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3-8 15:19 发表 
空灵,是你诗歌最大的特点。句、段间节奏的自然粘连,也是你的所长。可以看得出,你走到了有别于目前论坛网络诗有意无意追求繁复语言、浓墨重彩渲染、随意造诗的更高层次。
可喜可贺。
一个问题:中国诗和外国 ...
在些先谢谢兴昌的再次支持,.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一个问题:中国诗和外国诗有着明显的区别,无论形式上和内容上,而二者都有很多感人的佳作,但后者似乎更让人难忘和折服,我认为还是诗人个体天赋上的差异。请问你是如何看的?
对于中诗和西诗的各自优势我想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完的,你说西诗更有感染力倒也不尽然,但我可以列举两首诗来比较一下中诗和西诗写作上的差异以及因这种差异给读者带来的不同阅读感觉.
月亮
——给玛丽亚。儿玉
[博尔赫斯]
在那片金黄上有那么多的孤独。
夜晚的月亮已不是那个月亮
——那个亚当最早见到的。许多世纪
不眠的人们用古老的悲伤
充满了她。看吧。她是你的镜子。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于坚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我们一起穿过太阳烤红的山地
来到大怒江边
这道乌黑的光在高山下吼
她背着我那夜在茅草堆上带给她的种子
一个黑屁股的男孩
怒江的涛声使人想犯罪
想爱 想哭 想树一样地勃起
男人渴望表现 女人需要依偎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她让我干男人在这怒江边所想干的一切
她让我大声吼 对着岩石鼓起肌肉
她让我紧紧抱 让我的胸膛把她烧成一条母蛇
她躺在岸上 古铜色的大腿
丰满如树但很柔软
她闭了眼晴 不看我赤身裸体
她闭了眼睛比上帝的女人还美啊
那两只眼晴就像两片树叶
春天山里的桉树叶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从她的肉体我永远看不出她的心
她望着我 永远也不离开
永远也不走近
她有着狼那种灰色的表情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她像炊烟忠实于天空
一辈子忠实着一个男人
她总是在黎明或黄昏升起
敞开又关上我和她的家门
让我大碗喝酒 大块嚼肉
任我打 任我骂 她低着头
有时我爬在地上像一条狗舔她的围裙
她在夜里孤伶伶地守在黑暗中
听着我和乡村的荡妇们调情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从前我统治着一大群黑牛
上高山下深谷我是山大王
但那一天我走下山岗
她望了我一眼 说
天黑了
我跟着她走了
从此我一千次一万次地逃跑
然后又悄悄地回来 失魂丧魄地回来
乌黑的怒江之光在高山上流去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很明显,这是两种风格迥异的写作风格.第一首<月亮>博尔赫斯用简短的五行诗即把一个女人的一生及在一个男人心中的位置形象,一
览无余地呈现给读者.这是一种很清静的淡然的,温婉的,却又是十分动人的方式.诗歌文本中体现出的永恒,至真至情,纯粹,圣洁的孤独和悲伤,在你每次阅读后都会被深深地打动.它是含蓄的,缓慢的一种书写方式.而于坚的<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却是另一种更直接,更激烈,充满着动感,祼露,甚至有些暴力的词语倾向,冲击力极强.也加强了你的阅读好奇心和快感.当你一口气读完再回过头来回味诗中体现的中国女性的隐忍,忠贞,激情,平静中的狂澜,沉默中的大悲大爱.你会感觉自己经历了一次人性革命的洗礼.两首诗哪个更打动人,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这个我不多说了.至于你说造成不同诗歌感染力出现差异,这个一个是诗人本身素质的不同是一个原因,本土地域文化造就的人文差异也是重要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说一方水土养一方诗人.地域文化,传统风俗,个人经历,性格差异,写作素质都是导致诗人呈现文本内容出现差异的原因.
[ 本帖最后由 潇雨晗 于 2009-3-9 16:2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