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俞昌雄

《中途》及其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堰鹤、逼割、风雨诸位好!

九十年代中期,我相信韩东的那句话“诗到语言为止”,因为那时我只能看到诗歌的外壳,无从得知那些高于语言的意义指向和精神实体。到了2000年前后,有一段时间,我突然看到了隐藏于事物背后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由此我产生了诗写的恐惧,因为我看到了那些容易被常人忽略的东西,但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到了2005年左右,我已经允许自己相信,语言的存在不是唯一的,只有隶属于个体的情感和他对世界的认知才具有排他性,而在这种情境下,语言似乎成了不可或缺的道具,但若仅有语言,诗歌却是无效的。到了2008年,我在朋友处读到印度诗人默罕尼德一首关于“镜子”的诗,我突然间恍然大悟,诗人和语言永远都处于同样的历险中,语言定有它想去并且必须去的地方,诗人也是,唯一不同的是,语言必须得到牵引,而诗人却依赖于天命。从2008年到现在,我对诗歌一直抱着谨慎的态度,对语言也是,因为我常常担心,我说出的并不是我真正看到的,一旦它们行成诗行,很多东西被固定下来,在一定的秩序一定的背景一定的眼界中,它代表的不是大多数,不是真理的一部分,那样我会难过的。说了这些,仅仅代表我一个人粗浅而真实的看法,也许,再过若干年,我对诗歌及诗歌写作乃至它们与世间个体的关系还将发生改变,但至少,至少在今天,我以为,我和你们仍处于历险中,所以不要轻易说话,在你尚未看见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家园敞开一扇高大的门
可以装下余生,宛如中途偶遇的鸟
独守食粮,间或谈起更薄的雪

她是这世上唯一让我摸到疼痛的人

日夜,她只攥着一种心跳
不停地唤我:从生到死,由死复生

你是否愿意伏于尘埃,等那最后的救赎
从一首诗的结尾开始,一一取下面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俞昌雄 于 2010-4-9 09:42 发表
谢谢兄的阅读!看样子给你寄老汤的作品集还是对的,呵呵……

我的还未收到啊俞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俞昌雄 于 2010-4-9 10:00 发表
谢谢兄的阅读!我个人以为,诗歌不是用来探讨语言技巧的,而是用来证实人的关系:与物、与自然、与隐秘的第三方……

很欣赏这种说法,但语言的亮点也一定要,要吸引住读者,第一是语言,才次而到内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逼割与堰鹤有的一对,两位俱敏慧,热心,有自己的见解,且精力过人.逼割也来加盟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俞昌雄 于 2010-4-10 10:16 发表
九十年代中期,我相信韩东的那句话“诗到语言为止”,因为那时我只能看到诗歌的外壳,无从得知那些高于语言的意义指向和精神实体。到了2000年前后,有一段时间,我突然看到了隐藏于事物背后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由此我 ...

很受教,一直从你的诗观和评论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一次都能读到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必须得到牵引,而诗人却依赖于天命

越读的多,越没有话说,只有学习.问候.
很多次上来,读完,一语不发.诗歌在讲究情绪和气场,两点都不好,惟有静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俞昌雄 的帖子

谢谢俞老师。
就诗歌的深刻而言,当然是思想,以及老师诗中所涉及到的价值观念等诸多可以由诗歌驾驭的体系。我之前阅读诗歌常常容易陶醉的就是诗歌的语言和情境带给我的美感,但自几年前断续地在一些诗歌论坛做编辑版主后,接触到了一些如您和易清川老师这样的诗歌写作的大家,读到了一些其实现在读起来仍然觉得有些高深莫测的诗歌并努力体会诗歌的内蕴,开始感觉自己最初对诗歌的认识必须要改变,思想性已经越来越多地潜入诗歌成为诗歌发展甚至推动文学进步的基石.从这个时候起,我在自己的诗歌写作中不再以诗歌形式和语言的美感为唯一目的,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在诗歌中加入一些对世事的感悟和认知.当然还是很肤浅的,有时候读你们的诗歌感觉自己很幼稚.我只所以现在仍然把语言意境和情感作为自己诗歌写作的坚持就是因为我仍然还在诗歌写作的最初阶段,还没有到达甚至完全没有能力到达你如上所说的那种境界.但我现在对诗歌毕恭毕敬,因为前几天在和易清川老师的一次对话中他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或许让我终生难忘:风雨,对诗歌来说,我们报以虔诚.一位已经成功的诗人仍然对诗歌深怀敬意,我因何要游戏诗歌呢?这与您上面的一席长谈异曲同工.所以,再次谢谢老师,读您的诗歌,胜读十年;读您的心得,更如暗夜获烛!风雨之前谦卑为人为诗,今后也必定亦步亦趋,向诗歌走去.
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墨家好!

我以为,语言是否吸引读者其核心元素是表达的准确性,对语言进行多重修饰或解除语言本身具有的意义都仅仅意味着一种手段的存在,它不是诗写的目的。也可以这么理解,语言是一面高于现实的镜子,诗写者从中看到了什么、说出了什么那就因人而异了。另外,提及汤的诗集的事,我给你一个汤的电话,你直接向他要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4-9 10:59 发表

争论和探讨,不以对错界定,或者,没有对错是非。
绝对的对错和是非都是对某种客观存在的颠倒。
争论和探讨是有益的,反而万马齐喑是悲哀的。
我的观点。
问好!

如同每个民族的信仰都没有错,人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一样,重要的是吸收兼容完善自我。诗也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艾青在《诗论》中对意象进行诗意的描绘:“意象:翻飞在花丛,在草间,在泥沙的浅黄的路上,在静寂而又炎热的阳光中……它是蝴蝶——当它终于被捉住,而拍动翅膀之后,真实的形体与璀璨的颜色,伏贴在雪白的纸上。”这段话告诉我们:意象是诗人感觉到并写入诗中的具体事物。台湾诗人余光中在《论意象》中也给意象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意象,即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可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假如意象无所指,那和人没有灵魂一样的道理。
借楼主的地盘只是谈意象与诗。与本诗无关。呵呵,以免误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心灵散步者 的帖子

余光中的〈论意象〉读过,意象派的诗歌一直在读。艾青的还真没拜读。
问好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4-10 12:14 发表
余光中的〈论意象〉读过,意象派的诗歌一直在读。艾青的还真没拜读。
问好心灵!

谢谢如磬。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个好。叙述自如,沉稳而有力。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匪石 于 2010-4-10 12:28 发表
这几个好。叙述自如,沉稳而有力。推荐。

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20 20: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