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方悄

车延高无愧于鲁迅文学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30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过才知道。不过,我的经验是:认识到这点,需要诗歌理念的升华,对有些人言,这无异于挖他祖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一篇毛翰教授博客里转载的文章:

鲁奖交易内幕终被爆料(转载)(2010-11-02 23:32:42)
因网民哗然,质疑者众,中国作协发言人陈崎嵘回击:“如果事情真如以上所述,那么请拿出证据公之于众,看看究竟哪些作品是花钱买的,哪些是跑来的,买奖花了多少钱,都是哪些人送的,哪些人收的。如果连这都说不出来或不敢说,不免要怀疑其动机。对于那些恶意诽谤鲁奖和评委的言论,作协不排除追究其法律责任。”(《京华时报》2010年10月21日)现在,有中国作协内部良心未泯人士爆出三件猛料:

第一件: 就在《文艺报》公布鲁奖入围名单“征求各界意见”之后,有广东省知情人士向中国作协举报:熊育群利用担任广东文学院院长的便利条件,多次邀请彭学明、胡殷红到学院“讲课”,予以丰厚的“讲课费”变相行贿。46岁的彭学明为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副主任,本届鲁奖散文组召集人,几年前以10万元行贿中国作协某官员,从湖南某县调入作协摇身一变成了《民族文学》副主编(副厅级),后被该刊编辑集体轰出,又被派任现职。55岁的老女人胡殷红由一个没有学历的临时工,短短数年就混为中国作协办公厅副主任、作家网主编,在今天的中国作协内呼风唤雨,被称为“中国作协最坏的女人”。这两个人拿了广东文学院多少“讲课费”不得而知,此事却被中国作协书记、本届鲁奖总负责人高洪波压住不查,终于使得熊育群顺利获奖。

第二件: 短篇小说最后一名获奖者陆颖墨是中国人民海军XX部副部长,他的这篇获奖小说原发《解放军文艺》,连该刊的奖都评不上,甚至当时发表都有问题,但他央求编辑说:“只要你能给我发表,我就去运作鲁奖。”他果然就“运作”成功了,据可靠消息说是给某位评委装修了一套房子----呜呼,过去慈喜太后用大清帝国的海军军费建造了颐和园,今天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军军费给鲁奖评委装修房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第三件: 就在本届鲁奖公布的当天,前《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76岁的老作家石英致信中国作协,宣布退出该组织,以示抗议。

此外,鉴于中国作协就是这么一个污浊的名利场,大多数作家都在私下议论: 好好写自己的就是了,现在我们写作跟中国作协的评奖没什么关系,就连整个文学也跟中国作协没有任何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真的应该死亡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转一篇文章,让大家看看。
肖鹰:车延高合法获"鲁奖"更可怕
2010年10月29日 09:50:21  来源: 东方早报
时下,大众舆论质疑高官诗人车延高的诗作《向往温暖》获鲁迅文学奖是“买奖”。公众与鲁奖评委的对立核心在于:车延高的获奖作品《向往温暖》诗集,究竟是“羊羔体”的平庸之作,还是实至名归的鲁奖作品。
《向往温暖》是一部多主题的短诗集,概括讲,主要包括作者的亲情、文化漫想、时政应景和山川游览。 在作者连延高的博客中,针对网友的质疑,他专门贴出的《向往温暖》、《青春被纺车织成线》、《断琴口》、《日子就是江山》和《属于世界的屋脊》可分别作为这些主题的代表。读这些诗,总体的感受是作者的情感空泛多于实感,其所抒发,或者让人似曾相识,或者倍觉牵强造作。包容地讲,作者是有些可称为“有想象力”的意象营造的,但是,这些意象并没有在诗篇中得到生发和深化,更没有形成形神贯通的独属于作者的诗歌境界。比如,作者对月亮和太阳的反复抒写,相互之间就没有开拓升华。《属于世界的屋脊》是作者写西藏观感的,其中的抒发描写,不仅情感淡薄,而且意象陈旧,更严重的是,此诗与诗集中其他多篇诗歌(包括与诗集同名的《向往温暖》)内容、意象和意旨都相互重复。
对于车延高诗歌的症结,舆论多集中于他诗歌语言的“口水化”,指其不过是口头语言的强制分行(“按回车链”)。然而,如果说作为一个爱好诗歌的官员作者,车延高尚有一些诗人的才气的话,他的诗的根本症结就是在于缺少浑厚的诗情和这诗情本身的提炼深化。他写哺育自己成长而耗尽了生命的母亲和嫂子,本当是极富真情而感动人心的;然而,在这些诗中,我们除了读到作者精心营造的几个意象而外,并不能得到多少情感的滋养。把他的亲情诗与上世纪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相比较,我们就知道诗情的高下虚实之别了。如果要以流俗论车延高的诗,其流俗就在于在那些似是而非的高调艳丽的诗语下面,作者未能展示,也未让读者捕捉到其自我的真情怀。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在《向往温暖》中去寻求一位现代诗人应有的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就不仅是刻舟求剑,而且是水中揽月了。
回应公众的质疑,车延高申辩他的作诗与获奖与其官员身份无关,并称做官不能带来诗歌灵感,只有当他从官务退身之后,才能有创作。这就是说,他是官人和诗人两做(两不误)。这种“官诗两做”,实际上是中国官僚文化的传统要义之一。然而,以中国诗歌史论,真正能象车延高这样做到“官诗通吃”的人,绝无仅有。唐之李杜和宋之苏王,都是做过不小的官的,但他们的诗才恰恰不在其官运亨通之时,而总在其遭贬被黜之际。诗与官的矛盾,实际上很可以在中国皇帝的诗才与政绩的反比之中看出。乾隆的政绩非李煜可比,乾隆也正是一个官诗通吃的官员诗人,将帝王诗题写天下。然而,李煜以亡国之君而成天下诗名,乾隆虽然诗题天下,可曾有人以诗人称之?
车延高的诗,是典型的官场诗作,延续的是传统中国官场文化。他吟风诵月,感怀人生,都在浅白的情感层次,在那挥之不去的“官影”下遣词造句。据悉,鲁奖评委会给《向往温暖》的获奖评语是“难得一个坚硬的市纪委书记有如此柔软的诗心”。车延高的诗歌缺少的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应有的内在骨力——这实际上是一切“官诗”的软肋所在。车延高的诗被网友戏称为“羊羔体”,也正根源于网友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的致命的软肋。
也许,在当今“官员诗人”中,车诗以其“柔软”有开新风之功,但它终究脱不了中国官场文化的“附庸风雅”之迹。将国家最高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授予这种“官诗”,无论如何要令国人从根本上另眼看这个国家文学奖的。
近年来鲁迅文学奖丑闻叠出,评委自评自奖已成常态,特别是第四届评奖暴出四名评委“集体获奖”的丑闻以来,早已无公信力可言了。大众舆论质疑《向往温暖》获奖的合法性,怀疑它是“买奖”。但是,如果我们还固执地对鲁迅文学奖抱着残存的最后企望,我倒宁愿《向往温暖》的获奖是“买奖”;否则,我们将面对比“买奖”更可怕的现实:鲁迅文学奖的“腐败”已经走出了“潜规则”时期,进入到它的“合法性”时代。(肖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亚拉索 于 2010-11-3 14:33 发表
我来转一篇文章,让大家看看。
肖鹰:车延高合法获"鲁奖"更可怕
2010年10月29日 09:50:21  来源: 东方早报
时下,大众舆论质疑高官诗人车延高的诗作《向往温暖》获鲁迅文学奖是“买奖”。公众与鲁奖评委的对立 ...



