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容之函

诗歌感悟(1——56)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29)韵的合力和作用——(内韵、同韵与合韵)
七尾韵只是用韵的一种方式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可)(万)
我劝天公重抖擞——(我)(劝天)
不拘一格降人才——(格)

        这首诗的尾韵ai只有两个,除了尾韵外,主韵1有5个,主韵2和3各有4个,还有(可我格)(万劝天)作为辅韵。整首诗28个字,按照14个新韵,尾韵刚好不多不少占十四分之一。这样的诗,如果其它的26个字都是散韵的话,就读不出诗的味道了。
       内韵和同韵才是形成一首诗的主韵,不管有没有尾韵,也不管主韵是不是尾韵,都要加强3个主韵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韵味的诗歌。
       现代新诗也一样,一般来讲,主韵清晰的就是自由诗,主韵和辅韵均衡的就是散文诗,主韵和辅韵都不明显的就是分行散文。如果写的自由诗主韵不清晰,只能说不是一首优秀的自由诗。
2010.1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30)关于内韵给某诗人的回帖(4)

(指我对玉上烟的《与父书》的内韵欣赏)
他说,我说
韵律,韵律,无规律何来韵律?节奏,节奏,不在节拍点上,何来节奏?
什么是规律?规律有每行押韵,有隔行押韵,还有每节押韵,还可以随意不押韵。现在流行的自由诗还有韵吗,哪里来的自由诗的韵律?
节奏的形成多种原因,主要是音节、平仄和情感的起伏,韵只是起着帮衬的作用。
楼主所列举的作品中,有的虽有韵,可韵的分布随意,重复出现也很随意,并不在节拍点上
我划分的这首诗,并没有说哪个是主韵(第二节还有一个“年”你漏掉了)。韵不一定在节拍点上,在节拍点上的韵只是为了产生和尾韵近似的效果,用来弥补节奏的欠缺。这首诗的节奏和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很吻合,就没有必要再加强节奏。用韵的目的是为了吟诵时好听,产生一种和谐的声音,只要比较均匀地在诗中出现就可以了。
1此作品中八寒韵,出现了十次,却没有规律,因此,这篇作品只能说是分行散文,而不能称作诗。
自由诗的韵可以自由随意,只要吟诵起来有韵的味道就可以。我找诗是通过读找出的。至于它是不是分行散文,不是你我说了算的。
2至于韵的合力,主辅韵叠加而形成的音乐性,我只想说,一首曲子只有一个主旋律,不过,这个思路到是值得借鉴。
诗是用来吟诵的,它的主旋律是主韵和辅韵的合力与和谐形成的。
2010.1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31)关于内韵给某诗人的回帖(5)

他说,我说。

1诗歌音乐性的产生是由于在固定位置有规律地出现相同或相近的韵而形成了回环美。
音乐性是诗歌的属性,但它毕竟不是音乐,诗的韵只是为了形成一种和谐的声音用来吟诵,具有回环美未必就比不回环更美,就像歌曲,没有反复唱的曲调就不美吗?唐诗的韵并不是都出现在句尾,内韵更让诗歌的美含蓄。
2诗歌节奏的形成要靠的韵的主导作用,而不是起帮衬作用。
节奏不是韵形成的,而是音节和平仄,韵只是让节奏和谐好听。比如鼓点,不是敲出来的音质形成的,而是落下来的那一下声音。
3情感并不是诗歌所特有的,它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共同要素之一。
我不记得我否认过其它的文学作品的情感问题。
2010.1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32)内韵和节奏是诗的生命

