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蓝枫

诗歌报诗人俱乐部活动第10期——安静写作的张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5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张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手  枪

七岁那年  没有人发现我钻进库房
制作一把木制手枪
也没有人发现我爬上山顶
在树林里悄悄演习

一座老式砖瓦房  风雨中摇摇欲坠
那里有明亮的黑暗  弥漫的灰尘
那里有木屑的霉味和寂寞的回声
长满青草的泥地上
躺着一把巨型木刨

用力搬动它  多么沉
厚实的身子像一张犂
我推动它的姿势像父亲抱紧犂
咧着嘴嗞嗞地锨翻草皮
样子笨拙  真有点让人发笑

我愉快地干着活
空空的库房里开始有活生生的气息
一只老鼠睁大眼睛跳过头顶
一条菜瓜蛇分开草丛停下来张望
我没有害怕

如今  我那七岁的儿子
紧握塑料小手枪
瞄准敌人的姿势多么像我

只是吹吹口头牛皮,一个人也没杀死,太没用的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张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河东原来是张军啊>?
嘿嘿,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轩雨抚梦 于 2006-12-4 20:22 发表
问候两位!辛苦了!

问候轩雨抚梦!感谢你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红山 于 2006-12-4 20:36 发表
支持。朋友们快去轰炸张军呀

感谢红山兄弟!感谢蓝枫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城天子 于 2006-12-4 20:58 发表
恩,这种交流方式很让人受益呢,先问候两位辛苦,容后琢磨几个问题让张兄暴一下:)

问候古城天子!感谢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东门之池 于 2006-12-4 21:37 发表
问好张军
最近的作品都读了,学习了

问候东门之池!感谢你的关注,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临水而居 于 2006-12-4 21:51 发表
我去想去

问候临水而居!欢迎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土火火 于 2006-12-4 22:08 发表
问好张军君!独立,安静,自主,是我印象最深的。坛子里我最暗自惦记的一位。

问候老土火火!兄弟过誉了,学习兄弟!挂念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共饮明月 于 2006-12-4 22:12 发表
今天读完访谈,明天来读诗歌。

问好共饮明月!欢迎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雪梨之秋 于 2006-12-4 22:46 发表
看了,收获不小。

问候雪梨之秋!欢迎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文壮飞 于 2006-12-4 22:48 发表
我觉得诗歌是最纯粹的一种文学式样。目前还难以与小说抗衡,受众也不如散文。

军兄,我想问问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呢?在西方存在这种状况吗?很高兴有这种访谈活动,可以加深交流,同时也问候蓝兄了

文壮飞兄弟你好!感谢你的来访!你的问题太大太复杂了,某一种文学形式的萌芽、蓬勃和衰落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而不仅仅是它本身的缘故。一两句话很难说清,简单地说几点我个人粗浅的看法。

诗歌本身的原因。我们来从历史的角度看看诗歌。看过古代文学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原始诗歌,原始诗歌起源于劳动。我们可以简约勾勒出诗歌的发展道路,诗歌作为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最初是和人们的劳动紧密相连的,是一种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有其很强的功利目的,以后三者逐渐分离,乐、舞各自走上其独立的发展道路,而诗歌也不断流变,越来越纯。众所周知的《诗经》和唐诗等都是光辉的典范与难以逾越的巅峰。到了宋代和元代,词与曲的繁荣,狭义上的诗歌影响逐渐变弱,明清小说等新的文学样式兴起和繁荣,它们本身束缚小,更自由,揭示的东西也更加自由更加开阔,自然使诗歌受到更严峻的挑战。文学分支越来越多,表达也就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也就是说诗歌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从诗歌和散文的受众来看,识字不多的人完全有可能去读小说和散文,并不太难读到令他激动和感慨的东西,甚至可以去写,尽管写得并不出色,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但他们读懂一首诗,特别是现代诗,没有相当的诗歌素养恐怕是不行的。她本身的纯粹可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社会的原因。社会的重视程度与否很容易影响某一文学样式的发展道路,尤其是学校和官方的推动。比如我国的封建社会,皇帝和官方是很重视诗歌的,不少皇帝都是写诗好手。皇帝和官方都如此重视,可想诗歌该有多么好的环境。不仅如此,那时的学生可以从老师那儿学到很多写诗的技巧和方法。相比之下,现在的诗歌环境简直令人堪忧,官方不说了,就学校这一块来说诗歌是不受重视的,教材的编排有问题,好东西不易选进来,教授诗歌的老师又有多少能把诗歌写好,老师都写不好,怎么能教出会写诗的好学生呢?学生除了掌握一些考试的知识之外,你要想写诗,主要靠你自己去钻,我想这里的众多优秀诗人恐怕绝大多数是自己钻研的,其间的感受他们一定很深刻。西方有的国家相对要好一点,比如美国官方是很重视诗歌的,学校有很多教授诗歌的老师绝对是一流的诗人,大家从一树碧无情先生的翻译上也可以感受到。

单纯意义上诗歌的繁荣是非常困难的(这里不排除会出现少数伟大的诗人),还需社会的多方面的繁荣,包括其它文学形式和其它学科的繁荣等,诗歌和它们这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不通的,和它们的关系非常密切,需要从那些地方汲取营养。但也有例外,比如拉美的文学爆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来问候张军哥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17: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