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李飞骏

[公告] 《实力诗人“短诗女王”兰雪诗歌网络研讨会》实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6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喜欢兰雪姐姐。这些诗都读过,再读还是那么亲切。亲爱的,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一些,很机灵的,也不乏城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兰雪,支持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问兰雪问题:
请问你认为禅与诗歌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诗歌有禅,是不是最高的境界?
禅对诗歌是不是一种不易发觉的更高意识的桎梏?
禅是修身的哲学,诗歌是精华的文学,怎样让充满禅意的诗歌更是诗歌而不是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并谢过海海、李显斑斑、祁鸿声先生!:))

多谢支持与鼓励,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兰雪诗歌印象

荣光启

诗言志。诗缘情。这些古训说的都是文学写作的基本:真正的写作要从内心的情绪、感觉和经验出发。很多时候,人内心的情绪、感觉和经验是瞬间的,它需要一种简短的语言形式将之显现出来,诗歌,便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而在诗歌当中,无疑短诗最为便捷。我这样说,并非降低一首好的短诗形成的难度,诗的好坏与其篇幅的长短无关,但在短诗的写作中,一定能透露,一个诗人以意象、语言和形式表达内心的情绪、感觉和经验的能力。在简短的语言和形式中表达人的情绪、感觉和经验确实能产生一些好的短诗,但这颇具偶然性,不是衡量一个诗人是否优秀的真正标准。而且,我常常觉得,在写作中,能写出几首好的短诗,应是一个诗人的基本条件,既然你被称之为诗人。
兰雪是个写出了很多不错的短诗的诗人,这已为许多诗友所承认。我在阅读她的作品的时候,第一个感觉是她对自我和世界的敏感。文学是一种感觉自我与想像世界的方式,没有对自我感觉、经验的珍视和对世界的激情、想象,很难产生好的文学写作。诗歌是这种方式在语言和形式上的一种极为高端的要求。有些诗人写诗靠所谓的天赋,其实是有限的自觉;有些人靠天赋和文化上的修养。我觉得后者对于写作来说更有持久性。兰雪的诗歌写作应该属于后者,她的写作在风格上有一定的丰富性,她的诗作中的真性情和个人化的想象,往往很让人感动:

太薄,太脆了
包着血肉,包着骨骼,包着肌肤
包上丝绸……
不用击打,无须刻意……
只消一个眼神儿

一个眼神儿
它就碎了
(《内心的瓷》,2008-3-10)

 以“瓷”的意象来象征一个爱着的人的内心的敏感与脆弱很是贴切,而且,“血肉……骨骼……肌肤……丝绸……”的语句,也使这一意象,这首短诗,不失想象上的丰富。这首诗是一首精致的情感表白,而《小站》(2007-11-25)虽然是短诗,写的是“小站”,却有西川的《在哈尔盖仰望星空》的开阔、大气与静谧:

在南方
在北方
在东方
在西方
在我想去的任何地方

许多年来
它静静地荒在我的怀里
就象我荒在爱人的怀里

深夜
偶尔有人
在这里,上车
或者下车

车轮
摩擦钢轨的声音:咔嚓咔嚓
咔嚓咔嚓

和西川那首《在哈尔盖仰望星空》不同的是,这首诗中的“小站”与“我”更有一种亲密性:“许多年来/它静静地荒在我的怀里/就象我荒在爱人的怀里”,在这里,诗人将自我的孤独感与荒凉感与“小站”的意象结合起来,将“小站”的意象与爱情联结起来,使这一意象不再具体,而是成为自我和爱情的一个象征,别有一种意蕴。而最后“偶尔有人/在这里,上车/或者下车 //车轮/摩擦钢轨的声音: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的陈述,则使这种自我想象和爱情感觉有一种迷惘和虚无的味道,使此诗笼罩在一种悲剧的氛围中。结尾这种“车轮/摩擦钢轨的声音: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的陈述,可能使每一个坐过火车的人,都会颇有感触:人生、爱情,的确如此。
一个诗人,若是在写作的想象中没有呈现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东西,那一定是个平庸的诗人。我很欣赏兰雪一些看似在想象上比较奇怪的诗作,这种诗作有个人的自觉性,透露着诗人天才的成分。比如《回归》(2007-10-7)一诗:

