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7057|回复: 114

[评论] 【读日如年】阅读另外一种不可能(5月21日读《刀锋上的救赎》楼108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夜半读书无红袖

——2010读过和没有读过的书

  似乎因为糊里糊涂进了所谓IT行业的缘故,平日里都不大去书店买书,整日在只有当当和卓越的网络转悠。2010年,当当购书花销2112.7元,卓越购书花销1633.3元,日常旧书购买1307.5元。算计下来,已经是我一个月工资。一个月工资买了一年读的书,究竟值不值呢?在南国第一场雪到来的深夜,我时不时探头到窗外,我想:如果雪今晚落了下来,那就值;如果雪不落,那就不值。  

  靠雪来判断我读书的成效,充分证明我是一个内心贫瘠的愚民,至少也说明我读书不求甚解。所以今年翻过的书不少被束之高阁,如韩寒主编的《独唱团》,张悦然主编的《鲤》,这是MOOK书;又有笛安的《西决》、塞斯·格拉汉姆·史密斯《傲慢与偏见:僵尸年代》、阿来《格萨尔王》、阿乙《鸟,看见我了》,这是小说;还有樱雪丸《史上最强日本史》、魔鬼咨询师《魔鬼搭讪学》、东东枪《俗话说》等让人蛋疼的书……这些看过一遍不想再翻的书,其中不乏有口碑文笔都不错的,但就是不能让我耐下性子,去在文字里找到一丝慰藉。

  突然发现,我更喜欢扯淡的文字。比如张发财《一个都不正经》,拿到手后便上厕所也是,躺床上也看,坐的士时在车上也看……几近痴迷。这绝对显现我的见识短浅,连张发财之前还有余世存的《非常道》都不知道。于是又买了朵渔的《史间道》这类同类项。若论扯淡比较厉害的,王小峰《沿着瞭望塔》扯出了一些久远的记忆和严肃的味道;村上春树的《1Q84》扯出了一些和《1984》意象相反、目的一致的思想。

  幸亏有了小古(袁复生)和他的晨报大讲堂让我吸收常识,精神境界如神马在浮云上飞。也学会读于建嵘,听贺卫方,看雷颐,哈丁学良……若要我列举出今年读的好书:雷颐《历史:何以至此》、章东磐《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影像》、贺卫方《四手联弹》、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Ⅱ:蒋介石日记解读》……当属其中。听众人的讲座,波澜不惊;看他们的书,才是内心激荡,一时都无法平复。那些普世价值和学术通识在书中引着我的思想,把我暴躁、焦虑、不安和无聊的情绪化为乌有。原来,透过表象看到真相是如此简单,不过是心态问题:你愿不愿意去看到那令人人面颊绯红双腿一紧的场面呢?

  北岛《城门开》、野夫《尘世·挽歌》、张大春《四喜忧国》、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江平《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齐邦媛《巨流河》、甘耀明《杀鬼》……也是阅读之内的惊喜。大概是因为常常做一个小说家的梦,写一些无头无尾的故事吧,我对小说的兴趣一向排在第一位。张大春的小说如同国画,具体而言是如同他《城邦暴力团》里万老爷子作的画,揭了一层还有一层;韩寒的小说愈发娴熟,连批判都那么嬉皮士;甘耀明的文字奇幻诡异,又深浅合适,长短刚好……

  我并不是一个喜欢读非常艰深的书的人,你可以说我浅薄,但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可接受范围,所以有些书如熊培云《重新发现社会》、于建嵘《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问题》、刘道玉《中国高校之殇》……买到手中,虽然觉得是好书,总没有勇气读完。时时翻看,心中就有无数的迷雾堆积,像要下雨的样子。他们严肃的关注社会现实,站在公共立场上发表独立思想,这总会让我们痛的。或许更多的人,宁愿像我一样不愿去碰那些刺,宁肯毫无知觉的躺着。

  读书,不求甚解总是要好过追根究底。比如读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Ⅱ》就想看黄仁宇的《从大历史的角度看蒋介石日记》,接着找李敖《蒋介石评传》……看完后又对四大家族感兴趣,尤其是郭岱君的《宋子文与他的时代》,然后想看看20世纪30年代究竟发生了什么,第一本就是杨奎松的《失去的机会?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书是一本接一本的看,仅重新发现抗日战争期间历史的书籍就不计其数,而其中人物传记、历史研究的书也是汗牛充栋。求甚解的结果,就是让人开始不断追寻和拓展,视野宽了,口袋空了。

  那为读书而花钱值不值呢?我不知道。直到这点文字像牙膏一样一点点挤到现在,雪还没有落,凭雪判定值得与否是愚蠢的,凭读书所学不能用到工作赚钱来判定也是愚蠢的。读书的时候,我们没有考虑到价值问题。得到快乐和痛苦都可以,至于能不能达到读书的高潮,那是境界的问题,至少快感是有的。可惜的是,今年读书时仍像往年,没有添香的红袖;反过来想,要是有红袖在身边,那香味还能让我有读书的欲望吗?


