度的认知等等(这方面我无法说的更具体细致,因我还很薄弱。)我个人认为这样应该是正确的。
        另外需要提一下的是,这三节,从语言结构上来看,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个是散了,一个是意象的使用有所不当。从技术上讲,我以前说过要注意修饰语部意象链接。是指的一首诗中出现的所有意象实际上构成一个整体,不能随便乱用,或者你可以用任何一种意象,但必须要使它们发生某种共同的联系,顺着同一条血管流向心脏,产生你需要的力量,否则就是意象散乱。说到此,对你好多诗中出现的意象,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因为不够温度,不够明亮,不够轻快,大部分是灰暗、冷色、险峻的,(其实你的语境语式也不自觉的沿袭这种言说惯性),比如你这里出现的意象蟑螂和桌子等,必须要和你“最想表达的东西”产生关系(和性关系类似哈),可能你自己在内里觉得它们是有关系的,但转换到读者角度上来时,可能这种关系不明显或者比较隐匿,所以,沐子就让它们的关系发生的更加紧密吧,呵呵。【2012-3-8】

【感性之后的交易】

就在我们之间有我们的秋天
我们经过。似乎第一次
听到我们生命中的天气预报
一个男人,他不能——
永恒纪念

生活中发生的一切
我把他看成媒体派对常客
就像一个人住在公寓里
一只大蟑螂,沿着桌脚爬上爬下
在每晚,都将轻轻灼伤他的影子

关于爱与性,可是一门生意
假如他知道赚钱的通道
那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供他幻想
我希望给他加冠,也给他一个无趣的概念
性爱在银幕上与床笫之间的比和
是在他体验过最兴奋刺激的时候
他已经成为逝去的部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Whear的隐蔽和Hear的指认------管窥半遮面《切面》兼议诗意的产生和诗美的形成】
文:温柔刀

不谈诗歌如江河滔滔东逝水,不论时事需破帽遮颜过闹巿。在这个开放的古老国度,文化多元化格局早已撑起诗歌美丽的殿堂,半遮面以“觉知是思想的替代品”为旗帜,对自己的诗写做了全面的解说,对自己的诗路作了全面的理清,我相信这是她作为诗写的宗旨,也是她坚持笔耕不辍的动力。

   作为一个才艺双全的女性诗歌爱好者和领跑者,她一路飞奔,一路言说,一边发现,一边呈现。她发现了什么,又呈现了什么,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行谈一谈诗意和诗美。


   诗意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诗的意思(内容),诗的指向。包括意与境,思与想。如果说文本是诗歌肉体,诗意无疑就是它的灵魂。语言即是血肉,也是工具。当我们一旦达到了灵魂,就完全可以放下工具(文字、语法、修辞、结构),就是我们常说的咬断文字的脐带,冲破词语的樊篱,摆脱结构的羁绊。


    也就是说当他(诗者)给出一个氛围,一组画面,搭建起一个结构,你(读者)看了后,能从潜意识中浮现出内心深处的感受。你留下的不论是画面还是结构,是字还是词,读者能借助于它(文本的载体)进入,并感受到画面或画面外的东西(情绪与意识的参与),做到这,一首诗就具备了诗意。更多时候,诗意就是是一种感受,一种呼应。你也许说不出来是什么打动了你,感染了你,但能够感受到。因为从受体角色和地位来讲,并不是每一个大众受体都具备文字上的表达和驾驭能力。


    诗意的表达,就是诗文本的写作。这个我们一会再回过头来看。


    下面说到诗美。这个不是高深的话题。如遇见了一个美女,究竟美在哪里,怎么欣赏她的美。你会谈到魔鬼的身材,天使的面孔,面容,皮肤,五官,韵味,气质,肉感,骨感,等等。一首诗如一个人一样,也同样具备了欣赏的方位和内容。如语言美,自然美,诗思美,风格美不一而足。


    半遮面的诗有时不被告理解和接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她的诗写的探索性,导致了曲高和寡。从书写上不说,她多注重从社会的大舞台上,以生活中的小人物,小场景切入,对一首诗作来说横向切进,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纵深开拓。


    她文字上的高蹈,实际是灵魂的独舞。这就是一个王者的孤独和寂寞,在她看来,是一份清幽与享受,是一种境界与奢华。也只有由“王者至尊”“独享天下”来解读。


    我可以完全这么去说,她的诗是心灵的个人史,但由于上述原因,也具备并完成了向史诗转身的条件和可能。这一她诗写的开阔密不可分,与她“喋喋不休”地表现欲望相统一。


    在创作中,她吸取了多种艺术(绘画,音乐、建筑)表现和呈现方式,我们还不急于用表达这个词去结论(表是方式,达是目的,达到没有,只有读者和时间才能给予正面的回答)。


    在这个过程中,她更多地采取抽离,而非附着;变奏而非和弦;揭示而非装饰。有时是意识的自然呈现和记录,这让你着迷或无助;有时候又让意识有目的性参与进来,这让你感到晦涩后的柳暗花明。


    因为有了深加工和再创作。我们试图接近的,是她把现实打烂后重组的世界,再加入变形,夸大,重构,所以有时我们一时看不清,不得其法,不得其所。这就需要我们意识的自觉参与和审美的主动还原。她的重建只尊重自己的意识,只遵循无意识的逻辑和秩序,只呼应潜意识的牵引力。


   她在非理性中追求理性,她打破人性中阴暗的一面解放人性,在去功能化的路上扯起了一层薄纱,将去“去蔽性”演绎到极致。正如她的网名“半遮面”,似显又隐,似隐又现。她始终行走在内心的索道上,让你有了吊桥上的摇摆和过山车的晕眩,她在雾气迷漫中清清楚楚地看着你疲于挣扎,有时候她就这么远远地看着,不上前,也不出手:她了然于胸,不言自知——她就等在这个十字路口,让诗意在碰撞中产生并喷射。分享她的世界,试图进入的挣扎,这种努力就有了和她站在一起的期盼,这就足够了。至于你是不是已经站到那里,确实已不关紧要了,重要的是你来过,路过,并试图参与过。


   说到这,说回到了标题。她要说的W与H,在我看来就是哪里与这里。她的诗意在哪里呢,她躲起了猫猫,凭悟性和知性吧,诗本来就不是给所有人的。你悟到了就破了谜底。从W走到H需要的是智慧、情感、体验与经验。


    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是进入半遮面就进入了她的诗;还是说进入了她的诗就进入了半遮面呢?其实这个看似悖逆的二元论,需要双向的选择与进入。

    半遮面的诗也就成了“诗无达诂”的一个例证。但并不是说不可达诂或不能达诂。这句话本义意思是说:读者与作者的对于一首诗的感受是允许不一致的。而不是说读者永远不能去试图体会作者的原始写作意图。现在竟然有些诗作者大言不惭地宣称:其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对自己过去的作品就无法交待!


