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温暖的注视

《红颜诗国<每周诗探讨>第二期》《笑》(结束并总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下午百合 于 2010-8-16 18:40 发表
这首我熟悉,先不点破.这是我欣赏的诗者,她的生命是一篇更美的诗.
或许这种表达现在已经不新鲜了,但在当时却非常难得.它所描摹的女性的美丽并不像古代的仕女画,她有了现代的美感.她是灵动鲜活的,诗者的表达运用了镜头 ...


握手百合!真正的美可以贯穿时空,永不凋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0-8-17 07:14 发表
温暖辛苦了


问好迷雾姐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0-8-17 07:02 发表
我也知道这是谁的诗歌,这诗歌在当时应该是好的.在今天读来,语言确实一般化了,用一般化的语言写出了这样的、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的笑 这笑隐喻着人性的鲜活和美.....可见多麽深厚的功底..她要是生在这个时代,也一定是个 ...


的确如姐姐所说。这首的语言与现在的诗歌的语言比较起来,有很大的差别。这首诗令人喜欢,除了诗歌本身,还有一些诗歌之外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令诗歌丰沛充盈,描摹出了一个动人的笑。这笑浑圆、闪光、明亮、有韵味,富感染力。读了这笑,蒙娜丽莎也会黯淡的。^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灯千寻 于 2010-8-16 15:13 发表
这首诗,无论从形式,还是到语言,还是到内容,都过于陈旧。

当然陈旧并非都不好,比如花样旗袍,我还是喜欢的。不过花样旗袍,好像和旗袍有很大的差距。

我发一个畅议,大家讨论下,为什么这首诗歌在语言上会给我们陈旧感,因为这种感觉我也有,但读下来无论是韵律还是意象的推进,都还是和谐的,那么产生陈旧感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否是因为结构的死板和自白的语言造成的?这首诗歌选得好,大家多探讨。手机打字太辛苦,也无法分段,我就说到这!问好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菩提 于 2010-8-16 14:52 发表

小钰倒是敏锐,诗歌仿佛是无声的电影。留一个遥远的笑让你销魂。呵呵

嗯,如果说一首好的诗歌,应该是有声有色的,即然大家一起学习,我就直话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0-8-17 07:02 发表
我也知道这是谁的诗歌,这诗歌在当时应该是好的.在今天读来,语言确实一般化了,用一般化的语言写出了这样的、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的笑 这笑隐喻着人性的鲜活和美.....可见多麽深厚的功底..她要是生在这个时代,也一定是个 ...

接迷雾的思路.为什么看似一般化的语言传达的东西至今能够打动人心?据我的了解,这是位通古博今,贯穿中西文化的诗人,她的个人修养是极高的.这首看似平淡的小诗背后却有深厚的底蕴.就像大师的画作,寥寥几笔的勾勒却有非凡的神韵,那留白却非空白.
好诗的奥妙恰是在诗歌之外,值得我们思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带有明显的新白话文时期的色彩,有泊来特色也有汉语言特色,之所以美,是因为那个时代它是新的,是鲜活的,是惊喜的;之所以说阵旧,是因在语言发展到当下,它失却了语言陌生化的美感和惊喜。我同意百合的说法:“每个时代观看的方式不同!”
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文字,流传了上千年,今天读来,依然很美(不举例了)。有些文字,过时了就是过时了,勿需要再去附着其它解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灯千寻 于 2010-8-17 12:21 发表
有些文字,流传了上千年,今天读来,依然很美(不举例了)。有些文字,过时了就是过时了,勿需要再去附着其它解说。


同意,说实话,.因为是年轻时崇尚过的名家,那麽有学问,确实让人却步,有点不敢妄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小说作家,写成这样就算不错了。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下午百合 于 2010-8-17 11:03 发表

接迷雾的思路.为什么看似一般化的语言传达的东西至今能够打动人心?据我的了解,这是位通古博今,贯穿中西文化的诗人,她的个人修养是极高的.这首看似平淡的小诗背后却有深厚的底蕴.就像大师的画作,寥寥几笔的勾勒却有 ...


确实,诗人的底蕴是深厚的,这个笑写的绝对有感染力..伴随着视觉上的冲击而产生着从混杂的生活世界中抽象出来的那种的阅读效果..语言的一般化套路不是她的错,一般化只是在以今天的语义资源\话语立场和体验为支撑点而感觉到的..当时正是白话文刚刚兴起的时代,写成这样已经是难得一种拓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阅读和观看都是当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凤凰卫视许子东、陈丹青、窦文涛关于新白话的一次对话,许子东是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陈丹青是中国画家,文艺评论家。我从不迷信专家,但却很欣赏他们的观点,虽然简单的二十多分钟不能全面概括中国这场浩浩荡荡的新白话运动,但大家听一下,也可能会有所裨益。
http://phtv.ifeng.com/program/qq ... _1649_1132048.shtml
“新白话文的历史之殇:没找到文化的支撑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畅议居然没人理,亏我用手机打得那样辛苦。这首在语言上的缺陷大家都看到了,也知道原因(白话文刚刚起步阶段),那我们可以将语言进行对比分析。来找出现代语言的进步之处。大家更可以尝试用现代语言将诗歌进行重新架构,这样让大家来对比评判,以更清晰地看到进步。我们的目的不是推崇作者,我们的目的是推进诗歌,学习诗歌,改进诗歌。这首诗歌优缺点分明,我们不是去攻击或者赞赏作者的文学修养,而是去攻击或赞赏此诗歌的文学和美学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菩提 于 2010-8-17 14:08 发表
我的畅议居然没人理,亏我用手机打得那样辛苦。这首在语言上的缺陷大家都看到了,也知道原因(白话文刚刚起步阶段),那我们可以将语言进行对比分析。来找出现代语言的进步之处。大家更可以尝试用现代语言将诗歌进行重 ...


手机?我可没接到哈!
没人理,你自己理自己,我来推波助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1 03: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