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周飞雪

【飞雪有约】诗歌报2010盛夏访谈人物---时东兵一起学习诗歌美学,成长在这个夏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8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时东兵 于 2010-7-27 13:27 发表
“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中的人们,为越来越高的欲望所困,为越来越高的房子所困,为越来越多的门槛儿所困,我们古老的诗歌艺术来自于自然山水田园生活,而在当下传统的诗意越来越少,这是否意味着我 ...

想起一句话,只有美的心灵,才可以感受到美的世界。

欣赏美,如同体验幸福一样,也是一种能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8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搬根板凳来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解疑释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世博会的广告词,可这份美好是否能让我们感到诗意?能够诗意地栖居?诗意无疑与幸福感是相联的,老师,您的幸福指数有多高?
鱼儿讲到诗人责任,你认为目前我们诗人应承担起哪方面的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闫平 于 2010-7-28 20:41 发表
诗人的责任就是感动灵魂,让最普通的人也能从诗中体会到真善美
这还用问他吗,他也不过是无名小卒,比之顾城海子,北岛舒婷,汪国真差远了

诗歌永远不可能大众化的,也永远不可能沧为流俗文学,好的诗歌是预言是神话,是一种引领,是一种高度,是一种美的艺术,这个夏天我们与时先生就是一起想来探讨这个问题,他不一定要很有名,但他在这方面有所研究,就值得我们学习,想做一位好的诗人,首先要放下自大和狂妄,诗歌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学子而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8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闫平 于 2010-7-28 20:41 发表
诗人的责任就是感动灵魂,让最普通的人也能从诗中体会到真善美
这还用问他吗,他也不过是无名小卒,比之顾城海子,北岛舒婷,汪国真差远了

汪国真不能和顾城海子同类
这样的提问是应该就时教授所研究的美学范围来请教的,朋友,注意自己的言语,我们要学的确实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8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10-7-28 22:34 发表

诗歌永远不可能大众化的,也永远不可能沧为流俗文学,好的诗歌是预言是神话,是一种引领,是一种高度,是一种美的艺术,这个夏天我们与时先生就是一起想来探讨这个问题,他不一定要很有名,但他在这方面有所研究, ...

支持飞雪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挂几天吧,老师趁放暑假出去会友旅游了,我们再等等他,给我们带回此次游历的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1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诗歌同行,与诗友同心,远行归来,切磋于论坛,美哉!快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1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时东兵教授远行归来论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贴一篇多年前发表的有关科学与艺术美的文章,和各位诗友分享