    多么荒唐的伪言与伪行!只能说明书写的是一些伪诗而已。诗写者都有一个清晰的创作意图。这就是一首诗的诗意。读者借助于一切贮存的艺术细胞,调动一切可能的情感因子去接近或抵达,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对美的追寻就是一种享受。若再能从诗者的作品分享到一定的情绪,就是更高的层次,完全达到心领神会就是一种最高境界了。



   下面我就一组《切面》,来个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三个少女】:乳房、子宫与青春是本诗的三个关键词。抓住了这就等于读懂了一首诗。作为女性的标志,前两个词即有提示的可能性,更有意会的指代性。再与青春和作者构建的画面结合起来,你就知道了诗者要明确表达的信息是什么了。我十分喝彩。女性万岁!在此,我用这个看似显得多么古老又荒唐的口号来表达我的敬重与尊重。我还将和诗一首。(随后)


  【我在咖啡厅】:通过我一人世界与整个世界的真实对照,呈现了世界的真实性与无助、无奈。其中的两个字母我已说了,是“哪里”和“这里”,两个英文字面的头一个字母。这也最能说明半遮面诗作的诗意的隐蔽和诗美的呈现是相互的,是关联的。你找到了W,就找到了H。


  【三孝口大街】:孩子们在玩玩具/孩子们的孩子长大了/在三孝口大街。这里时间的跳跃与转换是多么快。从纵深角度揭开了现实与历史的可爱又可笑的关系。


  【时代赋格曲】:借助于音乐的形式,对最低层的农民工进行了刻画。我说过,是变奏不是装饰音,“我始终写错字没有橡皮擦。由它去吧”。诗者只能寄予疼爱却无能为力,无法改变。她心中的爱是多么隐忍而却又不能言!


  【画中画】:本身就是一幅立体的多面体。从马奈、毕沙罗、雷诺阿的抽象到生活中的具象,是否构成了一幅幻象?其中的张力是使事件流露出,可能躲藏在我们容易忽略的地方的诗意。


  【巴布爹】:两个孩子你知道是什么?我现在可以为他们命名,一个叫人性的弱点,一个叫人性的光辉。
附原作:

半遮面/文

切面

【三个少女】

三个少女挤在一起
她们偷笑着,看自己的乳房
古老的榆树,塞满了这个世界
万物之灵的人和距离
将按照我们的想象
那引诱你的,不是少女
而是魔鬼女王

三个少女挤在一起
她们傻乎乎地相互打听
子宫。像奇异的琥珀
裹着一朵花和一只昆虫
有翼之物,卷入花园
我搬来石头,为庇佑
搭建围墙。

三个少女挤在一起
一个,被挤在一边
她热烈得燃烧,充满神话——
(亚当,夏娃
情网
罂粟种子)
所有一切
不是我的命题。是习惯了
城市
我们可爱的青春
举着棒棒糖

【我在咖啡厅】

我坐在咖啡厅,把奶糖放进咖啡里
我是一个人,最后的一个
因为我看不见
还有什么小生物?小物件?

这儿有音乐,它把我拽进去
互联网在传播时代的文体
有五个“W”和一个“H”
公告申明:菲律宾不要搞小动作,不要炒作
那天是4月6号
西沙。南沙
两岸的码头,听不见汽笛声
唉,洗衣服的仙女们
她们又去了哪里

【三孝口大街】

三孝口大街
秩序迷惑于它的井然
我们要懂得规矩,我们会募捐
工具箱,带着暗沉沉的眼睛
叫喊万物。那天
狼和羊接受了演出公司的聘请

我的手指发烫,我的香烟
与它的招牌不匹配
关于三孝口大街
长辈们已诉说了全部过程
8年抗战、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
弄脏了雪白的牙齿
锋利如刀,使我周身打颤
这不是幻觉,不是。
中元节。饿鬼们  
死死盯着你的设坛
在法善的交易中,听到
它们的枪声

孩子们在玩玩具
孩子们的孩子长大了
在三孝口大街

【时代赋格曲】

完蛋了,沙袋又被击坏了
90后的农民工,他痛苦的微笑
向天轻轻摇晃。啊,漂亮的城市
找不到朋友,那儿
星星咀嚼:企业老板
叫他们
以幸福指数去爱

价值排斥正在形象里错位
一身潮流装,凌乱的发型
付涌水在诅咒

农民工是一只苍蝇
农民工是一堆牛粪
和我一起回忆:那令人恐慌的行为
它想要你触摸,求职登记簿
带着18岁,突然猝死

年轻的心脏
我们的上帝视同诱饵
从圣餐上获取食物
刀叉是邪恶的
并在整整一天,我始终写错字
没有橡皮擦。由它去吧

【画中画】

给印象主义加上熟褐色
给马奈、毕沙罗、雷诺阿以纯粹的光
灰暗惹恼了我楼下的先锋们
对于纪念日,我有些担忧:

死,是平静的
一片树叶盖挡住窗玻璃
诅咒是平静的
药片太沉重。是否我不会安宁
在画布中,医师们
拿着听筒,跟在他们后面的,是收棺的人
如果我假设生死薄上
没有阎王,没有鬼差
灵魂会不会从地府逃出来

生者说:夜会通过针孔而藐视新事物
达成他的愿望吧——
患者,患者。庄严的器官
在颠倒次序。他们每个人

【巴布爹】

我的邻居,巴布爹
他养了2个孩子,其中1个
他从不允许它进入睡房
白天,他让它学习柔术、跳环
甚至是口语,夜晚
他把它锁在笼子里
只给它吃剩饭、穿旧衣服
听,巴布爹又在骂它
狗仗人势

五年来年,他都在搭建梯子
从第一级爬到最高级,男人好面子。
男人也喜欢说牛,直至牛皮破了
就像巴布爹,他认为
对门的法官是个混蛋
他什么都比自己强,说真的
我非常担心,这样下去
我会因此而犯错误
我的名声会一片狼藉
我另外一个孩子该怎么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殊人群亦或特殊时代的悟省壮歌(浅读杨沐子长诗《白化病患者》)】
文:柏相
  
  
特殊人群亦或特殊时代的悟省壮歌
——浅读杨沐子长诗《白化病患者》



  诗歌季刊《天下诗歌》2012年第一期(总第十一期)“天下长诗”栏目刊登了三首长诗,分别是:一丛的《穿过》、曹野峰的《程序》(节选)和杨沐子的《白化病患者》。
  这三首长诗,其中杨沐子的长诗《白化病患者》,我最早在白鸦的博客读过,印象深刻。
  杨沐子,1973年出生,安徽合肥人,著有诗集《透明人》及多部长诗,现居深圳。在我的印象中,她热情、努力、极有善心,似乎对画画及其理论也颇有研究。我是在诗歌报论坛认识她的。说到认识,其实也不是;我只是知道她是诗歌报论坛诗歌大厅版块的首席版主,她给很多大厅诗友的诗写过点评,她的那些理论素养非常丰厚的评论片段或文章,经常既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受益匪浅。她在诗歌报论坛有一个很特别的注册名:半遮面,似乎和白居易的某一首长诗有关;她的论坛头像也经常变换得很有个性,似乎是一直想通过论坛头像欲图彰显自己的什么观点似的,但我一时总说不清。
  注意到杨沐子的《白化病患者》,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的一个学生得的就是这种病,虽然时隔多年,但他那,眯着眼睛、满头纯白头发(甚至连汗毛都是纯白的)、碜白的脸和手臂、羞于见人的样子,我至今难以忘怀;二是诗人、诗评家白鸦今年在其博客联合《中国诗》、《天下诗歌》、《湿地》三家诗歌民刊与诗歌中国网、中国先锋艺术论坛等推出的“2012,新世纪长诗大展与评论”推介了她的这首长诗。

  一、杨沐子长诗《白化病患者》的内容解读:

  杨沐子的这首长诗,从文本最后的注明来看,似乎是在2011年秋写于深圳,总共建构了十个诗意单元。
  1、诗意单元一:“星期日的针孔”
  第一个诗意单元,总共有三个小节。第一人称“我”与第三人称“他”交织穿插,似乎是欲图介绍一些白化病患者的生存背景和心理背景。
  这一节中,诗者杨沐子给我们诗性展示了两个形象:
  “星期日”,“10:30分”,“我把金铜画框拉向自己”,“我”发现“我”“出现稀疏的白发”,“我”在“14号床铺”,“我忘了带收音机”,“我”身上“还有星期日的针孔,一根纤细的皮管,滴嗒滴嗒——”,“我”似乎一路疯长,从“18”到“28”,从“28”到“38”,似乎正迈向“48”。
  而“他”呢,“面无血色”,“拿着铁钳,卸下,二十年前被延缓的死亡”。
  这一节出现的“我”和“他”之间的关系:“我”应该是一个现世人,而“他”应该就是“我的思想”或“我的大脑”。
  这节,在我读来,给阅读者交代了这样的一些阅读背景:
  ①“我”是一个白化病患者,每天或者每星期都要定期治疗;
  ②“我”应该是一个男性,“我”已经38岁了;
  ③“我”想杀死绝望,“我”在吃力地活着;
  ④世界充满着被“炒作”的“香气”,而且“机头轰轰响”;
  ⑤“我”有些受不了这个世界的相关消息了,“我”想切断与这个世界的一些联系。
  2、诗意单元二:“电话响起,黑暗回到了房间”
  这个诗意单元,也由三个小节组成。
  这个诗意单元,现实中的“电话”、“房间”、“皱巴巴的纸”、“氨酸酶”、“放大镜”、“染色体”、“视网膜”、“X光片”、“灯影”等物象,与“我”的“思想”、“头脑”等意识或潜意识交织穿插,给阅读者勾画了一个无望甚至绝望的“Ⅱ型白化病病者”的初步形象。
  这个诗意单元相对于第一个诗意单元而言,比较容易进入;虽然这个诗意单元里同样出现了“他”这个诗性形象。“我”的“视觉”,“它们充满奇想和苦恼”,“我”的“视网膜变成淡粉色”,“我”不断地放大自己的“奇想和苦恼”,这些应该都是“白化病患者”的独特思维或心理标识。
  “白化病患者”的思维特质或心理特质在这一节得到初步的诗性呈现,比如:
  “天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的思想看见我的头脑”,“我保守的视觉压低了声音”,“我需要寻找一个会调笑的对象”,“我透过染色体,有了支离破碎的感觉”,“儒雅,它们将我驱逐出境”等等,从这些诗句,阅读者似乎都能感觉到白化病患者的心底深处的异质波动。
  3、诗意单元三:“我想杀死自己”
  这个诗意单元里,“酶”或者说“虚构的酶”是“我”渴望的全部,但是,渴望而不可得。白化病的不可治愈性、白化病的遗传性、白化病治疗的探索性等等病理或生理标识,在这一节被诗者诗性呈现或渲染。这一单元的诗意,是对前两个诗意单元的继续或深化。读到这里的时候,阅读者应该对题目“白化病患者”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这一节有一个部分阅读者可能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那就是“拉斯柯尼科夫”。“拉斯柯尼科夫”在我的印象里,应该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名长篇小说《罪与罚》中的主人公,他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竟然行凶杀过人;他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就是关于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的观点;他是被弱肉强食的原则深深毒害的小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拉斯柯尼科夫的“冷漠”和鲁迅小说《孤独者》中的主人公魏连殳的“孤独”同形异质,二者都是冰冷人格气质的典型,拉斯柯尼科夫的“冰冷”气质源于他对现存世界的否定性判断以及力图进入另一世界而不得的痛苦和焦灼;魏连殳的“冰冷”则源于拯救现实希望的破灭以及在希望和绝望的明灭纠缠中的黑暗心境。
  诗者在这个诗意单元特意选用“拉斯柯尼科夫”这个小说形象,除了丰厚诗意、延伸诗意的中外文学跨界之外,最主要的可能就是想通过这个小说形象诗性呈现白化病患者的双重人格特质和冰冷人格气质。“陋室”、“催租的女房东”、“替身”、“虱子”、“家族”等这些物象或事件,既是那两部小说中的某些典型细节的闪现,也是现世现实的高度浓缩,更是白化病患者意识或潜意识的诗性流淌。
  这一节中还有一个物象“白老鼠”很值得注意。在我读来,“白老鼠”在长诗中似乎应该指的是身穿白大褂的医生。其实,作为一个白化病患者,“我”的全身,包括汗毛,纯白,形体上像一只白老鼠,“我”也像一只病理或病毒实验室里白老鼠;不过,如果把人世看做生活或命运的试验室,医生们,何尝又不是呢?
  “张家古楼”在这个诗意单元也第二次出现,这种重复出现的物象或意象,在我读来,是在有意强化世界被“炒作”出的“香气”,透射着病者,包括某些人世阅读者,对现实世界的失落或失望。
  4、诗意单元四:“我搬走山坡上的岩石”
  这个诗意单元里有几个值得阅读者体味的意象。
  一是“山坡上的岩石”,似乎是隐喻白化病患者现世生活中所遇到的生存困难或心理障碍。
  二是“狐仙”,似乎是想突出白化病患者的外部生理性特征和心底深处的本性。
  三是“空空的山林”,也许既是在通透着“传说”的寓意,又在影射着所有人人世生活的最终结局。
  四是“他们”,应该和前面章节里曾经出现的“他”是绝对不同的;似乎应该指的是所有的世人。
  这一诗意单元里,“我”哪里是一个病者,俨然是一个人世命运的先知先觉者了。
  至此,诗者似乎已经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完成了白化病患者形象的诗性刻画。至此,意味着诗者可能要在后面的章节,欲图突破白化病者生理病体和精神病体的诗意拷问或审视。
  5、诗意单元五:“我试着撕下震颤的眼球”
  从这个诗意单元开始,诗者中着力刻画的白化病患者,已经完全褪去了病者的倦容,进入了对人世各种系统的理性或个性体察或自我思考的展示。
  “震颤的眼球”既是白化病患者的生理特质,也是人世存生者的集体感触。“闹钟上的指针”,应该指的就是时间流。首句“我试着撕下震颤的眼球,和闹钟上的指针”,应该是白化病患者精神觉知的外在努力。任何病,想从自己的身体抽离,那只能是偏执,虽然其中不乏自我解嘲;时间流,谁也不能斩断,时间就像水,抽刀断水水更流。这些都流露出白化病患者的无奈和奋起。
  “其间:我已闯过两次红灯,绕过无数条十字路”。这句读来让人心痛。人世生活中,其实不仅仅是白化病患者,其实也不仅仅是其他患者,可以说是很多人都像莎士比亚创造的著名人物哈姆雷特一样,有生或死的困惑。“活着还是离去,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不过,杨沐子这首长诗中的“我”或“他”,显然已经至少有两次闯过了生死这一关的魂魄拷问。
  这个诗意单元还两次提到“城市”这个物象或意象。“城市”里有“红灯”、“十字路”、“出租车”、“高价票”、“行人的屁股”、“石像”,甚至还有“手铐”、“帽徽”、“肩章”。“我知道他们不欢迎我”,我“站在城市的角落”。从这些特选意象或浓缩城市特质的诗句里,阅读者能清晰地感觉到白化病患者对城市的困惑、贬损或失望。而且,这种困惑、贬损或失望,不仅属于城市人,也应该属于当下时代或这一世人世的所有人。这种对尘世生活的困惑、贬损或失望应该是带有现实的普遍性的。
