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绿z衣

【半块橡皮擦与绿衣的同题】我是在时间里等你的那个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块橡皮擦 于 2011-5-30 08:46 发表
平常句子的养护很重要,相同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但空间感不一样,节奏也不一样。比如一个词的使用:比如来临、光临和降临,只是三个字的不同,但传达的东西也是不同的。来临是自然而然的;光临是有荣耀感的,庆 ...

嗯,我表示认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东西不管是内容再好,在语言上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也是会抵触的!
另啊姐真的是不行了。才跟你折腾这小阵子,弄得身体抵抗力下降,这两天病得一塌糊涂了。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2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擦擦读诗:读若尘的几首诗

我不敢写诗评,只能随性的写点读后感。

读诗是一种乐趣,我说的是读自己喜欢的诗,也就是看一看是不是适合我读,是不是打动我,打动自己的才是自己认为的好诗。我理解的好诗,首先真情真感受,然后才是诗的气息、节奏、现场的营造和精准的语言。如果你要问,技巧呢?我说,语言的技巧是第一位的,感情带动的技巧才是这首诗的技巧,感情和技巧是同时存在的,殊途同归。

对了,我写读后感的时候,是反复的读,逐字逐句的读好几遍,我怕我会读歪了,读的不准确。我始终认为,怀着明净的心态去读一首诗才是善良的。

不逻嗦了,去若尘的博客,去读诗。


夜之寂

夜是如此寂寞,我开始发无名火
把银灯剔了又剔。镜子里的鬼,著白衫
朝我呲牙咧嘴的笑
我不管不顾,只与月色推杯换盏
唱长短句,发疯,调寄无聊的相思

窗外有人叹息,说,你这女子
今春必犯桃花,会伤及性命,速速回头!
我乜斜着眼,吃吃地笑
拿去吧,这破败不堪的躯体
从尘埃里生,为了爱,我当义无返顾
死于一滴露水

狐之悲

你在夜里偷窥我,看我描眉,上红妆
把水袖舞得风生水起
在窗外,唱良辰美景奈何天

更深夜露,我把东风吹得呼啦啦响
敲你的窗,吃你的经卷
你假装正经,只一把绣蚀的小剑呵
就让我瞬间丧命

夜里。有女子在瓦片上哭
荷塘里的水,一夜之间
涨了三尺
读完这两首,不由自主的会想到聊斋

读完这两首,你会不会觉得有一个人正清晰地出现在你面前呢?她一直在低语,在特殊情态下低语的层层推进,让低语持续下去,持续到最后一个字。诗的整体干净,圆润,通透,给人一种晶莹剔透的感觉,诗歌的审美空间大而唯美。这些低语,实际上是细节和情态的层层推进,你只看到姿态、规迹和事物发展的方向。

所以,我提到诗现场。诗现场是一首诗存在的依据,使诗有了长度和宽度。她就在现场里,这是一种相当好的理念,能让诗产生亲和力。诗中展现的所有事物,都是她亲临或者参与的,这会呈现出一种客观的真实。


某个下午

某个下午,炉子上的水在滋滋作响
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爱人,那些光线又一次从格子窗子里爬进来
毛茸茸的,像幸福的根须
这些年,时光相继收走了我的一切
青春,美貌,健康和智慧
但我要感激它,没拿走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份

你看,石楠花又开了
这些细碎的花蕊总让我感到幸福的眩晕
这一个下午,阳光正好
我们守着纯白的事物,会心一笑,想起若干年前
那一场阴差阳错的邂逅

读完这首,我忍不住要说:妙中自有境界,自有富足。同上两首一样,她仍旧不去更改诗歌口感上的直线排列,让低语坚持到最末一个句子,从而完成诗歌的布局。我想,她已经喜欢上了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不必探究诗里这个人是谁,但我可以认为,有时候读诗就是读一些味道,从嗅觉、味觉、听觉、直觉通过之后的那种味道。

请注意这些句子:
那些光线又一次从格子窗子里爬进来
毛茸茸的,像幸福的根须
这些年,时光相继收走了我的一切
青春,美貌,健康和智慧
但我要感激它,没拿走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份