贴一篇多年前发表的有关科学与艺术美的文章,和各位诗友分享。



诗人、科学家与艺术美

莎士比亚写过一句著名的诗;
“All the world’s a stage”(整个世界是一个舞台)
爱因斯坦创造过一个绝妙的公式:E=mc^2
这两者的诞生几乎相距几个世纪,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倘若从诗与公式本身的概念及逻辑发展中跳出来,我们还是能从两者之间找到某些共同之处,如果仔细比较一下不难发现,这两句话,都是用其自身的表达方法写成的隐喻。两者都力图把以前从未联系起来的概念以新的方式沟通起来,从而使人们对其性质有新的洞察与了解。所不同的是,诗人用他的想象力与语言把世界与舞台联系起来,而爱因斯坦则用数学与符号,也同样凭借他的想象,依仗大自然的普遍节奏,描绘出被称之谓这一奠定原子弹制造的伟大方程式。所以,人们说数学也是一种语言,它有主谓宾以及修饰语。它的名词是数词。动词是加减乘除及等号。它是以第三人称与现代时态讲话,它的句子就是描写这些名词相互关系的方程式。
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科学与艺术,这一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创造的异同,当然是既富诗意又具有哲理的。我们的目的无非是想从这两者的比较中触类旁通,使我们获得一种把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更加紧密联系起来的那种观察力与修养。
重视并推行艺术教育,是哈佛大学办学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其目的是寻求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契合处与结合点,从根本上推行科学研究。《零点项目》创立于1967年,首创者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专以艺术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起因是美国因艺术教育滞后,大大拖了科学教育的后腿,也落后于艺术教育发达的前苏联。哈佛大学近年在《零点项目》上已投入上亿美元,百余名学者加入到此项研究行列,数十部专著、上千篇论文已相继推出,促使克林顿政府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艺术列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零点项目》的实施,实际上宣扬科学与艺术紧密结合,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紧密结合,引导人发挥潜能,成为科学思维能力与艺术思维能力兼有的综合性人才,这样才能进入到人类认识论的自由王国。
“夕阳芳草寻常,解用都为绝妙词。”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诗。它无非说明,在这本身互相联系的客观世界中,能用自己的灵感去捕捉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那么,这就是你的创造。
庐山瀑布,在大诗人李白的眼中,与虚无缥缈的九天银河挂上了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就成为千古绝唱了。
诗,这思想与语言的艺术结晶体,这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皇冠,我想起了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作曲家两者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伟大的诗人。”
诗人—一多么伟大的称号!爱因斯坦是曾经用他的相对论,改变了我们对世界认识的伟大科学家,却将自己的归宿落脚到诗人身上.诗人与科学家的结合,完全不是不可思议的。这又令我想起了另一个伟大科学家,不,还是称他为诗人更为合适,那就是俄国的罗蒙诺索夫,我读他的化学论文,了解他在科学各方面的伟大创造发明,但同时又读他的长诗《攻克霍亭》,不要忘记,他可是俄国新诗体的创始人。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镌刻着他的英名,弄得人们经常搞错,还以为俄国有两个罗蒙诺索夫呢。
不管我们的诗如大海般雄浑,不管我们的诗如孤峰般秀拔,不管我们的诗如瑶琴般古雅,不管我们的诗如积雪般晶莹,不管我们的诗如长空般高远,不管我们的诗如鲸波般奇绝……我们的诗还是不能脱离科学与理智。没有科学作诗的奠基,也就失却了诗的灵魂与生命。
还是高尔基说得好:“感谢艺术——感情的诗,感谢科学——理智的诗。”
诗与科学的关系,首先是诗的内容应当是科学的。我们谈论诗的想象力、谈论诗的真实,首先就是在谈论诗与科学的关系。黑格尔说:“艺术里真正是诗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想”.别林斯基也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它和我国古代所谓的。“诗言志”、“诗缘情”是一致的.思想是现实的反映,“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客观外界在诗人的头脑中引起了感触,而有生命力的诗,所体现的感情应当是真实与客观的。这种真实性,也即是客观世界固有的规律。它也正是科学的基础。但是,这种真实并不是照搬,思想与现实一旦结合,诗人就要加进自己的认识与感情。这反映出了诗人的认识能力,诗人的科学观、哲学观、人生观都将在诗人的作品中体现出来。
艺术家们驾驭的形象思维的快马,根本不受爱因斯坦时空观的束缚.真可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有时,他们驾驭自己的语言,似乎有点随心所欲,上天入地,犹如脱缰之野马。在他们种种神奇及富有魅力的遐想面前,我们陶醉神往,油然进入艺本家们构画的境界。
科学家当然不象艺术家那样富于浪漫色彩,他们在运用手中的等号时,是用扎扎实实的分析、推导来进行小心翼翼的探究的。佛经上有所谓“金粟世界”之说,也就是说,一粒粟米也可以视作一个世界.当然对于这个世界的真正本质,佛道是无法解释的。所谓的“金粟世界”,也无非是一种虚幻的想象而已。但是今天的科学家却真的在深悉这细微的大千世界。原子、电子、中子、基本粒子……科学的眼睛穷追不息,它打开了远比金粟小得多的世界内幕,使我们看到,我们面前的微观王国是那样五光十色、色彩缤纷!
卢瑟福1910年就形成了想把太阳比作原子核的想法,这是多么奇妙的想象啊!竟然想在太阳与原子核之间划上一个等号。当然卢瑟福不想作诗,而是想抓住那很小的原子,通过用a粒子作为炮弹,从外部轰击原子核,他终于取得了成功。把原子核比作太阳,把电子比作行星,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就好比太阳系的太阳与行星,卢瑟福的科学等号终于成立了。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以喻天地。”我国古人是这样来描述大宇宙的。宇是东西、南北、上下三维扩展的空间,而宙是一维的时间。实际上后来大科学家牛顿对宇宙的认识也是如此。问题是牛顿用运动规律阐述了其间的相互关系。他创造了微积分,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初步解释了宇宙间一切星辰运动的规律。到了爱因斯坦,又产生了伟大的相对论,E=mc^2,把时间引进了他的新理论,时间与空间一样,在他的相对论里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然.诗人或其他艺术家所感受到的真理,仅仅在主观上有效。莎士比亚说世界是一个舞台,其实世界并不是戏剧舞台;李白说瀑布是银河,实际上瀑布也当然不会是银河。有一句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也说过,不同的人读《红楼梦》,会把《红楼梦》读成一部不同的书。很清楚,艺术家们的隐喻,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欣赏者的想象力。但科学家却不同,他们的理论必须是客观的,必须能够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不管你有没有想象力。在爱因斯坦的E=mc^2面前,不管你有没有偏袒,它总是带有某种绝对的强制性。如果我们说科学家既富诗意又有哲理,那就再恰当也不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刻也突然释然,诗歌的想象力让灵魂诗意栖居,科学家的想象力让飞翔成为现实,两者共同的作用就是让人类精神得到更大的自由空间,读先生的文章,让思维得以开阔,感谢先生回来与大家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6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飞雪!酷暑高温,期盼飞雪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读诗会有一份清凉,冬日会有一份温暖,这就是诗歌有别于其他任何文体的独特之处,今日读到我省诗友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单占生的一文,也是很受启发。转来请先生分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e9bc40100fjgi.html
诗歌是一种诗意的存在

  我98年离开的中文系,现在已经将11年了。

  现在提起诗人,在现实社会中褒贬不一,现在诗人很容易受到抨击。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诗人是备受尊崇的。那是个全民写诗时代,那时候感觉诗歌是件很神圣的事情,年轻人,尤其是年轻人中的文学青年,一提起写诗自己就会感到激情澎湃。