    韵和节奏是诗的生命,但这个韵是语音上的韵,绝对不是什么神韵,神韵类似神采,就像一篇文章,有没有神采,都是一篇文章。神采只能用来说它的优劣。
    没有语音上的韵,也就没有了和谐的声音,因为诗是用来吟诵的,就像歌词是要用来谱曲歌唱一样。所以诗必须有韵,有节奏。
    但诗的用韵并不是单指尾韵,这样的诗不仅有顺口溜的味道,还因为押尾韵受到词语的限制,不好写出完美的诗作。这也是现在好多诗抛弃了韵的原因。因此造成了现在的诗缺少读者,因为诗不是看的,是要吟诵的。
    这个现象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纠正过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一些有内韵的优秀的诗也都在其中,这些诗有张力,有韵味,耐读,耐品,这也让不少诗者更加迷惑,欣赏的同时认为诗是可以没有韵的。
    节奏在一首诗里比韵还重要,没有诗歌的节奏就不能称为一首诗,韵构成的旋律也要有节奏的参与。
    韵和节奏对于诗好像曲谱和歌词,没有曲谱的歌词不能歌唱,就不能称为一首歌。这里包含歌曲,也包含戏曲等。因此不论是诗还是诗歌都要有韵和节奏。至于它们的曲调美不美,诗的韵律美不美那都是另一回事。
2011.07.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33)关于内韵——给某诗人的回帖