呈现出的状态是清晰的,但内部的力量是无形大的。对生活的态度,知足感,幸福感,都呈现出来了。诗歌发展到现代,已经不靠激情写作了,生活经验和生活经历是一个人写作的财富,我们必须面对这些生活细节,我们必须学会享受这些细节。


后江湖

马蹄踏开了半山桃花
我们不再提及过往
春天过后,我将隐姓埋名
封剑,退出江湖

芳草萋萋,旧年的硝烟仍在持续
谁布下了弥天大谎
将三月掌控在阴谋之下

风声。戾气。被刀光斩断的流水
残阳如血。

如今,我着素衣,描浅黛
步履生香
在落日长空下写婉约的诗词
偶尔清风过,会忆起
某一年的杨柳岸
楚腰竞细的女子
也曾跨马扬鞭,气吞山河

一首诗歌,最好的技巧是语言的技巧,很多语言不相同,但意思却差不多,这就反映了你文字的能力,反映了你语言够不够厚实。有时候,不必刻意的用一些词来美好文字,文字的真实可信才会得到大多数读者的喜欢。不蹊跷,不做作,简单而和谐,这样的文字才会产生渗透力。这首诗,没有一点难懂的地方,是通过诗内部的渗透力来打人的。

读这几个吧,我是在若尘博客里抽取的,也许不是她最好的,也许不是她最坏的。读完之后,擦擦再来说说若尘。

她处在语言的冲撞之中。她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冲撞着,这是她特有的,她语言的良好素养常常会把一个女人的心思清清楚楚的表达出来,假设有一个夜,有一扇窗,那么她就窗下的一个古代女子,总是流露那么点忧伤。这说明,她自觉不自觉的受着古典诗词的影响,受着传统写法的影响。

但她的语言是自然的,本质的,温和的,朴素的。能让感觉到生活到处都充满诗意,随便一点句子,就能它体现出悠闲,幽静,甚至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伤。

她还是喜欢唯美的。她的诗很多都是唯美丽的描述和呈现,去打开一种色彩、规迹或者情感。这足以证明她有观察事物、体验事物的能力,并且把这些事物最终变成文字、体现自我感情状态的能力。她的词语能带来各种声音,各种情态,各种规迹。


补几句:

若尘说,鱼哥没有拿刀子。我只能说:哥只是一个传说,不是屠夫。

一个爱写诗的人,如果他是个农民,会知道什么时节植下什么作物,什么时候除草洒药。可每个农民都有每个农民的习惯,这个习惯是他的胎记。这个胎记可能好也可能坏,一旦他发现了这个坏的后,可能会把这个胎记除掉,除掉不会是最好的办法,会留有疤痕。总是炫耀好的胎记也不好,会俗,会生厌。所以说,不管好的坏的,合理的利用才是想要的,不该出现的时候就不出现。那个胎记是区分两个农民不同的标志。

若尘,你明白了吗?要学会变化,一个变化着的若尘我们不知道她会达到什么高度。[/
colo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2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擦擦读诗:小影子的几首诗

很早我就认识她了,是在《当下论坛》。很多人喜欢叫她小影子,我也叫她小影子,小影子的诗一天一天成熟起来。好象她很喜欢玩,或者叫疯,估计现在也差不多疯够了。

以前说过:小影子的诗,沉重,挣扎。我说沉重,是因为她在用力气写,花大力气写。她写的燥热、不安,时不时的感觉出那么一点颓废。但她是有警惕性的,她是守望者。

这些是我自己认为的,或许有偏差,或者不对。有时候静下来发呆时想的,读的多了脑袋里就会留下痕迹,一次一次,痕迹就重了。

这算是叫开场白吧,接下来读诗。




她一直在等良人
不敢老去,而你说,他来不来
花儿一样开落。有时候
幸福很简单,可以什么都
不想,什么都能放下
快乐也可以很浅,浅到柔软
浅到灵魂像一株草
浅到一朵花不需要春风
也一样灿烂地开

