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周飞雪

【飞雪有约】-----阳春三月,听潇雨晗优美的抒情歌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8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蓝彼岸 于 2009-3-8 14:49 发表
问好飞雪和雨晗。进来感受雨晗的美丽与才智。送上节日的祝福。


青蓝来了,很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8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的帖子

非常开心,谢谢兴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8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东北老乡!雨晗,节日快乐!自从进入论坛以来一直就关注您的诗歌,读您的诗歌总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氛围围绕着我,让我欲罢不能。请问雨晗,这种氛围或称之为意境是与您自身的生活阅历息息相关还是与您的自身文化修养有关,哪方面占得多一些?
第二个问题:读您的诗歌首先惊讶与你的文字语言,总能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新鲜感,请您说一下这个一直令我头疼的问题你是怎样克服并解决的?
第三个问题:有不少写诗歌的人刚刚开始的时候都会急于求成,请问您是怎样使自己沉静下来安静的写作的,有什么秘诀吗?
第四个问题:每个写诗歌的人都会经历创作的低谷或叫做阵痛期,请问您是怎样度过这段令人痛苦不堪的阶段并且能让自己的写作状态迅速恢复到最佳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深圳欲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3-8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珍惜诗人 珍惜诗歌

在这个春寒尤在的三月,让我们来面对中国的萨福——女诗人潇雨晗,看她漠漠轻烟里撒下福星,散下花朵,不觉间,春天馨香的气息便弥漫心田。这让有梦想的人们,明白春深处有多么华丽的乐章,相信春天是多么值得期许。
    这也许应该感谢飞雪,她是有心的,也是独具慧眼的,那贴近心灵的序言,表明她对诗人文字的深切体悟,她在继续认真地做着一件善事,做着一件值得记念的盛事。让我们记下此刻,记住雨晗,也记住飞雪,记住参与盛会的所有朋友。
    有多少花开花谢,有多少聚散离合,都随风而逝,唯有诗歌,记录了心灵的跳动,成为不朽的化石,成为时光里不息的焰火,烛照继续探险的人们,于此对于用心坚持写诗的人们,我常常心存感谢与敬畏,因为他们是柔弱的,也是无畏的、更多是无私而不求回报的。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比琴声更动听的是诗人心灵的歌声,然而要把这歌声艺术地呈现出来又是多么地不易,诗要象飞鸟一样从一颗心灵飞出,穿越万物的阻挡,飞进另一颗心,而许多人常常因低估了写诗的难度流于诗外,常常低估一个时代成就一位优秀诗人的不易,而不懂得珍惜应当珍惜的,反用低俗的眼光去损毁,或不屑的眼光去踏踩,这是多么可叹的事情。
     对于优秀诗人不外乎两个条件,是否充分、准确、艺术地表达了其情感;是否找到了其独特的属于自已的语言。在这两点上,雨晗的诗做得比较好。她的诗将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痛楚,宽容等表达得曲折回环又淋漓尽致,让人明白什么是柔肠一寸愁千缕,同时她又形成了自已的话语方式,她总象是在自语自语,又象是在面对面和你低低倾诉,用鲜活、灵动、圆润、又充满凉意的词语击打着你的心灵,让你不由不成为泣下最多的江州司马。这是她最基本的成功之处。
     雨晗诗歌的另一特点是意蕴丰富,语境是开放的,多意的,读者易进,易出,这主要得益于她广泛阅读哲学美学及大量各流派的诗歌,从中吸取营养化为已有,有哲学、美学双杠的支撑,加上她自身的才情智慧,在忠于心灵诉求的前题下,厚积簿发,自然托出,从而使诗歌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产生了不同凡响的效果。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雨晗的随笔作品,它们空灵如歌,晶莹剔透,让人深切感受到一颗高贵的心灵的跳动,其艺术性绝不亚于她的诗作。
     诗人的情感空间是私密的,诗作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往往更虚幻,也更真实,更纯粹,更生动,这对不满足现实生活的人们是一种慰藉,这也许是现代诗歌仍生生不息的主要愿因,唯愿诗人多一些自信,自强不息,写出更多优秀作品,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增添更迷人的色彩,唯愿大地上多一些风和日丽的日子,让花儿静静地开放,让大家在此读诗,说诗。


[ 本帖最后由 南阳竹子 于 2009-3-9 00: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以为女人是善意的,温顺的,同时也是决绝的,桀骜的。看到的越多,就越支持最初的看法。只有深入,才有理解;只有理解,才有善意或决绝,从而开启自由之门。来学习并问好各位,特别支持南阳竹子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欣赏都有不同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抱歉,没有读过你的诗。可能以后要学习一下。
诗歌是文学领域读者最少的一个文种,几乎没人读诗,除了想在诗歌方面再前进一步的准诗人。我对写诗没有兴趣,只是偶尔凑个热闹。但大家都说好的诗我还是要读的。问候老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南阳竹子为这次访谈做的精彩点评,

唯有诗歌,记录了心灵的跳动,成为不朽的化石,成为时光里不息的焰火,烛照继续探险的人们,于此对于用心坚持写诗的人们,我常常心存感谢与敬畏,因为他们是柔弱的,也是无畏的、更多是无私而不求回报的。

这也许就我们寻找的一种诗性精神吧,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让自己发光,让文字发光,赋文字以生命力.