答资深闲人:
1 遵嘱拜读了你的文章,你对韵的研究很用功,你的眼力不好很同情,因为我的眼睛也不好,感同身受。那个帖子很早了,无法再提上来,只能在这里回复。
答老师:请老师不要说拜读,我是个学生。老师眼睛不好,写了这么多,在这里谢谢老师了!
2 我们在网上讨论的那个“内在的韵”与你说的“内韵”不是一回事。有人说诗有内在的韵(郭沫若等),他们解释为情绪的波动,不是指以语音学里的韵母为基础的“韵”。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可是很多人支持这个看法,他们所说的那个“韵”定义起来很模糊,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每人使用的名词不同,他们所说的那个东西是意境,即古人说的“气”、“势”、“神韵”等,是精神上的感觉,不是语音上的和谐感觉。“神韵”里是有个“韵”字,此“韵”非彼“韵”要分清楚。
答老师:我也是这样想,觉得他们说的只是一种神采,有没有神采都是诗,没有韵就不是诗。
3 你文章里讨论的那个“韵”是以韵母为基础的那个“韵”,但是你认为在诗歌的尾韵之外还有第二个韵,第三个韵,……凡是在一首诗里重复出现一次的就是内韵,这可能是你的首创。
答老师:是的,但在现代诗歌里不是重复出现一次的,而是重复出现最多次数的。
4 头韵,前韵,中韵等说法是有过,那是属于对于诗歌格律的探讨性研究时用的词,没有成熟的结论,更没有格律的地位。在“百度”上可能会收集到相关的词条,可是你知道还有许多否定的说法吗?在近体诗里除了应该用韵的地方要用韵外,其它地方要避免同韵字的出现,为什么要避免呢?说明它对于诗歌语言的和谐并无好处。比如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有人说“爽”和“光”和尾韵同韵是加强了语气,可是有人说这种情况应该避免。这还是在相同的位置上有规律地出现,像你分析的那几首诗,东一个,西一个,更没有美感了。
答老师:我的看法和这些人正相反,这些同韵不是加重语气,而是增加韵味,增加听觉的美感。
5 我注意到你很注重节奏,韵脚就是显示诗歌语言的大节奏点,在节奏点之外有不规则地出现同样的声音不是打乱了节奏吗?
答老师:韵和节奏好比鼓点,韵是音质,只能使节奏美妙动听,节奏主要是靠音节来体现。
6 汉语有39个韵母,分成韵部最少是13个(十三辙),最多是20个(中韵网),我们取中间值18个(中华书局版)来计算一下。一首七绝28个字,18个韵部有些是很少用的,那么在一首七绝里同一个韵部的字出现两次是属于平均值,是常态,不是特别的安排。现代诗上百字很平常,肯定有不少重复,你随便找一段文字也可以红红绿绿地分析一番,肯定有同韵部的字。
答老师:我正是通过七绝,检验的内韵,诗意很浓的七绝,主韵1基本都有7个。至于随便找一段文字,即使有内韵,但不一定有节奏,即使有节奏,也未必是诗。我说诗要有内韵,但没有说有内韵的都是诗。有韵只是诗的必要条件,就和主张诗要押韵一样,押韵的不一定都是诗,它们是同一个道理。
7 英语的诗歌韵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行诗里出现多少个重音,重音敲击出节奏,有人把这个称为内韵,想移植过来,可是汉语是一种音调语言,水土不服。我们讨论的汉语的诗歌,要从汉语的语言特点出发。
答老师:我不懂外文,但我认为,外国诗的重音只能敲击出节奏,那种和谐的声音怎样体现,一定有别的原因。可惜我一个英语单词都不会读。(现在看来和谐的声音一定是旋律)
8 使用韵的目的无非是让语言有美感,几套音韵系统挤在一首短诗里,谁能分辨得出来呢?
比如卞之琳的《断章》一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当要举例说明无韵诗时,很多人举出了这首诗,其实它是有韵的,即很少见的头韵。前二句押【ing】韵,一个在句头,一个在句尾;后两句押【eng】韵,也是一头一尾。人们千百次地读很少有人发现,这还是在尾韵之外有一个韵,如果有数个,还有第二个系列,第三个系列,谁能感觉得到呢?感觉不到的东西分析它只是玩文字游戏。
答老师:喜欢韵律的诗人,一般都喜欢尾韵。就像喜欢绿色的人,如果不喜欢蓝色,不管怎样向他们宣传,都不会收到效果,他们喜欢的是绿色的无限生机。而有些人喜欢天空的蓝色,喜欢天空的辽阔和高远。我在这里只是想把自己的一点感悟,告知喜欢蓝天的人们,告诉他们蓝色的天空要加上彩霞和白云,才是天空的本来色彩。
9 左岸花开先生说分析古诗要按照平水韵,你说不学那古董,不学就分析错了,比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的韵不是【ang】,而是【a】,押的是平水韵里上平声“十灰”的韵,按现在的读音“雷”就不入韵了。所以你那个用现代读音分析古诗词的方法是有问题的。
答老师:这些都是小学必读古诗词里选的,至今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古韵在有的诗里是用古韵标音,有些是用新韵。
比如:
1)敕勒歌——笼盖四野(野标音是ye,但诗后的注解古读ya)
2)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斜标音是xia)
3)您说的这首《己亥杂诗》,这本2008年印刷的《小学必读古诗词》,读音都是现在的读音,一字不差。
主要还是因为我并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只是中午一点时间,偶尔到诗歌论坛转转。还有一条最主要的原因,我选的都是诗意盎然的诗来分析,如果必须按照平水韵来分析,违背了我的初衷,我会选择放弃。
另外你对《乌衣巷》一诗的分析【ang】为主韵,只因为它比韵脚的那个【a】多。那么你的方法是把一首诗里所有字的韵母列出来,无论它在什么位置上,数量多的是主韵,太匪夷所思了,你听有人说过吗?
答老师:韵在一首诗里起的作用,是为了吟诵的和谐美妙动听,尾韵能和节奏产生共振,起的作用要大一些,但因为数量少,也可能这首诗的韵味来自别的内韵更多一些。我也忘记了当时把主韵写的是什么,但这并不重要。我也没有说我写的就完全正确。但我从来不把听别人说过的,就当正确的,当然这不包括别人说地球是圆的。
我还是很感谢老师,也很愿意和老师交流探讨,更希望老师指出我不正确的认识。
但我只欢迎老师这样的用真名或用一直用的网名的人们。因为我十分讨厌马甲。
我下星期有事情,又不能上网了,如果老师再提问,只有等以后回答了。我一会儿争取再找一首席慕容的诗,她的诗也不押尾韵。
祝您夏安!
2011.07.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34)关于内韵——给某诗人的回帖(7)

资深闲人:

