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天涯孤鹰

百家争鸣《第三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1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跳跃太大了,喜欢第二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1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短小精悍!回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2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作品1:


《黑暗》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



推荐作品2:


《 对峙 》


站在地球上


一只鸟
站在树梢上

————————————————
两首都能称得上完整的诗,但不能说是上乘的诗。
就短诗而言,由于词句少,要求不存在一个多余的字,而表达的意蕴要尽量的丰盈,而表达的意思要尽量地集中且具备震撼力。要写出一首优秀的短诗其实是非常难的。但要写一首一般的短诗,却又是非常的容易,稍微来一点诗意一点技艺就成了。
第一首黑暗与花这两个意象诗人使用得过于频繁了,要把他们写出新的认识,恐怕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此诗并未达到创新的要求。第二,黑暗与花之间的关系,很模糊,使诗意的指向性不明确,也缺乏张力,使诗震撼力不够。(词与词之间外在的关系与内在的指向的背离,是诗歌张力产生的基础)第三、拿这个动词,与第一节两个黑暗的重叠所产生的力量不相配。显得两个头重而脚轻。

第二首就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就要明确得多,《对峙》的诗题更是有了较深的意义。只是我好像读过类似主题及表达方式的诗。不知是不是就是君的。
比较来说,第二首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2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4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炉子 于 2010-4-12 10:04 发表
推荐作品1:


《黑暗》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



推荐作品2:


《 对峙 》


站在地球上


一只鸟
站在树梢 ...

评的真好
红霞学习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读来,这期争鸣的动静大些。诗歌本来就是歧义的,特别是象征诗歌,由于写作者都在追求一种内敛的情感表达,将自己的情绪或思想附着于具体的物象。因为物象显著的画面感和模糊的意思指向特征使这类诗歌具有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这种氛围虽类同于意境,又明显区别于意境之美在我们心灵空间所做的折射和盘踞。比意境更具浓郁、神秘的气氛。

简言之,意境是中国特色的水墨画,又如漓江之晨雾;象征诗歌所形成的语言氛围是接近于侦探电影、恐怖电影所造成的那种让人蛊惑的神秘气氛。

意境是我们读者主动去追求、享受的。而读者在象征诗歌中出现的情绪、美感体验往往是被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诗歌确实少了从前诗歌的豪迈和浪漫,因为表现手法的不同确实失去了早期诗歌洪亮的嗓子。但语言的内核更让人玩味,只是玩味多了,就成了以辞害义。往往外在的表现就是有句无篇。读了会有一时的惊叹。但放下时那些语言的花朵就迅速枯萎了。

我已经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这是因为空间的建设不够造成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的发展,现代流行的诉说的艺术给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新颖体验。但是不是可以放弃传统诗歌的格局,走向散文化,个人以为这显然是走不通的。因此目前论坛有十分严重的倾向,以为不用“诉说技巧”的那类诗歌好象都被打上了传统的烙印,这是十分危险的。其实说这些话的人都不太懂诗歌的本质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黑暗》

作者:阿米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第一篇诗歌我初读时就十分喜爱。她有象征诗歌具有的那种神秘的特质。
读不太懂,却又十分被其蛊惑。

象征派大师里尔克说过类似的话:美的本质是神秘,惟有神秘才保证我们在追求美的路上始终保持不变的惊悚。

由于语言造成的神秘,我们在探究她的路上心灵也时时被她的光芒照彻着。

黑暗
黑暗
你以为有底部


两个黑暗,让我想到了被“黑”浓郁充盈的黑夜,这“黑夜”可以是我们外部的黑夜,也可以是我们内心的眼睛看到的内心的黑夜。“你以为有底部”,这句确实有神秘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是全诗的重中之重,我们的想象,我们心灵的黑夜有底部吗?这句引领我们的眼睛走向心灵的黑暗疆域。在这疆域里或许有一朵象征美好的精神奇芭,在无垠无际的黑暗中诱惑着我们,我们犹豫、苦闷;那花或许又是能够照耀我们生命的爱情之花。

那花在上头
拿还是不拿

[ 本帖最后由 天涯孤鹰 于 2010-4-14 20: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 对峙 》

作者:逼割


站在地球上

一只鸟
站在树梢

或许是有感应,我几乎是在同一天读到两篇来自两岸的具有同样气质的超短诗歌。

地球之大将人物致于宇宙的大空间,与“鸟”的小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峙便悄悄地具有了诗意。但对峙本身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还是虽然貌似有特殊意义,其实又只是浮于表面。没有一些新颖的力量引导我们去深刻体验那种灵魂更深层次的共鸣。

缺少题材的新颖是这首诗歌的致命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5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诗评,学习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5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涯孤鹰 于 2010-4-14 20:53 发表
《 对峙 》

作者:逼割


站在地球上

一只鸟
站在树梢

或许是有感应,我几乎是在同一天读到两篇来自两岸的具有同样气质的超短诗歌。

地球之大将人物致于宇宙的大空间,与“鸟”的小形成强烈的对 ...


我至今都记着写这首诗的心境。我确实遭遇了这么一只鸟,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大雪覆盖了整个世界,我其时因为某些原因,心情很低落,有深深的被抛弃的感觉。在回家的路上有一颗很大的榆树,因为我们这比较荒凉,白茫茫中,就它灰黑。一只鸟,只有它蹲坐于上。那时候,我感觉这世界上就剩我和这只鸟,但我们之间都很陌生,不同的物种,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位置
我所要表达的就是孤独,绝望中的对抗。我所要对峙的不是这只鸟,或者就是,它于冥冥之中找到我,并进入到我的世界,但它仅仅是个存在于诗里符号
当时写完就没加任何修饰,所以是很“浮”甚至“浅”得东西,但我会对它做任何解释,因为已经足够。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嘿  感谢所有朋友的评论

[ 本帖最后由 逼割 于 2010-4-15 19:5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5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黑暗》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生命中有生与死的循环。死亡------黑暗,有没有底部和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作者似乎站在冥界,与黛玉相反的角度,去审视人生。你拿还是不拿,生命是虚无还是存在意义?这个疑问在那种诗意反向张力中,发生奇妙效果。小诗接近禅,自有奇特魅力。其实,说多了就有玄学味道。我们投胎的时候,就是拿了“那朵花”,翻了“那本书”。这一念欲望,构成因。如果从佛学的角度来看,作者只是很明白地说了一种真实“人生状态”,问题是这个状态活着的人,没有一个人真的体验了。所以,诗意显得高深莫测。其实,最后我想说的诗意,也在于我们没有一个人体验过。哈哈,奥妙得很。"你以為有底部",也就是你以为有轮回,你有死后还能生的观念。拿是一个动作,相似佛祖拈花,拿还是不拿?有无生死之间的抉择和非抉择,也许,作者参悟了色界天外吧?阿米,打过交道,我领教了小诗版主的巨大力量。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0-4-15 23: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5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 对峙 》


站在地球上


一只鸟
站在树梢上


我------看--------鸟,加了定语后,地球和树梢大小之间也产生张力。这种张力,出现了一种思维的陌生化,由视觉思维到空间感都打破了习惯。略显生硬,没有前面一首那么隐蔽和含蓄,并且凝聚着更多的文化内涵。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逼割 于 2010-4-15 19:47 发表


我至今都记着写这首诗的心境。我确实遭遇了这么一只鸟,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大雪覆盖了整个世界,我其时因为某些原因,心情很低落,有深深的被抛弃的感觉。在回家的路上有一颗很大的榆树,因为我们这比较荒凉,白 ...

谢谢逼割朋友与大家分享创作的过程.这样会更有利于大家学习和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13 02: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