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天涯孤鹰

百家争鸣《第三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7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直與曲

問好枫桥詩友:

詩歌有質樸之美
亦有曲喻之妙
兩岸當代新詩遊走兩者之間
何者為詩?各有意境

白描有白描的禪境
比如余堅的詩歌
鴻鴻的詩歌
或者當紅的打工詩
亦有象徵之詩語言精練如陳黎的詩歌

去年在台灣花蓮所舉辦的太平洋詩歌節中有一張照片
為余堅與陳黎之合照
我認為這張照片是珍貴的歷史鏡頭
兩位大師同座一如詩歌現況的展現

阿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7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不平 于 2010-4-6 22:57 发表
《牛粪》

牛粪
牛粪
我以为很肥沃

若有花插在上面
真的会很妖艳

《对峙》


站在牛粪堆上
一只屎壳郎
在不远处
恶狠狠地看我



呵呵。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7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黑暗》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到底黑暗有没有底呢?这一句很有力量,引人深思。如果顺着这个意思开拓,诗歌会有教好的效果。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而这样的转折有些过大了,让人促不及防啊。上头的花确是象征了什么,但中间缺少了太多连接,如此突兀反让诗味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7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米诗友你好:在这里写了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其实不是针对哪首诗的,是对现代诗深恶痛绝的一种发泄而已,因此不免有失偏颇。中国现代无诗,至少中国大陆是如此。你所提到的几个人,除陈黎我不了解外,其他几人在大陆也没有几个读者。任意找了他们中的一位的一首诗:
“阳光只抵达河流的表面
只抵达上面的水
它无法再往下 它缺乏石头的重量
可靠的实体 介入事物
从来不停留在表层
要么把对方击碎 要么一沉到底
在那儿 下面的水处于黑暗中
像沉底的石头那样处于水中
就是这些下面的水 这些黑脚丫
抬着河流的身躯向前 就是这些脚
在时间看不见的地方
改变着世界的地形
阳光只抵达河流的表面
这头镀金的空心鳄鱼
在河水急速变化的脸上 缓缓爬过”
我承认这些文字有一定的思想,有很深的象征寓意,但作为诗就显得语言拖沓,缺乏诗性了,也就丧失了诗的浪漫豪迈,也就很难有诗的艺术感染力了。这类文字照几千年来国人心中形成的诗的概念相去甚远。如果这些文字不分行写,写成小品文,不以诗绳之,效果就大不相同了。近二十多年现代诗已经完全割裂了几千年来的诗歌传承,完全彻底成了西方诗歌的泊来品。读读艾略特获得诺贝尔奖的“荒原”,我敢断言中国人十个会有九个读不出感觉来的。或许在西方这首“荒原”脍炙人口,但文化符号和文化心理的不同所产生的沟壑是很难逾越的。其实大陆现代诗大部分都是分行写的小品文,这样以诗的名义去写非诗化的东西,把诗已经搞成垃圾文体了。
很高兴与您交流!

[ 本帖最后由 枫桥 于 2010-4-7 22: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7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覆枫桥

枫桥好:

我也很高興有機會和您交流!

問好並祝詩安

阿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前面有诗友建议我不要太早说话。所以一直默默看着大家的发言。对这两篇诗歌我就先不说。

其实我一直好奇两岸的语境不同,台湾语境下的诗歌教育问题。大陆这边对于现代诗的教育还一直停留在以雪莱、拜伦那种抒情、浪漫的诗歌为模本的年代。80年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那时朗诵诗歌更是大众普遍的教材。但这类诗歌在国外是近二百年前的写法。我们却一直奉为经典。造成了现在回归的一大批读者阅读的习惯,都停留在那个年代,因为已经习惯于那种语境下的传达模式,对于一切新颖的东西读来都会觉得格格不入,就像古代的人到了现代,他又如何能习惯现代的语言表达方式。这实际上就是来错了年代,诗歌已经经过200多年的长途跋涉,来到了当下。可我们欣赏的东西还停留在200年前。面对新生的语境。我们又如何才能做到不愤闷?不彷徨?

很想听听阿米诗友介绍一下宝岛那边的诗歌教育。

[ 本帖最后由 天涯孤鹰 于 2010-4-8 21: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9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詩歌我見

天涯孤鷹詩友好:

這個題目出得真大!