  6、诗意单元六:“上帝救救我吧,他们已失控”
  这个诗意单元里,诗者通过进一步诗性展现白化病患者的视界,在我读来,主要强化了整个现世世界“废墟”和“失控”两大特质。
  白化病患者细胞内的黑色素“失控”,导致白化病患者成为这个世界的生理体征异质者,从而受到了不应有的过度关注、甚至歧视。“那些废墟上”,虽然“总会竖起旗杆”,但是“一眼望去”,“我的头顶,星空一直向外倾斜”,整个世界似乎正在畸形膨胀。
  在这个诗意单元中,“我”在不时地“提醒自己”,可是,在现世生活中,谁又在提示我们这些阅读者呢。在这个诗意单元里,“太阳光可能会导致我的皮肤癌”,可是,在现世命运里,又是什么可能在导致我们的各种思想癌呢?在这个诗意单元里,“我”,一个白化病患者,“佩戴眼镜会失明”,可是,在现世社会里,我们每一个尘世生活的写作者和阅读者,又是都在带着怎样的各色眼睛,是不是也在一天天的失明或选择性失明呢?
  这个诗意单元,在我读来,讨论或者“争辩”,的确在当下现世似乎没有多少有价值的意义,我们每一个尘世生活的写作者或阅读者,谁又不是在担心或者害“怕有一天”呢?
  那一天,到底会发生什么,那一天到来时,我们能掌控这“废墟”或那些“失控”的想象或事实吗?
  从这个诗意单元开始,杨沐子这首长诗的价值或意义,在逐步地明晰了起来。
  7、诗意单元七:“我的鼻子,嗅到了钥匙腐烂的味道”
  这个诗意单元,有几个隐喻性的诗性事件:
  一是“一辆装满小贩的大车,巨石般,置在那儿”。
  二是“我的鼻子,嗅到了钥匙腐烂的味道”。
  三是“他们在我杯子里下药,我昏迷”。
  四是“那些如白老鼠的侏儒们,再一次将我扔进厚厚的云层”。
  “大车”应该是时代背影或现世社会的缩影。在时代或现世社会的“大车”上或巨石阵里,读到这个单元,我想,也许在诗者杨沐子看来,我们每一个人,不仅仅是白化病患者,似乎都是小商“小贩”或困惑者、迷失者。
  “钥匙腐烂”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打不开各种现世的锁,包括各种现实的心锁,意味着打不开这个现世的现实世界,进入不了当下社会的各种房间。这个隐喻性的事件,也许不止是在隐喻人们在当下社会的受挫感,好像也是在隐喻人们在现世社会的茫然感和无措感。
  “他们在我杯子里下药,我昏迷”,“那些如白老鼠的侏儒们,再一次将我扔进厚厚的云层”,这两个诗性事件,与其说是白化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的收治细节或心理细节的呈现,还不如读作在人世的“大车”或“巨石阵”里,我们有谁不是在被人世的掌控者或欲望的代言人在“下药”,我们又有谁,没有被那些人世的“白大褂”,“那些如白老鼠的侏儒们”,一次次地“扔进厚厚的云层”?
  当下,白化病的确是不可治愈的,然而,人类在当下时代所遇到的那么多思想上的病症,难道是可治愈的吗?下医医病,上医医国,如今人类所遇到的各种生理和思想顽疾,那些药,又都是对症的呢?
  8、诗意单元八:“新闻,带有隐休会的标记”
  在这个诗意单元里,白患病患者的影像已经全然顿无。在这个诗意单元里,“他”这个形象再次出现,“他在祈祷时”,“总是摘下太阳帽” ,“他不像是在诅咒”,“他”可能在为自己,为自己的群类,为这个现世虔诚地祈福。
  在现世的世界,“亲人们在天空下将军”,这个“亲人们”,显然已经超脱了血缘关系,而是“泛人类”的一种指称。“战旗和兵卒碎死于战场”,这句,绝对不仅仅是把人世生活或当下社会比作棋局及其每一场的结局,它更是诗者对人类生死轮回实质本身的一种诗性投射。
  “新闻,带有隐休会的标记”。这个诗意单元中,这句,在我读来,特别独到而深刻。在当下人类社会,新闻也许不全意味着真相。新闻,到底隐藏了多少“核心层的秘密”,历史学家又到底能根据文字或数字“估计”出多少真相,谁人又能知道呢。
  在这个诗意单元的开始,“一条华丽的新汽轮”,冒着“滚滚”“白烟”,“将密西西比搅成一条血河”,“上百个男人和女人”,“他们的基因流进高楼里”,“石灰粉在制定克隆计划”,“工程师的翅膀混淆于白鸽之中”。
  这个意象群中,“白烟滚滚”、“血河”、“高楼”、“石灰粉”、“克隆”、“工程师”、“白鸽”等意象令人感慨万千。现代化的生活和现代化生活的血腥、盲目和伪崇高,在这里被诗者揭露得无处遁形。
  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在城市化或者文明化的道路上,到底是那些病症在偏执着人们,这的确值得我们在深度阅读文字足迹和社会万象的同时,也值得我们深度思考。
  “4:15分,有人要烧毁每月中的26天”,这句在这一诗意单元单独成节,似乎意在提醒世人,每周四个礼拜,除了四天休息日,我们似乎都是在“烧毁”,我们“烧毁”亲情,“烧毁”纯真,甚至是“烧毁”自己和家国的尊严,“烧毁”人类的良知和前途。
  9、诗意单元九:“实际上,他不是一个很好的角力选手”
  这个诗意单元只有两节文字。第一节文字,在我读来,表面上似乎只是在强化白化病的遗传性特质,但又好像不仅仅如此,似乎还在暗示人们,与白化病一样,人类顽疾或思想癌症似乎也具有遗传性,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千古之叹:“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不仅仅是“他”,不是“一个很好的角力选手”,恐怕我们每一个阅读者也不是那位“很好的角力选手”吧。
  这个诗意单元的另外一节,其中有一个符号意象“OCA”,在我读来,似乎是在嘲讽人类所谓的“奥林匹克”精神。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但这句话,在很多时候,是一句正确而有意义的废话。
  “都应享有”、“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等等奥林匹克的精神或原则,不仅在现世社会的许多重大方面,既就是在每四年一届的奥林匹克体育领域,由于各种政治等因素,也很难得到全面践行和弘扬。
  诗者在这一节中,似乎通过对白化病以及患者的关照、审视和反思,通透整个人类社会的虚伪和悲哀。作为一个病者,“我突然想参与,分享几乎的四天”,可,“这一定是在开玩笑”,虽然,“医生”们说,“那正是他祖父竭力要做的事情”。
  在我读来,白化病患者“他”的“祈祷”,不仅是“在开玩笑”,而且,“竭力要做”“他祖父竭力要做的事情”,也似乎也是“在开玩笑”的事情。
  10、诗意单元十:“我已是寂灭之城,已是父亲的喻体”
  这个最后的诗意单元,与上一个诗意单元一起,在回归白化病患者本身特质和社会异质影像的同时,也似乎在尽力诗性展现诗者对人类精神顽疾治愈可能性的思考。
  “我敲打我的头脑”,“我转移,他们给我灌输的思想”,“进入一种新的制约”,“我的手像被操控的按钮”,“我已是寂灭之城,永久败将”,“我”“已是父亲的喻体”,“我”“如一条细长的毛毛虫”,“我”“没有音律”“井然有序”地“嘶喊”,“我未看到与自己相濡以沫的女人,未看到上帝粒子”。
  诗者在这首长诗的最后,把“我”这个白化病患者的形象泛化或普遍化了。
  其实,这种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白化病,它的虹膜和瞳孔呈现淡粉色、怕光畏光、看东西时总是眯着眼睛、流泪、日晒后易发生晒斑、眼球震颤及散光等症状,难道仅仅是生理病体白化病患者们的症状吗?
  我们这个人世社会,又有谁能说得出,我们集体得这种精神白化病症,有多久了,又有什么“药”可以“医治”?