一段诗只能有一个韵,就算有“内韵”还1、2、3……。读诗的时候能感觉出来吗?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
关于“内韵”一词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1  近体诗在处理韵脚之外的字里有与韵脚相同的字,除了韵脚的韵之外,其他哪个字与哪个字韵母相同不在计算之列。关于这点又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一种认为内韵与韵脚相互呼应是一种美:另一种认为这是“病”,不应该出现。
我认为,正是这种呼应,才使诗词有了浓浓的韵味。
2  有人解释“内韵”是感情的起伏和波动,最早提出的是郭沫若和戴望舒,郭沫若年轻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后来一辈子也没有再提这回事,但是也没有发表声明说这种提法不对。而一生坚持这种说法的是艾青,对不对另论。
我认为,是内韵、音律、节奏的和谐与共振,形成了这种起伏和波动。
3 第三种解释实际上的说“神韵”,与什么韵母不韵母无关,那是一种意境上的形而上的东西。
我认为,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歌旋律婉转的飞扬与起伏,它和内韵、音律和节奏的和谐与共振有关。单单靠内韵是达不到的,但是没有内韵更是不行的。
至于你这种,把所有的字都计算在内,有重复的就是一个内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果成立就是第四种,目前还是一家之言。
09年我说的首韵,也有人反对,但我至今仍然坚持首韵的存在。欣赏画,我首先相信自己的视觉,不管别人怎样说。欣赏诗歌和歌曲,我首先相信自己的听觉,不管别人怎样看。
2011.08.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35)关于内韵——给某诗人的回帖(8)(2011-08-15 12:14:59)

资深闲人:

“我认为,是内韵、音律、节奏的和谐与共振,形成了这种起伏和波动。”
这样一锅烩看来很全面,可是等于什么也没说。这四个概念有些也的重复的。
全面不全面都没有关系,这和你在你的帖子里说你的观点一样,只是个人的看法而已。也和每个人对待别人的观点有认同的有不认同的一样,只是有人热衷于说,有人不愿说而已。
好吧,你愿意这么看问题就这么看吧,尊重你的权利。
你尊重不尊重都没有关系,即使你是大权威。
另外你在另一个帖子里举的例子。第一句不是诗,第二句“悠然见南山”后面连续四个【an】韵的字不觉得绕口吗?
第一句不是诗是什么?绕口的诗句怎么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我认为,它得以流传,久盛不衰,除了意境就是韵味了。
你的理论还不完整,不是只找出有相同韵母就完了,它们在诗歌里如何分布才能体现和谐?它们之间的距离多少才合适?同时出现多少个韵部是上限?分辨主、次韵的原则是什么?内韵和尾韵的关系是什么?从语音学的角度支持的理由是什么?从乐理的角度支持的理由是什么?如果你想创建一个理论这是必须要研究的问题,每一个问题下面还有引申的问题,有例证等。
理论我没有研究过,起码现在我没有研究。但我可以肯定,自由诗只可以押尾韵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就拿陶渊明的名句举例:

采菊
东篱


悠然

南山

这和押尾韵有什么不同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呢?
现在的自由诗自由在哪?难道只可以像宋词一样,比唐诗的诗句多几个或少几个音节吗?只可以像宋词一样,把唐诗的尾韵稀疏一些吗?宋词可以创新,自由诗也可以,但是说什么无韵诗是不对的。诗就要有韵,只是因为音节的自由换了位置而已。
2011.08.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36)无韵诗丢掉的是什么?

