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这里有阳光

讨论:《我为美死去,还不曾安息在我的墓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5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8-5 11:01 发表



下江南了吗

嘿嘿,不告诉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6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8-5 20:25 发表



这个概念应该不能够成立,就诗歌来说,是西方的,但是我承认翻译的水平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融入了翻译者本身的地域文化内涵,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或是误译。


我们现在读的是中诗,而不是西诗。这与原诗发生了质的转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6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没错诶,应该是原产地语言阅读的。

将有无数的人被语言的墙隔离在世界文化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6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11-8-6 14:34 发表
阳光的情人尚未启动
只待月花初上
载满良宵的船将飞过四大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6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7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7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诗要这样发展,才能看得见阳光,隔墙谈心,如网路私聊,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这里真的有阳光,和佩问好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其实诗就像人一样,是有个性和气质的,无论用什么武器,都有着他与众不同的底韵。
每个人的学识、文化、背景不一样,出来的文字气息也会不同,我们不求完全一致,但求共鸣,这便是享受和创造诗歌的最好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7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有很多专业市场一样,我们需要家具的时候就不会去沃尔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7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楼上的比喻很形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7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浮漂 于 2011-8-7 12:10 发表
想有很多专业市场一样,我们需要家具的时候就不会去沃尔玛


很多时候,我们不会做飞机去法国购家具。但我们接受一个外国人用中文写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7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国人穿中国的旗袍,其实也是很美的,或者中国人穿上异国风情的服饰,也别有一翻滋味,所以,关键还是搭配和裁缝的手段问题,这是细节,处理好了,就能让人接受并很好地享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7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我读的版本是千的那个版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7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翻译诗歌,有时我会觉得,其实是一种情境的创造。
至于接受的多少问题,要看怎么拿来用,套用一句很俗的话,
我是相对支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观点的

我们中国有最为精典的古代诗词,这是我们的土壤,我们必须好好的吸收养分。
而对于西方诗歌也有其成就,要怎么融合,这个我暂时还没考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7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部分的,同意鱼的观点。
必意是翻译诗,始终与我们隔了一层。
对于这首译文,立意,别致。
而且线索推进,很自然,
显得很有张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10: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