那些猴子
那些大象,那些老虎,那些孔雀……
一一远离
整个下午
我都在洗澡
形而上的莲蓬下
世界很小
水珠很大
不胖不瘦的一节莲藕,灵魂出窍之前
渐渐露出三分白

我想,这应该是一首写日常生活的诗:“我”在“洗澡”时候的一些感觉和想象。开头“那些猴子/那些大象,那些老虎,那些孔雀……”云云,可能别人会觉得突兀,无谓,但我觉得这种看似不着边际的想象很有趣味,它对应的是没有趣味的人世、许多无聊的“人”。在“洗澡”之时,“我”感到肉身生存的“形而上”,感到自己如同“莲藕”,在“灵魂出窍之前/渐渐露出三分白”,虽是自怜自爱,但却是很多人真实的感受。《跑马场》(2005-11-20)一诗在想象上也颇为独特。并且,这种富有古典意蕴的想象在兰雪早期的《桃花坞》(2004-4-18)一诗中也有体现,看得出兰雪的古典文学修养。兰雪虽然写出了许多优秀的短诗,但我想,她不是一个完全依赖感觉、自觉和天才的诗人,她的文学修养应该很深。
诗歌是个人情感、经验的产物,而优秀的诗人,他在诗中的个人情感、经验往往不是只有他自己能体会,他往往“能用强烈的个人经验,表达一种普遍真理;并保持其经验的独特性,目的使之成为一个普遍的象征。” 我觉得兰雪的诗歌想象已经超越了许多诗人在自我感觉和经验上的琐屑和小气,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性和超越性,她的《彼岸》(2007-11-12)一诗我觉得在以“个人经验”表现“普遍真理”而又不失“经验的独特性”方面,颇为成功:

我举起一把锤子
和一枚钉子,构成某种紧张关系

锤子就要落下来了
锤子已经落下来了

锤子,重重地发出一声闷响
钉子,轻轻地发出一声尖叫

其实,这只是我
站在彼岸的设想。真实的情景是——

锤子一直没有落下来,钉子一直没有叫出声来

 此诗题为“彼岸”,言说的确是自我与彼岸、理想与行动之间的“紧张关系”,一切只是在想象之中,对“彼岸”往往只有“设想”,无切实的行动,无从理性、经验到信仰、启示上的跨越。这正是中国人无法企及真理之域的根本。“锤子一直没有落下来,钉子一直没有叫出声来”,这是关于“我”和“彼岸”之关系的想象,其实是一种生命的悲剧。也许作者写诗的本意并非如此,但此诗言说的确是一个严重的哲学命题,在意象和想象上具有一定的丰富性。以一个日常生活的动作或情境为基本意象来言说一个关于人生、生命的根本问题,看出诗人在写作上的功力。
不过,对于一个女诗人而言,我更愿意看到她作为女性在写诗上的独特的一面,在兰雪的诗中,我很喜欢一些透露出带有独特的女性特征的感觉和想象,她几首诗题目就是:“《》”,我觉得很特别,这书名号中的空白相当于旧诗中的“无题”。诗之所以无名,是否因为某种情感、经验太独特而无法用语言表述?

《》   

必须寻找一个最爱的人
然后让他知道,一个女人与一场雪的血缘关系
如果这个男人,正好也爱她   

她就甘做阳光下,一直流泪的小雪人
抑或雪地上悄然出没的小狐狸
在他情不能自抑的时候   

突然,贴紧他柔软的右耳垂儿:
“好女人都是狐狸精”
(2005-8-16)