  总之,杨沐子的这首长诗,在我读来,十个诗意单元总共建构了三个群山:一个是病者的群山,一个时代或社会的群山,还有一个是诗者思想的群山;前两个群山以第五个诗意单元为明显的界限,后一个群山悠然在前两个群山之外,放佛是前两个群山的背景或宇宙。

  二、杨沐子长诗《白化病患者》的价值和意义:
  
  在我读来,杨沐子的这首《白化病患者》,不仅仅是在给我们诗性描述或揭示一群特殊生理病体的生存和精神困惑,也是在隐喻我们整个人类在民主、科学、进步的征程中所遭遇的集体尴尬和困境,包括异质和焦虑。
  杨沐子的长诗《白化病患者》,在我的阅读视距之内,它在现代汉语诗学角度上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可能是我国现代汉语诗歌领域第一部生理病体导致的精神异质的特殊人群的生存悲歌。它拓宽了现代汉语诗歌所能诗性展现的题材领域,印证了“一切皆可以入诗”的宽泛诗学题材观点。
  杨沐子的长诗《白化病患者》,它不仅仅是在提示人们,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的尊严,我们要尊重每一个路过人世的生命,哪怕他是生理异形病体。歧视、抛弃任何一种特殊的生理异形或精神畸质群体,应该都是我们每一个人所不齿的行为。
  当下人类社会有太多的特质群体或弱势群体,比如杨沐子所诗性描述的这个白化病患者群体,比如郑小琼所诗性描述的打工者群体,比如电视新闻里经常报道的那些战争或别的原因所造成的各色弱势群体或国家等等,应该都是日益趋向良性发展的人类社会所应该关注或思考的一部分。
  要说杨沐子的这首长诗在诗艺上的价值和意义,我觉得,至少有这么四点:
  1、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穿插使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奇幻色彩和神秘意识,建构了一种玄幻深邃的诗意氛围和纠结回旋的情感基调。
  2、个体反省意识与群体反省意识交织穿插,使得整首诗有金属般的质感和错落有致的架构,让阅读者时而沉醉或悟省在许多具体可感的现实细节当中,时而又通透或攀升在许多知性理性的哲思小语或场景之中。
  3、传统的白描、通感等手法与现代的隐喻、暗示等手法有机结合,使阅读者在感受到传统诗意的同时,也能感觉到浓郁的现代气息。
  4、意识流的诗性呈现、心理分析的细腻独到,也值得我们悉心品茗。
  总之,杨沐子的这首长诗《白化病患者》,诗性言语纯熟,诗性场景转换自然,诗性视野开阔恢弘。不仅是一曲白化病患者的生存悲歌,也是白化病患者这个特殊群体的悟省壮歌;不仅是当下社会或时代某种特殊群体的心理宣言,也是当下整个社会或时代的某种特殊心理的洞穿影像。
  作为一个现代汉语诗歌的阅读者,我个人觉得,现代汉语诗人要想赢得汉语母语世界甚至是各国母语世界的尊重,自己的土地上就应该种满飘香的诗歌;而这个叫杨沐子的诗者,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位欲图持之以恒的耕者。




◆附:


◎新世纪长诗大展与评论•文本(7):


  《白化病患者》
      文/杨沐子



1

我把金铜画框拉向自己
10:30分,出现稀疏的白发
他面无血色。在5英尺外

有炒瓜子的香气
那是张家古楼在炒作
货车的机头轰轰响
他拿着铁钳,卸下
二十年前被延缓的死亡:克罗斯综合症的密码,链条样的紧扣着
我为数不多的时光
还有星期日的针孔
一根纤细的皮管
滴嗒滴嗒——

在14号床铺
我忘了带收音机
这跟年纪无关
18、28、38、48岁
也决不是巧合


2

电话响起
黑暗回到房间
在一张皱巴巴的纸上
我的思想看见我的头脑
我保守的视觉压低了声音
它们在哼7、4、A、3、1、C。。。。。。。
它们可能是周长、模拟信息,或者是秘密图纸,放大镜
它们充满奇想和苦恼

现在
我需要寻找一个会调笑的对象
Ⅱ型病者,他的氨酸酶在减退
我透过染色体,有了支离破碎的感觉
“天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直至视网膜变成淡粉色

X光片
灯影
寒栗。儒雅
它们将我驱逐出境


3


我想起拉斯柯尼科夫
想起那间陋室,想起催租的女房东
想起替身,虱子,甚至家族
我想杀死自己
一个眼睛带刺的混蛋
只因他一次次赤裸裸地站在实验室

白老鼠
像信徒
它们的皮毛镶满金属倒钩
从我的后背插进去
葡萄糖、乳糖、柠檬酸、硫化氢
在35℃下
且宣告
歌声仍在

咏叹调仍在
那声音里
有焦虑有张家古楼

在我的街头,小贩与垃圾桶
同样虚构着



4


那晚
我搬走山坡上的岩石
在每个戴面纱的女人面前
我白色的长袍,和他们一样
我的皮肤、眉毛、眼
让他们想起聊斋里的狐仙
他们让我戴上墨镜

并让其中一人进入我的身体
但他们再也没有听过传说
只是拉上滑门,逃离空空的山林

我像给被判打碎
且在里面
爬上最后一级台阶
好一阵子
我什么也看不见


5


我试着撕下震颤的眼球,和闹钟上的指针

其间:我已闯过两次红灯
绕过无数条十字路
在出租车的接口处
我对着天空眨眼、飞吻、摸行人的屁股
有时吐痰、卖高价票

被警告——
至于刑拘,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词
因此我在衣服上,画手铐、帽徽、肩章
为城市安排一些足够的空间

