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261|回复: 75

珍惜汉语诗歌的美丽—读剑客无剑《越过雷雨的城市》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6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俺得表述一下俺对汉语诗歌的崇拜。
汉语的美好,在于它字词的多义性延伸出来的不可多得的意味,在于它陌生化后的新奇,在于它内在的节奏与韵味的独特美感,在于诗者的经验与审美所表现出来的唯一磁场。不管是意象、向征、语言,在加入你的情感后,那首诗就是一个人的气质,就是你自己。因此,请尊重汉字,尊重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珍惜每一次用汉语写作的机会。
好久没有写一些所谓评读,是因为,我这段时间,一直在为汉语诗歌而默哀。放眼看去,大多数论坛,都是一片风和日丽、歌舞升平的景气,诗歌阵地仿佛成了娱乐场所,悲哉!
再者,文学批评不是一味唱赞歌,似是而非地用一些所谓术语来掩盖事实的真相,是玩弄,是亵渎!没有出于真诚的心灵,全部多余的语言都该去死!
对于诗歌风格,我认为只要找到适合自己个人气质和思维方式的书写和表达,就能够出好诗,当然,好与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有一个综合形成因素。没有所有人都认为好的诗,就像没有所有人都认为美的人一样。所有风格的诗,都有好与不好,比如口语诗,写得好便是意味无穷,写得不好就等同于口水。
因此,我还是喜欢那些真诚研究汉语言文字,不把它当作玩具的湿人。即不故作高深,也不装疯买傻。
有幸的是,我一直认为,在这个论坛上认识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真心热爱诗歌的人,他们不一定有多高的天赋,多高的悟性和艺术自觉,可都努力、认真,让人感动。无剑也是其中的一位。说实话,他的诗不是常能打动我,但我却常被他打动,不懈地寻求改变,突破,谦虚地向人求教,想得到真正的改变,致力于接近诗歌的写作本质,安静而真诚!

《越过雷雨的城市》
文/剑客无剑

这是巫术,大地是设计好的绳子
今夜不宜行走。七月七,雷电
布满圈套。坟冢躁动

别轻易开启动车的轮子驶向北
铁轨上的雨,只是带锈的桃花

黑夜里疲惫的人
躲进干枯的湖底,不说话
虚伪露出尾巴,蛇一样缠紧城市
蛇信吞噬恐惧的楼层

天空沉重的翻身
我的枕下,落有偶尔探头的星光
吐着泡沫,你说,一场暴风雨将要发生

无剑擅长古风,诗风一直趋于柔和唯美,也囿于此难得形成大的气场。但好在他一直在改变,一直想找到另外的语言。如果说古风类诗歌是一种在中国千百年来意象思维的惯性上延伸的话,而大多现代诗歌则是一种以词语陌生化为主要裂变的创作。但是陌生化不是刻意化,这个度要拿捏好也不易。相对以前,我认为无剑这一首比较成熟。

首先从题目上来说,《越过雷雨的城市》相当普通而诚实,不像许多稀奇古怪的题目,仿佛奇怪就是陌生化。而在一种相对平实的主题下,写一个有新意的东西,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如今浮躁不安的各大论坛,大多数人像是在表演,也不是写作。不过这个题目虽然不取巧,但却有其实实在在的作用,一下就将读者引入一个现有的场景,这样更利于读出诗者的意喻。

“这是巫术,大地是设计好的绳子”

作者开篇的呢喃不是无用的,这根“绳子”垂悬在天地之间,是闪电,是风雨,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不可言说的形而上的规律,这些均是诗人设置好的“场”,这种力量自然而然向下延展着:

“今夜不宜行走。七月七,雷电
布满圈套。坟冢躁动”

读到这里,我想到的了加西亚•马尔克思的《百年孤独》,又想到了某些聊斋影视的镜头,在我眼前不断变幻。抛开以往的碎碎念,没完没了的抒情与叙述,这一段简洁生动,一下就拉开了整首诗序幕,或正如他所说的“圈套”,那些看不见的爆点,正悄然点燃。

“别轻易开启动车的轮子驶向北
铁轨上的雨,只是带锈的桃花”

这个过渡很有效,暗示着爱情、过往、失去、无奈。我很喜欢“带锈的桃花”这个喻,多么亲切而易懂,却又有汉语文字的新鲜色彩,它带着风雨,在雷电中招摇,忧伤而艳丽。

“黑夜里疲惫的人
躲进干枯的湖底,不说话
虚伪露出尾巴,蛇一样缠紧城市
蛇信吞噬恐惧的楼层”