 这应该是一首爱情诗,但其中一些意象很有意思,“流泪的小雪人”、“雪地上悄然出没的小狐狸”,这类意象的产生在想象上很是独到,透露出女性的万般温柔、缱绻与精灵。而最后一段:“贴紧他柔软的右耳垂儿:/‘好女人都是狐狸精’”,细致的情境,看似俗不可耐的言语,用在此处戏剧化的情境中,却有特别的味道,很好地丰富了诗歌所要传达给人的情爱经验。诗人以女性化的方式传达了一种情爱经验,她在此也不动声色地表现出一个女诗人特有的诗歌技艺。
 在网上看到兰雪有“短诗女王”之称,这一称谓是否切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兰雪确实有一些不错的短诗。我很关注诗人的诗观,虽然许多诗人的诗观只是一种不切实的理想或自己都未理清头绪的所谓哲思、诗思,根本不值一读。但我在看到兰雪的随笔中所透露的诗歌观念时,感到非常欣慰:

诗歌是一种手艺。现代诗歌是一种有关现代汉语言的手艺。
既然如此,它就有一定的讲究。
现代诗歌,讲究什么呢?
现代诗歌,讲究发现与创新。
发现,一般是指思想内容上,有自己独特的发现与见解。而创新,一般是指结构和语言上。尤其是语言上,讲究语言的出新与弹性。语言出新,自然而然地,就能带来新鲜的感受。而语言的弹性,则是形成诗歌内在空间的必须手段。现代诗歌,虽然在韵律方面不是那么讲究,但它更注重诗歌内在气息的形成与流动。内在气息形成了,诗歌的节奏也就有了。而内在气息的形成,主要是靠诗写者的呼吸与诗歌本身的情绪来控制。不同的诗写者,其诗歌的节奏也就不同。
(《兰雪诗歌随笔·06》,2008-4-27)

她能够写出一些好诗不是偶然,在现代汉语诗歌的本体要素如语言、形式方面她已有一定的素质。现代汉语诗歌写作必得在现代汉语、现代经验和诗这一特殊文类的形式三者之间的矛盾纠缠中展开。客观地说,要写出一首好诗,没有对这些矛盾的克服是很难获得的。诗人应当有在经验、语言和形式的互动中展开想象的自觉意识。尤为可贵的是兰雪还提到诗的节奏问题。汉语诗歌并非像许多诗人所认为的那样,天经地义地就应该是自由诗。而且,自由诗根本就不是绝对的自由,任何来自节奏、韵律、形式方面的建议都是针对写作的封建主义。现代汉语诗歌不仅是感觉和经验的“现代”,更是语言和形式的“现代”,而且,“现代”的意思也并不就是现代主义、就是“新”。许多古典诗词我们今天读来仍然感触良多。好诗是没有时间没有诗体界限的,更不是以“新诗”“旧诗”来划分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诗人要以“历史意识”来认识我们的汉语,现代汉语的不成熟不纯粹和古代汉语的精炼与程式化都值得我们重视,并使之化“腐朽”为神奇。而诗歌作为一种形式感最强的语言艺术,并不是我们刻意追求形式,而是情感、经验的言说在合宜的形式中会得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对于现代汉语诗歌而言,即使要求人们追求“格律”仍然不为过,因为上个世纪初闻一多就指出现代诗的格律其实就是“节奏” 。一首诗的行文造句分节,考虑情感、意绪在语言上的“节奏”是很重要的。甚至对现代诗而言,“节奏”是它的灵魂。美国诗人弗洛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曾说,“写自由诗就像打网球没有挂网”。 缺乏形式对想象力的约束,不仅想象力会进入放纵的状态,好诗和坏诗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
兰雪在这里所透露的对现代汉语诗歌写作的自觉意识也是我一直希望当代诗人需要具备的。不论兰雪的诗作目前人们如何评价,但我相信,她有这种诗之本体维度的自觉,其写作的前景很值得期待。

2008-8-6午后于南宁



 [英]T.S.艾略特:《叶芝》,见王恩衷编译:《艾略特诗学文集》,第167页,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
 闻一多:《诗的格律》,《闻一多全集》第三卷,丁集,第245页,上海:开明书店,1948。
 转引自黄灿然:《自序:倾向光明,倾向善》,《游泳池畔的冥想》,第3页,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荣先生的抬爱与支持!:))

原帖由 荣光启1 于 2008-8-6 22:29 发表
兰雪诗歌印象

荣光启

诗言志。诗缘情。这些古训说的都是文学写作的基本:真正的写作要从内心的情绪、感觉和经验出发。很多时候,人内心的情绪、感觉和经验是瞬间的,它需要一种简短的语言 ...