我知道他们不欢迎我
一个企图跳崖的石像
站在城市的角落


6


请不要和我争论
我怕有一天
太阳光可能会导致我的皮肤癌
甚至佩戴眼镜会失明
在天台,会感觉不舒服
尽管天蔚蓝,我的皮肤蔚蓝

而我的头顶
星空一直向外倾斜
一眼望去,就像另一个世界
那些废墟上
总会竖起旗杆

我提醒自己
这种象征远远比不上我的自由,我蔚蓝的皮肤,我细胞里的黑色素
哦,上帝救救我吧
他们已失控


7


拳头咯咯作响
一辆装满小贩的大车
巨石般
置在那儿

我的鼻子
嗅到了钥匙腐烂的味道
就在我窒息不安时
有人认出了我
那些如白老鼠的侏儒们
再一次将我扔进厚厚的云层

感谢人间
让我躺在2米长的床上
裸体
以及试管、烧杯、蒸发皿、坩埚、酒精灯、漏斗、洗气瓶、干燥管、托盘天平、量筒
和白大褂
他们在我杯子里下药
我昏迷


8


被卷入白烟滚滚中
一条华丽的新汽轮
将密西西比搅成一条血河
那儿上百个男人和女人
他们的基因流进高楼里
石灰粉在制定克隆计划
工程师的翅膀混淆于白鸽之中

亲人们在天空下将军
战旗和兵卒碎死于战场
新闻
带有隐休会的标记
据历史学家估计:那是一个核心层的秘密
说完,他们颤抖起来
因为他们仍在那里

4:15分,有人要烧毁每月中的26天

可他不像是在诅咒
他在祈祷时,总是摘下太阳帽


9


“这一定是在开玩笑”
医生说“那正是他祖父竭力要做的事情”
(如果例子不是事件,它是什么?)
实际上,他不是一个很好的角力选手——

我突然想参与
分享
几乎的四天
与OCA1、OCA2、OCA3、OCA4在一起


10


我敲打我的头脑
我转移,他们给我灌输的思想,即使我必须爬上顶端
也许是更多的人

进入一种新的制约
我的手像被操控的按钮
在持续1分1秒的昏迷状态
我的意识穿越到了20年后的现在
我未看到与自己相濡以沫的女人
未看到上帝粒子

我已是寂灭之城
永久败将
已是父亲的喻体
我嘶喊
如一条细长的毛毛虫
没有音律C(c1)(dol),G(sol)
井然有序



2011年秋 深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7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的我要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7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评都像一封情书,但是情书多了会让我抓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传灯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9-12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传灯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9-12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半遮面诗歌二首《意识1+1》《空缺的面孔》.
文/江边鸿雁

  半遮面的诗歌我读的不多,但从已读的几首里,我感觉其构思、创设的情境和诗歌语言,都很特别,很具个性。或可说,是思维和灵感的过人之处,让诗歌成为其思想和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有的看去是无序的,犹如一幅抽象画;有的却又非常严谨,而严谨之中亦不乏生活的趣味性和豁达乐观的一面。因感觉深奥,总是匆匆略过,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走马观花罢了。平时从一些帖子里,对半遮面有一些了解,知晓半遮面美术方面的强项,由此,我发现她的每一首诗歌,都与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意识1+1》,这首诗歌,我依然以一幅画的形式,来寻求解读路径。小诗一共4节,如同4幅画面。第一小节,“打碎1个碗”的声音、母亲装出若无其事、与老师语重心长的教导,形成鲜明对比,却是一幅和谐的画面。碗碎裂的声音,很刺耳的。母亲却装出若无其事,而且是在那年头。老师语重心长的教导,“第1天的第1节课就是《上论》”,以此指导、规范一个人的言行。标准的教师形象跃然眼前!

  第二节,承上。“有点吃不消”,其中意思是复杂的。母亲的博大和爱,老师的言行规范等等。视线拉远,看“公路两边,豌豆长势很好”,也寓指一个人的成长吧!后二句就更喜人了。“人民的腿随着镰刀的挥动/1弯1弯地迈着整齐的大步”,多么壮阔,多么让人欣喜,大家步调一致,和谐社会就是这样的吧!

  第三节,就一句,“宣城街走不通了”。一个模式的后果,步调一致的后果。不言而喻!

  精彩在后面,第四个画面,我不知道作者怎么画出来的。笔法老到,当为神来之笔。将复杂的生活,复杂的画面,九九归一。“是1个人戴着面具”也好,是“1个人在欺骗,其他每个人”也罢,生活的往事,色彩越来越模糊,或许记忆永远不会减退。“跟随它们,我便沙沙地躺倒在/1件多么简单的事情上”,其实,生活是我们人为地将它复杂化了。当你将一切简单化,你会发现,“无处的保持着1部分整体”。人与人之间,都有其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个性。我们没有必要要求每个人都一模一样。我们不可以造化一个大的、完整的整体,那么,让我们在各自的内心,静守一个小小的、属于自己的1部分整体吧!

  这首《意识1+1》,如一幅意识流的画,也是作者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相融合的一首冲破理性的诗歌。诗句中出现了多个数字1,而真实的生活,正是由一个个小1串联和组合而丰富多姿。诗歌语言平实、朴素,却含蓄、深意,令人回味、反思。实乃匠心独运,更是诗人语言技巧的出神入化,带给人类关于人生、教育等等多方面的思考。

  《空缺的面孔》我读了多遍。原以为因为“她”假装第三者身份,而在别人眼里成为空缺的面孔。反复几遍后,终于,读出一线阳光。那空缺的面孔始终没有正面出现,最终却在她心里留下一片蔚蓝。

  开篇的交代就很机敏。“她”,故事的主角,却假装第三者身份。像极了那些毫无生气的词语。从中读出她的心情和细微处的情感缺失。

  “有许多押错韵的小故事/画满了掩蔽体,和讲台上的/点名册,”,她的内心其实很不平静,思绪在往事的纠缠中缠绕,点名册里的那些名字,都不是她所期待的。“今天是星期五/六月的最后一天,她轻轻地哭了”,这句让人费猜。或许,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那个期待的面孔却始终没有出现。不由得伤心、伤感起来。

  第三节终于出现转机。“眼睛夹在第3页的第二行”,我们看到一幅画面,其中,“蚂蚁拨开草蔓/撑起耳朵,晃动”让她眼前一亮,犹如拨开云雾看到一片蓝天,从文字中得到某种启示。

  结尾处,“她抬起头/说:天真蓝呀!”至此,一颗落寞的、悬着的心,终于有了一片可以依托的蓝天!

  这首诗歌注重内心的刻画,诗的整个状态是灵动的,画面转换自然,所有的意象无不为主题的开掘呈现光彩。诗歌有场景,有情致,有张力,有形态,使自我意识流动,带动着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致。

  以上仅为个人浅读、浅思、浅见,不当之处,请半遮面海涵。祝好!

附:【意识1+1】

 文:杨沐孖

打碎1个碗。母亲装出若无其事
那年头,1个碗会让人心疼
老师语重心长的说。要好好学习
第1天的第1节课就是《上论》

有点吃不消,观望公路两边
豌豆长势很好,人民的腿随着镰刀的挥动
1弯1弯地迈着整齐的大步

宣城街走不通了

生活是复杂的
是1个人戴着面具
1个人在欺骗,其他每个人
在他们自己里面也戴上面具
看不清的城南旧事
跟随它们,我便沙沙地躺倒在
1件多么简单的事情上
无处的保持着1部分整体

【空缺的面孔】

 文:杨沐孖

她比计划中早到了些
她假装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现在
夏季,像词语排成行

有许多押错韵的小故事
画满了掩蔽体,和讲台上的
点名册,今天是星期五
六月的最后一天,她轻轻地哭了

眼睛夹在第3页的第二行
一个女生,金色的头发
编成两条粗大的辫子
学校在另一边的树阴下
蚂蚁拨开草蔓
撑起耳朵,晃动

她抬起头
说:天真蓝呀!

