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半遮面

《胡言论语》之挑战碎诗论——添加阳光,卷帘人,半块橡皮擦,暂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2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读,面面的这些个评确实很抓心,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2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支持,出差回来仔细读~
问候面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子非 于 2011-8-12 16:48 发表
我被别人跨成这样,还是第一次

不是夸你,我只读一首诗的特色,和我要学习的成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子非 于 2011-8-12 16:48 发表
使劲地学习一下面面的思路

走自己的路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边青艾 于 2011-8-12 16:51 发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中巷 于 2011-8-12 19:52 发表
面面这几个评,好吧,我承认是碎语式。
这是一种镜片的流露,再加上她的感悟。让我觉得
这女子,肯定超爱读哲学及心理学的书。
不信你读她诗中的评,不少是站在这之上的。
不说别人了,说我的吧。

妞,是太碎吗?我再整理,不过我认为“解析”和“诗评”是两个概念哦,你是不是认为解析好一点?更容易接受?我想想再穿插一下吧。(反正,我只是发了一个小节)也许你是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中巷 于 2011-8-12 19:53 发表
我们对于情感的体验,在某种程度上是希望传达出去的,《若是初相见》满足了这个需求,以往借用、对比,几乎是在修饰物和单音节之间流露出感情的碰撞“最初我在深海潜水、假设的诺亚方舟跟随他、离开了码头”模拟似的 ...

真的假的?知道你是安慰我,受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子非 于 2011-8-12 20:34 发表
好诗好评啊,感叹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叶易中 于 2011-8-12 21:48 发表
你真有活力,收藏喽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秋若尘 于 2011-8-12 21:55 发表
再来读,面面的这些个评确实很抓心,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8-12 22:02 发表



来支持,出差回来仔细读~
问候面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3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5.读绿衣《便条》

《碎诗论》之绿衣

在很大程度上转换也算是置换证明的共性,就像《便衣》,我把它看成趣味诗,“凌晨四点钟”与“我只是想把你的好消息、四处传播”首尾呼应,一个单纯的场所,是时间的秩序。采纳了确定的立场,进行选择性的保持她的的态度, “时间还在疯长、而我,却没有办法、吞食掉所有黎明” 使我意识到无限想象的声音,描绘一种生活的态度,也许是命运,有嘲讽形态,能指是模糊的,与暗示合并,维系因果关系,以致把立场变为目的。逻辑性并存的,平滑流动,再穿越空间,这种逆喻有些灰色调。具有太多的可能,或是矛盾的,它的时间秩序里,实际是无序的。这就是在解构中排出终极意义。试图暗示读者,并延伸成为可能。主体环节分散,表现的却是共时性的回应。值得我学习的是循环式样的空间层。相对来读,挬论痕迹明显,还涉及到比照的呼应,有点似是而非的语调。随及时性环境分解她的敏锐度和反思过程,这是不是一个难题,不得而知,我只是假定一个惯性来阅读。

这些说法,我得回去好好研究。半半,偶喜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3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学习面面的诗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3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最终要表达的是什么,其实是他的视觉里的内心活动
他否定了挣扎,矛盾且自慰的实质,他在批判。通过一个简单表意隐藏批判

偷着乐并问候下面面,不累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3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声音决定语言替换的形态,同时他又在嘲弄谁,他又那样不屑一顾的离开。他否定了挣扎,矛盾且自慰的实质,


这里揭示得好,我想作者在意识深处或许就是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09: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