遥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上来学习这些评,尤其荣光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7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温斑斑,这回,你可真有点难住兰雪了,呵~

原帖由 温经天 于 2008-8-6 21:20 发表
再问兰雪问题:
请问你认为禅与诗歌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诗歌有禅,是不是最高的境界?
禅对诗歌是不是一种不易发觉的更高意识的桎梏?
禅是修身的哲学,诗歌是精华的文学,怎样让充满禅意的诗歌更是诗歌而不是禅 ...




6、请问你认为禅与诗歌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
说实话,朋友们,从我的诗歌中,读出了禅意,不应该归功于我。
我从没有刻意地去营造诗歌中的禅意。如果说,我的诗歌中有这种渗透与流露,那也是无意中的自然流露。而这种特质的存在,说来也并不新鲜。
我自小受母亲的影响比较大,母亲信佛,一生善良,勤劳,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中国传统家庭妇女。
并且,从去年开始,我也有意识地接触了一些佛经。
而更重要的是,人到中年,对一切都有看淡,看开的趋向。并且,自己的性格与所受的家庭教育所致,越来越喜欢安静。用佛家的话说,就是越来越追求清净无为了。
而这些,势必然,会渗透进一个人的诗写。
“诗禅一致,等无差别”。诗情、诗思与禅趣、禅机本来就容易交融。
所以,我认为,诗歌与禅的关系是一种自然渗透关系,不可刻意为之。


7、诗歌有禅,是不是最高的境界?

至于诗歌有禅,是不是诗歌的最高境界?
个人认为,应该算是一种最高境界。但诗歌趋向最高境界的途径,还有其它。而禅意,只是其中的一种。


8、禅对诗歌是不是一种不易发觉的更高意识的桎梏?

个人认为,凡事刻意为之,则往往演化为桎梏!如果顺其自然,自然流露,则浑若天成,又谈何桎梏之感?
当然,每一个诗写者,都有自己特有的思维定势,严重地就成了思维模式。
而诗人一旦有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其诗写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呈现出更高意识的桎梏。如果一个人,把用来修身养性的“禅”,修炼成某种模式,那么,“桎梏”说,一点也不夸张。


9、禅是修身的哲学,诗歌是精华的文学,怎样让充满禅意的诗歌更是诗歌而不是禅?

你说的不错,禅是修身的哲学,诗歌是精华的文学。
至于,怎样让充满禅意的诗歌更是诗歌而不是禅?这个问题,就象哲学代替不了诗歌,哲学家代替不了诗人一样。如果一个哲学家要写诗,而不是哲学论著,那么,他的诗歌很有可能,比一般人的诗歌,更容易充满哲思。即使如此,仍然可以肯定,他写的是诗,而不是哲学论著。
其实,自古至今,既是佛教徒,又是诗人的情形大有人在。
而集大成者,当推唐朝的王维,生前以“诗佛”著称。
他的禅诗,经典很多,俯首可拾。
如:《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这首诗表现上的主要特点是以动写静,所有的意象都表现“空山”是如何的超离尘嚣。所以一幅清新生动的山中晚景,反照出一个“空”字。《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显然不是空无所有的山,而是心灵的感受。这种感受显示出内心的空寂清静。

再如,他的《辋川集》中,也时时有这样的绝句。
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在这里,动乃静,静乃动;实却虚,色即空。本体是超越他们的,他们合为一体。这便是在“动”中得到“静”,在实景中得到虚景,在纷繁现象中获得本体,在瞬间的直感中得到永恒。花开花落,鸟鸣春涧,然而就在这对自然的片刻顿悟中,你却感到了不朽的存在。





[ 本帖最后由 兰雪 于 2008-8-8 16: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7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兰雪 于 2008-8-7 00:03 发表




说实话,朋友们,从我的诗歌中,读出了禅意,不应该归功于我。
我从没有刻意地去营造诗歌中的禅意。如果说,我的诗歌中有这种渗透与流露,那也是无意中的自然流露。而这种特质的存在,说来也并不新鲜。
我 ...


