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绿z衣

【半块橡皮擦与绿衣的同题】我是在时间里等你的那个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8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绿z衣 于 2011-5-28 10:40 发表

总结一下。我学不来你的技法,我失败了!


姐啊,哪里有什么技法哦。只有个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8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绿z衣 于 2011-5-28 10:42 发表

以妓女入诗,解构的却是众生沉浮,就目前的诗歌报来说决没人可超越你了。哪天中国的文学奖项若错过你,是它们的损失!


姐啊,你不加入忽悠派,忽悠派就没有了主心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8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1、写和制造是两码事。写是有感情的,制造是机械的。
2、有时候,不得不怀疑,诗人是天生的。象我这样的人,就应该不去写,是一种浪费。
3、咒语是写给给法师的,天书是写给上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8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我说啊,姐啊,你还是把我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9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耐品,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块橡皮擦 于 2011-5-28 23:33 发表
最后,我说啊,姐啊,你还是把我卖了

发现你这家伙,说话的方式越来越接近那只晓钟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凌寒依梦 于 2011-5-29 09:02 发表
好诗耐品,喜欢。

问好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30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绿z衣 于 2011-5-29 10:30 发表

发现你这家伙,说话的方式越来越接近那只晓钟猪了。


姐,我就是这个样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30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就是一个容器,不能太满,满了会溢出来;不能太少,少了味就不够。这个容器可以尽情的装,无论什么,茶有茶味,咖啡有咖啡味,笑有笑味,哭有哭味。但必须装的合适得体,才可以给人的感官带来刺激。
评诗,必须客观。一个句子有多种解法,解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不能东扯西扯,胡解八解没有意义,那是牵强的。一个句子可以和很多东西都能沾上点边,要选离它最近的直系亲属,扯得远了,是叫人了解你的知识多呢,还是引出别人的笑声?很多诗是不能评的,只能读,只能意会,评论造成的结果只会越乱,因为人们的经历、生活体验是不同的。对诗的拔高是不负责任的,是讨好诗者的,或者说是不尊重诗者的,无论说的多么美好。

[ 本帖最后由 半块橡皮擦 于 2011-5-30 08: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30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月的病根是
旱了

这样写出的诗歌
全都是云
云下还没有落下雨

有一天
土地裂开了小口子

我想一个人
坐上火车,去西部
在三峡大坝上
悄悄捅上几刀子

或许
会流出点雨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30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一下

平常句子的养护很重要,相同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但空间感不一样,节奏也不一样。比如一个词的使用:比如来临、光临和降临,只是三个字的不同,但传达的东西也是不同的。来临是自然而然的;光临是有荣耀感的,庆幸的;降临是有压迫感的。正是因为里面的字,才给句子带来美好的韵律,才给句子带来顺畅的气息,诗的整体是才活的,才会有节奏的快慢。还有段落,段落的目的是产生层次感,不是平常的简单过度,是一种引力,是相辅相承,是想相互依靠。段落之间需要用思想和智慧来推动,需要作者对各种事物之间关系有效的洞察之后来进行关联。词语叠加也不好,容易产生饶的感觉,缠绕了,句子就重了,重了就很难读起来了。

是哲学来规范诗呢还是让诗呈现出哲理?我想,诗是可以通过某些东西来解释阐明某种哲理的。用哲学的角度规范诗,是一个笑话。无论如何,诗就是语言,语言的作用就是传达交流。

我不喜欢用到“灵魂”这个词,它是虚的,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形状,是什么样子。动不动就提到灵魂,我以为是提到的是鬼,我也不知道鬼是什么样子。把一些实的东西说给虚的听,我认为是在害人,让人找不到南北。
我也不喜欢用一些很大的量词,我认为是在开玩笑。比如千年,万年,客观上,谁也活不到那么多年,一看就是假的,吹大牛的。如果说我现在坐在月亮上,这想象很美好。如果过了千年你还坐在月亮上,我说真晕,老不死的,那要多么虚假。