拜读。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10-11-7 10: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7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个人对当今之风尚的观察,这世道已经堕落到没有什么可以值得信任的事理了。而兴乱成败者往往是那些为人父母者。当诗歌与官僚融为一体时,就更加让人生畏和糊涂了。难道就没有比车写的诗更好的诗歌吗?终究是值得怀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7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廖孚嘉 于 2010-11-7 12:09 发表
据我个人对当今之风尚的观察,这世道已经堕落到没有什么可以值得信任的事理了。而兴乱成败者往往是那些为人父母者。当诗歌与官僚融为一体时,就更加让人生畏和糊涂了。难道就没有比车写的诗更好的诗歌吗?终究是值得 ...


——车的诗歌,无论主题、诗艺都没有贡献性,不能说极差,但也不好,我读了他获奖的部分作品,平庸而已。刘家魁先生的诗比他档次高多了,方悄已经提及,我对刘家魁先生的诗歌也发表了一些最初见解,大家可以读读,让诗歌自己说话,历史会给那些小丑们跳梁的机会,但不会给他们左右诗歌的权利。

[ 本帖最后由 薛省堂 于 2010-11-7 12:2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廖孚嘉 于 2010-11-7 12:09 发表
据我个人对当今之风尚的观察,这世道已经堕落到没有什么可以值得信任的事理了。而兴乱成败者往往是那些为人父母者。当诗歌与官僚融为一体时,就更加让人生畏和糊涂了。难道就没有比车写的诗更好的诗歌吗?终究是值得 ...


很有道理,谢谢廖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薛省堂 于 2010-11-7 12:15 发表


——车的诗歌,无论主题、诗艺都没有贡献性,不能说极差,但也不好,我读了他获奖的部分作品,平庸而已。刘家魁先生的诗比他档次高多了,方悄已经提及,我对刘家魁先生的诗歌也发表了一些最初见解,大家可以读读 ...


谢谢薛先生,台州人颇有硬气,柔石是这样,方孝孺是这样(谱书上说那是我的21代祖先,不一定可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8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车延高无愧于鲁迅文学奖”或许是这样,但我认为目前诗坛,面对鲁迅,获得鲁奖人人有愧;面对鲁奖,比车延高无愧的人很多很多。你举出的车诗这样来写:“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泪 ,省着点。你已经遇到一个情感丰富的社会 ,需要泪水打点的事挺多,别透支,要学会细水长流。”
好坏勿论,但这还是诗吗,就是几句散文分行写而已。这种高频回车文字只是确立了分行形式而不能绳之为诗。这几句话还好,因为能读出点意思来。那么那些平淡无味的,或生涩晦暗的分行文字呢,就更失去阅读的基本因子了。十个人有九个把一本杂志都看完了,甚至广告都看了,就不给你读那几行回车文字。诗应该像一项体育运动那样,几乎人人都会,不可能人人成为冠亚季军,但冠亚季军们以及优秀者在做这项运动时,只要喜欢,人人都津津有味地看。只是高频回车而已,还以为在写诗呢!搞成散文或散文诗好不好。
顾城这首诗,也莫论好坏,但它不分行读起来也是诗:   
“在春天, 你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因为。就像水中的落花 就像花上的露水。只有影子懂得,只有风能体会,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还在心花中纷飞…… ”
另外关于李锐说“功劳盖世”和“罪恶滔天”,其实都有些过。四几年还进行过全国大选呢,蒋想让孙科当副总统结果选上了李宗仁。再看看台湾的今天就不会认为“功劳盖世”;目的是好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富强起来,只是无制约权力的体制,权力倾轧和极度膨胀造成了社会性灾难。所以,也不至于“罪恶滔天”。个人成就无法比拟。
拜读该文,文笔很流畅且涉猎广范,语言也很有特点,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4 04: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