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半遮面 于 2011-8-14 20:25 发表 我得瑟啦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8-14 20:28 发表 我认为在传统的基础上,后现代的元素是血液。玖月奇迹————彻底证明了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8-14 20:33 发表 无形中我读到作者还具有一颗童心,并在这个过程的视觉中来完成的,句式与句式慎密严谨。以及作为特殊语表去定义转义。甚至我们不去姑且什么,都能释放出思想和形象,这就是拆装质地,于回应范畴之间给予读者的动力。 ...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8-14 20:36 发表 要我们努力去明白它的含义,实际上是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以转换而转化,同时受制于分裂自我。去描述寻找声音,声音就是“你应该听到了风、着魔般爬上了七星楼、哦,我们曾经设想,水分子活跃、赐予我们爱情,也赐予我 ...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8-14 20:39 发表 象征性的使对象获得自由,把本质赋予的东西游离出去,进行置换。最后两节勾连了过程修复模式。以声音分享,重复主体和意指。这样流动场景,规律性的点彩知趣。整首一直在线和面之间展开情节和置换,时而排斥,时而寻 ...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8-14 20:43 发表 试图暗示读者,并延伸成为可能。主体环节分散,表现的却是共时性的回应。值得我学习的是循环式样的空间层。相对来读,挬论痕迹明显,还涉及到比照的呼应,有点似是而非的语调。随及时性环境分解她的敏锐度和反思过程 ...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8-14 20:53 发表 《碎诗论》之皮鞋 我们经历着,我们也在反思,毋庸置疑,这是再现性预购观点,说白了有些逆反心态,但是大多具有灵性和保守的一面,且固执的。写作再现的融合往往起着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是习惯于自己范畴,最明显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09: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