好看的地方:
1、自然的衔接。花是植物,让植物与人产生了关系,证据就是在某个时刻,人就是一朵花,等着风(那个人)来安抚。这很叫人伤怀的,是一次心情自然的流露,那花和人擦出了火花。一口气下来,不罗嗦,不俗套,花的客观意义得到了延伸。

2、“浅到一朵花不需要春风/也一样灿烂地开”
这是好看的句子。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具有合理性,用在这里,更多的是无奈,甚至能体会到作者的清醒。




在滴答的屋檐下,遥想另一场雨
没有一场梦境是真正属于你
身边飘忽的花香,一声紧过一声的
喧闹,街口昏黄的路灯,以及街道上
淡淡的泥腥味。。。这些多么真实
多么像那年路过的风景
而一次转身,你就再也找不回什么
只有一道影子,还依在脚踝边,轻轻地
喊你回家

读完上一首,再读这首,你们是不是可以找出点感觉来了?这样的情怀都是伤感和无奈。都是借现象来叙说,抵达某种意义上的最终抒情。

好看的地方:雨的情态。“只有一道影子,还依在脚踝边,轻轻地/喊你回家”,雨会催人回家,雨会让人思索。雨是天气中特别的一种东西。阴天的压抑,会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会让人多愁善感。雨会和很多东西产生关系,雨常常囚禁住人们的手脚,让人无能为力。一场雨和一场雨并无多大关系,如果有关系,只能是感觉或者顿悟,更或者因为记忆,记忆中某个雨中的时刻。


让我与这个世界谈谈

让我坐下,在四月的草坡上
与一朵蒲公英
小声地谈论春天,谈论
一枚种子,面对适时到来的
季风和雨水,暗含感激

这个世界烦嚣而嘈杂
此时,我需要安静下来
需要旁观一小朵种子,一次又一次
无声地出发。我想再说些什么
而阳光清明,坐进这干净的绿
再也没有什么比此时的安宁
更加悠远绵长

好看的地方:诗歌的进入。这种进入是直接的,而“暗含感激”就露出了诗歌内部的出口,把本质的东西呈现出来。这种进入,也可以说是一种埋伏,只有打下了埋伏,才能向下发展。

整体看,这首诗歌属于柔软而轻松的质地,是她通过情绪的自然移动逐渐完成的,简单,柔和。结构是自然下落的趋势,没有任何虚伪和创造的痕迹。


看得出来,小影子是在花大力气写诗,写的很慢,很细,很透。都是一种简单、真实、朴素的叙说。这种在文字上真实可信诗歌文方式应该得到大多数读者的喜欢。

那么,还需要些什么呢,还需要新奇,需要让句子跳一下,不能总是四平八稳,四平八稳就缺少了诗的节奏美,句子的张力和厚度就不够。

最后,我说,你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老师,你的惊恐、不安,你的诸多情绪是你最好的素材。你必须做一个苏醒者,多一些从容和安静,让语言更纯净些、更可靠些、更惊心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2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天没见到姐了,自己偷着读诗,只是没有写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2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擦擦读诗:嫣雨的《只用一秒》

我不知道,喜欢读诗是一种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可是,走进了关于诗歌的论坛,就是读诗和贴诗。也许我读的不对,但你们千万不要和我展开地雷战或者地道战,由于我自做多情或者自以为是的认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纠结和思考,很多时候,我们读一首诗,往往只是取走我们自己需要的。但现在,我还不知道这样读诗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读完诗往往不会及时跟贴,过后返回来再回贴,我想这样也是对诗者的一个尊重,问题是没有太多印象的诗,有时忘记了回贴。如果你觉得我不尊重你,你当我是个水货吧,我自己都承认我是一个水货。