我想一想決定貼上幾個我每天都會去的網站以作為回覆
這些網站都具有代表性也能稍許反應當前台灣詩歌現況
我會簡單介紹推薦大家的原因
但畢竟是阿米個人的偏好無法概括整個台灣詩壇

首先是陳黎的網站  
http://www.hgjh.hlc.edu.tw/~chenli/index.htm[/url]
陳黎是我最欣賞的台灣詩人(花蓮),他也是太平洋詩歌節策展人,多年以來除本身詩藝不斷翻新,更引介許多國外詩人的譯作
最新詩集《輕/慢》

鴻鴻的網站
http://blog.roodo.com/hhung[/url]
鴻鴻本身才華洋溢,身兼電影舞台劇導演與詩人數職,他所創辦的<<衛生紙詩刊+>>>是我認為台灣目前最前衛且具有一定銷售量與影響力的詩刊.他並且創辦黑眼睛出版和黑眼睛跨劇團
最新詩集《女孩馬力與壁拔少年》

鯨向海的網站
http://www.wretch.cc/blog/EYEtoEYE[/url]
鯨向海為精神科醫生,他自bbs時期起即長期耕耘與關注網路詩學,其網站可以說是詩壇點閱率最高的詩歌網站
最新詩集《大雄》

隱匿的網站
http://www.wretch.cc/blog/enidqueen[/url]
隱匿為獨立書店"有河book"的老闆娘,在她的書店中,冷門的詩集竟成為最主要的銷售類型,店內著名的"玻璃詩"吸引許多文人前往發表,該書店好比文藝復興時代的沙龍
最新詩集《自由肉體》
書店網址: http://blog.roodo.com/book686/[/url]

吹鼓吹詩論壇
http://www.taiwanpoetry.com/phpbb3/index.php[/url]
該論壇為當今台灣最大的詩歌網路論壇,並有出版平面詩刊"台灣詩學",提拔優秀的網路詩人不遺餘力,站長為詩人蘇紹連.該論壇對於網路詩作與兩岸觀察闢有專門話題討論區
最新詩刊《論壇十號 小人物&#8231;詩》

此外值得關注的現象還有"玩詩合作社"與詩人夏夏等"玩詩","遊戲詩","行動詩"等概念的興起,這些詩人把詩當作一種行動或遊戲,將詩推及普羅大眾,將詩融入生活,比如"拖鞋詩","發票詩","象棋詩"等

由夏宇,零雨,鴻鴻,曾淑美,阿翁所成立的"現在詩"一舉一動仍是台灣新生代詩人所關注的焦點,從"大字報"詩,"來者必登"到最新一期的"妖怪純情詩",都引人側目.特別是詩人夏宇已成為台灣的明星詩人,其最新詩集<<粉紅色噪音>>從外觀到內容產出方式,一出手便引起話題

相隔九年之後,詩人余光中出版他第十九本詩集<<藕神>>,並內附朗讀CD,老一輩的詩人依舊活躍詩壇

值得注意的是這五六年來台灣的詩刊或詩歌節相當活絡,朝向國際化發展的趨勢愈來愈明顯,而且詩人們不再閉門造車,藉由各式各樣的活動,紛紛走入人群,詩的形象也愈來愈多元活潑

知名評論家奚密今年一月發表一篇"台灣當代詩與小說"的現象觀察,有意深入探討此一話題的人可以前往閱讀
http://www.ou.edu/worldlit/onlinemagazine/2010january/taiwan.htm[/url]

阿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9 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詩歌我見>補充

補充一點,目前台灣對於大陸的詩有愈來愈看重的現象,值得觀察:

詩人黃粱與唐山出版社引進《大陸先鋒詩叢》
http://blog.roodo.com/book686/archives/10658439.html
鴻鴻引介鄭小瓊的打工詩歌《人行天橋》
http://blog.roodo.com/hhung/archives/11247669.html
黑眼睛文化出版《新湘語》詩集一套四本
http://pots.tw/node/2980
顧城精選詩集《回家》2005年11月於木馬文化出版社出版

此外,海子、顧城、北島、食指、于堅、廖偉棠等詩人的詩在台也有讀者群。比如于堅、廖偉棠的詩便經常刊登於《衛生紙詩刊》,于堅更於2008年訪台參與太平洋詩歌節與台北詩歌節。
台灣詩人陳黎與中國詩人于堅合影:http://www.hgjh.hlc.edu.tw/~chenli/photos.htm#與中國詩人于堅

阿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米(台灣) 于 2010-4-9 02:55 发表
補充一點,目前台灣對於大陸的詩有愈來愈看重的現象,值得觀察:

詩人黃粱與唐山出版社引進《大陸先鋒詩叢》
http://blog.roodo.com/book686/archives/10658439.html
鴻鴻引介鄭小瓊的打工詩歌《人行天橋》
ht ...