呵呵,谢谢兰雪的解答。回答的很完美! 有人生的体验也有王维的佐证,当是精雅的诗论呢!!尤其赞同的是“诗歌趋向最高境界的途径,还有其它。而禅意,只是其中的一种”这样洞悉而冷静的认知。

[ 本帖最后由 温经天 于 2008-8-7 09: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7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故乡云飞:))

原帖由 故乡云飞 于 2008-8-6 23:10 发表
再上来学习这些评,尤其荣光启的


荣先生是文学博士,当今著名的评论家,其文章,我们的确该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雪花变成盐
——兰雪的诗歌写作

王  琦

        也许是起因于一场雪,纷纷扬扬下得像一首诗似的一场雪。冰凉的雪花轻柔地贴上脸颊,她的心中突然涌起言说的冲动,要言说自己和自己眼中的世界。这场雪有如神启。——否则,何以解释这个叫兰雪的女子对“雪”固执的热爱呢?从诗集《雪落无声》的名字到以“第几场雪”来作为年份小辑的划分,很显然,“雪”对于作者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象征意义。
        “那场雪的真实性/变得越来越可疑。整个夏天/她都在翻箱倒柜,找那件被雪花氲湿的斜襟小袄儿//或者,俯身于月光下/轻嗅一叠小诗中,那场旧雪花遗留下来的旧味儿”。(《》)“雪”和诗在这里被联系了起来,并且拥有相同的气味。洁净、纯粹,消除世间一切污秽……这是“雪”的特质,也是兰雪心中的诗所应有的特质。“雪”对于兰雪的人生和诗歌写作,是一种理想,是一个精神世界的整体象征。
       
        更多的时候,我耽于这样一种幻想:
        树叶回家,雪花落地,六月的河水胀破腰肚
        而我的爱人,青衫暗旧
        惜三分月色,借一瓣桃花,乘兴而至
       
        乘兴而至的,还有
        迅雷,疾雨,天边的彩虹
        以及醉卧在彩虹里的前世和来生
                           ——《幻觉》
       
        《幻觉》一诗富有古典韵味,境界优美,令人神往,这样的图景已年代久远,作为精神家园,它奢侈得成为一种幻觉。而现实呢?“依然,骑单车/上班,上菜市场,上一切想去与不想去的地方”。(《阴天》)

        风力,二到三级
        气温,摄氏二十八度
       
        宜出游
        宜睡眠
        宜三五好友,饮茶聊天
       
        有教书先生名唤
        兰雪,上课三两节,读诗若干首
        平平淡淡,又一天
                          ——《四月六日纪事》
       
        现实生活毕竟是不唯美的,不必说“门前划船/屋后种花”(《理想生活》),就像出游、睡眠、饮茶聊天这些闲情逸致也只能想想而已,为了生计必须要工作,要接受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但若只是平淡也就罢了,生活还如张爱玲所说充满了“啮咬性的小烦恼”,这对于总是得匍匐于日常生活的女人来说确是致命的障碍,“这是一个被生活埋得太深的女人/多年来,一直生活在泥沼里/浑身上下,体内体外,沾满了滚滚红尘”。(《感恩》)为了维持内心的洁净与纯粹,女人一边竭尽全力抵御外界对精神的消耗,一边在身体内部制造出一场场雪,“一个女人,一个写诗的女人/体内的雪,下得越大,那树虚构的梅花儿,开得越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兰雪的诗歌写作中,这种精神世界与现实生存的紧张关系及诗歌写作对此紧张关系的缓解很值得关注。
        怀着一颗洁净纯粹之心的兰雪行走在尘世,却以一双热眼打量着世间万象,目光所及之处,心必有所勾连,所见所闻都引起她内心的激荡。她的诗有雪地的纯净,亦有现实生活的烟尘:
       
