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木芙蓉

诗歌报2010年隆重推出【散文诗T型台】第四期主题:家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0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 绿色的梦》

【散文T型台】第四期【家乡】:《绿色的梦》
六月的山村,山坡一片碧绿。翠鸟的歌声,铺成回家的路。当村口守望的白发映入眼帘,心终于找到了温馨的归宿。
一场滂沱的雨,伴随一路,抵达母亲的肩头。
安静的院落,喧哗着西红柿、茄子、辣椒开花的声响。
在雨过天晴,饭香胃足的晌午,疲倦入梦。没有污染,是一个着彩的童话世界。
踏实枕着土炕的沉稳。
墙壁上年画里的童子,抖落时日的尘土,骑着一条鱼走了下来。嫩嫩的小手,拍打漂泊的尘埃。
一溪暖暖的目光,抚慰着一个个伤口
……
我睁开眼,一朵康乃馨绽放着笑容。
我真不想起来,再闭上眼,重温一下那梦里的童真与欢悦。然而,一切都无影无踪。
心,惆怅且微痛着。
我翻转身,匍匐在凉爽的炕上,喝一碗母亲端来的甘甜,心清气爽。
打开笔记本,插好电源,一段心情文字进入网络……
2010-6-10

[ 本帖最后由 翠影红霞 于 2010-6-23 11: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红霞参赛,单贴交流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1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挂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2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木木版主辛苦了,犒劳一个:
红烧狮子头(委屈一下,图片上传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笔城 于 2010-6-12 13:59 发表
木木版主辛苦了,犒劳一个:
红烧狮子头(委屈一下,图片上传不了)

哈哈,好像我们浙江税校来滴人一样,那时候我们都吃食堂的湖州特产“狮子头”,谢谢哈
笔城头像很有艺术家气质,大概诗人本就有文艺情节,真是不容易,慰问木芙蓉是这个家伙的荣幸哦,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4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诗友,端午节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5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北方,我的大平原

◎北方以北,以一朵花的姿势迎接春天

收起影子,打开光洁、明亮的花瓣。我的春天不用更多的词语赘述。
简单没有什么不好,比如温暖,比如爱。
站在离天空更近的地方,风比月光还轻。
卸去没有光泽的灰。三月的雨水也是火焰,轻易点起大地的灯盏。
北方以北,我的大平原。割舍对雪花的眷恋,露出黝黑的肌肤。
古老的夕光中,土地的辽阔与深远,一直都让流落他乡的人——
心怀敬畏

◎谁的春天,都可以有传说

疯跑的小草,不停地把蘑菇小房子搬来搬去,偶尔露出一小截旧年的思念。
你的羊群追赶着天边的云,此起彼伏。比远方更远。
小马驹驮着远处的炊烟,牧歌悠扬。
大平原的春天,来的不早也不晚,自由来去的风,
拉扯着黑土地内心的苍茫。
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人,蹲下身子,亲近这熟悉而陌生的泥土。
古朴的乡音中,一种破土的力量,以其特有的醇厚与绵软,强有力地穿过——
空空的脊背

◎我的北方,我的大平原

风把一粒草籽扔过来,落进你怀里时,哭声惊动了雪地上的月光。
于是,天边出现一抹微红,梅花落了。天渐暖。
大豆,谷子,玉米,高粱。一点一点儿长出青春模样。
莹亮的绿宝石,向下,再向下,无悔地镶成大平原上不落的星辰。
朝着一个传说不停地走,广袤的世界,漫山遍野地绿。
只要脚上还沾着泥土,生命就在苍茫的旷野中,真实而坦然的存在。
我确定,随一阵风来,决不会——
再随一阵风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7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滔滔汉江水    巍巍秦岭人


滔滔汉江,曲折回环三千年的秦楚文化。
巍巍秦岭,俯视历史英雄人物横刀跃马的风流。

时光的午后,我是走出森林的王,百兽为我开道。
驾一叶轻舟,从汉江源头踏浪而来。
驰出时间的包围,是一个炎热的下午。
旷野一片苍凉,老树的枯枝摇曳着大地,古老的枝,黄的发硬,如针一样刺痛了我的想象。