谢谢阿米这么详细的铺展。欢迎你多来。这样的对话就代表两岸的文化交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9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米(台灣) 于 2010-4-6 18:51 发表
忽然想到,黑暗的隐喻,也许是指向人或者人的精神的堕落,人也许可以对自己说,我能够节制或者抑压自己的欲望或肮脏的念头,我不会堕落到底的。
花在这里应该还是一种美好的象征,而这里的拿与不拿如果与第一节联系 ...

看了上面有些发言,觉得自己都不敢在这里再说什么了。
争鸣和探讨是很有益的事情,为什么要把话说得那么难听呢?
我只是说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不想在这里难为任何人,所以,回过阿米本贴之后不再在这里说什么写什么了。
诗歌的本质决定了它不可能像歌唱那样普及大众,即使歌唱,也有大众不会唱的。我们总是把诗歌和大众联系起来,全世界哪一个国家这样要求过呢?李白和杜甫那个时代也这样吗?我想不会。既然诗歌不是大众的,注定了它的受众只能是小部分的人群,那么无论是诗人和诗歌理论家对诗歌做一些于诗歌的属性和内质有关的探讨都是正常的,不管这些人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也不管这些声音里是多么复杂,多么让人难以理解,总是与诗歌有关的,不必过度惊异。一些有点文化的人总是有自己的声音的,而这些声音很大程度上是不为大众所能理解和认同的,大众有大众的事情,诗人有诗人的话题。如果混淆一起,那也许真的是个笑谈。
而在这里,在诗歌报,在这个争鸣的栏目,虽然没有诗人和诗歌理论家的那种威严和高深,但也是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地方,这个声音也应该是属于诗歌的,真的不能和大众百姓联系起来。即使这些声音是幼稚的肤浅的甚至是可笑的。比如我的观点,我是真的抱着学习的愿望来读这两首诗歌的,但我的观点也许真的是很稚嫩的。这也无妨,在探讨和争论中我们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提高,而决不是郁闷和猜疑,甚至最后的不欢而散。鹰主挂起这个栏目也是想通过争鸣提高大家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如果大家在这里不但没有展开正常的争论反而不欢而散,那么,我们真的有负鹰的一片好意。
说到阿米的这首诗,其实我想阿米一定是清楚她诗歌的构思以及要表达的内蕴的,但我想她也希望读者能在这首诗歌里发掘出更多的她本人也还没有意识到的元素来。这是由现代诗歌的多义性的性质决定的吧。因此,我说出我的看法。见仁见智,这本是正常的争鸣,但有些朋友的言辞已经接近偏激。
温和而融洽地争论,我会一直参与下去。
但一旦感觉到自己会陷入争执中,我会抽身而逃,只为为论坛保留一方和谐和安宁。
谢谢鹰主!
谢谢阿米!
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9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作品1:


《黑暗》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
这首很一诗意与韵味!还有哲理,另外一首比较普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涯孤鹰 于 2010-4-8 20:57 发表
因为前面有诗友建议我不要太早说话。所以一直默默看着大家的发言。对这两篇诗歌我就先不说。

其实我一直好奇两岸的语境不同,台湾语境下的诗歌教育问题。大陆这边对于现代诗的教育还一直停留在以雪莱、拜伦那种抒 ...

推荐“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诗论”两篇:《台湾新诗六十年的历程及其特殊贡献》和《对“古典”的挪用、转化与重置——当代台湾新诗语言构造的重要维度》。鲁迅说过:“不要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胡说,最好的老师是名家的作品,应该怎么作,名家的小说里都有,他们就是按照"最应该"做的,身边的朋友,或有一知半解的,除非他们的小说超过名家,否则不要相信”.我想诗也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表达对诗的理解和迷茫,与作者和诗评者无关,其实到现在我还不知道谁是作者,看留言估计是阿米,不对之处还望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黑暗》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有”可不可以改为“在”呢?

那花在上頭    --------------------“那”改为“有”?
拿還是不拿
………………………………………………
《 对峙 》


站在地球上

一只鸟
站在树梢上-------------------------想起那首“站在桥上看风景”的,写法似乎没什么两样,但主题和意境却完全不同。
                            大和小的对峙,主体与个体的对峙,更有别样的意味,且有回环往复的效果。


    两首诗的语言风格都是我喜欢的,简洁、明快,而又意蕴不浅。也许是语言习惯有所不同吧,我觉得第一首改那两个字,效果会好些。
问好阿米!第一次看你的诗歌,只说了个人感觉,不一定对。你说的网站第一个打开了,我看了几首,感觉非常好呢。有时间多多学习。
夏宇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女诗人,我非常喜欢她的诗歌。谢谢你给我们的这些推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深圳欲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4-10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13 02: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