文|黑子


[ 本帖最后由 黑子 于 2011-5-22 18:5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1-1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1月1日 读《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这个世界让我无话可说(一)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韩寒 著
2010年9月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定价:25.00元

  这是一场属于韩寒的旅途,陆子野开着“1988”这辆旅行车,同着一位叫娜娜的“小姐”,在汽油味中颠簸行走。一路中,陆子野的过去和将来交错成故事,和这个世界谈过后,最终还是达成了和解。

  韩寒是一个避免不了的话题,尤其是大事件发生后,媒体都不约而同地援引他的博客。可以说,不少媒体记者都是韩寒博客控。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韩寒,比作为小说作者的韩寒更能吸引目光。

  我看的韩寒的第一本书是《三重门》,这本小说平庸和俗套,但却不乏文字的机巧和智慧。可以看到韩寒具有同类人所不能拥有的幽默气质,甚至有些黑色。

  谈这本书之前,我们绕不开他编辑的仅有一期的《独唱团》,这应该算一本比较有分量的MOOK书,但在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无疑都有现实的影子,甚至部分内容很残忍的撕裂了现实。

  看《光荣日》时我已经彻底放弃了韩寒,他的思维有些杂乱,过于天马行空的文字,让人读时快感阵阵,看完却印象全无。他的表达方式有些奇特,部分句子赋予了力量,但万箭齐发时,却毫无主体目标。

  在2009年长沙一次文艺沙龙里,我听孟泽教授与书评人袁复生及殷明等人都提到《他的国》,说韩寒的小说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具备批判意义和优秀文本特质,与前些年的文字大不相同。我当时不禁嗤然一笑,这世上的作家都如同白驹过隙,连郭敬明都算是功成名就,韩寒沉寂这么久,大概专心去做赛车手了吧?

  是好书总不能放过,何况诸多同仁共同推荐的作品。抱着可能失望的态度,在购买一批神话书时,购买了《他的国》,跟随左小龙的摩托车在亭林镇里晃悠,一起拍案惊奇,一起悲天悯人,一起在这个神奇的镇上看世事变幻。可以说这部小说的前半部构思精妙,大有起势就成为巨著的意思。但后半部相对潦草,锋芒过于暴露,内容零散许多。

  《他的国》让我比较失望,这不是我期待的韩寒,他应该像博客里面那样,机智、理智和智慧。在2009年底,我为《晨报周刊》杂志客栏目撰文时,便拟下了《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丢给韩寒》的标题。在我认为,韩寒是合格的公民,我们这个时代缺少这样的人,他不是沉默的大多数,他在用自己的力量试图突破围墙。

  即使二十年后我们谈论起韩寒,总会绕不开《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这本小说,这是我认为韩寒迄今为止写得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也是今年华文小说中为数不多的优秀作品。它能抽丝剥茧,于众多线索中寻思出些许理想的可能,现实的突破。

  这里不免要罗列一下我所喜欢的国产小说家和他们的作品,阿城《棋王》、阿乙《灰故事》、张大春《城邦暴力团》、韩东《知情变形记》、马原《上下都很平坦》、陈希我《冒犯书》……我所喜欢的小说,大多都是故事精彩、内容出巧、结构奇特、形式不拘一格。

  优秀的小说都是将现实的某个时段赤裸裸地展示出来,然后在情节发展中进行解剖。我喜欢那种血淋淋的样子却没有丝毫令人恶心的感觉。它只会让人心撕裂开来,让我们觉得痛彻心扉。这大概就是同感吧。营造一种和小说中人物共同的感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甚至哀嚎。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就带来这样的环境,它有一种落寞和破败的景象,也有一种不屈不饶最后换取欢愉的心情。看到结尾的新生,似乎我们都意淫到了光明。

  为什么是1988,而不是别的呢?这其中是否有特殊的意义呢?韩寒说:“如果有未来,那就是1988”,我想熟悉的人,大概能揣测出个一二三来。“空气越来越差,我必须上路了”,这让我想到了村上春树的《1Q84》:“空气变了,风景变了,规则也变了”,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而韩寒在小说中,和世界上我们所谈的,正是我们平日里感同身受的,悲哀无奈的。

文|黑子


[ 本帖最后由 黑子 于 2011-1-13 09: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1月2日 读《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这个世界让我无话可说(二)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韩寒 著
2010年9月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定价:25.00元


  这是一场属于韩寒的旅途,陆子野开着“1988”这辆旅行车,同着一位叫娜娜的“小姐”,在汽油味中颠簸行走。一路中,陆子野的过去和将来交错成故事,和这个世界谈过后,最终还是达成了和解。

  我们说,任何一名作家的写作,都无法摆脱他生活的影子。同时身为赛车手的韩寒,在他的小说中难免要写到车。《他的国》里面的摩托车和《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里面那台“1988”旅行车同样是作为重要道具呈现的。小说除了需要寄生于情节的悬念,也需要依附于故事的道具。

