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静仔

随笔集(不断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7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悲剧的破灭之结局为什么比童话美好之结局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我以为这涉及到为什么艺术之形式中的悲比乐的境界更高。可以想见的是乐比悲更私人化,那么为什么悲更具“同情”(非私人化)便更具感染力呢?我以为这当于悲剧之情节中去探讨。

这一段,挺深刻的。
思考得很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7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种人这样认为,我喜欢这一作品,而另一个人未必喜欢,审美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没有真的优与劣的区别。那多数人所公认的也仅是多数人的喜好而已。这种人最好否认掉他自己在不同时期文字存在成熟与未成熟的区别,而仅是个人趣味变化而已。也最好说,任何一个孩童的文字也不存在优劣,只需找到合适的读者。

这个,和我的观点不同。
问题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但你确定自己所建的便是罗马?
你真能确定自己是进步了?

文字只是小技,我一直这么认为。可能这个技巧上,有熟练、未熟之分。但其中的思想是平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7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审美有两个自我,兴趣自我与客观自我。在一不成熟的孩童的文章面前,你或许会从孩子的眼光与水平去欣赏而得出优秀的评价,然而除非这孩子是个天才,或文字已经熟练到一定程度,否则你恐怕不会在真正的客观上认为这是件不错的作品。

不要轻视孩子。孩子中,很多人,可以做我们的老师。


而相反,一个历经历史,公认的经典的作品,你或许会认为自己并不喜欢,但绝不会轻易会在客观上认为这是件垃圾作品,除非你够自大。

就我个人而言,不认为有垃圾的文、哲作品。只有我不喜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7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自己的行为依然按照习惯,如对同性恋的态度中依然保持自己的异性恋取向)

关于同性恋的问题。
我认为,这不是对、错的问题。喜欢什么人,都是那人的自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7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自私的否认是公认的,但问题是自私的人并不认为自己自私,而事实的可怕之处又在于,这样的人充斥着人间。

个人观点:自私并没有错。我能够认可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的自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7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中国的思想除了儒道释之间互有攻击外,”

关于这一点,不符合史实。
宋以后,三教融合是主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7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种文章,打着“文以载道”的方式,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达肤浅的思想或作者一时的感触。”

关于这一点。
我认为,没有肤浅的思想。只有自己不认同的思想。
肤浅之说,等于是自我肯定,和否定他人。
也许,自己的思想,在多少人眼里,也是肤浅的思想。

观念不同。
我主张多元化。而静兄认为总有个高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7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学中国哲学(思想)有个毛病,学什么信什么,

这一条,不能这么说。
就我个人体会,很多是反对的。包括佛、道、儒三教典籍的相当一部分。
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好批驳。而更习惯传播其中我认为好的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7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来说,静仔,思考得相当的深入。

尽管,其实很多观点,我是不认同的。但还是相见恨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7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有深邃的思考,赏学了一部分,下次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7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充满哲性与思考的文字读之让人有所悟。

思考是痛苦的,

因为多了一份清醒的沉重,少了一份混沌的轻松。

思考也是快乐的,

因为能挖掘出内心的能量,很持久和深沉。

问好仔仔,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菩提本非树 于 2010-10-7 17:13 发表
有一种人这样认为,我喜欢这一作品,而另一个人未必喜欢,审美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没有真的优与劣的区别。那多数人所公认的也仅是多数人的喜好而已。这种人最好否认掉他自己在不同时期文字存在成熟与未成熟的区别,而 ...


何来思想?诗歌里一定要有思想么?诗歌的核心不是感情么?感情都是真诚的,关键便是文字的表达上,如果表达上有高低,那最终便也有高低。

你说思想平等,那你又如何在上一楼说我思考得深?何来之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菩提本非树 于 2010-10-7 17:15 发表
(即使自己的行为依然按照习惯,如对同性恋的态度中依然保持自己的异性恋取向)

关于同性恋的问题。
我认为,这不是对、错的问题。喜欢什么人,都是那人的自由。


因为这一篇是我针对某篇期刊所作,所以没有具体阐述他的思想,所以引起了你的误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菩提本非树 于 2010-10-7 17:17 发表
对自私的否认是公认的,但问题是自私的人并不认为自己自私,而事实的可怕之处又在于,这样的人充斥着人间。

个人观点:自私并没有错。我能够认可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的自私。


什么叫“私”,其实已经存在于复杂的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如果简单一层意思,就是自利,自利是一种本能我们可以这样说,但一旦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便有可能发展为自私,所以你说的自利与我说的自私是两个层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菩提本非树 于 2010-10-7 17:26 发表
中国人学中国哲学(思想)有个毛病,学什么信什么,

这一条,不能这么说。
就我个人体会,很多是反对的。包括佛、道、儒三教典籍的相当一部分。
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好批驳。而更习惯传播其中我认为好的部分 ...


具体细节自然有所批判,但大体上中国思想是继承式的,就像你自认为要做一个继承者与传承者一样。

而西方哲学不等这个哲学家死亡,马上就有人一锅端地推翻了。所以批判的味道很重。

[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10-10-8 19:1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08: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