[ 本帖最后由 江边鸿雁 于 2012-10-24 20: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渔郎 于 2012-7-17 17:36 发表
每一个评都像一封情书,但是情书多了会让我抓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色星辰 于 2012-7-17 17:27 发表
读的我要睡了。
去睡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6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咱咋就写不出这木多字字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世界有个约定——杨沐孖诗歌赏析
文:温柔刀
世事如流云,情态万千,又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缘于此,半遮面用诗档案记载下岁月的馈赠。读诗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的双脚在地上不断踏出新泥,双手就有责任和义务不断完成新的履历。

   我读半遮面往往要借助第一印象,靠第六感官,才能揪住她第六根手指背后所指称的对象。这种坚毅却要需要用模糊的东西指认、并确证,听起来似乎有那么点玄乎。诗歌无非是情感的外衣,生活忠实的伴侣。知道这点就不用怕了。迷路时,大可以回到原点。正如人生迷茫时,站在生的起点,直视另一端的终点:一切便简单明了。

   在人生的大海中巅颇,波谲云诡,主客同寄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挪亚方舟,春日的浮光也罢,秋风的掠影也好,都将随同生命一同装入人生档案袋,被历史尘封,又被记忆开启。循着诗人的足迹,在持有体温的文字中触摸诗人的心跳,是危险也是刺激的旅行,就算是永远都无法抵达,我也乐此不疲。

   杨沐孖当是位女性,其对美的向往,真的执着,善的追随,当从她的诗行中可略见一斑,这种隐忍与发散琐碎又犀利,细腻且生动,如挥之不去的记忆,散如风中秋叶的凋零。其诗行的行走也直接或间接地暴露出其女性的风韵及大气、成熟之美。首先,我们说她诗中充满着忧伤的基调,奠定了她对人世冷暖的关照。据此,我们去看看。

   档案一。灵魂指着前方/灵魂喊:冬天。寒风/就落在窗前。这个起领句看似来得特别突兀,其实是诗人心中一直都敞开着的呐喊。写下这笔,她甚至是无意的,但她已不忍割弃。奇怪的行头,火苗S形的变幻,离奇的空间结构,怪异的小脚裤男
   人,浇开记忆的酒--------还缺点什么?什么都不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场生动的拌嘴,一出真实的戏剧。是生活的仿真品,也是生活的复制品。现在,第一句给出了骑士意见却不是答案,答案永远在诗行中摇摆,在你我的寻找中,在她絮絮的叨念中。


   档案二。在3米之内,我成了母亲/3米之内将送孩子上学/3米之内穿堂风不断灌进来!多么遥远的一地鸡毛!又多么真实地心惊肉跳!这时,灵魂又主动走了出来!看官请注意!——

   “尿片,下蛋,咸肉。这种抽离和拉伸是异质性的,似嚎叫又引而不发,是咒语又饱含着一往情深。这种人性的砥砺是尖锐的,波辣的,撕裂的,充满着巨大的张力,明确着一种顺从,又暗示着一种挣扎和抗争。当门牌号码清楚无误地告诉你的存在时,你还会不会坚持这种破碎?你还能不能确认状态就是存在,你还敢不敢对着全世界呼风唤雨,怨天忧人?

   档案三。一个落叶的下午。因作画与一个被称呼为父亲的人一场对话。因为意见相左而心猿意马。于是跳了出来:未来我们将离开大房子,住进小盒子/这空空的宇宙,留给我们是一炷香,几个水果/和一块大石头。当一切投入
   与较真都成为过往,当一切意义变得不再有意义,你会不会一下颓废,无语?坟墓与穴居,石碑与碑文。香火缭绕间,灵魂已化作青烟一缕,记忆也将随风飘散。

   档案四。诗人似乎已以经完成了生命过程的诠释。没有形式,没有新奇的内容这种超脱与潇洒,独立与无拘,是万贯家私散尽后的释然和万物同宗的和解。有即谓无,色也即空。但值得一提的是,她并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对生活积极地干预。

   档案五。借家教场景的一小孔回窥世界。成人与小孩两个世界形成对立,爱与恨一个在左,一个向右,形成一张生活的弓,弹谢出思考的力。如果非要再进一步才能说得更清的话,可以用上斜坡理论。一个向上的力和一个向下的力,总是对抗着,拉扯中,破坏中产生阻力和美。给它一条绳索,让它自己去挣脱吧。台上是演员,台下是观众,一起搭成一台戏,生活就了流向,诗歌就有了动力。

  档案六。当掌声响起,一位绅士/从一张椅子上站起/带来了它们的悲哀//而夜晚只是慢慢移动。背离又融合。不需我再多说一个字了。

  档案七。这个刀刀要单独赏析。

  温柔刀匆匆提笔于20121128日下午,落笔于晚1820分。
  不及之处或过极之处,还请包涵!

附原作品
/杨沐孖

A档案之影】节选

档案一)

灵魂指着前方
灵魂喊:冬天.。寒风
就落在窗前。第一场雪下过之后
他看来上去很是无聊
(脖子上还挂着毛巾)
可他从哪儿弄来这套行头
钉子、柳头和必需的木板
空中洒下星朵,在展开的五指缝里
一个爱穿小脚裤的男人
他叮叮当当,天便渐渐黑了

疲倦,围着炉火坐下
我看见火苗像大写的S
细而曲折,连结着胸脯和头颅
有老白干吗?
没有
他看了看厨房、柜子
和床底下,可他拿不准
30年的记忆是不是已停滞
就象蹲在废墟里,再一次
他们吵架了

档案二)

如是想一件事,如是躺在被窝里
婴儿刚刚哭过,我想一件事情
3米之内,我成了母亲
3米之内将送孩子上学
3米之内穿堂风不断灌进来

即便现在,一部分人坐在窗边
其中一个穿保暖内衣。她的脚
套在袜子里,耳朵塞着棉花球
我从未像今天这样,接受了
一种无法克制的牵引
以抵达的方式穿过
整个房间,直至全部打开
灵魂,出来走动
说:尿片,下蛋,咸肉
和门牌号码

档案三)

一个多么熟悉的声音
叶子轻轻滑落,在下午
手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
我画变形的契马布埃
与椅子上的爸爸,直视
窗外大厦边缘的一小块山涧
深一片浅一片,在那里

风和日丽,你能大口大口地呼吸
并发现蓝色之中一页小帆
和灯塔,当你继续集中精神
他要你给契马布埃配上颜色
时而问:是不是应该这样
也许我并不反对。或者
还有谁愿意听他唠叨:
犹大怎么被鹰叼走了
天使怎么是愤怒的表情
还有什么呢?并非有我——

孤独地活着,未来我们将离开大房子,住进小盒子
这空空的宇宙,留给我们是一炷香,几个水果
和一块大石头

档案四)

没有形式,没有新奇的内容
他刚刚开始,四周布满了
单人囚室。可他并非想
他的宝贝儿子;我父亲
用六音阶之类的玩意
去打发他的指尖,夏天在幽暗的
小房里,窗口狭小,一部分黑衣
和一部分白人已动身离开

有水车有山歌的时代
他的肉体里还残留白的精液
和一笔数目很小的款子
没有其它方式
可以走近:乡音——
属性

回到那个百无聊赖的午后
阳光,占据
一大片的忧,和破旧的楼道
楼道里,满是蟑螂
楼道上,一扇门紧闭
很可能,屋子里已空荡荡

档案五)

夜里醒来,走向阳台
并非因为我意识模糊
并非因为我感觉不到
那些残缺的面孔,树
就躺在那里,头发落尽
溃烂!溃烂!溃烂了!
——目光迷离

啊,小婷婷。就躺在医院里
他们揍她,是她的父母
他们逼她洗衣做饭,用指甲掐
把棒槌插到她的嘴里,甚至打她的腿
我变得忧心。也可能是朦胧的月儿
和房子,以为里面住着上帝
他躺在那儿,铁门前
描述了我还在襁褓时
满月已经升高,环湖的小径
长椅上,影子
各自从左右俯过身来
并在同一瞬间把两腿向小腹收拢

档案六)