  那就从“1988”这台道具车开始吧。1988出场是十分惊艳的,一切的故事之所以能进行下去,皆因由这台车引发的欲望——友情、爱情乃至肉体之欲。我去监狱接朋友,在路边歇下,没有享受芬兰浴,却和小姐珊珊过了一夜,遭遇钓鱼执法,开始和珊珊纠结不清的路途。在这辆1988的行走途中,我的命运在时空中交错,最后竟然有了因果顺序。

  我们注意到在这本书中,珊珊这个女人甚至超过了陆子野的重要性。在陆子野回忆中的其他女人,最后都能在珊珊这里找到答案。而珊珊给陆子野无论肉体的感觉,还是其他的味道,都让他狂野奔放。甚至在种种事情上出现反常的举动。当然,并非所有的小说都需要无限接近现实,它能对现实做出素描,更能推翻现实的种种可能。

  我一向认为,一本好的小说,没有了情欲,便像失了味的盐,它形成不了独特的气场,也不能勾魂夺魄。所以,我首先必须赞扬韩寒在这本《1988》中,对于情欲的把控已经足够吸引人。甚至可以说,没有与珊珊做肉体生意,没有醒来之后的聊天,也便没有了接下来的故事。互相的肉体需要逐渐变成了精神需要,一个“早就不是劝妓女从良的纯洁少男”竟然变得纯洁了。

  当然,作为“我”在与怀孕的小姐珊珊完成肉体买卖时,是否有独特的感受,或者因此而推断“我”有恋母情结,在小说中不得而知。韩寒的小说一向的风格是粗犷,语言的路子甚至有点野。比如“上了她”、“全套”都是在正人君子看来上不了台面的词汇或短语。

  我们只知道,“我”出于礼节与一位长相平庸的失足妇女完成了交易。我会开车,我也不缺钱花,我因为和珊珊一起被警察抓,而最后不得不等着她一起出来。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身份的置换,失足妇女珊珊变成了普通少女娜娜,她在坐进“我”的车的时候,就不再是一个交易的物品,而成为“我”旅途的伙伴。

  至于小说当中,又发生了什么。我的过去,娜娜的过去,如何成为二重奏,最后又如何融合在一起的。这里就不一一叙述。我的叙述,完全没有韩寒的好。这不是一本能让人感动的书,却能让人的血液沸腾。所以,它的读者应该是带着理想的人们。我想起有些书的介绍是“这是一本感动亿万中国人的书”,我就一直在想,我们是需要感动呢,还是需要反思?

  钓鱼执法、糊涂教育、嫖客、严打、虚假广告、碰瓷捞钱、黄色文艺、报纸审查、演艺圈潜规则、城管钓鱼、交通安全、地沟油……这是我在文章中读到的种种社会现实,当然还有更多的“中国逻辑”。书中所描述的事情,通通发生在“我”身上,其实也发生在你周围。所以韩寒才会在书的开头说空气问题。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直白而沉着地讲述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算是作为八十年代生的人,对自己生来到现在二十八年间所经历的事情的总结,那不是辛苦的岁月,却是让人唏嘘的变迁。整个故事似乎没有什么修饰,却又含蓄内敛,韩寒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锋芒毕露的小子,而成为了一只刺猬。

  因为有了深藏不露的刺,韩寒才得以在双线叙事中游刃有余。“我”不再是一个身份,我不仅是司机,是嫖客,是学生,是记者……因为有了过去的回忆,我有了多重身份。一个人一生总会有很多身份,身份不是对人的唯一识别,只是对事情的判断。比如2010年流行语“我爸是李刚”,因为李刚的身份和事情的处理使人感觉不公,便引发了人们无论出于法律还是道德层面的多重思考,这本书也能收到这样的效果。

  但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韩寒在试图通过将一些众所周知的事件的重组,将一些人们常常拥有的身份——朋友来在做记忆拼图,也可以说他在通过小说在记忆中冒险。它有严肃的一面,也有调皮的一面,那从另外一方面说,这便是在狂欢时代的代表文字。

  狂欢时代,不再需要让人不忍读、耐心读的小说,它更需要快感,而不是艰深。韩寒的书就让我们可以边读边笑,笑完又哭,哭完又去酒吧喝酒,甚至忍不住要去干点什么。畅快淋漓的时候,我们也忍不住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但我们实在是对这个世界无话可说,因为可以说的都快要被像韩寒这样的作家给说完了。我们更迫切的任务是如何去做。需要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总有一些要改变,比如1988。


文|黑子


[ 本帖最后由 黑子 于 2011-1-13 09: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1月3日 读《1Q84》

你确定我们生活的世界真实吗?(一)

《1Q84 BOOK1/2/3》
村上春树 著
2010年5月/2010年6月/2011年1月
南海出版公司
定价:36.00元

  青豆与天吾皆于某一时间点进入1Q84年。1Q84年与1984年主要差异在于天空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月亮,并出现一些1984年并未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这个世界与一个名叫先驱的宗教团体相关,两人开始寻找其中的秘密。