想像是历史的丰碑。
站在秦岭高处,智慧随群山绵延。
仰望蓝天,历史为镜。
天地间,我的模样逐步变小,最后化作一个黑点,和一辆拖拉机一起播种乡间的色彩。
树上的落叶纷纷,让天空上的几只飞蚂蚁找到了灵魂的化身。

汉江有源,我们有根。
汉水的儿子,源头活水是幸福的根。
我坚信,幸福是人注定的,是属于勇敢者的。
做勇敢的人,要像巴山深处的树,勇于向山探寻阳光和真理,要像鹰,每一次俯冲,盘旋,都能激发生命的潜能。
森林深处,是汉江的源头。巍巍巴山,波涛暗藏。

山路扶遥直上,直插五彩的云层。
一颗颗领略大自然的雄心,让秦岭更巍峨。
探寻者的足迹,向大山深处延伸着,让原始森林不再神秘。
越来越多的兽,平添山的野性,大地的灵魂。

汉江天高云淡,轻舟化作征程。
拥抱碧海青天,放飞小鸟伊人。
山色征服了我们,我们征服了高入云端的山,征服波涛澎湃的河。
快乐在山水中,一时间走不出八百里秦川。
醒来是历史的诗章,叙述着无数英雄横刀跃马的风流。

汉江是美好的源头。巴山是幸福的脊梁。
信念是山,在一座山与另一座山连绵的地方,是我们的村庄,传说每一个村庄都住着神仙。
心愿是水,雨是森林妈妈骄傲的灵魂。
在山水相连的地方,住着幸福人家,住着相亲相爱的日子。

滔滔汉江,为时代歌唱。巍巍秦岭,屹立着不老的信仰。
一条蛇,从草丛中抽身的时间,山路凝固在历史的画面。
风踩着叶子们走出时间的包围。云竖起乌黑的头发,老树簌簌地叫着,表达对文明进程的担心。
雨说来就来了。有快有慢有强有弱。
那就快而强吧!天空注满雨的声音,汉江有了历史中的汹涌澎湃。

时代的风来了。天空中,塑料袋在奔跑。
时代的雨来了。小河里,浊流在嚎叫。
时代的阳光来了,秦巴山上,鹰聪明的迂回,狼凶狠的捕食,小鸟在愉快的歌唱。
让文明的花朵和勤劳的山民联合起来,征服城市里的灰烬。

听汉江滔滔,看秦岭巍峨。
汉江上一草一木都是熟悉的,可爱的。绵延的秦巴山下面,每一个村庄都是亲切的。

追寻历史,汉水文化有源源流长的文明岁月。展望未来,巍峨屹立着中华的坚韧和刚强。
那就让滔滔汉江水蜿蜒出绿色文明的长廊。
那就让巍巍秦岭人开拓出劳动者的诗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文T型台】第四期【家乡】:《我家的枣园》