        敦实,能干,年近不惑。九二年棉厂下岗
        卖过小吃,烤过羊肉串,宰过毛鸡……
        南下深圳,北上天津……
        到目前为止,已换过十几个行业,可以说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就是养不起一双儿女!
                                    ——《同学大刘》
       
        那个自以为是的鱼贩子
        把一条刚出水的红鲤,从天平上取下
        放上,反来复去地称来称去
       
        转眼,春天已过去大半
       
        天平的另一端
        房者一颗古老的砝码,油腻
        发黑,不经意间,还能闻到些许鱼腥味儿
                                   ——《天秤》
       
        这些诗少了精雕细琢的秀气,眼光犀利,视角独特,有一股奔涌贯穿的叙述力量。这一类诗不是她的理想之境,却是她内心非写不可、不吐不快的东西。这些诗牵引着她的目光向下,向更深更暗处摸索,但诗人的心却始终向往着明亮和光洁的,这使得诗人似乎有一种撕裂的痛楚。在《献歌——给我的分行文字》中,诗人写道,这种撕裂的痛楚使她发出“一声血红色尖叫”,而她在被“彻底挖空的同时”,也拥有了“一付容纳大悲与大爱的骨架”。兰雪的诗歌是一种爱的诗歌、承担的诗歌。
        兰雪还常写一些短小的富有童趣的诗,那属于她内心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以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美丽得多也有趣得多,诗人就应该随身携带着孩子般的天真,随时发现令人惊喜的美丽。
       
        好大!好大!
        整整大了一宿。早上一开门
        嚯!满满一院子的
        风,好安静!
                       ——《昨夜的风》
       
        这首小诗朴拙中有圆熟。一开头的两句“好大!好大!”像个有点害怕却还欢欣的孩子躲在窗户后面听呼呼风声,紧接着“整整大了一宿”的这个“大”字很妙,像孩子还不懂得分辨形容词和动词时随口说出的病句,但效果比“吹”或者“刮”形象得多。一个“嚯!”的声音意象使人似乎看到小孩子睁大眼睛站在了门口,他看到了满满一院子安静的风!诗人的想像与语言很是独特。
        一首名叫《一个咸味十足的女人》的诗也许可以看作是兰雪对自己的评价和总结。脱水并不意味着干枯,而是一个沉淀、凝聚和结晶的过程。盐,是生活的珍贵之物。当雪花变成盐,一个人也许是真正得到了生活的馈赠。也许,写诗的生涯使兰雪的生命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结晶。
       
        她曾是一个晶莹剔透的女孩
        体内蓄满了生之泪水
        经过生活的
        一次次
        脱水
        终于,变成一粒盐

        如今,放在生活的坛坛罐罐中
        有些潮湿,有些晃眼
        尝一口
        厚咸
        ——《一个咸味十足的女人》
       
        如果说兰雪的诗歌有什么缺点的话,我觉得可能是这个有着率真之气的女诗人,从来不惧在诗里表白甚至解剖自己。这一特点有时使她的一些诗作失之直露,她在诗歌语言和形式的锤炼上可再精益求精。
       
(王琦,女,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访谈计划7号下午2:30开始。其实访谈,早就开始了。
我再问几个问题:

1、你的诗歌传承了古典诗歌之美,请问您是怎样把传统“内化”到现代诗歌之中的?

2、结合您的诗歌,进一步谈谈怎样把诗歌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结合在一起的?

3、我发现您对诗歌的经典性有自觉的追求,您的诗歌天然内敛,惜墨如金,请您谈谈心得。

[ 本帖最后由 李飞骏 于 2008-8-7 09: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7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荣光启的一些评真是棒极了,学习学习再学习,借雪家姐妹的地向老师学习,并送上祝福和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线交流马上开始了。飞骏准备好龙井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6 1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