有些技巧也许真的没有用。引起共鸣的是情绪和感情。

诗是语言的的技巧,汉语言的技巧,是字运用的技巧。汉语言在诗歌里得到最高体现的不是词语和句子,而是字和字的组成,是字和字之间的关系。汉语言不同西方语言,汉语言是字的庄园,每个字都是有感情的。西方语言是词的庄园,字母只是一个符号,但它的韵律在于字母,节奏在于字母。所以我说,不要过于拿西诗来纠正中诗,西方语言有时必须那么做,而汉语言不一定是必须的。

有些文字,技巧性太强,已经让我失去了感动。有些文字,爱痛都无法自拔,成为欲罢不能的咏叹调,成为日夜的轮回。 我相信人性比文字走得更远。

我理解的细节,是指有真实具体的事物,有姿态,有色彩,有规迹,不是拔高的,不是夸大的,在文字上尽量真实,简单、自由,就象你用眼睛真实地看到一只虫子在动,在怎么动,一朵花怎么摇,摇的速度和幅度。这样,能给人一种大美,客观存在的美,而不是想象中的美,想象中的美是远的,是有距离感的。这是一种技巧,有人常说“细节决定一切”,我想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姿态很鲜美、很炫目,就象欣赏一只小小的蝴蝶,静、动、飞、止,始终跑不出你的眼光。

层次是个什么东西?我在想,层次不是平常的简单过度,是一种引力,是相辅相承,是想相互依靠。层次之间需要用思想和智慧来推动,需要作者对各种事物关系有效的洞察之后来进行关联。

我想,写诗不一定需要那么多意像来填充,不一定需要那么多意像来叠加,有时候效果会相反。我喜欢自然的描述,而不是站在那里当指挥家,说这样,说那样。“要怎么样”和诗里呈现出的“是怎么样”,有截然不同的味道。一首诗,审美的主体是读者,如果审美主体被诗者过多劫持,一味强加一些意像,而忽略了本身的情感流淌,那么,那些意像就是美丽的覆盖物。简单直接,更容易阅读,更接近读者,语言和一个人的内心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弹性和尺度,又怎么进行分离和混合,这是一个人对自身的存在、生活或者感觉等多种因素体验的结果。任何事物都是有根据的,意像也应该是有根据的,不能让意像乱飞乱窜,把本来很简单的、很具象的事物进行复杂化、抽象化。

诗的每一个肢体动作下面,都应该带着感情的,带着感情的动作才是有意义的动作,否则就是多余的。很多时候,诗都是穿着外衣的,外衣的恰到好处,才能称出诗的美丽。那些外衣就是遮蔽,遮蔽也是一种功能,因为看不到才能使人联想,使人引起诸多感官的兴趣。
有时候,我在想,说的撕心裂肺,不如做的撕心裂肺。说是虚的,做是实在的。

很多时候,诗就是一个陷阱,等你往下跳。关键是让人跳下去,得让人爬出来。让人跳下去,爬不出来,不好。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经验大师,而不喜欢理论大师。把个体的生活经验带到更多人的生活经验中去,那是好诗。

恰当的夸张、比喻、拟人是美好的,能够伸伸手就可以做到的想象也是美好的。你不能做的太假了,还是应该尊重一下客观实际的。500年,这个数字可用,得小心使用。想象固然美好,太多的不着边际就虚空了,就是一个泡沫。所以,许多事物不是你想让它怎么样它就怎么样,要符合客观规律,它根本就不能怎么样,你非要它怎么样,那就是在吹牛。吹牛不是夸张,吹牛是虚假的,夸张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十一、二岁的小孩子都知道人没有翅膀,如果你在星球之间飞来飞去,他们会说:好科幻啊!

