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温经天

音乐诗(听陈绮贞)9首,附抒情诗音乐性议题恳谈,欢迎跟帖交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6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温经天 于 2011-9-25 10:25 发表



这是本质之一。

这样的写法是我的一种而已。我不排斥什么唯美 现实 后现代 古典什么的 自己写的有成就感 舒服感
读者能读的不浆糊,甚至有些共鸣 那就可以啦



------伟大的浪漫主义包罗万象
     不刻意技法而技法层出不穷 不刻意诗意而诗意俯拾即是
      不刻意色彩而色彩斑斓璀璨 不刻意思想哲理而思想哲理一如圣人的后花园

      诗人是流浪汉 是巫师 是丹青高手 更是修道者

[ 本帖最后由 蓝色手枪 于 2011-9-26 09: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哲 于 2011-9-26 00:06 发表
固顶我取下了,规定是:非作者本人原创,不能固顶。这是温经天转贴



---第一次看到老无灌出好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寒山依依 于 2011-9-24 21:25 发表
依是你别具的语言与表达方式。带着华丽的脆响,沉着滴落。我推1个~



----精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显然,抒情诗的音乐性不单体现在音乐诗这一题材上。唯有内在的节奏,韵律,和声达到丰富优美无序的道的境界,才是抒情诗的音乐性的完善标准。借助音乐写诗,有利有弊。好处是音乐激发人的感官和情绪,孵化诗性的气氛,引领作者在放松的状态里投入创作。这样的创作看似机会主义,实际上确有其合理性。放松的状态下人才能通透自我进而通透文字,圆融而不机械,湿润而不干裂。弊端是缺乏内涵主见的写作者容易被音乐牵着走到底,这就是过分的陷入,显然就不是诗,而是对音乐的简单自我阐释,成为了音乐的一个个人化注脚词集合,可谓主宾倒置了。音乐诗,是以音乐为媒创作的诗歌,起源是音乐,诗体具备音乐性,整体是诗,而非音乐,即似是而非。希望读者不要混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跟帖精彩

人类史上当是先由音乐而后有诗
音乐是宇宙的回响 诗是通灵者的8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色手枪 于 2011-9-26 09:36 发表



------伟大的浪漫主义包罗万象
     不刻意技法而技法层出不穷 不刻意诗意而诗意俯拾即是
      不刻意色彩而色彩斑斓璀璨 不刻意思想哲理而思想哲理一如圣人的后花园

      诗人是流浪汉 是巫师 是丹青 ...



诗人应该是神派遣的使者 也同时是人类群体中最先觉知的人

顺便推荐诗歌大厅里我发的 觉知录诗8首
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extra=page%3D1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

[ 本帖最后由 温经天 于 2011-9-26 09: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色手枪 于 2011-9-26 09:54 发表
楼上的跟帖精彩

人类史上当是先由音乐而后有诗
音乐是宇宙的回响 诗是通灵者的8卦



这话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温经天 于 2011-9-26 02:08 发表


呵呵 吴总 啊 这本来就是我原创的诗歌啊 是听了她的曲子写的

是我晕了,没看清题目,我再挂上去,多固两天吧。
经天莫怪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简报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午九点始阅读兄弟的回复至今已有三遍。文中观点猪猪认同,但有几个小意见提出来。
第一、东方抒情从面和点上兄弟都是肯定的,也就说明它是诗歌的基础,就像小儿读唐诗是今天人们还能爱诗歌的原因。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抒情,抛弃怕是做不到。
第二、网络给诗歌提供了规模生长的土壤,否则,即使像我们这样的人,也不会这么认真地想诗歌的事情。所以,对于网络诗歌的口水,像猪猪这样的人就必须接纳并从中找出些带着香味的,加以培植和提炼,也许会长出好的房子来。当然,这样的事情也许毕生无用,但事情总得有人做。就像人都说花好,没听说过赞美浇水的人。
第三、关于音乐诗
这也许是个性化诗歌的一个分支吧,正如我们从画里汲取灵感一样。是互补的艺术形态。只是,猪猪觉得兄弟的诗歌就音乐与诗歌相得益彰来讲,在骨架上还有所欠缺(如果音乐是肉的话)。但又如果研究这种诗歌的结构建设,最终的顶端是会有缺陷的,因为诗歌无法取代歌词而与音乐双剑合壁。那么,好的作品就应该是摆脱了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在这个意义上,音乐是不可以成为诗歌的骨架的,因为脱离音乐后,诗歌就会散落成词语的碎片。
我没有听过题目里提到的音乐,不瞒兄弟说,猪猪读的第一感就是词语的碎片。因为词语间的连接、交集和并集仿如不是来自诗歌内部。就像我们不能将河流切成碎片一样,诗歌也不能成为音乐行进中的微粒,否则,双向的美感都回遭到破坏。这就是架构选择出现的不同方向问题。
曾经,为写阳光的多声部,我真在网上找了一个十四声部关于拿破仑站在绞刑架事件的音乐。。。歌词中以拿破仑的口吻说:天堂也不欢迎我。听着音乐,我觉得再也没有什么诗歌胜过这个音乐了,很震撼。
快吃饭了,这几天事多,心里乱乱的,还是听兄弟说靠谱:)

问题:诗歌故事化、小说化是不是已经很普及?为什么?猪猪三年没上网读诗鸟。
问题:再探索的诗歌怎么让人读懂?有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在我看来,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恩格斯
想起了这句话:)


这世界需要的不是反复倒伏的芦苇、旗帜和鹅毛。猪猪相信这一点,所以返回来建设自己的心灵家园:)谢谢经天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哲 于 2011-9-26 10:51 发表

是我晕了,没看清题目,我再挂上去,多固两天吧。
经天莫怪呵:)

