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李飞骏

[公告] 《实力诗人“短诗女王”兰雪诗歌网络研讨会》实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7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飞骏,谢谢温斑,谢谢朋友们!

兰雪亦备好铁观音,恭候多时了:))
欢迎批评,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7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回答飞骏的问题:))

首先声明一下,答不好,别扁俺,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7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1、你的诗歌传承了古典诗歌之美,请问您是怎样把传统“内化”到现代诗歌之中的?

我觉得,这在我的身上,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了。
我自幼喜欢文学,虽然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乡下,很少看到文学方面的书,但我的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师,家里还是能看到一些书报的。记得自己最先读的小说是《林海雪原》,《铜墙铁壁》,《运河风云》什么的。那时,我才上三年级,读到兴奋处,整个人会长时间地处于精神亢奋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个冬天,夜已经很深了,我还恋着看小说,母亲喊了我几次,要我睡觉。实在没辙了,我只好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读。结局可想而知,除了被母亲臭骂了一通(其实,母亲极少骂我们的,更不用说打了,但这次破例了),手电筒,小说,一并没收:(
后来,上大学,读的又是中文系,学的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工作后,又当了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师。
而自己又特别喜欢唐诗宋词元曲什么的。
就是这种长期的中国本土文化的浸润与渗透,这种由外到内,直抵骨头的古典文化的潜移默化,直接影响了我的思想、性格,乃至气质。
体现在诗写上,我的诗歌,之所以对古典诗词有所传承,其实,就是多年来,沉淀在骨子里的这些古典精华,借助于诗歌这种形式的一次次外泻。这种把传统“内化”到现代诗歌之中的过程,不外乎以下两步:首先,诗写者本身受过古典诗词的熏陶,骨子里蕴涵着这种古典性的东西;其次,即使写现代诗歌,仍要注重诗歌的立意,诗歌的结构,意境的营造,以及诗语言的打造与打磨。
而最后这一点,对于诗语言的打造与打磨,亦即古诗词所谓的“炼字”。

[ 本帖最后由 兰雪 于 2008-8-8 16:0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7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兰雪.

请问,好的诗歌总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你的诗歌取自生活,浑然天成.那么,你在处理诗歌材料时,除内容上的外,在诗歌的外在形式上你有什么追求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7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回答飞骏的问题:))

2、结合您的诗歌,进一步谈谈怎样把诗歌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结合在一起的?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里,现代诗歌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同时,也无法避免地依附着中国本体文化,是中国新诗的一支,并且是中国古典诗的延伸,尽管这种延伸是以叛逆的姿态完成的。因此,一方面它的许多品质是西方的,这种品质赋予了它现代性的特征,与传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抗,是传统的“异端”;而另一方面作为本体文化叛逆性的继承,中国现代诗歌又具有了传统性,与西方现代主义形成了“异质”。这种传统性和现代性相异又相容的综合性即是中国现代诗歌的新特征。
具体到我的诗歌,在传统性上,则是对古典诗歌的直接承袭。
我的许多作品,不论是从立意,布局,还是对于语言的锤炼上,尤其在“炼字”方面,可以说,与古典诗歌一脉相承,处处渗透着古典诗歌的气息。但是,作为一名写现代诗歌的当代诗人,又不能一头扎进老祖宗的坟墓里,不出来。他/她必须呼吸时代的气息,必须掌握最新技艺,即使所写诗歌不能穿透未来,起码能够穿透当下!
在现代性的借鉴上,我学的,练的,是象征主义和意象派这两把异域的利剑。
准确地说,中国现代诗歌,因为接受了象征主义和意象派的影响,才连通了中国古典诗歌。纯诗、意象、意境是这个层面的关键词。“纯诗”是法国象征主义的诗学命题,它以摈弃道德说教,把“美”作为诗的本分为出发点,欲在诗歌中创造一个现实之外完美的理念世界,即马拉美所说“万花之上的花”。作为意象派代表诗人的庞德则是意象构筑高手,他最常用的方法是意象叠加。庞德强调“呈现”主观或客观的事物,无关于呈现的词一个不用,这就在意象与意象之间留下不少且又意味深长的空间,形成意象的跳跃以及视点的突然转换,诗中的意象运动遵循的是一种内在的,甚至是个人化的联想逻辑。中国现代派诗歌的纯艺术追求,言过一点,就是在现代性的背景下从法国象征主义“纯诗”那里找回自己民族传统的文化记忆。众所周知,“意象派”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极深,而庞德的“呈现说”即源自中国古典诗歌,他曾经说过:“正是由于中国诗人满足于把事物直呈出来,而不加以说教和评论,人们才不辞辛苦地翻译它”。
至于,我这把中外文化锻打的诗歌之剑,舞得是否漂亮,能否飞叶摘花,只能交给时间来评说了:))

