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又一村 于 2009-3-19 20:22 发表 
雨晗的诗歌不容易懂。特别是对我这样理解能力差的人来说,存在一些阅读的障碍。但这不妨碍她诗歌中存在的气息给我带来的感染。看的出这是一个冷静的诗人,有深厚的知识积累。
《致安的十四首》还有后面的《二十一夜 ...
问好一村.谢谢你的祝福.现在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较长的诗歌该怎样写呢?是不是先有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再依次建筑每一个章节呢?还是说灵感仅给了你一句话、一个标题,就可洋洋万言,一挥而就呢?如属前者,那么每一首诗歌都浸透汗水吧?如属后者,那是灵性和超人的才气了。
关于长诗也有不同的类别.有的属于大叙事类的,有的属于系列诗歌.也就是每首诗歌独立但同整个诗歌主题有内在的线来牵系.我想我的诗歌属于后一种类型.通常我写系列时并没有什么现成的框架.通常是突然想到一个题目,然后就开始了.至于写到哪结束,要顺应着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发展来决定.<致安的十四首>写的时候气息很顺畅,我记得那段时间自己处于非常安静的状态.突然想对一个人倾诉些内心的东西.这里不但有对人性情感的体验感触,也有对人世的冷暖现实的纷繁无奈的一种呈现和表达,很多时候,面对现实我们会感觉无力的.但我们不能完全把这种思想压迫在自己的灵魂里会让自己窒息的.,所以你要倾诉,当然你要寻找一个可以倾诉的接纳你的对象.安,是谁,没人知道,他是我理想中的一个人物.一个在任何时候都愿意聆听我,都愿意抚慰我,都愿意指引我甚至宽容我,忍受我的一个理想的人物.这个人物确定后我就开始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下去了.所以我想说的是,长诗的好处在于你的感情可以恣意流淌,它会用语言这种特殊的载体把你带至万物万象的深处和远处,它会让你的灵魂完成一次痛快淋漓地远游.从而让你接受一次内心的洗礼.至于你说的第一种方式,我觉得那样的写作方式会使诗歌很拘谨而不开阔,既制约了你的思想也显得很刻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