   我家的后院是一个枣园,一亩大小,有几十棵大小不等,粗细不均的枣树。夏天,园子里绿意盎然。秋天,万千颗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枣子,高高地挂在小椭圆形的枣叶中间,玛瑙般的晶莹。红枣绿叶,着实迷人。冬天,枣树枝如铁,干如铜,硬骨铮铮。
   我们家的枣儿个儿大,在发红到全红的时候,最甜最脆,拿出去卖,都是好价钱。母亲一大早就起来,在园子里忙着摘枣儿。枣枝上有好多刺,不小心会扎破手。母亲小心翼翼地摘了满满两筐,拿一根扁担,挑着枣儿到火车站去卖。那天我跟着母亲,整整走了五里路。一路上,母亲不停地换着肩膀挑,实在走不动了才放下担子歇歇脚。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个地方放下担子,母亲就高声叫卖:“红枣——又甜又脆的红枣——”不一会儿,就围来好多人。“给我称三斤”,“我五斤”,母亲一边说,“尝尝,好吃,好吃”,一边给人们称枣。不知不觉,一筐枣儿卖完了。中午,母亲怕我饿着,就用卖枣的钱给我买了一个饼子。那个饼子黄澄澄,油涔涔,吃在嘴里又酥又香,至今难忘。
   等到枣儿全身变红的时候,母亲一定会拿个盆儿来到枣树下,把枣枝钩下来,然后挑个儿大,完好无损且硬铮铮的枣子一颗一颗地摘下来,洗净,凉干,再用酒拌,然后装坛,密封坛口。一周以后(或更长时间),母亲打开坛口,一股酒香扑鼻而来。这时候,我们几个孩子便迫不及待地围在母亲身边,伸出小手,等着母亲发酒枣。我把一个枣儿放在嘴里,咬了一口,“喷”的一声,那绵,那香,那甜,才叫个醉人哩。
    园子里最忙的时候也就是打枣的季节。“七月十五花红枣,八月十五乱打枣。”现代诗人李瑛在《枣林村集》诗中也说:“七月红圈,八月落竿,看门前场院,红枣落个满。”每逢这时候,我们家最是热闹。母亲叫一些能上树的本家年轻人来帮忙打枣,还会把亲戚叫来帮捡枣。后生们三脚两脚就窜上枣树,抡起枣竿照着枣子密集的地方噼里啪啦一阵乱打,接着无数的枣子和着枣叶纷纷下落,似一场暴雨哗哗地袭击地面,那阵容实在壮观。等枣儿打得差不多了,女人孩子们便拿者篮子等盛具来捡枣儿。地面上红绿相间,厚厚的一层,仿佛一张大地毯。我提着小竹篮和大家一起蹲在地上一颗一颗地捡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东家长西家短地聊着,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欢快的笑声。而枣子就在这欢声笑语中被你一篮我一筐地集合到了“大本营”。枣儿捡完了,母亲会给来的人每人拿一大袋子红枣。亲戚本家背着红枣高高兴兴地走了,母亲看着堆成小山似的枣儿更是高兴得跟孩子一般。
   刚从树上打下来的枣子是不能直接贮藏的,需要晾晒。随着枣儿的下落,母亲便不停地忙碌着。前院、后院,房檐上、窗台上、房顶上全是红红的枣儿,到处喜气洋洋。这时最需要明媚的阳光,翻晒一定要及时;否则,枣儿会烂掉。一场大雨来临,全家手忙脚乱:房上的枣儿要弄下来放在屋子里,房檐上的枣儿要拿塑料布苫住。母亲一边忙碌,一边指挥,还不忘叮嘱我们上下房要小心。        
   我家的枣核小皮薄,肉厚而甜,果肉青黄,能拉出缕缕晶莹的细丝。小时侯,放学归来,我们就抓一把红枣来吃。冬天夜长,饿了,母亲就会端来一小盆红枣给我们充饥。红枣除直接进食外,母亲还给我们加工成枣泥、枣茶、枣汁、枣罐头、枣窝窝等。我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枣儿,尤其是在那个衣不丰,食不足的动乱年代。
   一九七二年赶上大旱,那一年我十岁。我们家从生产队里分回来的粮食少得可怜,不够我们吃一年的,因此我们就得吃麸皮窝窝。麸皮窝窝又涩又硬,实在难以下咽,母亲就从瓮子里挖出一升枣儿来,放在锅里煮,煮熟后一颗一颗地剥开,去掉核,捣成枣泥,然后和在麸皮里面。这样蒸出来的窝窝就好吃多了,现在想来都是甜甜的。
  我爱我家的枣园,我爱枣园的甜枣儿,它是我的美好童年。

[ 本帖最后由 张文 于 2010-6-23 11: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6-13 00:11 发表

哈哈,好像我们浙江税校来滴人一样,那时候我们都吃食堂的湖州特产“狮子头”,谢谢哈
笔城头像很有艺术家气质,大概诗人本就有文艺情节,真是不容易,慰问木芙蓉是这个家伙的荣幸哦,远握!!

清空文字,  懒懒洋洋, 改天再来你这里鼓捣两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喾~胡黎明、张文,感谢参与赛事,此次散文诗T型台精彩之极,无法想象,多靠大家支持了。单贴互相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笔城 于 2010-6-18 16:28 发表

清空文字,  懒懒洋洋, 改天再来你这里鼓捣两下.

