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温经天

音乐诗(听陈绮贞)9首,附抒情诗音乐性议题恳谈,欢迎跟帖交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6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解构之前,不要去想结构,诗歌不是造出来的。

其实这点,我个人不怎么认同,结构是一种人的中心思惟,它的本身建立在人的通感上,就好像我们闻到一种花的花香,我们不會去分辨这种花香有多什么成分,最多最多就只会说这种香是清香,野香,芬香.....,不是人人都能清楚说出这是茉莉香或夜来香或七里香;有时写诗也是这样,其实想法沒有很多,更不是用什么结构或解构,也不想浪漫或抒情,就是天外飞来那一个灵感,句子想法自然来了,就写了,根本不去分辨它是什么主义或架构滴呀~

阳光光,听过一种素人自然主义吗?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1-9-26 23:3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感而发是经验性的,经验性的是陈旧的结构。那个花香一定来自那块石头————这不是经验性的,这是在解构了花香之后,重新建立起来的新的组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7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芊芊和阳光光的技法不同,结果都好哦。。。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9-26 18:23 发表







对于诗歌的音乐问题,是我最有兴趣的问题。前不久,与猪猪在挑战整了《多声部》,其目的就是想研究诗歌的音乐效果。从文本角度来说,诗歌的音乐问题被解释为内部的韵律、流动性的乐感之美,这些从古到 ...




读了这首 我认为在空间共振上是成功的,多种手法和技巧融入,形成了丰富的层面和结构,成为了活物。

在音乐性上 我目前只看到了长短句的节奏感 还有局部的动感 整体看脉络 还不清晰

估计是和自己的认知有关系 需要继续深入

不过非常佩服阳光的探索精神  总有大的进步  要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1-9-26 18:36 发表

《多声部》用蒙太奇的办法组织画面,以音乐的旋律推进,以事件的起止形成休止符制造诗歌的节奏,是在组织一个诗歌短片。与经天兄弟说的自音乐中吸取灵感而超然于音乐之外,有点点区别。。。
经天的做法很尖锐,需 ...



阳光倾注其中的技巧很丰富 而且效果不错 用内涵去形成的多声部发音 在并行 交错 对称 突兀等各种感官中演绎诗歌的节奏 这是让我钦羡的。 用内涵去感染人 比较容易被接受。

而我的音乐诗 靠的是冥想 意境 味道 通过象征 节奏 去挖掘内涵 是从形式入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色手枪 于 2011-9-26 18:39 发表



----多年前有个画家朋友饿得没饭吃 俺送给他一笔钱 他后来将这幅他自认为最好的画送了我。。



这幅画确实很好 奇特中带着合理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7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9-26 23:32 发表
随感而发是经验性的,经验性的是陈旧的结构。那个花香一定来自那块石头————这不是经验性的,这是在解构了花香之后,重新建立起来的新的组合~~

那么如果我们写了:十月的香,来自海的那一边____阳光光认为这样算是那一种技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1-9-26 22:26 发表



抒情诗歌是有着鲜明的诗歌乐感的。否则,诗歌内部的情绪无法顺畅传递。在热抒情年代,如郭小川的《祝酒歌》等就特别适合于朗读,诗歌内部的平仄结构随情绪走动,其诗歌的节奏与wap有异曲同工之感。诗歌的抒情是 ...



现在四川不是大张旗鼓的宣传 疼痛诗学 吗 我认识的水晶花 龙克 就是号召者。

疼痛为主题为根本 没有错 ,建主题论理据 也无妨,但我以为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的疼痛诗学 要常新才成,否则就会落伍 。这个问题很复杂 ,要联系龙克的论文去说 ,书在老家,先搁置下。

我以为诗歌本质就是艺术的,就该朝艺术发展。
天道和人心这两个方向。
天道就是艺术的路径
人心就是现实的路径
不可偏废。但天道显然是标准,人心是基础。所以天道在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1-9-26 18:41 发表
上课前,小聊一下~

应该先这样说吧,这里先说创作的技巧理论~就所我所知的艺术创作(文學--诗.散文.小说.小品等/音乐/戏剧/绘画/雕塑,乃至现代人所说的电影等八大艺术)都一样,当创作者在进行作品的创作过 ...



你说到根上了 总结的非常透彻

一个创作者,其实对于美的感受是全面性的,不管是音乐性,色彩性,乃至画面捕捉與空间的留置,或所谓的宗教哲學,其实当他在进行创作时,五感是全面敞开,且全面呈现,因而舉凡他所经历的美的感受,这时都会成为创作的基本素材;所以不管创作目的所选择的是以音乐为底,或以画为底,乃至以故事为架构,这些我们称为基底或架构的事物,都必需先成为我们写作者的骨血,才能反芻出我们所谓的艺术创作。

这些话我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1-9-26 22:32 发表

这个只是经天兄弟的写作体会,没有涉及兄弟的研究内容。。。

关于阳光的问题,他提出了“音乐的结果”和“美学空间共振”。不知经天兄弟如何看待。。。

另外,猪猪再读顶楼帖子,感觉诗歌语感不是很好,是有 ...



我前面说了  美学空间共振 效果很好

音乐的结果 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你感觉语感不好的是哪一首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9-26 22:36 发表





其实我觉得,诗歌正从边缘化走向社会和人们生活的中心。网络诗歌使得诗歌霸权主义彻底崩溃。
另外,你是怎么把两个回帖整到一起的,我怎么不会。这样可以一下回好几个贴。



诗歌一直在生活的中心 当然是以诗意的形式了。你所说的可能是诗歌活动的返回生活现场,比如这几年的各地的大小诗歌节,已然成为文化界,甚至是商界,旅游业的一个文化品牌了。但其实呢从诗歌本身来看,这些诗歌节诗会对诗歌的好作用并不大,往往成了体制内著名诗人和编辑的新假期,和一些无聊人借诗还不雅之魂的跳板。
网络诗歌使得诗歌霸权主义彻底崩溃。 长远看 我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1-9-26 22:44 发表
哈哈,,,先打开一个引用,然后打开一个新窗口,在新窗口再打开一个引用,再将编辑框里的内容复制下,再回到先前打开的引用里粘贴就可以了。


蓝色手枪不告诉我加载图片的方法 实在不厚道啊
既然猪猪教授了这个方法 不妨把加载图片的路子也讲讲吧 呵呵
好人做到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1-9-26 22:45 发表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如果没有网络,诗歌不可设想。。。



是的 没有网络 很多人 包括我 还在黑暗的隧道里摸索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寒山依依 于 2011-9-26 22:49 发表

意外收获。马上试验。



妹妹真聪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7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温经天 于 2011-9-27 01:38 发表


蓝色手枪不告诉我加载图片的方法 实在不厚道啊
既然猪猪教授了这个方法 不妨把加载图片的路子也讲讲吧 呵呵
好人做到底啊

点击右下角回复,就会跳出编辑窗口,编辑窗口第一排自右往左的第三个按钮就是引用图片的。
你需要首先对图片按鼠标右键,选择属性,跳出图片地址窗口,在复制图片地址(要完整的地址)
回到编辑框,粘贴到引用图片的地址栏里就可以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0 09: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