以上是题外话,言归正传。虽然身在论坛,我好象已经过了随声附和的论坛读诗时代,那我就开始随便读吧。

嫣雨有良好的语言素养,能举重若轻的来开导人们,来唤醒人们的真、纯和心胸的宽而广。打开《只用一秒》来读:“只用一秒来恨,然后继续/做温顺的良民/只用一秒叹息,然后给黑夜/一个窗口/只允许一秒的倒下,然后站起来/只用一秒来忧伤,其余的时间/把思念加工成幸福”。一秒太短了,可以忽略不计。我只用一秒来恨、来叹息和忧伤,也就是不要恨和忧伤,我是幸福的,思念也是。“下一刻,再不是这一秒/我已没有时间来犹豫/就用这一秒,爱上你/也一并爱上红尘”对于爱来说,一秒又太长了。这首诗很简单很直接,也没有多少层次,更没有多少华丽的语言,但已经把自己的心思写明确了,写到最底处了。是呢,有时候简单就是一种深刻,很深的深刻。

接下来读,我发现她喜欢取非常小的点来进行布局。这是一种技巧,有人常说“细节决定一切”,我想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姿态很鲜美、很炫目,就象欣赏一只小小的蝴蝶,静、动、飞、止,始终跑不出你的眼光。打开《零点一分》,这首诗是有层次的,层层递进,直到把自己装扮成最完美的人,为的是等一个叫相公的人。我有理由相信,她对爱的纯洁、完美有着深深的崇敬和怀想。《等我一程》与这首有相象之处,不过说的是爱的永恒和相互依靠。这里,我最喜欢她诗的层次感。层次是个什么东西?我在想,层次不是平常的简单过度,是一种引力,是相辅相承,是想相互依靠。层次之间需要用思想和智慧来推动,需要作者对各种事物关系有效的洞察之后来进行关联。

我理解的细节,是指有真实具体的事物,有姿态,有色彩,有规迹,不是拔高的,不是夸大的,在文字上尽量真实,简单、自由,就象你用眼睛真实地看到一只虫子在动,在怎么动,一朵花怎么摇,摇的速度和幅度。这样,能给人一种大美,客观存在的美,而不是想象中的美,想象中的美是远的,是有距离感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庄园,这个庄园里有自己的喜欢,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所爱的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向往和归结。有时候,我在想,诗首先要有内容,然后才有诗的表现形式。打开《私奔,在诗歌里》,她向往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展开了,私奔在诗歌里是什么?是诗意人生,是一种明净和回归,是一个女人的透明状态,她所描述的内容散发着本真,发射出美丽的光泽,吸引我去回味,去赞美。同样,她借诗歌来说话,让诗歌与生活发生关系,有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

后三个,是以一个女人的心景来感受生活和景物的,但是感人的,为什么会感人呢?这种感人来自诗歌的内部渗透力,通过事务暴露出来的动作、情态、痕迹、规迹等,有方向、有规则、有色彩、有运动的展开,隐喻或双关的把感情、哲理传达,让你体味出一种痛,一种爱、一种美好或者一种力量。她写的柔软、真实和平静。这是一种诗者的状态,这种状态来自心理上的,也来自情感上的,也是一种生活的沉淀和积累,“我用温暖的目光,写这纯净的世界/写到梅红点点,积雪正消融”“日子单纯如水,只有土地看出/我的心跳不止,一如音符的激荡/麦浪的流动。把阳光攥在手心/把花开的故事交给秋风/把灵魂交给镰刀/以果实的真诚,热爱的词语/表达沸腾的声音,将季节感动”,这里面有硬度和高度,更有一个大的胸怀。

到这里,基本上读完了。不过总的来说,她是有变化的,前面几首更多的是写个人的情绪,后面几首我更喜欢她里面的变化。她描述的景物里面,有音色和舞蹈,有飘逸,变化多颜色,多神情,多棱角。她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窗口,窗口外面是一个无限大的世界,而她就是窗口里面水汪汪的、无穷大的女人。

那么我说,写诗不一定需要那么多意像来填充,不一定需要那么多意像来叠加,有时候效果会相反。我喜欢自然的描述,而不是站在那里当指挥家,说这样,说那样。“要怎么样”和诗里呈现出的“是怎么样”,有截然不同的味道。一首诗,审美的主体是读者,如果审美主体被诗者过多劫持,一味强加一些意像,而忽略了本身的情感流淌,那么,那些意像就是美丽的覆盖物。简单直接,更容易阅读,更接近读者,语言和一个人的内心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弹性和尺度,又怎么进行分离和混合,这是一个人对自身的存在、生活或者感觉等多种因素体验的结果。任何事物都是有根据的,意像也应该是有根据的,不能让意像乱飞乱窜。