所有铺垫完成,这里就自然转入主题——这个城市及城市里的人。城市之于生活其间的人来说,是需要也是被需要,因此,人们便会因为那个被需要而疲于奔命,竭尽其力。在夜里,安静下来后,淹没于城市这面大湖,恐惧与不安相随而来,但还得违背心愿,缠紧它,不敢放弃这个赖以生存的载体,这是悲哀,也典型的现代人的思想,在一场雷电即将到来的背景中,让人窒息到无以复加。又让我想起多年前读《百年孤独》时的感觉,那些沉重氛围所带来的压迫感,至今我都无法忘记。
只是这一节里,最后一句有点多余,有点画蛇添足,我认为到“蛇一样缠紧城市”就完全可以了。

“天空沉重的翻身
我的枕下,落有偶尔探头的星光
吐着泡沫,你说,一场暴风雨将要发生”

结尾这一节,让整首诗有了一些明媚的空气,仿佛诗人此时突然站起打开了窗,让清新的空气流了进来,我们也松了一口气。虽然“天空沉重地翻身”,但“我”的枕下偶探出头的星光,是多么可贵,虽然生活随时会迷茫,会有无数不可知,会有泡沫,但我们总会在里面寻找出星光来。
这便是一个年轻诗人越过雷雨的城市生活,有怅惘也有心灵的光芒。隽永而有深意,不造作,不刻意。有懈怠,也充满勇气!

可以说,这首诗的氛围做得很好,很成功。每一个画面之间环环相扣,将心理时间性的进程也一一呈现,逐层剥开。语言拿捏到位,情绪也克制而隐忍,有内敛的力量。
一些意象的开发也很有新意,如“大地是设计好的绳子”“ 只是带锈的桃花”“ 干枯的湖底”“ 探头的星光”,这些东西在诗里的嵌入,恰当而贴入,不生涩,不隐晦,有无剑一惯的感性与唯美。
叙述上也轻盈而节制,十分沉稳。
不足的是第三节稍微繁杂,有枝叶也有些刻意的词语,容易削弱全诗的质感。可以再磨一下。

当然,这首诗不算什么上承上作,可也算得上一首现代汉语诗歌的成熟之作,我们必须承认它,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可我又不能代表别人,遗憾)。我认为无剑只须更多地挖掘出个人的审美经验,更好地融入自己的创作,必定会越来越好。

总之,写好一首汉语诗是不易的,不能随便将分行的聊天记录拿来当诗,汉字本身就是可究的多义的,所以聊天记录当然也能找出其中的意味,无限放大不等于一定就好。因此,让我们放低心态,认认真真地写吧,像大多数勤劳的诗者一样,去找到汉字与外物之间最妙不可言的对应,找到汉语那些让人会心的多义之言,珍惜汉语诗歌的美丽!
个见!!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出门去,晚上再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6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暗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6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对诗的分析蛮到位的,是值得我学习的。
但是对作者的整篇读后的观点:是想说诗歌的语言要掌握好或是学习通透才能写诗歌,还是说诗作者的语言已经娴熟精准值得提倡?这个似乎有点含混不清。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6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咱就那么忧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6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张小芽 于 2011-5-26 16:34 发表
楼上的,咱就那么忧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6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曹公子,评得好。
有得有失,提给无剑。
顺便再去唤唤木木来管理操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6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鸥飞海上 于 2011-5-26 16:35 发表


错了,是楼上的楼上,哪知道就跳了一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6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上来,看见关于我的诗歌评论,感动中!有点,有线,细致,准确,直指要害并有针对性的方向。剑客受受益无穷。不得不从心底赞叹。谢谢曹(植)子建!重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6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张小芽 于 2011-5-26 16:36 发表
这曹公子,评得好。
有得有失,提给无剑。
顺便再去唤唤木木来管理操作。

我来收了。谢谢曹公子,也谢谢小芽!这评给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猪三 于 2011-5-26 16:29 发表
这么好,暗一个。

猪家这么多人啦,给点猪油来嘛,最近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鸥飞海上 于 2011-5-26 16:34 发表
读了,对诗的分析蛮到位的,是值得我学习的。
但是对作者的整篇读后的观点:是想说诗歌的语言要掌握好或是学习通透才能写诗歌,还是说诗作者的语言已经娴熟精准值得提倡?这个似乎有点含混不清。个见!


关于汉语言诗歌的表述,那只是我的一个前言,表明俺对母语的崇拜,希望大家珍惜每一次写作的机会,和作者的关系仅是他的写作态度是我认为比较不错的。至于说是否要学习通透,那得看个人的造化,强求不来。很多汉语言学家也不是诗人,但学好汉语言却是写好汉语诗的一个充分条件。当一个好的诗人,所具备的条件太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问好海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17: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