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天涯孤鹰

百家争鸣《第三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4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心灵散步者 于 2010-4-4 23:26 发表
我们写诗的人读诗都在猜谜,诗歌明天能走向大众?据说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是妇孺皆知,还有一说是: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像这种类似的诗,会上一百首,恐怕一个清楚的人也脑子不清楚了。浅见,没别的意思, ...

贴主的说法,确实有警示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4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lg 于 2010-4-4 23:50 发表

贴主的说法,确实有警示作用!

说实话,最近我也很迷茫,我看了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所有诗论。也看了能找到的现在还活着的诗人的诗评和诗歌,再看论坛的诗论使我更加迷惑。不过这的氛围确实很好,网络里难得的诗坛。版主很辛苦,诗友们也很融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心灵散步者 于 2010-4-4 23:58 发表

说实话,最近我也很迷茫,我看了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所有诗论。也看了能找到的现在还活着的诗人的诗评和诗歌,再看论坛的诗论使我更加迷惑。不过这的氛围确实很好,网络里难得的诗坛。版主很辛苦,诗友们 ...

迷惑甚至迷糊都是正常的,对有些东西的确应该坚守,而对有些东西就不一定了,就需要自身的淘洗;
另一方面,有些东西看似声势浩大,潮流滚滚,可如果放在历史的系统中,那不过是万劫之一介,不足为观……
嘿嘿,感慨一下下~~
再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心靈散步者

<黑暗>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

原詩確實是有兩次黑暗
所以風雨如磐的解讀並無謬誤
但詩原本就有神秘性
留空間給讀者第二次創造

我們終於都成為善於解謎的人

阿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言简意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心灵散步者 于 2010-4-4 23:26 发表
我们写诗的人读诗都在猜谜,诗歌明天能走向大众?据说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是妇孺皆知,还有一说是: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像这种类似的诗,会上一百首,恐怕一个清楚的人也脑子不清楚了。浅见,没别的意思, ...

诗要走向大众,这并没有错,但在某个时代,曾经目不识丁的人,也能一天诗百首,如果这就是诗写接近大众,那还不如叫堕落,另一种媚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匪石 于 2010-4-5 22:35 发表

诗要走向大众,这并没有错,但在某个时代,曾经目不识丁的人,也能一天诗百首,如果这就是诗写接近大众,那还不如叫堕落,另一种媚俗。

赞同兄弟!
不说了,只看,或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6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忽然想到,黑暗的隐喻,也许是指向人或者人的精神的堕落,人也许可以对自己说,我能够节制或者抑压自己的欲望或肮脏的念头,我不会堕落到底的。
花在这里应该还是一种美好的象征,而这里的拿与不拿如果与第一节联系起来也许是暗示要不要与美一起毁灭?
所以我觉得作者是用了意识流的一些规则,潜意识很强。

*

回應風雨如磐:

與美一起毀滅
我喜歡這個讀法
很新鮮
給了詩另一個篇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6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匪石 的帖子

好诗,与数量无关。唐诗三百首里,有的诗人就那么一两首。

[ 本帖最后由 心灵散步者 于 2010-4-6 19:0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6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米(台灣) 于 2010-4-5 00:20 发表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

原詩確實是有兩次黑暗
所以風雨如磐的解讀並無謬誤
但詩原本就有神秘性
留空間給讀者第二次創造

我們終於都成為善於解謎的人 ...