  诗歌的民族性

  一个没有诗歌的民族,应该是很绝望的,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绝望的事情。真正的诗歌对一个民族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  虽然说当时那种热潮,那种热情,都是在说诗歌,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真正缺少了诗歌这块,那是相当绝望的。正像一个民族,他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暗夜那样,诗歌也是如此,现在也不是要去批判现在存在的商业文化现象,而是想站在文化角度来回味当年那种激情。

  其实大部分人对诗歌的理解过于狭隘了。以为诗就是一个整整齐齐的文字或者是短句,其实事实根本就不是这样的,诗歌本来就是代表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甚至代表人类最根本的东西,让他能够成长并创造一种思维方式。同时,诗歌也能够表达一种生存状态。

  国外的一些史诗跟我们现在讨论的诗歌,其实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他们的史诗里面存在他们自己民族的一种文化精神,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诗其实就是人存在或生活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种状态,这个民族始终是处于一种不够圆满丰润的状态。

  当前诗歌的存在已经没有过去那样具有某个划时代的意义,很多人把诗歌说的一文不名,其实有很多原因,有诗人自己的原因,也有当前这个社会环境的原因,或者说大家没有真正来面对诗歌。而当前这个世界,我们恰恰缺少的,就是一种诗性,多的都是一些实用性的东西。我们总是被那些实用性的东西所左右,对诗歌就变得难以去把握,也难以去感受它了。因此,我们的生活就缺少了很多让我们感到欣慰安然的东西。这些都没有了。

  诗歌是最高的一种语言境界

  其实在平时我们日常谈话中,你仔细体会下就能够发现,诗歌是在谈话语言中最高的一种境界。比如说,我们感受到某种环境的优美优雅,我们就会慨叹说这个环境太好了,具有诗意或者说具有诗情画意。那就是达到一种最高的境界了,最好的,很合适很安然,很赏心悦目。再比如说,我们会夸奖某一个学生的文章写的好,会说这个地方写得真好,富有诗意,而不会说这个地方富有小说意、散文意,只会说此处甚有诗意。有时候,说一个人,有一段生活的阅历和一段生活的经历,就会觉得他的这段生活像诗歌一样,他过着诗歌一般的生活。

  我们形容生活,一直会用诗意来形容,而不会说生活像小说、戏剧和散文。只有一种诗性的存在,一种诗意的存在,这个民族才会发展才会进步才会成长。

  诗在生活中具有最高境界的意识形态,尤其是我们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这些人,现在都已经身居不同的位置,无论名誉地位比着当年都好太多了,但我们始终都很留恋那个时期的事情,非常留恋,对于我们而言,诗其实就是开启一个人心智的一种方式。

  诗歌是一种生命哲学

  年轻时生活也成为我现在一种念想,那个时候读诗歌读得特别纯粹,读诗歌就是对真理对生命的一个发现过程,不像现在当下这些读书方式,背后永远都藏着一个目的,读书就好像有人在背后追着赶着你一样,掺杂了很多的功利性质。这也跟当下的经济环境有很大关系,竞争压力太大,不进步就等于倒退,所以读书目的也变得越来越现实。

  而真正的阅读,无论读书还是读诗,不外乎是个人成长的一个过程,是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并没有什么实用性的目的。也只有这样去读书,才能读的比较深入并记忆深刻。

  像当时读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虽说三岁稚子都能背诵,但在当年读时却能从心底读出一种感觉。像“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当时读罢,我们很多人坐在一起讨论,为什么所有的教材之中就只选了前四句,而删掉了后四句?后来才发现,这首诗其实前四句已经写得非常圆满了,草的枯荣生长代表着生命自然枯荣交替循环的状态,枯荣之间我们就能得到人生观的真谛,在生与死之间,我们会做怎样的选择?于是就选择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描写,烧过之后是一种死亡状态,而烧过之后青草又重新生长,这个在佛家上叫|“涅槃”,就像凤凰涅槃一样。这是一种积极人生观的建立,由这首诗你就可以体味出很多味道,它同时也歌颂了生命的强大,凸显了生命力的一种强大。而诗人在这个时候,会比很多哲学家告诉你的还要多,这是一种生命哲学。


[ 本帖最后由 周飞雪 于 2010-9-6 08: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6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  一个没有诗歌的民族,应该是很绝望的,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绝望的事情。真正的诗歌对一个民族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读睿智精辟的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6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是最高的一种语言境界

  其实在平时我们日常谈话中,你仔细体会下就能够发现,诗歌是在谈话语言中最高的一种境界。比如说,我们感受到某种环境的优美优雅,我们就会慨叹说这个环境太好了,具有诗意或者说具有诗情画意。那就是达到一种最高的境界了,最好的,很合适很安然,很赏心悦目。再比如说,我们会夸奖某一个学生的文章写的好,会说这个地方写得真好,富有诗意,而不会说这个地方富有小说意、散文意,只会说此处甚有诗意。有时候,说一个人,有一段生活的阅历和一段生活的经历,就会觉得他的这段生活像诗歌一样,他过着诗歌一般的生活。

拜读经典文字,说得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11: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