  村上春树的《1Q84》BOOK3已在2011年初出版,我还没预定到。图书策划人李杰说此次北京书市给我带一本回来,还有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提前在网上看了赖明珠的台版《1Q84》碎片,据说牛河成为其中的重要人物。三人三线的命运交织,似乎让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大多数人都在关心,青豆与天吾究竟从1Q84年里出来没有?村上春树用开放式的结局让读者还深藏在1Q84年里不得其门。出来还是没出来,只是一个结局问题。而整个过程,我们所期望的结局,已经偏离了这个故事。

  似乎读小说或者看电影,都很在乎结局是什么,于是有些开放式的结局往往带来无数猜想,甚至有不少天马行空的狗尾续貂。比如《西游记》和《红楼梦》,续本很多,精品不多。很难担保村上春树的这部作品不会出现《1Q84》BOOK4,或者《1Q85》等。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还只初露端倪时,就猜度它的结局:比如郭德纲弟子打人事件刚发生,便有人揣摩着郭德纲的倒塌;比如李一道长被举报敛财、与多名女弟子有染、涉嫌强奸等时,便有人高兴着这个神仙终于成为了凡人。

  就《1Q84》来说,读到BOOK2结尾,我们也会揣摩着天吾和青豆双剑合璧,深绘里舍身为民,小小人溃不成军……正义终究战胜邪恶,总有一些人死亡,比如青豆或者深绘里。事实上,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悲剧更容易让我们欢呼雀跃欢欣鼓舞欢快地唱起《爱情买卖》。

  就我的阅读来看,这书确实开拓了文学的新空间。我们不在关注冷战的老大哥,而开始关注小小人。我们听说过大象和蚂蚁的故事,无疑蚂蚁最终也能将大象消灭。弱者如果真的反抗起来,比所谓的强者更加恐怖。当然,这是村上春树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

  小小人的空气蛹能够制造傀儡,小小人就躲在人的身体里面,仿佛是普通人的阴暗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小人,它会在夜里从身体中悄悄溜出来,在你的床边,随时准备用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你。也许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不是自己,醒来时,时代变了,风景变了,而你已经落后于社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相同的感受,就是读完《1Q84》后,会在晴朗的夜晚不由自主的望向天空,生怕会出现两个月亮;或者入睡之前,总要在床边四处看看,看是否有小小人或空气蛹。或者,我们会像天吾一样,回忆自己半生历程,感觉就像身在猫城。

  在2010年夏的《艺文志》电子杂志沙龙活动中,我讲述了《1Q84》中的爱欲问题。我提出来:日本的情色文学由来已久,情色情节的把控是小说好坏的标志之一,这本书在爱欲中完成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抗。

  1Q84年,不只是青豆和天吾的爱情故事,即使其中有着各种性描写,却显得冷冰冰。情欲是让故事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钥匙。它打开了人体的欲望,让人发现这个世界还有无数种可能性的存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们要注意其中的情欲,但另外一方面,也不能像对待《挪威的森林》一样,注意情欲过度。

  我高中读到《挪威的森林》,当时的我把它当“黄书”来看,印象最深的也莫过于渡边和玲子最后“那晚做了四次”。看书时还有一个小插曲,同桌见到这书后借过去读,直到高中毕业才归还给我,其中的情爱片段已被尽数撕掉。但《1Q84》不同,它里面的情爱冷冰冰的,甚至有些让人觉得恶心。

  但还是希望青豆和天吾能有完美的性爱,还希望青豆和天吾像打通任督二脉一样,汇集在一起,形成绝世武功,承担拯救世界的任务。但1Q84的世界需要拯救吗?或许,两个月亮比一个月亮的世界更美好。至少,我们看不到平常所看到的种种。我们能生活得很平和,小小人再闹腾,也不会侵入平常人的生活中。他们有自己的圈子,甚至近乎于封闭。

文|黑子


[ 本帖最后由 黑子 于 2011-1-13 09: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1月4日 读《1Q84》

你确定我们生活的世界真实吗?(二)

《1Q84 BOOK1/2/3》
村上春树 著
2010年5月/2010年6月/2011年1月
南海出版公司
定价:36.00元


  青豆与天吾皆于某一时间点进入1Q84年。1Q84年与1984年主要差异在于天空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月亮,并出现一些1984年并未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这个世界与一个名叫先驱的宗教团体相关,两人开始寻找其中的秘密。

  村上春树近来的作品如《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和《1Q84》,是已近花甲之年的他,意识到作为上一代的大江健三郎等日本的良心廉颇老矣,而自己应该主动承担起责任,所写出来的富有思考和寓言意义的文字。从这两本书我们也可以看到他深受欧美文学的影响,比如卡佛、奥威尔、普鲁斯特等,欧美文学使村上严谨和严肃,文字有着未来指向。

  当然,他也并非完全摆脱了日本古典文学的束缚,从他早期的文字到现在,性也一直是他文字中长期探讨的主题之一。这一主题在日本作家中有诸多体现,比如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而村上因为受东西文化的夹击,也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既有清新的一面,也有严肃的一面。他的书,是坐公交车的时候都能看的,且能边哭边笑。这不易,也经典。

  请不要责怪我,原谅我的无知。我读的书少,经典更少,将《1Q84》奉为经典,仅是出于个人喜好。它之所以是经典,因为有宏大的主题,细微的叙事,和微妙的情色。我始终认为,情色是伟大小说的必要条件之一。

