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静听夜雨 于 2009-4-17 21:19 发表 读了一点蒲宁的小说,过来聊聊。 文学像人生一样,人到中年,忽然发现处处是空白。蒲宁,几乎不知道这个人。我选择了一篇我觉得或者接近自传的小说《谢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来读。我打算从这部小说中了解蒲宁, ...
原帖由 禅房花暖 于 2009-4-17 19:52 发表 也喜欢印光大师的文字。有人说他的文字不高谈心性而全显妙心,不愧被弘一法师称为三百年来第一人。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你和我一样当属于第三种人。困而学之者,一个迷惘的人 ...
原帖由 静听夜雨 于 2009-4-18 16:57 发表 泰戈尔来中国的时候,正是徐志摩、林徽因等诗人光彩照人的时候。看过他们和泰戈尔的合影。林徽因漂亮极了。
原帖由 静听夜雨 于 2009-4-18 17:00 发表 英语不行,哪儿不行到连nothing也拼错呢,踏雪过谦了~~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4-20 13:26 发表 哈哈,我是经济学专业毕业,做过多年的财务和统计工作,目前还以此为饭碗,写字种树是我的业余爱好。
原帖由 踏雪迎风 于 2009-4-20 14:03 发表 谢谢夜雨君。蒲宁的这个小说我没看过,不好意思。但蒲宁的文字似乎在小说和散文中都有一种共通的东西:接近宁静的忧伤和虚无。
原帖由 踏雪迎风 于 2009-4-20 14:06 发表 佛法,其实我们也可以不从方法论上去学习。所谓大法小根不能修,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真的不太清楚这两句话各自是什么意思,相互之间又是什么关系。请教一下。
原帖由 静听夜雨 于 2009-4-20 20:59 发表 这个我知道,大概是说不必从高处学习佛学,比如愚夫愚妇,只要常念佛号,也可以获其利益。
原帖由 踏雪迎风 于 2009-4-21 00:47 发表 原来是说学佛的方式和个人的根底之间的关系啊,明白了。谢谢夜雨君。
原帖由 流浪之丑丑 于 2009-4-22 21:59 发表 分享你们的思辨,我很受益,有些东西一下子就豁然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03: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