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学写诗歌

有关于扁舟一叶诗友《火柴盒》作品里的一些疑问,请教众诗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3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 石菩提 的帖子

我理解你所说的误人子弟,不是狭义上的“耽误小孩子”前程。这个谁也应该懂得。你这四个字的意思,可以解释为两个字“误导”。我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你可能是个老师,手底下有小孩子的。所以三句话不离本行。用职业语言去形容问题,我觉得没有错。何况再模糊的诗也能解读的诗人,也会知道误人子弟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说到底就是误导读者。
你也只是说出自己的感觉。其实也没有什么。不要内疚了,好好写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3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佩服朋友质疑的精神。我一般是看不懂的诗就看评,评再看不懂咱就走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3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把自己对诗歌的感觉说出来。决不做皇帝新装里的大臣们。要学那位纯真的孩子说出实话。我觉得那位孩子并没有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3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里的“孩子”就是学生,也可以比作来诗歌报的各位初学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3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喜笑怒骂皆成诗 于 2011-4-13 11:58 发表
是的,把自己对诗歌的感觉说出来。决不做皇帝新装里的大臣们。要学那位纯真的孩子说出实话。我觉得那位孩子并没有错。

感谢理解。这也是我一直“强调言之者无罪,受之者为戒”的原因!作者对于读者的批评,只要不是涉及侮辱,故意攻击,那么就应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也可以自我解析一下自己的构思,如果读者还不接受,而自己也认为没有错的话,那就各自坚持自己的。不需要再辩解了。这才是批评与面对批评的态度。

至于那种含有“你水平低你看不懂”之类寓意的话则没有任何意义。在批评上没有任何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3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空气 于 2011-4-13 13: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3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原贴没有问题,无哲可以把相关跟贴删掉,再转出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3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诗歌评论有争论是正确的方向,都说好或者不好那就有问题了。
这个帖子我从头至尾看了,没有什么不好的现象。倒是我们两位斑竹之间的争论偏离方向了,本身你们的争论是个很好的学习范本,但是后来有所偏离诗歌本身,诗歌,本身就具有批评和被批评的性质,它的很多因素都是抽象和模糊的概念,每一个人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一首诗的意向性就有所不同。无可厚非。
我对一些回帖稍作整理,移出来。请各位都继续探讨商榷,但不要涉及人身攻击,或者从争论升级到争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朦胧诗”世纪大争论


  《星星》刚一复出,就在中国诗坛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引发了一场关于朦胧诗的世纪大争论。当时,“朦胧诗”方兴未艾,顾城、舒婷等朦胧诗人的诗作先后在《星星》上发表,这些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诗歌作品,与传统的诗歌大相径庭,在获得关注的同时引起了诗歌界的种种非议。1979年,诗人公刘在《星星》上发表文章《新的课题——从顾城的几首诗谈起》,他痛心地忧虑着朦胧诗在历史观上的片面和情绪上的绝望悲观,希望大家帮助这些“迷途者”,以“避免走上危险的道路”,一场关于“朦胧诗”的大讨论由此展开。

  公刘的观点得到了一批老诗人的支持,艾青指出朦胧诗的创作“排除了自我以外的东西,把我扩大到了遮盖世界”的地步了,也就是说过分地强调了以“我”为中心,忽视了客观环境的存在。诗人丁力、鲁扬、李丛中也坚定地否定这股诗风,称之为“古怪诗”、“看不懂”甚至“不是诗”……最具分量的当属老诗人臧克家,臧老以他惯有的硬朗作风“来了就坐,坐下就讲,讲完就走”,义正词严地痛斥朦胧诗是“诗歌创作的一股不正之风,也是我们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中的一股逆流”。

  面对老一辈诗人的非议,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朦胧诗人也毫不示弱、据理力争,不断在《星星》上发表自己新的“朦胧诗”,用诗歌语言和这些诗坛前辈进行对话。复刊后的《星星》见证了中国诗歌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观念大碰撞,迅速成为中国诗歌思想交锋的前沿阵地。时至今日,关于“朦胧诗”的讨论早已经尘埃落定,但是这场世纪大争论,却折射出当年人们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