  伟大小说,比如四大名著。试看,《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一段风情描写,最后变成另外一部伟大的著作《金瓶梅》;《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开启无数少年心智……大家对这两个情节都耳熟能详,尤其1994年版电视剧《水浒》,王思懿饰演潘金莲在木澡盆洗澡的情节,撩拨数亿观众的心。

  别看《西游记》,因为它的标题里满是“姹女育阳”、“姹女求阳”,诱惑唐僧的女妖怪是一茬接一茬;当然,也许男人味十足的《三国演义》里没有,但还是有相关话语的情色暗示,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刘备娶了孙夫人,入得洞房,却见一干女婢佩上刀剑,那是何等壮观的场景让我们遐想……

  至于《1Q84》是否伟大,不是我说的算。我今天要谈的,仅仅是其中的情色。我曾经提出,在这部小说中,村上春树有俄狄浦斯恋母情结、洛丽塔恋童情结、狄俄尼索斯纵欲狂欢,在情欲方面,有父女之爱、母子之爱和滥交等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欲望诞生。大凡人之所以受到种种威胁,无非是与他人的欲望有关,而更多的时候,情欲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1Q84是一个卑微的年代,在这个卑微的年代里,无论青豆、天吾、深绘里、牛河等人,都只想回归日常。他们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改变,他们想有正常的恋爱、婚姻和有性生活。青豆不希望因为肉体需要而动摇心中对天吾的期待;天吾不希望因为恋母情结影响自己每周一次的约会;深绘里希望逃离父亲给自己的有性无爱生活……固守与离开,情欲开始成为一件未成形的毛衣,毛线纠葛。

  梁文道评价说:“村上式的性爱关系,有做跟没做一样,做了也不怎么样,没做也不怎么样。”《1Q84》里的情爱场景一如村上春树以往的小说一样,只要有机会就会来一个场景。其实,其中的色欲场景有些机械,没有了人情味,只有身体的需要,到最后身体被掏空时充满着孤独感。

  抛开略显错综的语言和某些突如其来的情节不谈,在1Q84里,情欲起到的作用的:关乎生死;关乎延续;关乎回归。因为情欲的发生,有些情节变得惊悚起来,比如深绘里和天吾的那个夜晚;因为情欲的发生,有些情节变得恶心起来,比如青豆和亚由美那相对淫乱的一夜;因为情欲的发生,1Q84得以延续并持续出现,比如深绘里和父亲深田保的那一次。

  这一切看来多么不真实啊!但一部小说,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你又会认为它的不成功吗?我们不妨将天吾看成村上春树自己,他在文字中间传递自己的悲哀和伤感,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怀疑。在小说中,我们不断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天吾其实最后的选择也是他最初的选择。

  在BOOK2里面,天吾来到猫城,我们看到他父亲的禅语,但在之前天吾的回忆中,父亲的悲哀来自于母亲。他看到母亲和一个不是父亲的男人缠绵,给天吾造成很深的印象,而这种沉重,让天吾和他的父亲达成了某种意义的共识。因为情欲的背叛,使得他们都开始重新选择。

  与其说选择,不如说追寻。我们追寻来自于身体内部最本真的情欲需求。有及时行乐,但之后空虚;有逢场作戏,但之后忏悔;有声东击西,但之后失落……追寻的开始不一定正确,但始终还是在追寻。

  如果回到1984年,小说中的人物还会追寻吗? 1Q84的小小人让他们知道自己生存的世界是不真实的;但1984的老大哥又能让我们确定自己的生活不虚假吗?


文|黑子


[ 本帖最后由 黑子 于 2011-1-13 09: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4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4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黑子 的帖子

他们严肃的关注社会现实,站在公共立场上发表独立思想,这总会让我们痛的。或许更多的人,宁愿像我一样不愿去碰那些刺,宁肯毫无知觉的躺着。

——很真实,很坦白。其实很多人会这样子想。至少我是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4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黑子 的帖子

一个人一生总会有很多身份,身份不是对人的唯一识别,只是对事情的判断。
——有种特殊的情况需要这样的定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4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黑子 的帖子

但一部小说,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你又会认为它的不成功吗?
——有道理!
追寻的开始不一定正确,但始终还是在追寻。
——本质的回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1月5日 读《1Q84》

你确定我们生活的世界真实吗?(三)
《1Q84 BOOK1/2/3》
村上春树 著
2010年5月/2010年6月/2011年1月
南海出版公司
定价:36.00元


  青豆与天吾皆于某一时间点进入1Q84年。1Q84年与1984年主要差异在于天空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月亮,并出现一些1984年并未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这个世界与一个名叫先驱的宗教团体相关,两人开始寻找其中的秘密。

  假如只准带三本书去未来,你会带哪三本?我会带《1984》、《1Q84》和《沉思录》,这个世界无非只会由两种人统治,极强和极弱,老大哥和小小人;在接受他们统治的时候,不妨安心沉思。在没有准备好之前,我们不需要极端的反抗。忍耐和准备,恰当的时机才能做最好的反戈。

  当然,将来谁还会来读纸质的书呢?iPad或者Kindle,装载成千上万本书,但那会有翻阅的快感吗?当电子占据一切后,我们是否还会以谦卑的方式来阅读?或者,我们还能否坐在火炉前,头发花白?

