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天放

[讨论] 我对这里有阳光《单人房间》的阅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1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放 于 2012-6-11 14:38 发表

无涯兄,多提意见。


小树苗是天涯我也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6-11 14:53 发表


我不这样认为的,“如何折返”在我看来过于理性了,表面上看是一种审美对象的心灵动作,实际显示出作者机械、僵化,甚至是调侃和玩弄心理的气味。因为这是被作者所赋予的,我不能把语言的本质意义归属给审美客体 ...


如何折返这个句子是在影射逝去的时光,如果不能产生共感,那就是有问题的,但是这个想法是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放 于 2012-6-11 15:04 发表

这个意见非常不错。这也是我指出他主观化造成比较严重的改变的原因,只不过,读者的意见只能是对文本的意见,一切创作最后的完成要交回给作者。我还觉得除头去尾更好呢……呵呵



这个问题————是个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做到主观感觉的能够大致上让阅读者也感觉到,这个毛病就消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6-11 15:36 发表


如何折返这个句子是在影射逝去的时光,如果不能产生共感,那就是有问题的,但是这个想法是对的。


这往往不是作者的过错的,有时候是艺术固有的规律在决定他的参与者,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审美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6-11 15:10 发表


你应该说,一切创作的审美对象最后都要返还给作者本人。这是阳光在使用超现实主义的意境写法,特别要警惕自己的地方,意境说的写法会产生无待的免责性,隐于物而托于物,会有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理优越感,长久 ...



是!
我说的我探索存在危险性,就是这个,这个问题我已经关注了两年了。体验与生活环境的不同,危险性更大。唯一的办法是建立相对共识的通道。这个我最近在研究着。你这点说得非常之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6-11 15:38 发表


这往往不是作者的过错的,有时候是艺术固有的规律在决定他的参与者,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审美心态。


这应该是写作者的错,但错误的性质不是想法不对,而是表述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6-11 15:40 发表



是!
我说的我探索存在危险性,就是这个,这个问题我已经关注了两年了。体验与生活环境的不同,危险性更大。唯一的办法是建立相对共识的通道。这个我最近在研究着。你这点说得非常之好!!


我跟你说个事情,以前我写的诗歌人家说过于直白了,于是我隐。我就进入意境,用真实性含括真理性,慢慢那种意境说的隐和蕴藉,竟然莫名其妙地让我的内心狞笑起来。我在什么时候感到自己是那么优越无待的,对自己说过的话是可以不负责任的,因为没有人知道我躲起来的心,于是我免责了。这个事情让我对无我之境大吃一惊,而有我之境也存在无我和统一的情况,于是我分出了虚假的境界和真实投入之间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6-11 15:46 发表


我跟你说个事情,以前我写的诗歌人家说过于直白了,于是我隐。我就进入意境,用真实性含括真理性,慢慢那种意境说的隐和蕴藉,竟然莫名其妙地让我的内心狞笑起来。我在什么时候感到自己是那么优越无待的,对自己 ...


因此我说写诗歌的人,需要心智健康(非指你)。当你能够确认自己对客体的反应是健康的,不是臆造的或是灰暗甚至是反社会的,就不必担心。如果所有阅读你诗歌的人觉得你根本就是认识或是精神上完全就是个另类,那就得小心,在这点上,我随时在把握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我之境的审美对象的适用性要讲究,一般情况下,在人和自然,和整体的人生意义之间,无我的超然(即消除直接功利的审美态度)是合适的。对社会问题的一些反讽功能,无我之境也是适合的(这个依然要小心应付)。这个文本,我甚至会认为你和审美对象之间在过去存在一些情感上的恩怨,如果确实如此,阳光你化解了吗?如果你化解了,则你的情感就转为深深的悲哀。可为什么艺术又会产生歧义呢,这就需要我们去消解歧义了。

[ 本帖最后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6-12 17: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6-11 16:04 发表
无我之境的审美对象的适用性要讲究,一般情况下,在人和自然,和整体的人生意义之间,无我的超然是合适的。对社学问题的一些反讽功能,无我之境也是适合的。这个文本,我甚至会认为你和审美对象之间在过去存在一些情 ...


无我——我的理解是遁我。文字的奇门之遁将我消解到最小,像数学的极限无限的趋于零而不是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6-11 16:04 发表
无我之境的审美对象的适用性要讲究,一般情况下,在人和自然,和整体的人生意义之间,无我的超然是合适的。对社学问题的一些反讽功能,无我之境也是适合的。这个文本,我甚至会认为你和审美对象之间在过去存在一些情 ...



2、如果说我与审美对象发生什么——只要它确实是发生的,都不是违反事实的。我这么认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6-11 16:10 发表



2、如果说我与审美对象发生什么——只要它确实是发生的,都不是违反事实的。我这么认为。


真的美有不同的层次之分,有些真是初级的生活经验,它本身就需要被审视,被人生所化解,被思想所升华,所开阔。

[ 本帖最后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6-11 16:1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6-11 16:12 发表


真的美有不同的层次之分,有些真是初级的生活经验,它本身就需要被审视,被人生所化解,被思想所升华,所开阔。


这或许是相传的形而上下之说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6-11 16:17 发表


这或许是相传的形而上下之说吗


哲学在我看来好像没有什么形而下的,只有形而上。行而下的物自体,只有在行而上中才对人有意义可言。任何唯物主义都是行而上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2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9 15: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