欢迎啊,鼓捣这样一说才叫那个轻松,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4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文T型台】第四期【家乡】:红岩寺淡忆

红岩寺淡忆

1.红岩寺的传说

红岩寺像一片安静的荷叶躺在群山之中。红红的悬崖恰如荷花一点红 。
没有传说,我问过父亲,父亲问过爷爷。一辈一辈溯流追源。神秘的追问,一点模糊,一丝朦胧。
我挽着清风,采撷白云。神往可以有些古老的故事。没有 ,历史的阵痛也许被时间给忽略了 。
直到有一天,我长大、我离家、我渐老。传说就有了。一直在心中无限制堆垒叠加,重心被乡愁和思念占据。
有一种传说,不用梳理,也来不及梳理,我就踉跄在回归的河流。

2.土坷垃会说话

牛羊放在山坡,我看书、唱歌、拾柴禾。我不怕牛羊跑掉。四狗放丢了牛羊回家总挨打。
石榴少了几个,妈妈责怪我。第二天我把双犬儿拉到我妈面前,他承认是他偷偷摘的。
老黄说他晚上睡在瓜地里,孩子都不敢去偷他的瓜。他的瓜还是被我弄到手了。
这是我心中的秘密,后来我告诉那些小伙伴们了:土坷垃会说话 。
牛羊跑了,我顺着脚迹追。四狗后来再也没有挨打。
我看了石榴树树下脚印的大小,知道了答案。双犬儿脸害羞地红了。
老黄只是装模作样弄了个席子放那里,翻过的地垄是新鲜的,没有脚印。后来村里有了一群偷瓜果的孩子。
多年过去了,我怀念那些日子,多想睡在土坷垃上,听听声音。

3.溪边洗衣服的姐姐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有了朦胧的情愫。我喜欢坐在小溪边。
村里比我大的姑娘,我都叫姐姐,叫得亲甜。姐姐笑得明媚娇艳。
我喜欢看姐姐那圆润如鹅卵石般的膝盖,喜欢看姐姐那圆润如青葱般的手臂;
喜欢看姐姐迷乱的发梢已浸入水中随波轻漾,更喜欢看姐姐俯身在石头上搓衣服时晃动的轻盈身姿。
朦胧的年代,朦胧的心思,朦胧的秘密。
如今的红岩寺,再也没有女孩枯守乡下了。溪边风景如水东游不还。

4.红岩寺的春天

2006年的冬天,是我所知道的红岩寺的春天。
我回家了,四狗回家了,双犬儿回家了......很多都在这个冬天回家了。
刚到村口,就看见很多人等在那里。就像在等待失去多年的记忆。
父母和别家的归人热烈的打招呼。我就跟别家的父母兴奋地攀谈着。
红岩寺的雪,纷纷扬扬。但,郭大爷说不冷,像春天。郭大爷是个孤寡人,我们小一辈去看他。
是的,心里的四季不为自然迁徙。只是,我们近几年又没有归家。

5.我在异乡写着家乡

家乡有蜂蜜,太甜吃了伤胃。此时有回忆,太浓品着伤心。
有没有哪位打马而过的客。请捎来炊烟,给我。请捎来酒香,给我。
我在南方海边,看着白云爬上岸,就像看到一群羊爬在红岩寺的崖上,只是无力挥鞭。
房子在变大,人住得少了。饭菜更丰富了,吃得人少了。我和家乡一同陷入凄凉。
家乡是一口井,我愿是一头被记忆牵着的牛。

2010-6-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晓隐支持,希望迟来者的爱会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4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



清晨有人群经过窗前,有旌旗穿越的声音
很久以后,没有回声。我把整个梦捧在脸上,努力寻找旌旗的线索,仿佛
唢呐和努力呼喊的虫鸣在渐渐远去。是那方娶奶奶的花轿经过我吗?它经过
每一个夏季,经过我的每一个梦,总在更远的地方响起,而我比更远还远。我
站立于家乡之外的荒原,我们彼此没有声音。哦,奶奶。

我娶了一个美丽的外乡人,她却更喜欢老宅的宁静。“我总是听见另一种声音
在对我说话”,她常对我这么说。
哦,这苍老的庭院之中有一个老故事,它一直在努力述说,叔伯们走进这个故事
去了更远的地方。堂妹生了一群孩子站立在这些声音之上,他们把栅栏围得那么结实
然后,他们坐飞机去了更陌生的地方。

我们之间亲爱着,我们都说:清晨有人群经过窗前,有旌旗穿越的声音。

[ 本帖最后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0-6-25 16: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22: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