      我是不主张自由诗必须有尾韵的,但是对于无韵诗,我更是不赞成。
    节奏是诗的生命,它和内韵一样,随便找一段散文或一段文字朗读,都会感觉到它们的存在,事实上不仅仅是感觉,而是确实存在。但这种存在,并不能说明它们就是诗,还要看它们具备不具备诗的节奏,唐诗有一个说法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因为二四六都是节奏点,它们好似自由诗的句尾一样。这个规定没有规定韵,只是规定了音,这就是说节奏主要和音有关,这个规定保证了诗的节奏。
    而现在的自由诗,没有了固定的音律,就要诗人自己写出有个性的节奏。韵,最主要是为了节奏能形成一种旋律,读起来朗朗上口,你不想要也可以,但韵还有另一种对节奏的帮衬作用,在动听的同时还能使节奏明显。试想,你的诗没有用音律和情感等把握好节奏。你再不运用韵的帮衬作用,就是写得再好,也不是上好的诗作。
    有人一定会说,我们说话或者散文里都有内韵,所以诗歌的内韵是不能成立的。但我要问,散文里有内韵也有节奏吗,要是也有诗歌一样明显的节奏,就可以说它是一首诗,没有诗歌的节奏分了行,也不是诗。是不是诗不是看,而是读。有节奏就是诗,有节奏也有韵味就是读者喜欢的诗。
    无韵诗有内韵吗?有,是肯定的。但这些内韵是散在的,和散文里的内韵是一样的。无韵诗丢掉的是什么?是组成诗的一个最活跃的最优秀的分子,而最终丢掉的是读者。
2011.08.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37)关于内韵给某诗人的回帖(9)

斗室更夫说:

按照唐朝诗人用的切韵来看是押韵作品而不是不押韵作品。我被诗歌中说呈现的苍凉感喟所打动,根本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内韵”让我感受到了“动听”。(指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我说:
1)“者”的字义之一是:代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很显然,在这里的“者”是代人,和今天的字义应是相同的。
老子的生卒年代是公元前,陈子昂的生卒年代是公元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应该怎样读呢?我想陈子昂的诗读音和它应是相同的。
难道因为常州和客家不正确的发音,也改变它现在的读音吗?
2)唐朝的切韵怎样产生的,我不清楚,我只知道陈子昂时期前的老子名言的读音和今天是一样的,
3)动听不动听只是个人的感觉,对待韵抵触的人,是不会喜欢诗歌的音乐性的。就像听歌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和欣赏水准,没有什么对与错。这点是双向的,就像一向反对你的观点的闲人老师,对你这个观点是支持的,不表示我也必须和你们的爱好和看法一致才是正确的。
4)我才刚刚知道有叶韵一说,看来要活到老学到老才是。古韵不是写诗的人必须研究的,那是搞研究的人研究的,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写诗,也不是为了去和别人争辩,那是一段历史,那是一段文学史。我的关于内韵的观点只是想证明自由诗不押尾韵也能读出韵味,和你的观点并不矛盾。但我不赞成你的无韵诗的提法,因为有很多你说的所谓无韵诗是优秀的,不要用无韵诗的提法,误导了那些不太优秀的诗和正在学习写作的人。
2011.08.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38)关于内韵给某诗人的回帖(10)

资深闲人说:

“如词语的停顿,语音的长短,断词断句,情感的扬抑,词语的平仄,上下句同位词语的交错,句与句之间的参差,韵律的跌宕与和谐。”
把这八样东西堆在一起,看似很全面,但是等于什么也没有说。节奏是很具体的东西,不过不想在这里讨论。

我说:
       这是我个人的体会,我也没有让你认可。你这样,我也不会认同你们的观点。自由诗是一定不会只押尾韵,被你们赶出诗歌的大门的。
       上面你少摘录了一句我的结论:大节奏其实是诗歌的旋律,也就是诗歌的音乐性。
我的观点也不会改变,节奏的产生主要是音律和各方面的共振,韵只是帮衬。一首好的诗歌,韵很重要,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诗也是一样。韵是诗必有的,但在一首好诗中占的分数的比例却应该是最低的,一首好诗的评判标准,韵应排在最后。
       你不在我这里讨论,我很感谢,我早就声明过,我没有时间和精力。我希望我的时间给予那些喜欢自由诗的人们。
2011.08.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39)关于内韵给某诗人的回帖(11)

斗室更夫:

无韵诗是古今中外都有的一种诗歌体裁,即便在诗经里,周颂中也有六篇诗歌不能算押韵作品。既然客观存又怎么会“无韵诗的提法是错误的”?而内韵说倒是姑妄为之的结果。大家知道,在追求押韵的古典诗歌中,押韵的地方一般都是固定的、有规律的,而“内韵”说的押韵则根本没有任何规律可言、没有节奏可言。既然这样,又怎么能证明内韵有和谐美、节奏美呢?又怎么证明因为内韵所以诗歌会更动听呢?要知道即便是押韵的诗歌,也不是押韵了就动听了。真正动听的诗歌是为了谐和专门的曲谱而创作的,不是押韵的就谐和了。
古典诗歌不押韵不等于没有用韵,按现在的韵没有用韵,不等于没有用古韵用韵。但除了格律诗,现在读诗没有必要还读古韵。比如《登幽州看台》和《敕勒歌》,如果陈子昂时期的“者”和现在的读音不一样的话,也就是后来靠猜测和研究制定的韵表都是正确的话。如果这个说法是对的,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者”也会是古音,因为它们的年代很近,又是老子在前。但现在还有谁按照古音说成语读名言呢。再者《登幽州看台》按现在的音读,就没有了韵味吗?它作为名诗流传,只因为押了一个尾韵吗?
格律诗押韵确实有固定的地方,如果自由诗的押韵有固定的地方,就不是自由诗了,连格律都不固定了,韵怎么会固定呢。
韵对节奏起着帮衬的作用,对旋律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韵,诗歌才有了音乐的美感,使之成为读者最喜欢的最古老的一种文学体裁。所以我说韵和节奏是诗歌的生命,不论是诗歌的名句,警示的名言,好的诗作,甚至成语,内韵都很丰富。关于你说的谱曲,诗歌是在先,曲谱是在后的。
虽然我们的观点不同,但你说话的口气是在阐述你的观点,而不是攻击的诋毁的口气,这点还是可以的。
你的这个讲法是错误的。陈子昂是唐朝人吧?他的这首是根据唐朝的韵书(切韵)来进行押韵的。韵书是什么?就像现在按照韵母来进行押韵一样是一种规范。韵书里划为同一部的,就相当于现在同韵母的。“者”和“下”就属于统一韵部,所以在唐朝的时候发音接近,属于押韵。
即使是这样,这首诗也不是因为押韵才成为一首诗,它流传至今也不是它的尾韵多么好,而是它的意境、诗句和内韵。除了格律诗,其它的古诗是要按照现在的韵表读的,因为自由诗不是必须要押韵的。
研究古代诗人的作品离不开其所在的特定时期。陈子昂既然是唐朝人,则分析他的作品押韵与否就要按照唐朝时候诗歌押韵的标准,这个就是切韵。假如不是这样,拿了上古的发音或者现在的发音来进行分析,则必然不会有准确的结果。所以拿老子的东西,或者拿现在的读音来分析都是错误的。
我在这里不是研究古人的作品,而是要说明自由诗不押尾韵也能写出好作品。即使像你们所说,这首诗有古韵,但我相信现在学校的课本一定不会要求学生读古音,像杜牧的那首《山行》的斜要读古音xia一样,而是像《敕勒歌》里的野,按照新韵读ye。
2011.08.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40)韵的合力和作用——(内韵、同韵与合韵)
八韵文靠的是韵的合力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主韵an贯穿始终,但在第二节由于有了尾韵ang作为主韵1,内韵an变成了主韵2。
但整首诗读起来,说ang韵是这首诗的主韵1,未免牵强。
第一节的第四句,没有an韵,作为一节的末句,靠的是什么?第一节没有尾韵靠的又是什么?靠的就是“川、山、天” “穹、笼” “敕、似、四” 这三个韵的合力。这就是韵文和散文的区别,韵文有了诗歌的节奏和其它特征就是诗歌。
这是小学生语文教学大纲里要求必背的古诗词里的一首,它和杜牧的《山行》、刘禹锡的《乌衣巷》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那三首格律诗不同,诗里的“斜”和“衰”,是要读古音的。而这一首和陈子昂的《登幽州看台》的“者”要读新韵zhe一样,诗里的“野”要读新韵ye,而不是读古韵ya。
2010.1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41)韵的合力和作用——(内韵、同韵与合韵)
九首韵的妙用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的意境,让人叫绝,它的内韵也与众不同,读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充分显示了韵的魅力。如果把它拆成自由诗,内韵几乎都是在音节的首字位置。九个名词有四对首字同韵,一对尾字同韵还是四对里重合的一对: “枯藤、古道”,“老树、小桥”,“昏鸦、人家”,“流水、瘦马”和“小桥、古道”。第二节两句里的四个词不仅有首字韵,也有尾字韵,连接的很是巧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11.08.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42)关于内韵给某诗人的回帖(12)

