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半遮面

《胡言论语》之挑战碎诗论——添加阳光,卷帘人,半块橡皮擦,暂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4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8-14 21:06 发表
《碎诗论》之卷帘人

-起初,我并没看好这首,后来被“西餐厅里的椒汁牛扒、与中餐厅的红烧鲤鱼没什么区别、他们都是,路过红尘的贡品、做的人少,想吃的人多”所吸引,这是很朴实的语言,隐藏着寻求意义终结的方程 ...


哈,这里还有小点,俺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4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喊声支持,也给面面推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8-14 21:06 发表
《碎诗论》之卷帘人

-起初,我并没看好这首,后来被“西餐厅里的椒汁牛扒、与中餐厅的红烧鲤鱼没什么区别、他们都是,路过红尘的贡品、做的人少,想吃的人多”所吸引,这是很朴实的语言,隐藏着寻求意义终结的方程 ...

好的,读诗就是这样,一下子只看了一个表层,所以需要再放再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8-14 21:08 发表
《碎诗论》之半块橡皮擦

在体现情感时,我们直接表现姿态。表现经验。比如《和机器对抗》。以“他一直努力工作”的状态传达对生活一种强烈的感受。通过“螺丝钉”和“螺丝刀”渗透平凡劳动者的声音,在语言本质上 ...

恩,等他给我建议吧,我再慢慢修改,补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卷帘人 于 2011-8-14 21:33 发表


哈,这里还有小点,俺收了。

(*^__^*) 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1-8-14 22:44 发表
再来喊声支持,也给面面推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5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1-8-12 12:28 发表
声音就是“你应该听到了风、着魔般爬上了七星楼、哦,我们曾经设想,水分子活跃、赐予我们爱情,也赐予我们立体的安静”,但不是听到什么,它是主体精神和感受,贯穿一种重音的叙述。这种演化过程,是节制的,展示了情感色彩区分界限,它给予我们空间,却又收回了空间,也就是它在节制的同时,也控制了我们。

其实我一直在思考面面所说的这几句话,尤其是:也就是它在节制的同时,也控制了我们。
或许是因为在我的阅读上,感受不到所谓的控制感,所以一直无法从所谓的”节制”与”控制”;若就邏辑的推演上,这句话是合理的;但是人的知覚是特別的;有时安定是一种內化精神,它不见得是被控制的,有时它反而是一种反制约式的行为,也就是当读者读到”立体的安静”时,其实反而是不安静的;不知道我这样的想法,面面可以理解吗?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只是一种想法的交流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滴水 于 2011-8-15 13:02 发表

其实我一直在思考面面所说的这几句话,尤其是:也就是它在节制的同时,也控制了我们。
或许是因为在我的阅读上,感受不到所谓的控制感,所以一直无法从所谓的”节制”与”控制”;若就邏辑的推演上,这句话是合理 ...

是的,我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确实用在这里不合适。。。。。。。。。(这里不改了,私下在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5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碎诗论》之卷帘人

面面说:
-起初,我并没看好这首,后来被“西餐厅里的椒汁牛扒、与中餐厅的红烧鲤鱼没什么区别、他们都是,路过红尘的贡品、做的人少,想吃的人多”所吸引,这是很朴实的语言,隐藏着寻求意义终结的方程式:哥哥x西餐=生活。我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样去理解。(虽然它是一首轻盈的抒情小诗。)但是它感染了我,并将其感情传递给我。源自“银河的水”和“椒汁牛扒”路线“你躲着不说、我也知道,”外在的表现,借由情绪表达出来,不仅给自己提供积极的享受,还将快乐的印象给读者“轻轻地,润过你熟睡的麦田”同时产生勾连,唤起生活的色彩,尽管并没有强烈的感情,声频是幽默,调皮的,然后让我们吸收自己的思想。就好像一个孩子跟他的父母捉迷藏。整首几乎没有虚夸的幅度,没有美丽的造次,甚至可以说很平淡的表达着一个流畅的线条和灵活的音律

阳光光说:
这首应该突出“疼”,心里的那种喃喃自语的辛酸与隐蔽的爱~

——呵呵,阳光光和面面,无论是诗和评诗的角度,都有很多互补啊。

俺的那种小情绪,面面一般不会理的 ,她是从大方向上来解剖,其实解得很好,因为我写这个,包括其它几个,都是针对被赠者的特性来写的。擦擦喜欢生活化的诗,他的诗生活气息也很浓厚,所以,俺用了这种手法,将彼此的距离拉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5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卷帘人 于 2011-8-14 21:33 发表


哈,这里还有小点,俺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5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遮面 于 2011-8-15 07:45 发表

好的,读诗就是这样,一下子只看了一个表层,所以需要再放再读。。。。。。。。。



继续。我说的也不一定对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5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卷帘人 于 2011-8-15 16:11 发表
《碎诗论》之卷帘人

面面说:
-起初,我并没看好这首,后来被“西餐厅里的椒汁牛扒、与中餐厅的红烧鲤鱼没什么区别、他们都是,路过红尘的贡品、做的人少,想吃的人多”所吸引,这是很朴实的语言,隐藏着寻求意义 ...



因此我们说:作者的体验与阅读者的体验不同,会产生理解上的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5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读后面几个。
顺便踢一下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5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8-15 17:03 发表



因此我们说:作者的体验与阅读者的体验不同,会产生理解上的不同~


因此我们说:作者与阅读者都要沟通,要互动,才能达至理解上的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5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遮面 于 2011-8-13 08:02 发表

走自己的路去吧

老师,我已无路可走,或者走投无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09: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