雨晗的诗歌情感是通透的,真诚的,请大家继续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帖上雨晗诗作的一诗评,感受三月花开的疼痛和幸福:

潇雨晗诗中的言与象  
                                          
                                                                               作者:潘建设

     最早读到潇雨晗的诗是07年底在她的博客上,初惊讶于她的文字中含有波澜与艳丽的感伤,我知道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子,她将为我们带来绝伦的血色浪漫。开始我认为她不过是能写些小感伤文字来俘获读者,靠喊出苦痛的诗人罢了,和那些抗争产生疼痛意识的女性诗人没什么区别。后来才发现,她也是一位真诚的写作者,不是靠一味的抒写空洞的忧伤和苦痛来获取同情和好感的女性诗人,而是对人自身苦难的灵魂进行拷问的写作,她的诗很好地打破了沉默,为我们认识世界打开了一个缺口,因为她不是麻木的,也不是无表情的叫嚣,是清醒地进行着精神的突围,与黑暗和世俗进行着不倔的抗争。
     不止也正是内容方面诗人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使诗人在诗歌写作中使技巧变得十分内在而含蓄。因为一切的情感已在诗人心中内化,已成为一定的形式排布着,有了整体的观念和印象,所以说功夫在诗外,最高的技巧也就是毫无技巧。从潇雨晗的诗中我最明显感到的是,诗人因言入象,因象促言,言象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性。如果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话,就会显得很感性,并无内在逻辑性可言,很可能是意象的简单叠加,从而缺乏一种力量,所以这里的苦难是真实的。她是苦难的承担者和挑战者,有一种硬汉精神在里面,海明威是,鲁迅也是。她并没有因象忘言,从而使意象具有了更多的文本意义和工具性,而非单独的意义。在《布列瑟农》一诗中,如芦苇,金色鸟鸣,夜晚的潮汐都是象,而“覆盖我,冲毁我”是言,象只有与主体产生关系才能构成对人的实际意义,显然这需要诗人的人生经验和感触;而沙漠上洁白的触角是象,但诗人说多么耀眼,是对触角这一意象的提取,以表达自己对这类事物的热爱和直觉印象,一种模糊的直觉印象;田野,也变成了自己呼唤的对象,请来“俯视我”;而“转身之后”留下的象是“荒凉的白昼”;“安宁”这里是抽象的意象,拥有更多的概括和指向意义,才使得孱弱无助修饰构成对比和实质的呈现。“光明,请替我留下,请替我记住”,也就是说,意象并不是无生命的死相,而是与诗人的生命相融合纠葛在一块了,我穿插在这些意象的活动之中,我又活动在这些意象的交叉之中,其实通过言说也就淡化了意象的功能,而是把它作为一种隐含的工具,从而指向更深远。
     而另一项使她区别于其他女性诗人或意象派诗人的区别是她的诗中明显含有一种对话,但对话的读者是隐而未现的,在诗中多为不确定的意象,即诗人和意象产生的意义对话,和世界对话,这里面含有这种对话的语气,如“你不能迫使我相信/一株植物的内部没有暗礁”而你,终将成为,一面懂得屈服/的镜子,被陌生的田野/反复安慰。”(来自《渡》) 这里面的你好像是和自己交流,但有时又像是整个人类,即人自身,诗人拿经验和自身交谈。
     也许我的分析是愚蠢而偏见的,毕竟诗人写作可能没有这一套理论的,只是个人不经意间选择的表达方式而已,但愿我的偏见可以给读者一点提示,可以和所谓的理论沾上一点边吧。

附雨晗的诗歌:

《渡》
  
  你不能迫使我相信
  一株植物的内部没有暗礁
  北纬四十度,你在地铁站告别
  路灯,如怀旧的唱片
  尾随一块空地
  单人房里的肖像,烧焦的兴业路
  是我们各自的财产
  凌晨一点,叙述者仍在修剪记忆
  处女座,爱伦.坡,咽喉痛。
  排列在木质的入口频频向你问候
  这问候,将持续整个八月
  而你,终将成为,一面懂得屈服
  的镜子,被陌生的田野
  反复安慰。



《布列瑟农》

   如果你爱,请你聆听。______题记

1.

那应该是最动人的退却
芦苇倒下,黄昏匍匐于山峦
我迷失在你的光泽里
金色的鸟鸣照亮屋檐,你成为
夜晚的潮汐,覆盖我,冲毁我

2。

蓝色的街道。我无处可去
沙漠上有洁白的触角
多么耀眼。田野啊,请来俯视我
容纳我尘世里轻薄的肉体
你为何要转身,留下荒凉的白昼
孱弱无助的安宁

3。

我坦白,我爱上了忧伤
屈服于清晨的美
我日夜奔走于无雪的小路
只为找寻你,醉饮之后的模样
沙哑的断裂。葡萄酒正点燃冰川
它多么象,你的眼眸。你的眼眸
是我路过的清冽之湖

4。

不再拒绝。无声的列车
带走我,带走我与故乡
最后的交谈。音符布满夜空
归途如此遥远
光明啊,请替我留下
这黑色的秘密,请替我记住
这夺目的,无休止的隐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3-8 15:19 发表
空灵,是你诗歌最大的特点。句、段间节奏的自然粘连,也是你的所长。可以看得出,你走到了有别于目前论坛网络诗有意无意追求繁复语言、浓墨重彩渲染、随意造诗的更高层次。
可喜可贺。
  一个问题:中国诗和外国 ...