知错便改还是好同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哲 于 2011-9-26 10:51 发表

是我晕了,没看清题目,我再挂上去,多固两天吧。
经天莫怪呵:)



吴总 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55楼:
对于 第一条的内容,我们是一致的,不多说。
第二条对汲取口语诗的营养,我也没意见。其实任何风格的诗歌都有自我独特闪光的一面。对于口语诗,我认为要吸取的优点是返璞归真,随性之书,亲近感和透彻感,是好的。
第三条,音乐诗问题。正如晓钟所言 ,音乐诗是个性化诗歌的一个分支。具体到结构骨架的问题,我认为诗歌不能等同模仿音乐的行进范式,只能挖掘音乐性灵的根源,在这一基础上达到一致。亦步亦趋的跟从音符,旋律是没前途的,只能成为音乐的工器匠。90年代中期我在高中,曾听梁祝写过很长的散文诗,就是跟从全曲的结构特点一部分一部分的鞋,它低回,诗歌也低沉,它高潮,诗歌也呐喊。结果成了附庸。除了具备早期的练笔作用,别无它用的。是的,音乐不可能成为诗歌的骨架,但深层的节奏韵律和声会化为诗歌内在的动因,自然也不是雷同的。建议听听这些曲子,你会发现诗歌和音乐有同的地方,是在气质上,不同的更多,没有亦步亦趋。这9首的风格其实也不一样,尽管都是音乐诗,显然能分出三个阶段来。第一个阶段就是性灵小调,以《腐朽》《微凉的你》《舞曲》为代表,小令性质的作品,无关宏大主题和叙事,也不涉及深刻思想和大情怀,就是闲情。第二个阶段是中间的5首诗,基本特点是长句子,三行一节,五行抒情,共十五行。这个阶段我对音乐的体会深入了,对艺术的通用感觉深刻了繁复了,因此使用长句子铺展,间以短句,形成跳跃性,制造一种形式上的乐曲,当然和来源音乐的曲式依然不是雷同的。我发现15行5节的形式非常有利自我的抒情,长短适宜,抒情自如。因此2009年在其他抒情诗中也多采用15行的形式,曾整理过一套2009年度15行诗歌全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68a180100hjs3.html 欢迎来读读。最近一个阶段就是最后一首《我需要安静的举行》,这首诗摆脱了音乐表面的印象,让词语完全主动起来,营造的是生存场景、坚韧思想,沉郁情怀。而将音乐性沉降到诗歌内部去了。目前我认为这首诗是有分量的,也屡次进入自我的自选诗中。由此自我解说,可知写音乐诗这小众的东西也非常不易。林隆璇钢琴诗系列也如此,07年就开始写了很多,今年9月初重听再写,对比一看差异就明显了。以前的感性过多,现在的理性为骨干,音乐为辅助。我以为这是一种进步。麦斯米兰哈克音乐诗系列,我注重的是这位德国歌手的烟嗓,自由随性的飘渺音乐氛围,由此得到低婉、凄美、晶莹、幽独的特征,融入13首诗里,每首主题不同,但整体的气质和灵感来源类似。凯伦安音乐诗系列也是根据音乐特征提取气质气场来写的诗歌。民谣,沙哑,女性的含蓄、美好和怅惘成为了这13首诗歌的标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诗歌不能成为音乐进行中的微粒。艺术形式的不同,决定了作者是以色彩线条(绘画)为主,还是以音色器乐(音乐)为主,或是以文字语言(诗歌)为主。诗人们常说音乐的超宗教性,其实诗歌也具备这一特点,只不过在受众对艺术的接受上,音乐更感性一些,能第一时间抓住心灵,柔软心灵。而诗歌需要读者具备基本的语言关,文化关和比其他文学形式纯度更高更特异的审美观。有的时候诗歌在音乐面前貌似是无能的,那是因为音乐给足了听众完整的想象力参与感应、创造。好的诗歌也该这样,藏露得当,虚实有法,留白适度,空间丰富。这是应该具有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有限的视野里,诗歌的故事化小说化已经成为潮流,但基本没多少成功的作品,很多人笔力不够,小说和诗歌能一样吗,会写诗歌就会写小说吗,更何况要取小说入诗歌?大多数的人还在试验的初级阶段,还有很多是在模仿,强行嵌套,或者流于段子和纪实文学片段。前面我说过,叙述是对叙事的有效修正,这类诗的写作不乏好手,如马永波的长诗,汤养宗的口语诗,草树的抒情诗,杨典的历史题材诗,钟磊的新意象诗和elford的冷酷超现实西化诗等等,都将叙述形成主干,叙述是个黑洞,将各种文学形式方法的可用之处重组,形成集大成的味道。但叙述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需要综合实力。

再探索的诗歌,也仅就我所观而言,解构得有些过度,碎片化了,比如余怒的诗歌,惊艳大作很多,中庸缠绕的作品也不少。不会妄议别人,只说自己的感受。极端的诗学探索,我很赞同,这是对诗学建设非常重要的驱动力;但佳作还是不多。方法和技巧不一而足,不多说。是的,探索诗歌也就是所谓先锋诗歌必然具有悲剧性,也因悲剧性而成为一种象征和荣誉。

目前我担任某论坛版主,除了管理较少,有些惭愧,更多的时候我是面对满页的先锋诗发呆。不知如何评说。并非对先锋派一无所知,但读得多了,就产生了这样的印象:才华真是耽误人,才华有什么用。如果你每天都是写别人看不懂的想半年也想不彻底的诗歌,拐弯地抗议制度,隐晦地咒念黑暗,我觉得还是过于技术面了 ,过于炫技了。天道和人心才是诗歌的正途。技巧再超前,也不能失去了骨头和热血。不能因为艺术探索而冷冰冰,阴森森,而无法让人感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0 08: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