附:嫣雨的诗

《只用一秒》

只用一秒来恨,然后继续
做温顺的良民
只用一秒叹息,然后给黑夜
一个窗口
只允许一秒的倒下,然后站起来
只用一秒来忧伤,其余的时间
把思念加工成幸福

下一刻,再不是这一秒
我已没有时间来犹豫
就用这一秒,爱上你
也一并爱上红尘

《零点一分》

从零点一分开始
我要把时光淬火,磨亮
身体里生锈的部分
我要把文字加上砝码,重得恰好
可以沉入内心
我要让一场暴雨适时地来,冲掉
旧日的积尘
我要掀开被风霜覆盖的尘世
只让阳光进驻
我要把自己装扮得,比春天更妩媚
专等一个叫相公的人

从零点一分开始,我最先要做的是
向岁月申请领回
迷失的激情和敏锐

《等我一程》

亲爱的,等等我
等一场风把日子抬得更高
等我把身上的尘土抖落
等我把最后一笔忧伤擦掉
等我赶上春天,赶上你的节奏
就做你的一根肋骨
你喜我也喜,你悲我亦悲

《私奔,在诗歌里》

光阴,从来都是快过文字的堆砌
前尘还未赶来,你我
就在一场纠结中,兀自染疾
骨髓里都是爱情的毒

你的北腔,我的南调
绕过天涯,绕过这一路的风霜
如两匹失控的马儿
飞越梦境的高度

亲,挽住我的手,带上火焰
一起私奔,就在诗歌里
象两尾鱼,游进纯洁的深水域

诗歌里,有我们热爱的旷野和月光
有你的豪情行云流水,我的闲愁草长莺飞
还有温暖的小屋,收留
脉脉相视,窃窃私语

《春意在鸟鸣中吐露》

雪的骸骨,被节气一夜收走
我推开窗户,掏出冬遗落的空白
有小草翻身的声音,从泥土中走来
擦过耳边,进入身体

窗外,桃花的第一个笑靥
被鸟儿的巧嘴接住,柳黄是见证者
自此,五颜六色的鸟鸣
爬上叶子的脉络,占领了
柳烟压堤的日子

水,开始绕着云朵打转
内心蓝了又蓝。我把自己放逐在风中
让透芽的心事,和着
鸟鸣点亮的春光,一节一节地绿

《像雪花一样轻》

请把声音放轻,再轻些
像雪花一样轻
请不要惊动如蝶的时光
请不要打搅我
打搅我对诗歌灵气的孕育

尽可能删减言不由衷的修辞
删减欲盖弥章的沉重
我要让雪的白,成为文字的
主色调,不透彻,也不带杂质

我用温暖的目光,写这纯净的世界
写到梅红点点,积雪正消融

《赶往麦田》

诗行,被一颗星星点亮
我轻轻的拍下身体里的尘
赶往梦中的麦田。在低微处
让双脚深深植入泥土,做一棵
朴素的青苗,守着露珠和鸟鸣

日子单纯如水,只有土地看出
我的心跳不止,一如音符的激荡
麦浪的流动。把阳光攥在手心
把花开的故事交给秋风
把灵魂交给镰刀
以果实的真诚,热爱的词语
表达沸腾的声音,将季节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块橡皮擦 于 2011-6-22 08:23 发表
很多天没见到姐了,自己偷着读诗,只是没有写诗。

或许我不该去翻那些旧帖子,我现在不想读也不想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9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绿z衣 于 2011-6-22 18:13 发表

或许我不该去翻那些旧帖子,我现在不想读也不想写。


实事,他们都翻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块橡皮擦 于 2011-8-9 08:26 发表


实事,他们都翻出来了

翻吧。其实我眼睛还没完全睁开,只是听见一些喧闹声,就跑来看热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0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那么多,都长进成股评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1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1-8-10 14:37 发表
读了那么多,都长进成股评家了。


你把身子转过来,我看看你的P股才能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0 10: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