斗室更夫:

诗歌理论大都这样,只能自己玩、自己知。别人能前来看的就不多,更别说是接受了。内韵说我个人分析下来没有多大的作用,不相信你可以用这首内韵的分析结果来用在另外的创作诗歌上看看。当然你会发现无论是节奏、句法、音顿都不相同,完全无法用来说明这首押内韵的地方到了另外一首也押韵在同一部位,然后呈现了相同的美。这样分析出来的内韵完全没有一个固定的节奏、规律。既然没有固定,则每首诗都可以完全不一样,则内韵的分析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以上争鸣也算我的个见吧!我并不想因此影响别人自己的喜好。下雨的时候有人喜欢数其点数、节奏,也有人撑一把伞挡住。

1)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流传的就是优秀的,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能流传至今的根本原因就是韵,所以我说它是诗歌的生命。韵千古不变,变的只是韵的律,从远古的内韵变成唐诗的尾韵,从唐诗的密韵变成宋词的疏韵,现在又变成自由的内韵。但是自由只能是韵的位置,而不能把它写成散文的韵。
2)自由诗的音律、韵律和格律都是自由的,但这三者要形成共振才能形成诗歌的旋律,要成为完美的旋律它们内部和它们相互之间还要和谐。否则,有内韵也只是散文的内韵,有节奏也只是散文的节奏。即使有了诗歌的内韵和节奏而不和谐也不是完美的旋律。
其实我也是这样的人,当对一个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时,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两年多以前我还是认为自由诗必须要押尾韵的,首韵和内韵的发现都是在我学习写不押韵的诗歌时发现的,我的观点这才开始动摇。但我至今仍然喜欢有点尾韵的诗歌,你对无韵诗的热衷也没有什么错,你看昌耀的诗,大多是无韵诗,但它只能作为诗歌的里程碑上的一束花环而存在和流传,就像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那组绝句诗一样,而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只有七首里的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韵味足文字直白得到百姓喜爱并万古流芳。

因为其违反了客观实际,误导了诗人的创作,造成了诗歌界的混乱。

他们对尾韵的偏爱,是认识上的保守,这点算不上什么错。而无韵诗的提法却是完全错误的。所以我认为真正误导诗人和造成诗歌界混乱的是对韵的排斥和对无韵诗的欣赏和提倡。
当然我不否认,由于他们对韵认识上的保守,造成对有内韵的优秀的诗歌视而不见,目前诗歌界的混乱,他们也有一些责任。
2011.08.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43)韵的合力和作用——(内韵、同韵与合韵)
十同韵的差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渊明)

横看成岭侧成峰——题西林壁(苏轼)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沁园春·长沙

句子和句子之间相同的韵是内韵,一个句子之中相同的韵是同韵(包括叠韵,我称之为连韵)。自由诗的音节和句子是可断的,所以同韵和内韵在自由诗中有近似的效果。一个句子中的同韵太多,就要选用同韵中有差异的韵母,这样才更能体现韵的魅力。比如“悠然见南山”的“见”,韵母是ian,它的同韵的韵母是an,虽然四个都是同韵,但读时的感觉是有差异的,如果把这句改成同韵同音的“看”,就成了“悠然看南山”,四个相连的韵母都是an,这样的同韵最好不要在一个句子中出现,同声母的同韵字也是如此,叠音词除外(如:咚咚、风风雨雨)。
2011.08.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4 00: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