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千白羽 于 2011-8-13 09:55 发表 5.读绿衣《便条》 《碎诗论》之绿衣 在很大程度上转换也算是置换证明的共性,就像《便衣》,我把它看成趣味诗,“凌晨四点钟”与“我只是想把你的好消息、四处传播”首尾呼应,一个单纯的场所,是时间的秩序。 ...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小树苗 于 2011-8-13 10:05 发表 慢慢学习面面的诗评,问好。
原帖由 李显 于 2011-8-13 10:35 发表 那么最终要表达的是什么,其实是他的视觉里的内心活动 他否定了挣扎,矛盾且自慰的实质,他在批判。通过一个简单表意隐藏批判 偷着乐并问候下面面,不累呀?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8-13 16:25 发表 由声音决定语言替换的形态,同时他又在嘲弄谁,他又那样不屑一顾的离开。他否定了挣扎,矛盾且自慰的实质, 这里揭示得好,我想作者在意识深处或许就是这样的。
原帖由 半遮面 于 2011-8-12 15:11 发表 帘妹妹,总是给我这么多问号,有话就说,你现在不说也行,等你的出来,一定要说哈,我喜欢你的评
原帖由 卷帘人 于 2011-8-13 19:21 发表 8.读卷帘人《雨水之重》 《碎诗论》之卷帘人 -起初,我并没看好这首,后来被“西餐厅里的椒汁牛扒、与中餐厅的红烧鲤鱼没什么区别、他们都是,路过红尘的贡品、做的人少,想吃的人多”所吸引,这是很朴实的语言 ...
原帖由 卷帘人 于 2011-8-13 19:24 发表 面面,这里俺无话可说啊,你针针见血,我的问号,是跟着你的文字“自我修为”呢。 俺的东西还没到境界,阳光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构建和拆除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得多指点,嘿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8-13 22:05 发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把一种忙音呈献给读者,获得视点。这是思想的态度和经验。力图巩固对应的一致模式。而不是在强调这个事实。它不具备社会背景,但具有历史性,同时可以看出局限性,这取决于读者的心态和视觉。 ...
原帖由 嫣雨yanyu 于 2011-8-14 10:39 发表 来学习面面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8-14 19:16 发表 根据挑战高亮管理规则,评论贴不加亮。 推荐精华!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09: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