  诗歌时代的到来

  “那真是一个诗歌的时代。”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诗歌的火热,诗人梁平眼睛里闪烁着一片光芒:“人们对诗歌以及诗人的热爱,丝毫不逊色于如今粉丝们对明星的疯狂。”让梁平记忆犹新的是1986年《星星》诗刊发起的“我最喜爱的10位当代中青年诗人”活动,舒婷、北岛、傅天琳、杨牧、顾城、李钢、杨炼、叶延滨、江河、叶文福当选。当年12月,《星星》在成都举办诗歌节,10位当选诗人在成都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诗歌热潮——连着几天,诗人们开会的房间门外,站满了狂热的诗歌爱好者。

  1986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当时全国涌现出了2000多家诗社和百十倍于此的自谓诗人。到当年7月,全国已出的非正式油印诗集达905种,不定期的打印诗刊70种,非正式发行的铅印诗刊和诗报22种……

  “每一本民间诗歌报刊的背后,都是一群热血青年。他们与国家出版之间的隔阂,使人感到火山喷发前岩浆压抑而巨大的力量。”诗人徐敬亚在回忆那段历史时如是说。

  低谷中的突围


  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辉煌,《星星》在90年代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低谷。面对娱乐圈的歌星影星、面对财富圈的大腕大鳄,诗人们不复往昔的风采。而在流行歌曲、流行文化的强烈冲击下,纯文学的《星星》面临苦苦支撑的艰难境地。分析诗歌的低谷,著名诗人梁平有着清醒的认识,“80年代诗歌是人们生活的唯一,人们的精神生活刚刚复苏,诗歌是当时唯一能享受的精神食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90年代后,社会价值取向逐渐多元化,诗歌不再成为人们生活的唯一。”

  “走出去、杀出一条血路”!在低谷的岁月中,《星星》人立下豪言壮语,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星星》人开始有意识地走出办公室,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寻找诗歌的空间。《星星》发起了“中学语文诗歌取材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最终结果是让海子、舒婷等朦胧诗人的诗作入选中学教材。

  诗歌日渐低落,但是网络诗歌却悄然兴起。《星星》人敏锐地捕捉到诗坛上的这一新动向,于2002年5月,果断地将《星星》由月刊改为半月刊,上半月刊保持原有风格,下半月刊则以梳理、引导和规范网络诗歌为目的,以纸版形式介入和选发国内诗歌网络站点的优秀诗歌。《星星》诗刊这一顺应潮流之举,立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星星》终于在网络这一全新的领域找到了诗歌发展的沃土。到2006年,网络诗歌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星星》再次求新求变,对下半月刊再动手术,将其改为诗歌理论版,填补了中国没有诗歌理论刊物的空白。保持敏锐的时代嗅觉,《星星》始终让自己走在时代的前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学写诗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学写诗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3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了全贴,可能删了的没看到。不过,整体上大方向是对的,难得有这样的争论,只是有些言辞过了。这个正如昊飞泓所说,我同意他的看法。

解读任何一首诗,也是版主或会员一家之言,并不是对一首诗的结论,作者自己可以根据情况接受或不接受有些观点。有些人可能不明白这个。
对一首诗的争论本是好事,我们的版主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方向,主要是言辞不妥,主观上并非对对方有意见,要是就诗论诗,可能就不会发生小小的意外了:)所以,今后我们要组织上起重视,不要把好事办成坏事了。

站长把贴放出来了,就此打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学写诗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学写诗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4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此线又出来, 欢呼!  
站领导有气魄.

走马观花过一些诗坛, 此坛气氛最好.
这里没有一味的捧场.  时不时能读到一些很有见地且客观的评论.
欣赏争论中的精彩思想火花.  受益受教.
版主们为诗倾心奉献,  至为感人.   歇息好请继续指点江山.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0 14: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