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790|回复: 62

百家争鸣《第三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家争鸣    说百家诗歌长短


        



★活动宗旨:旨在弘扬一种更真实、更简单、更沸腾的诗歌交流氛围。
★探讨原则:实话实说。最直接地说出你不加修饰的观点。禁止叫骂。


===============================================

前言——

本期遴选了两篇精短的诗歌。简洁是诗歌的一种才华。也是为诗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艺。艾略特的《荒原》被庞德剔除了一半的篇章才得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此诗人也是雕刻家。他需要面对的是文字的巨石。如何刻出犀利的形象来,他需要剔除的语言的碎石也很多很多。 望大家自由、广泛、多方位地去探索、争鸣。可从诗歌本身、可从诗歌反映的流派、技巧、或者你个人的好恶等等去尖锐地交流。

谢谢你的关注和参与。热烈欢迎不低于20字的讨论!


…………………………………………………………………………………………………………
推荐作品1:

《黑暗》


作者:阿米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

推荐作品2:

《 对峙 》


作者:逼割


站在地球上

一只鸟
站在树梢

[ 本帖最后由 天涯孤鹰 于 2010-4-13 20:13 编辑 ]
发表于 2010-4-1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短诗的精悍在于辐射出的能量。这两首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字少到不能再少但容量很大,大到可以写一篇完整的诗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喜欢第一首,留出无限空间让读者填补和再创造。其中有选择,也应有奋斗,更需要耐力和意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首留给人的空间更广。耐读!我感觉他在写人在欲望(或其他)面前难以抉择的感受。后者给人一副很开阔的境象…从一种宏观的角度洞察人生,留给读者的余地逊于前者
三三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首的空间都很开阔,我就比较欣赏第二首
看了就不由让我想起卞之琳的《断章》,让人回味无穷
第一首表达得还是抽象了点,没有给人震撼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首都是喜欢的,言简意高。能用一句话说清的,绝不说第二句,是写诗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短诗的原则是短而精悍,有张力和深蕴。在说这两首之前,我先选一首顾城的《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相信这一首很多朋友都读过,基本上能读懂,而且每个人读后的心灵所思更不可能完全一样。

《黑暗》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人的一生难免有些“黑暗”面,困扰心路的乌云应该算是吧。我不知道作者这里的“黑暗”的基点在哪?或许是对一种无助的宣泄?无底深渊上头的“花”,是冲出“黑暗”的希望,“拿还是不拿”平静的背后压抑着一种炙热的疯狂。我比较喜欢这一首内在的能量,但是语言的风格不是我崇尚的。
《 对峙 》


站在地球上

一只鸟
站在树梢上
~~~同是“站”的意象,却因空间幻实错综,而形成生命的“对峙”,初读,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再读,我怕往生活中延伸……。相对第一首,觉得内核的意味相对浅些。
   诗歌的理解,取决于来读的人生命情怀及洞察力,一首诗,十个人读相信会有十种读法。鉴赏力有限,略谈皮毛,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开首的第一个黑暗,或许只是一种平静的宣示,或者一种路人常见的景象,但第二个黑暗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注意到这不仅是一次语气的强化或者情绪的渲染,而是一种内心的透视,然后出现了"你以为有底部"这样的恍惚后的暗示.
后两句的玄机在于"底部"和"上面"的强烈对比.花是什么?在这里,我个人感觉花应该是一种渴望,这种渴望是一种深陷时的救赎还是坠落时的闪念?如果仅仅从字面理解,拿还是不拿,显然还是在一种犹豫的状态,所以这应该是一个思维安静下来的时空概念.因此,联系两节的衔接,作者对黑暗这首诗歌的构思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意识流的影响.
说的不一定正确,大家继续!

[ 本帖最后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4-2 22:2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黑暗>:沉沦还是拯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3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首临摹了一种背景,或生活的,或心理的,无望中的矛盾、挣扎。个人欲望、正义与邪恶的把持。。。小诗延展的空间很大,我们甚至能看到以黑暗为土壤滋生的花朵,做为个人欲望或一种遮羞布,拿掉它引起的那番动荡。。。

第二首相对来说诗意浅了一些,写孤独 渺小 无助?其实人和鸟都在地球上,都有自如的一面,似乎可比性不太大。。。一管之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3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忽然想到,黑暗的隐喻,也许是指向人或者人的精神的堕落,人也许可以对自己说,我能够节制或者抑压自己的欲望或肮脏的念头,我不会堕落到底的。
花在这里应该还是一种美好的象征,而这里的拿与不拿如果与第一节联系起来也许是暗示要不要与美一起毁灭?
所以我觉得作者是用了意识流的一些规则,潜意识很强。
一孔之见!
大家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4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米

謝謝各位對於<黑暗>的喜愛

我將位置讓給大家

阿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4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要精短而且成功,是需要相当功力的。
    《黑暗》起笔平,“你以为有底部”的黑暗,内心折射出的却是无底,跳宕到第二节,“花”的意象耐人寻味,“拿还是不拿”内心的自问透出人生徘徊。从诗的技艺上,此诗是很成熟的,细腻幽婉,典型的女性诗写笔法。
    《对峙》用笔上,与《断章》相类,处理得也比较成功,空间感很大。但相比较而言,题目压缩了诗意指向的发散性,“地球”与“我”的不对称性(或不协调性),“鸟”与“树枝”的对称协调相比,显得不够妥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4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写诗的人读诗都在猜谜,诗歌明天能走向大众?据说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是妇孺皆知,还有一说是: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像这种类似的诗,会上一百首,恐怕一个清楚的人也脑子不清楚了。浅见,没别的意思,就诗论诗而已。

[ 本帖最后由 心灵散步者 于 2010-4-4 23: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4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4-2 18:27 发表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开首的第一个黑暗,或许只是一种平静的宣示,或者一种路人常见的景象,但第二个黑暗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注意到这不仅是一次语气的强化或者情绪的渲染,而是一 ...

这首诗,从诗的结构看,我估计作者的诗题是黑夜,上下两段风别是两句,发文时电脑自动生成题目,多一个黑夜。所以如磬师友的点评我认为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牵强附会之感。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如果将来历史证明是诗的话,那答案会有无数也不足怪。呵呵,浅见。

[ 本帖最后由 心灵散步者 于 2010-4-4 23: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13 02: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