image  确切的说是图像,而大家翻译成中文之后,译成了“意像”,虽然有时通,好象有时是不通的。我不知道大家谈论意像的时候是在谈论什么?有时候,说画面感很强,是在看一幅幅画。西方人喜欢的是油画,中国人大大多喜欢水墨画,那么中诗和西诗是不是要有区别呢?总是拿西方人的观点来套用中诗,我想,有时候也是不通的。这好与生活方式、语言构成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image ,我更愿意翻译成图像。诗中创造出多个画面,多个画面组成了诗的现场。如果置身于一个特定的现场,或许,我们不可以说话,一些氛围,一些事务的运动,便会影响到情绪,或悲伤,或快乐。那样,就免去了一些高大的词语,我要怎么样,我会怎么样,我哭的很伤心,我爱的很热烈。因为这些只是说出来的,说出来的,毕竟是虚的,而现场的气氛,更能呈现真实。比如:她说,她哭的撕心裂肺,真的是这样吗?如果画面中,你写到她的眼睛是木讷的,她的动作是迟缓,她的面部表情是灰暗的,也就是伤心是真实存在的。

1、写和制造是两码事。写是有感情的,制造是机械的。
2、有时候,不得不怀疑,诗人是天生的。象我这样的人,就应该不去写,是一种浪费。
3、咒语是写给给法师的,天书是写给上帝的

诗就是一个容器,不能太满,满了会溢出来;不能太少,少了味就不够。这个容器可以尽情的装,无论什么,茶有茶味,咖啡有咖啡味,笑有笑味,哭有哭味。但必须装的合适得体,才可以给人的感官带来刺激。

评诗,必须客观。一个句子有多种解法,解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不能东扯西扯,胡解八解没有意义,那是牵强的。一个句子可以和很多东西都能沾上点边,要选离它最近的直系亲属,扯得远了,是叫人了解你的知识多呢,还是引出别人的笑声?很多诗是不能评的,只能读,只能意会,评论造成的结果只会越乱,因为人们的经历、生活体验是不同的。对诗的拔高是不负责任的,是讨好诗者的,或者说是不尊重诗者的,无论说的多么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姐啊,今天我又去读诗了

爱诗是后天的,而写诗不是后天的,虽然有过努力、勤奋等一些用来形容人上进的词语,但这是不够的,缺少天生的那种灵性,也许会写出几首好的诗,有个成语叫什么来着,昙花一现。

所以我说,写和制造是两码事,写是有感情的,制造是机械的。大多数人都匆忙在生活里,洗衣、做饭、养家糊口、交朋结友等等,一辈子就这样完成了。而具有灵性的人,会把这一过程变得客观、透明、清晰,从生活的原点出发,通过文字把自己送向试图抵达的位置,并让这些字有所承载。这是体验,为了诗而诗,去制造这些体验,那是机械的,感情只是想象的感情,是制造出来的感情,会僵硬。

嗯,罗罗嗦嗦这么多,该说正题了。木头箱子的诗很多,这里我就选几个来读,这不是她最好的,也不是她最坏的,但她的诗是有灵性的。说的不对,大家都来拍,象拍蚊子一样,打死了我流木头箱子的血,因为我叮的是木头箱子。我以前总结过,也不知道对还是不对,反正我就是这么认为的:“木头箱子的诗,冷静,尖锐,宽阔,时不时的带有挖掘。其实,她还不到挖掘的年龄,堆积的土还不够厚,她正用自己的年轻在体验和感受,她不是挖掘者,她是体验者,她说冰是睡着的火。”


影子

我如此单薄,只好把影子穿在身上
这缠人的小东西,是把我
当成此生的主人了

“穿”和“缠”是小诗两个最重要的词语,两个动作让小诗活了,同样把虚的“影子”写实了,这是生活体验的结果。这个影子可以无限大,如果把它理解成流言,它就是流言,可以体验到流言的伤害性;如果理解成孩子,它就是孩子,可以体验出母性,等等。或许,木头箱子写诗时只有一个指向,但读者可以有无数个指向。