谢谢说明,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6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牛粪》

牛粪
牛粪
我以为很肥沃

若有花插在上面
真的会很妖艳

《对峙》


站在牛粪堆上
一只屎壳郎
在不远处
恶狠狠地看我

[ 本帖最后由 高不平 于 2010-4-6 22: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7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不平 于 2010-4-6 22:57 发表
《牛粪》

牛粪
牛粪
我以为很肥沃

若有花插在上面
真的会很妖艳

《对峙》


站在牛粪堆上
一只屎壳郎
在不远处
恶狠狠地看我

哈哈,笑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7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 这两首基本上就不算是诗,既没有诗性语言,也缺乏意象之间的合理的自然地回应。可能是写作者很随意写的,也可能是试探性练笔。不理解的是有些人竟然被震撼了!浪费大量的心思笔墨揣度诗意,让人感觉不可思议。谁也没有能很好地解释黑暗和花的合理联系,在无底的黑暗里拿着一束逐渐枯萎的花意义何在呢?树上的鸟和地球上的人对峙什么,即使这个人没拿着猎枪弹弓什么的,这只鸟也够胆大的。黑暗和花肯定有联系,人和鸟也会有对峙,可这两首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也许是大部分人没有理解到位。但读一首诗像猜谜似地肯定就不是好诗,这种现象也不是正常现象。“詩原本就有神秘性,留空間給讀者第二次創造”我就不理解,诗为什么要有神秘性?诗是禅偈梵语吗?即使里面蕴含着很有意义值得领悟的东西,试问现代人有谁满嘴是血去读呢。当然,这两首比这里大多数诗要好懂一些,思想和脉络很容易被读者抓住,只是缺乏诗性语言和意象合理回应。即使是一首唐诗宋词,就是一个稍有阅读能力的农民也会读出一些感觉来。这里大部分诗都是读不出感觉的,你一旦进入就会退化成一只猴子,听不懂的声音铺天盖地袭来,而猴子只有在那里抓耳挠腮了。看了“悬壶说诗”看了“精华榜”感觉都是这样,真不知道现代诗会走到什么地步。

[ 本帖最后由 枫桥 于 2010-4-7 17:2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7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黑暗》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

诗人曾这样描述过诗的境界:“我们开始放弃了动作,放弃了认识,而渐渐沉入一种恍惚非意识,近于空虚的境界,在那里我们底心灵是这般宁静……在这难得的真寂底顷刻间,再没有什么阻碍或扰乱我们和世界底密切的,虽然是隐潜的息息沟通了:一种超越了灵与肉。梦与醒,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的同情底韵律在中间充沛流动着。我们底内在的真与外界底真协调了,混合了。我们消失,但是否与万化幂合了”。这首诗,就生动的体现了如上境界。这里的“黑暗”不仅仅指词义上的“黑暗”,同时也是写作者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痛苦挣扎的一种矛盾心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7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开始放弃了动作,放弃了认识,而渐渐沉入一种恍惚非意识,近于空虚的境界,在那里我们底心灵是这般宁静……在这难得的真寂底顷刻间,再没有什么阻碍或扰乱我们和世界底密切的,虽然是隐潜的息息沟通了:一种超越了灵与肉。梦与醒,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的同情底韵律在中间充沛流动着。我们底内在的真与外界底真协调了,混合了。我们消失,但是否与万化幂合了”。不知道说这段话的人是谁,他强调执笔人在写作时应该进入的写作状态,他的意思是要想写作首先应该进入恍惚的无意识的空虚的状态,然后落笔,才能达到“超越了灵与肉。梦与醒,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的同情底韵律在中间充沛流动着”,也就是说只有作为执笔者的“我们”非意识了,甚至在那一刻“我们消失”了,才能真正成为天道的代言人,才有可能说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本质,换言之执笔者必须在无意识下的神差鬼使才能写出真东西来。其实这些话都是虚假的、骗人的鬼话,姑且不说任何人都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即使能达到,但已经恍惚了、非意识了,空虚了还能写出符合逻辑的东西吗?任何作品都是执笔者的感知、思想、情感与自然与社会碰撞、交融的结果。当然,执笔者本着高尚的人文精神,摈弃偏执,摈弃杂念,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以期与自然与社会息息相通,这是我们应该追求而目标。当今社会虚假文学太多,简直成了墨祸文害,尤其是现代诗歌二十多年来折磨了多少人、毒害了多少人,最终成为无人问津的垃圾也就不足为怪了。

[ 本帖最后由 枫桥 于 2010-4-7 19: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13 02: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