现在残余的光芒,已沉默
我亦是。为整个街道变成碎片

我亲爱的姑娘
你要到哪里去?为何在此逗留
恩,如果你把神所赐予一切能力
比喻成一个滑稽而不悲壮的舞台剧
[如第一幕:一幢破旧的白色建筑物.
从左边看过去,这是地铁上的广告牌
灯照射在一个人身上
风信子,竖起成千双耳朵
风信子女郎,她走起路来左右摇摆
还常常把双手插在口袋里
灯光突然向上直射.萨克斯奏起
直到站台上的孩子说:给点吃的吧” ]——
当掌声响起,一位绅士
从一张椅子上站起
带来了它们的悲哀

而夜晚只是慢慢移动

档案七)

1
在我的面前
他的话是一篇冗长的演讲
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激情和喜悦。
他准备修建一幢房子
屋里有两个卫生间,榻榻米的家具
和最典雅的灯饰
我知道。他太需要观众

2
两个女士,在房间里
凝视,除了一面台式镜子
正对着我的窗户


3
年轻人,你不要骂我愚蠢
你过你的,我过我的
那么多精明人,算计来算计去
不知道何时挤进鬼门关
到了鬼门关,你就知道
我的智慧和我的快乐

4
1+1=3.3-1=22x1=3
这样交易下去,我真担心
他不知如何与时代清算
除去老婆和孩子
除去房子和车子
至于另外一个女人
那苍白的情绪
几乎是一种习惯的差价

5
看一个男人的品味
只要看他的眼睛
盯在女人的哪个部位

6
我是一个极度郁闷的人
心去了哪里?上帝保佑
星期天也不亚于冒牌青岛啤酒
泛起泡沫,柔情脉脉的女人

她吻了它,可她从未想为谁干一杯!

宾客纷纷起立,互相俯首
他们对酒吧俯首,对服务生俯首
对社会俯首,在烟雾缭绕的手淫庇护所
她应该像谁俯首? 她!鞠躬
和她的手,像我落笔写下这些诗句
老驴唱山歌时,二妞为之动情
可二蛋唱山歌时,月亮躲进了云朵

7
小翠伸出手,她并非是遮着脸
在她闺房里,镜子那么大
而现在,她衣衫不整,又披头散发!
失魂落魄得像一只受伤的小鸟
跌落在一家阳台,看起来她好像
从来未去过城市,听过G大调协奏曲

阳光穿过玻璃,屋子里
两个人谨慎地谈着
小翠失足了,她忘掉了自己
忘掉了树林,与人生的游戏
(到底是个乡下人!)

[ 本帖最后由 温柔刀 于 2012-11-28 22: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你的诗歌,我会脱离诗歌本身,从你的视角进入你的意识中去,去观察它是如何阅读这个世界,甚至感觉我就是你,站在一棵寂静的树下,重新安装这个世界。我不太喜欢诗歌评论(这是绝对错误的),因为我发现好诗歌不是评出来的,李白的句子还是那个句子,没有一个点评超越那个句子,这是因为评未必能够到达那种境界。中国股市中的评手,大都是炒的文不剩之后产生的,诗歌评论是不是诗歌写烂了之后才学会指点文字了呢(这个可能是更严重的错误)!。
回到话题吧,我对你的诗歌有这几点认识:

1、注重了肢体、场地、多空间组合及其穿越,这是好的。肢体表现了人的意识结果,透过肢体运动可以影射到他们的思维形态,这就是厚度和张力,就是遮蔽文字词性,而去展现现象的重要手段。场地是重要的载体,也是诗歌的基础部分,很多诗歌并不考虑其建设的基础(我喜欢说正负零,黄海标高),它们只追求精神的楼阁,这会使得诗歌缺乏地气,缺乏事件发生的基础。再说说空间组合与穿越,这个手段,只有诗歌能够表现(当然,还得说,电影也在玩,甚至有人会说完烂了)。过去与现在的交融,现实与梦幻的交融,情绪与行为的交融,用线性的方式表现不了,只有通过空间组织,才能得到有效的表现。不说空话了,来看看:


疲倦,围着炉火坐下
我看见火苗像大写的S
细而曲折,连结着胸脯和头颅
“有老白干吗?”
“没有”
他看了看厨房、柜子
和床底下,可他拿不准
这30年的记忆是不是已停滞
就象蹲在废墟里,再一次
他们吵架了



这里场地是炉子,肢体语言是打开柜子窥视床底,空间组合是30年与现实,再回到现实的废墟中(又是场地,而这个场地是致命的,影射到困境,结果,他们吵架了。我想很多人都不会这么写,他们会去很具体的描述人物想做什么,这又是致命的,他们太喜欢给出结论,而,一出现结论就变成自我的,封闭的,甚至是教唆的。我们需要呈现一些意义,而不是告诉人们真理。



2、不想写很多,接下来说说问题。我曾经用“对手稿的思考”写过一些,但是下雨了,不得不收起来,我也不想弄湿它们,毕竟这是我的心得,这里换个方式来表达:问题在这里:行进中落点还不踏实,虽具有先锋性,但有时候缺乏可读性。这点应该注意。 我们来看:



我是一个极度郁闷的人
心去了哪里?‘上帝保佑’。
星期天也不亚于冒牌青岛啤酒
泛起泡沫,柔情脉脉的女人

她吻了它,可她从未想为谁干一杯!

宾客纷纷起立,互相俯首
他们对酒吧俯首,对服务生俯首
对社会俯首,在烟雾缭绕的手淫庇护所
她应该像谁俯首? 她!鞠躬
和她的手,像我落笔写下这些诗句
老驴唱山歌时,二妞为之动情
可二蛋唱山歌时,月亮躲进了云朵


这个章节,开的很好,极度郁闷,太吸引人了。我的好奇心跟随郁闷的人走进去,第三节里忽然出现社会、手淫庇护所、老驴、二蛋,最后月亮躲进了云朵。社会太大你写空了,反社会的人具体表现不在这里,也不是郁闷的原因,庇护所挺好的,为什么是手淫的,我的脚尖拎起来但没有落下去;忽然出现的老驴和二蛋,是隐喻还是他的近亲,这些都在模糊,因此我做了修改:



“我是一个极度郁闷的人
心去了哪里?‘上帝保佑’。
星期天也不亚于
冒牌青岛啤酒泛起的泡沫
我柔情脉脉地吻它,可不知为谁干一杯!

宾客纷纷起立,相互俯首
像服务生对乌托邦的首领俯首
像默哀——
在这烟雾缭绕的庇所
我应该像谁俯首?
我!鞠躬
像笔下这些句子
弯曲的——大写的腰肢”

【这里有阳光说《A档案之影》】

这里首先不是好坏的问题,只是结构整理问题。因为极度郁闷的本质原因是因为不解。就像我在墨尔本海滩看见中官大佬的临海别墅,那是真的极度郁闷,其中是大量的不解。所以我将这里的结构设置为提问式,让它表现不解,如果我们能够给出结论,其意义将大幅削减。
综合说起来,你的特点是思考的角度和审视的角度,你下笔之前有很强烈的批判主义意识,它们和先锋的、后现代的交织在一起,产生一股异样的力量和美学意义,就像我们在原野忽然看见村庄跳肚皮舞,看见城市披上蓑衣。这种混搭聚合起来的力量,使句子尖锐地扎进生活的肉体中,它在流血,我们能从你的诗歌中感觉到一种痛。
好了,就写这些,要去开会,急书未复读,若有不当之处,你到挑战来开贴批判。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2-11-29 15: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 01: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