有时候你会发现,词语的挖掘是没有止境的,发现一个词语的妙用,真的是一次玄机的突破。


西风

你不当好人,坏事也没见你做到一件
没有谁提供标准,参照执行
我只好把你比作西风
西风不熟,东边的柳絮
折弯了翎羽

风不是风,从一角隐蔽的角落
捡起旧时光嫁接
把春天踏破,你就不能
埋怨马蹄急

西风会来,为了
沉默的舌头,挨近
忠实的自己。承认吧
没想到的事情
有时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这首诗我说过,读完之后,身子就突然一动。千妹妹说,写的不够。唉,我想说,你就饶了我吧。

有时候,我在想诗歌的语言都是在叙述,叙述事物和叙述情感。关键点在于语言的熟练运用,字和词的运用。当然,在叙述事物的时候,只要字用的恰到好处,情感也一块叙述了。因此,叙述是一件多么好的东西,多么迷人和离奇,只要不干燥空洞,只要诚恳厚道。有硬度、有高度、有广度、有宽度的叙述完成后,情感一定还在发生着作用。

我觉得这首诗没必要解读,平静之下,体现温暖,体现舒适的情感,体现余味。我只想说:西风的力量无穷大,读完之后靠自己的感觉。哈,有首歌的名字是这样的,跟着感觉走。


起风了

木棉花用力的吐着呼吸
它们的肋骨折断于一场无情的阵雨
嘣嘣的响声侵占了女人的领地
天哗哗暗下来

自己的地方怎么会如此陌生
那种感觉从冬天持续到春天
她沉默,她除了沉默,不配拥有别的词语

破碎的雨滴,撕裂的天空
她看见一朵木棉花
嘣的一声砸死一只蚂蚁

一杯清茶摆在桌上
一个未曾揭开的谜题
让好好的雨有了不能修复的疤痕
起风了,一片乌云增添着对春天的怜悯

她的场景布置的多么好。这是一首抒情诗,她没有高高喊,她一直在用事物呈现,慢慢地,就看到了情绪的内核。我说,抒情是不用介意方式的,关键点是怎么达到目的。这里,她叙述的很慢,在叙述中,情感其实已经点点滴滴渗透进去了,这种情感是在在诗歌结束后,才开始发生作用的。

这里我还说,诗歌的叙述可以是不完整的,这应该是与散文的不同。可以是片段,可以是某个小结,通过分层、分段、语言的断裂来产生诗歌的气息、节奏,最终产生诗意。


这里,我就读三个吧。你们,你们,要高抬贵手哦,特别是那个水,还滴着水,让我鸭梨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块橡皮擦 于 2011-6-1 15:35 发表
爱诗是后天的,而写诗不是后天的,虽然有过努力、勤奋等一些用来形容人上进的词语,但这是不够的,缺少天生的那种灵性,也许会写出几首好的诗,有个成语叫什么来着,昙花一现。

所以我说,写和制造是两码 ...

好吧。你总是这么不消停!我好喜欢她这首《起风了》,让人软软的醉,这种语感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块橡皮擦 于 2011-5-30 07:59 发表
五月的病根是
旱了

这样写出的诗歌
全都是云
云下还没有落下雨

有一天
土地裂开了小口子

我想一个人
坐上火车,去西部
在三峡大坝上
悄悄捅上几刀子

或许
会流出点雨来

这感觉不够自然,还有作诗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块橡皮擦 于 2011-5-30 07:59 发表
五月的病根是
旱了

这样写出的诗歌
全都是云
云下还没有落下雨

有一天
土地裂开了小口子

我想一个人
坐上火车,去西部
在三峡大坝上
悄悄捅上几刀子

或许
会流出点雨来

看来看去,还是喜欢那种从心底里自然流出来,不着痕迹的诗!

[ 本帖最后由 绿z衣 于 2011-6-1 16: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0 11: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