[ 本帖最后由 兰雪 于 2008-8-8 16: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7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为什么写诗歌而不写其余,坚持写诗的初衷是什么啊?

对你影响深你最喜欢的诗人有哪些?举两三家,说说理由.
<给管理的建议:这样的活动好,但是放在论坛里局限多.若以后能在QQ群里进行更直接便利.>

[ 本帖最后由 凭栏 于 2008-8-7 15: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7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凭栏,我先答完飞骏的问题,再回答你的:))

奉茶,稍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7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短诗,以后还有没有长诗的写作计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7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与我是一个古典爱好者有关,百年新诗,对于女诗人,我都比较轻视。但是你的诗歌的确让我眼睛一亮。对于中外的古诗,你最喜欢哪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7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骏的第三个问题

3、我发现您对诗歌的经典性有自觉的追求,您的诗歌天然内敛,惜墨如金,请您谈谈心得。

是的,我这人骨子里有理想主义情结,追求完美,这种性格与精神的外化,不仅仅体现在诗写上,还体现在对于个人人生价值的追求与最大实现上。所以,对诗歌的经典性有自觉的追求,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的诗歌天然内敛,惜墨如金,则与我骨子里古典诗歌的黄金含量密不可分。具体到一首诗,则是在挖掘其立意之深的基础上,精于构思,注意炼句、炼字。譬如《内心的瓷》,则集中体现了构思之精巧。短短一首小诗,空间很大,弹性十足,已打磨得几乎到了多一字不行,少一字不成的地步。

《内心的瓷》

太薄,太脆了
包着血肉,包着骨骼,包着肌肤
包上丝绸……
不用击打,无须刻意……
只消一个眼神儿

一个眼神儿
它就碎了

2008-3-10

再如,《三八妇女节,写给女人们的歌》中,有这样几句诗:“她只想让一朵花儿/从一含苞/就爱上她的更年期/爱上冬天旷野上,空空的花萼/并学会/随时,从情人的舌尖上/一跃而下”。其中,最后两句:“从情人的舌尖上/一跃而下”,张力最大。它带给你的想象与联想,几乎是无法描述的:))

[ 本帖最后由 兰雪 于 2008-8-8 16: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兰雪的回答很精彩,大家可以慢慢提问,让她有回旋的余地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凭栏的建议不错,我们会考虑的,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7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兰雪老师,答得很细致,大约累了

先喝点武夷岩茶吧,慢慢说,我听着,做个好学生
我只想问问兰雪老师,你对自己从事的老师职业感到满意吗,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什么职业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

[ 本帖最后由 闽北阿秀1 于 2008-8-7 16: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7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回答凭栏的问题:))

请问,好的诗歌总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你的诗歌取自生活,浑然天成.那么,你在处理诗歌材料时,除内容上的外,在诗歌的外在形式上你有什么追求呢?

内容决定形式!这是我历来所遵循的:))
但是形式还有新颖与陈旧之分,合体不合体之别。
具体到我的诗写,我的处理是,合体是前提,然后讲究形式的新颖与否。
当然,也有例外,极少的时候,你会被脑子突然涌现出的一种非常新颖,非常奇妙的形式所打动,从而成诗。譬如,我的《内心的静》,就是这样的例子。

《内心的静》

滴答
滴答
滴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7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阿秀的好茶,隔山隔水,都能感觉到内心的凉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7 03: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