  我赞赏村上春树能够在《1Q84》里提出小小人这样一个未知的事物,他看到了这个时代的薄弱结点。每天跑步和像上班一样写作的他还在以谦卑的方式来写作和反叛,这很难得。他赋予了其中普通人天吾、不普通人青豆、年轻人深绘里、中年人牛河以拯救世界的力量。

  这个世界腐烂了,但是看不到腐烂的内容,它深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却无法被轻易发现。每个人心中那一道伤口,汇集起来,成为腐烂的力量。现代人的伤口已经并非如冷兵器时代那样血淋淋,它含蓄温情,却有着真实的痛感。有时候它会直接导致颠覆和死亡。

  死亡和情色一样,是一部小说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在小说中,死亡并非完结,它是一个循环,是新生的开始。所以在韩寒的《1984: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中,娜娜死了;在张大春的《四喜忧国》中,杨人龙死了;在韩东的《知青变形记》中,为国死了……

  死亡带来的不止是新故事的开始,它还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它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我们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在1Q84年里,死亡带来了价值、伦理、信仰、爱情、情欲的改变,也便让整个故事变得跌宕起来。
1Q84里,和青豆一起找乐子的亚由美死亡之后,可以看到青豆的改变,并由此杀掉深田保;和天吾偷情的安田死亡后,可以看到天吾奋不顾身了,他的反抗就此开始;先驱首领深田保死亡之后,可以看到深绘里和天吾的交合,由此必将引发新的小小人代言人的诞生或者救世主的诞生。

  这三个人的死亡,所带来的是新的情节,更多的还是关键情节。这就回归到了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上,活着是多么难过啊,有时候我们常常想着不如死去。但看着先我们而去的人,又不由得开始珍惜生命甚至放纵起来。死并非生的对立面,但有时候生死问题就是一个悖论。

  村上春树的小说向来比较平和,愤怒和仇恨都不轻易看到。即使当人物死亡后,我们也只能看到平静和若无其事。这只是表面的若无其事,第三人称全知式的写法让我们无法看到过于暴露的情绪,而更没有张扬的动作。这种特质也让我们的情绪得到消解,从而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阅读。

  死亡的平淡过度,成为《1Q84》这部小说的明显特质之一;之二是人物面临任何困境都处变不惊,所以我们也未尝不可以将这部小说当做励志书来读。身处逆境而坚忍不拔,面临危险而临危不惧。 他们有着耐性,能抑制住内心的冲动,和元层次的欲望,等待合适的时机,反戈一击。

  我向来反对将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得太完美,他/她应该有缺陷,有些缺陷还是致命的。比如喜欢玩SM的亚由美,最后死在SM的方式上。前面说的人物特质,只是这些人物个性中的共性。而在小说里,人物各有不同,天吾的懦弱,青豆的残忍,深绘里的扮纯、牛河的城府都令我们印象深刻。

  但这样一群人的个性,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应该进入1Q84里。他们因了种种机缘巧合,比如青豆下高速。电话亭在这里成为整个故事开端和结尾的重要物件。村上春树,实际上在小说中,和我们玩了一个“如果电话亭”的游戏。事情的起因,就由此而起。我们设想,假如不是塞车,假如不是赶时间,假如不是杀人,青豆会不会进入另一个时间?

  有着这么多巧合,就能进入1Q84吗?错,我们才缺少一个关键,那就是音乐。这是我看完电影《盗梦空间》后的感受,《盗梦空间》里,法国著名歌手Édith Piaf1960年演唱的《Non, je ne regrette rien》,成为唤醒梦中人的指定音乐;而在《1Q84》中,雅那切克的《小交响曲》无疑是1Q84的通关音乐。

  众多因素,我们偶然进入了《1Q84》,它是如此的真实,让我们开始怀疑原本的世界是否真实。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部经典电影《十三度凶间》,故事中的人进入到了虚拟世界,最后发现自己身处的也是虚拟世界。如果,青豆和天吾回到1984,他们是否也会发现这个1984也是不真实的世界呢?从地面回到高速公路,那个看板为什么和之前的不一样呢?我们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文|黑子


[ 本帖最后由 黑子 于 2011-1-13 09: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1月6日 读《四喜忧国》

忧国不是愤青的专属(一)

《四喜忧国》
张大春 著
2010年10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29.80元

  《四喜忧国》为台湾作家张大春发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短篇小说集。简体版包括了获幼狮文艺小说优胜奖的《悬荡》、获第一届时报文学小说优等奖的《鸡翎图》、“时报文学奖”五位评审一致高票推崇的《将军碑》、忧国的外省荣民的《四喜忧国》等。