在些先谢谢兴昌的再次支持,.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一个问题:中国诗和外国诗有着明显的区别,无论形式上和内容上,而二者都有很多感人的佳作,但后者似乎更让人难忘和折服,我认为还是诗人个体天赋上的差异。请问你是如何看的?

对于中诗和西诗的各自优势我想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完的,你说西诗更有感染力倒也不尽然,但我可以列举两首诗来比较一下中诗和西诗写作上的差异以及因这种差异给读者带来的不同阅读感觉.

月亮

  ——给玛丽亚。儿玉

    [博尔赫斯]

在那片金黄上有那么多的孤独。
夜晚的月亮已不是那个月亮
——那个亚当最早见到的。许多世纪
不眠的人们用古老的悲伤
充满了她。看吧。她是你的镜子。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于坚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我们一起穿过太阳烤红的山地
  来到大怒江边
  这道乌黑的光在高山下吼
  她背着我那夜在茅草堆上带给她的种子
  一个黑屁股的男孩
  怒江的涛声使人想犯罪
  想爱 想哭 想树一样地勃起
  男人渴望表现 女人需要依偎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她让我干男人在这怒江边所想干的一切
  她让我大声吼 对着岩石鼓起肌肉
  她让我紧紧抱 让我的胸膛把她烧成一条母蛇
  她躺在岸上 古铜色的大腿
  丰满如树但很柔软
  她闭了眼晴 不看我赤身裸体
  她闭了眼睛比上帝的女人还美啊
  那两只眼晴就像两片树叶
  春天山里的桉树叶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从她的肉体我永远看不出她的心
  她望着我 永远也不离开
  永远也不走近
  她有着狼那种灰色的表情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她像炊烟忠实于天空
  一辈子忠实着一个男人
  她总是在黎明或黄昏升起
  敞开又关上我和她的家门
  让我大碗喝酒 大块嚼肉
  任我打 任我骂 她低着头
  有时我爬在地上像一条狗舔她的围裙
  她在夜里孤伶伶地守在黑暗中
  听着我和乡村的荡妇们调情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从前我统治着一大群黑牛
  上高山下深谷我是山大王
  但那一天我走下山岗
  她望了我一眼 说
  天黑了
  我跟着她走了
  从此我一千次一万次地逃跑
  然后又悄悄地回来 失魂丧魄地回来
  乌黑的怒江之光在高山上流去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很明显,这是两种风格迥异的写作风格.第一首<月亮>博尔赫斯用简短的五行诗即把一个女人的一生及在一个男人心中的位置形象,一
览无余地呈现给读者.这是一种很清静的淡然的,温婉的,却又是十分动人的方式.诗歌文本中体现出的永恒,至真至情,纯粹,圣洁的孤独和悲伤,在你每次阅读后都会被深深地打动.它是含蓄的,缓慢的一种书写方式.而于坚的<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却是另一种更直接,更激烈,充满着动感,祼露,甚至有些暴力的词语倾向,冲击力极强.也加强了你的阅读好奇心和快感.当你一口气读完再回过头来回味诗中体现的中国女性的隐忍,忠贞,激情,平静中的狂澜,沉默中的大悲大爱.你会感觉自己经历了一次人性革命的洗礼.两首诗哪个更打动人,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这个我不多说了.至于你说造成不同诗歌感染力出现差异,这个一个是诗人本身素质的不同是一个原因,本土地域文化造就的人文差异也是重要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说一方水土养一方诗人.地域文化,传统风俗,个人经历,性格差异,写作素质都是导致诗人呈现文本内容出现差异的原因.

[ 本帖最后由 潇雨晗 于 2009-3-9 16: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读雨晗,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写法迥然不同,但不妨碍我喜欢你的诗歌,我是你的粉丝。
你的粉丝以后就叫“雨丝"可以吗?
请问:

1、很喜欢你的诗歌,独特的“雨晗体”:简约、空濛、蕴藉、知性。你的诗歌以意象推动诗歌,请你谈下这种写法的心得。

2、看你的诗总想起“练字”,请才女谈下练字的秘籍。

3、作为现实中的诗人,如何在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创作题材?

4、现在诗坛两大明显分野:唯美抒情派的意象诗和现实写实派的口语诗。意象诗,强调技术,反映社会现实隔靴搔痒,容易沦为“伪抒情”和文字游戏,而口语诗,强调现实,容易流于口水或流水账,我探索把口语与意象两者结合起来,创造新的诗歌语言形态。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 本帖最后由 李飞骏 于 2009-3-9 20:2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0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答复!想好了,再请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0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的帖子

问好了野.谢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05: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