  这是当代最优秀的华语小说家张大春的短篇小说合集,张大春这两年在大陆风头强劲:2008年的《聆听父亲》、2009年的《认得几个字》、2010年的《离魂》和《四喜忧国》、2011年的《城邦暴力团》……都可视为经典作品。

  《离魂》是典型的中国小说,笔记体,中国风,可惜太少,若是把台湾版的《欢喜贼》、《春灯公子》等引进过来,那才是大快朵颐,当然还得不删一字。可喜的是《四喜忧国》让我们看到了早期的张大春和他多变的笔法。

  还是看主打文章《四喜忧国》吧。张大春的小说,向来于谐趣中看时事,在时事里找真相,在真相中隐悲伤。比如《将军碑》,以穿越式的回忆躲避现实的故事内容把一个离退休老干部峥嵘岁月和两代人的反差与和解写得惟妙惟肖。而《四喜忧国》恰恰以朱四喜这个平凡普通的人怀忧国之心来对世事进行嘲讽。

  读张大春或同时期的台湾小说家作品,得了解眷村,可参照书籍有《宝岛眷村》、《行走台湾》、《长干行》、《离开同方》等。眷村是指1949年起国民党退据台湾,为安排被迫迁徙至台湾的国民党军及其眷属所兴建的房舍,即“军眷住宅”的意思。眷村孕育无数台湾当代文化名人,也是影响台湾文化走向的重要场所。

  因着这眷村,也便有了无数忧国忧民的眷村人,也就有了《四喜忧国》中的朱四喜。四喜是国共内战期间渡海来台的外省人,几乎目不识丁,跟着邻居杨人龙读报纸学了几个字,对报纸上的“总统文告”奉若圣旨。
但自蒋介石去世,蒋经国年代,台湾威权逐渐松懈,社会多元,经济发展。朱四喜却不能适应时代,虽然换了相对好的工作,却害怕没了文告的日子,于是模仿出一篇《告全国军民同胞书》,复印了四处发放。

  张大春是习惯了从大历史角度看小市民生存的人,对朱四喜的刻画,着笔于他的愚昧无知、不谙世事、奴性十足,他的一举一动,无不充满自私自利的思想,于是他的忧国举动,也变成了一种积极迎合愚民政策的行为。张大春将高堂之金玉其外,与江湖之败絮其中融合,瞬间撕破历史的伪装。

  在朱四喜之外,还有善读“总统文告”、会写时论的杨大哥,却爱自我纵欲;骗财、贪利的妇人,基督教信仰的虔诚追随者王太太,居然还得到官方暗中鼓励。这些人物,都是极具反讽特质。可以说,小说里发生的事、出现的人,瞬间击破了原有的表面事实,虚伪的事物被放大展现在阳光之下。

  但朱四喜就不该忧国吗?或者说如朱四喜一样的小市民就不该忧国吗?我看也未必,至少还能看到朱四喜这样的人并没有麻木,他错在写了一篇文告:“可是要知道光是有钱,荣耀总是不够的,因为有了钱,大家还会乱来,上酒家,跳舞,玩女人了,为了钱,干儿子能把干老子都毒死……”这文告写得不像话,错在接受太多愚民政策,实在没有方向。

  可这又不是朱四喜的错,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能有什么错了。假如他身边有个像于建嵘一样的人,或者说有个像贺卫方一样的人,给他讲《抗争性政治》,和他《四手联弹》,也不至于不熟悉大环境,不懂得自己应该争取什么。相比之下,他还比一些所谓的愤青要更有干劲,不会是光说不练的那种。

  朱四喜正在经历一个“越来越糟”的世界,在他那个世界里,有人在抗争,有人在准备,最后到了美丽岛。张大春以似真实假的梦呓来解构一场巨大的政治神话并哀怜这群卑微渺小的人物。然而我们该如何来破灭类似的神话呢?其实也需要争取像朱四喜这样的人的支持才能努力破灭。

  前不久给袁复生主持的“2010年烂书榜”提名,提名了廖保平的《打捞中国“愤青”》,对比《四喜忧国》来说,似乎我们需要的不是打捞愤青,而是如何让愤青不只是无能的愤怒和无力的愤怒,更应该有理性的存在和正确的需求。

文|黑子


[ 本帖最后由 黑子 于 2011-1-13 09: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6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黑子 的帖子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但有时候生死问题就是一个悖论。

——值得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6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似乎我们需要的不是打捞愤青,而是如何让愤青不只是无能的愤怒和无力的愤怒,更应该有理性的存在和正确的需求。

——读书读出这样的结论来是可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7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1月7日 二读《四喜忧国》

忧国不是愤青的专属(二)
《四喜忧国》
张大春 著
2010年10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29.80元

  《四喜忧国》为台湾作家张大春发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短篇小说集。简体版包括了获幼狮文艺小说优胜奖的《悬荡》、获第一届时报文学小说优等奖的《鸡翎图》、“时报文学奖”五位评审一致高票推崇的《将军碑》、忧国的外省荣民的《四喜忧国》等。

  朱四喜玩了一把SM,“把古兰花薙光了半边头发,拿鞋带子绑在竹床上硬搞了那么几回”,来福出生了。四喜在写《告全国军民同胞书》前,他是不曾忧国的。顶多在古兰花身上发劲儿冲刺时,把眼睛盯在带防毒面具的战士身上保持战斗力的持久。

  假如朱四喜没有住在王昌远家附近,他便不会满墙壁糊满报纸,他识更多字的几率也减少了;假如他不认识杨人龙,也便不会听杨念报纸认字儿……所以,认识几个字便会想要写几个东西,写了几个东西就认为自己有文化够气魄足以能忧国忧民。

  让我们还是回到朱四喜不认识字的时候,他睡在竹床上,冲着明星照跑了一夜的马,竹床是好床,从不会咿呀乱响。在自淫时期的朱四喜家中贴了十几二十个电影明星画报,朱四喜一次次的“挺着根屌棒子跑马”,将自己青春期的欲望一次次无聊的挥洒出去。

  等到朱四喜和古兰花结婚后,他依然有着性幻想的对象——只不过不再对着中国小姐刘秀嫚有太大的兴趣,他渴望像战士一样充满战斗力,无穷无尽的战斗力。在和古兰花一次次的折腾中,他未能生出孩子,大概是因为没有激情的原因,或者生活总需要一点刺激。于是在王昌远的建议下,四喜学会了SM,这下好了,大儿子来福生了出来。我们揣摩着SM这样物什就如同鸦片,一旦接触便会上瘾,于是更刺激的、更加刺激的就接踵而至。

  这里不由得要探讨一下杨人龙的死去,对着黄色小杂志裸着身体的杨人龙精力耗竭过度而死,这正是证明了手淫是多么危害身体健康的。我想朱四喜与杨人龙的死是有着直接联系的,或许是因为爱看墙上报纸的杨偶尔看着报纸发现了朱的折腾,这激起了杨的兴趣,让他沉迷其中不得自拔。

  那么,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转换过程,朱四喜由整天跑马变成对报纸和文字的兴趣;杨人龙由整天读报变成对跑马的兴趣,彼此的人生形成了一个轮回和错位。朱四喜对杨人龙的死去一直抱着愧疚,直到第二年听闻杨的干儿子新拜了干爹而少校干爹也拜拜了,他的内疚逐渐才转换为思念。此时,朱四喜如同杨人龙附体,总是在梦中人鬼情未了。

  显然,挑水肥养家糊口的朱四喜能够脱颖而出,主要不因为他妻子古兰花的祈祷,而是杨人龙的思念,使他荒废了与古兰花的战斗,从而将大把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中。同时,阅读报纸的社论让朱四喜变得视野开阔,不再满足于现状。朱四喜成为了清洁队员后,趴在古兰花身上做活儿的机会越来越少,长期的夜班,让他们的时间颠倒。当然,在若干年后,朱四喜撞见了老婆古兰花和一个小伙子打情骂俏,不由得吃了一大坛子山西老陈醋,当晚“好些年没动的竹床又开始咿呀作响”。读报纸,让朱四喜知道了世界上还有情杀仇杀,还有情夫小白脸,这让他担心起自己的婚姻生活。

  读报纸的朱四喜开始由家想到了国,由国想到了国难,想到天下太平才有家的太平;读报纸的朱四喜开始写文章,儿子的作业本激起了他表达的欲望。忧国忧民的朱四喜变得一点都不可爱了……

  假如朱四喜不忧国,不写那个文告书,他的生活会是怎么样?张大春的《四喜忧国》,写出了一个普通男人的性经历,由性幻想,到手淫幻想;结婚后,由性亢奋,到SM,到性厌倦……似乎每个男人都将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从自由的跑马,到无忌的征服,到最后居然有一种被贬低、被霸占、被剥夺的感觉。被妻子轻视——妻子信耶稣而不信丈夫;被孩子轻视——孩子说他崇拜的杨人龙是GAY;被王昌远轻视——印文章居然还要收钱;被自己轻视——内心充满着读报读来的罪恶感。于是,他开始忧国,在性上的淡薄和淡忘,让他不得不转移注意力——人嘛,总该有点追求的,不追求肉体,那就追求精神吧。

  我们有无数的假如,让我们回到朱四喜出生后,家里殷实,供他专心学业,他去北平读书,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有志之士,大家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最后进入了另外一支部队,他们不是青天白日,而是红红的五角星,他们从南走到北,又从北走到南,朱四喜带着旗帜回到了北平。解放了,他卸甲归田,他开始新的生活,教书或者当地方干部,娶了村长的女儿做老婆。他的孩子是红旗下的蛋,都将会得到很好的教育。在二十年后,朱四喜写大字报,批判自己,戴上了白纸糊的高帽子,每天在大街上游行……他年轻时候有关于性的一切幻想,都已经破灭,他是一个糟老头子,靠着孩子们悄悄的救济,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有时,他会想起年轻的年轻时候的自己,在竹床上跑马的情形。他不认识杨人龙,也不赞同基督教,他希望哪一天能将五星红旗插到宝岛台湾上去。


文|黑子


[ 本帖最后由 黑子 于 2011-1-13 09: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9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21 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