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胡济卫

揭开诺贝尔文学奖的面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7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人很有修养、很谦和、很有礼貌,但完全不能说明他们会欣然接受中国人的许多传统理念,你看看北欧人的眼神,看看欧洲老太太神情,你会明白的更多一些。
不可否认,他们对现在的中国有些吃惊。

[ 本帖最后由 阿胡子 于 2009-12-17 22:2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胡子 于 2009-12-17 22:19 发表


我接触的老外不会比你少,你说的是日本人!欧洲人骨子里有一种优越感,美国华人很难真正全方位地融入到白人社会。


你说的很对,白种人确实比较自恋。唯一的办法就是打败他们。

打败他们首先要承认自己的落后。其实每年的文学奖,和平奖都有争议。没办法的事。

高中的时候买过一本诺贝尔文学奖诗选。说实话,写的真的不咋地。

但是科学技术类一般都是实实在在的成就在那里放着,这个不服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贝多芬 于 2009-12-17 22:16 发表


又是错错错。。袁隆平搞转基因对人类没多少贡献。。呵呵。。他才是真正的政治产物。。


这个又是老贝大错特错:举例,非洲一直面临饥饿问题,非洲也有长期栽培水稻的历史,他们的水稻产量一年一亩才200多久斤(我亲眼看到过)。中国人带上袁隆平的种子及栽培技术,一亩地一年种二季,每季每亩1000斤左右,一亩地产量增加了近十倍!非洲人把中国的农业专家差不多看作‘神’了。
人类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吃饭!中国的袁隆平为世界的粮食增产的贡献,要比其他诺贝尔奖为人类的贡献大的多。

中国人该客观的时候要客观,该自豪的地方要自豪!

[ 本帖最后由 阿胡子 于 2009-12-17 22: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贝,我们这样讨论多好,不伤和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本家胡济卫的一些文字,常常给人带来思考,这才是行文的真正意义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我要说明一下。说袁隆平顶100个诺奖是荒谬的。

从科学上袁隆平的贡献和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获得者的贡献不能比较,不一个层次上的。

当然袁隆平对解决亚非拉人民的吃饭问题贡献不可否认(事实上袁隆平只是科学团队的一个代表)

但是他只是个应用科学家,诺贝尔奖只颁给理论科学家。

如果真的论贡献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家顶10000个袁隆平。因为搞应用的人多了去了。

能理论上有突破的人,都是天才级别的,凤毛麟角。才是诺贝尔奖的宠儿。

这也是国人一直不明白的问题,动不动就嚷什么什么成果够获诺贝尔科学奖。

事实上中国目前还没有能拿上台面的成果可以沾上诺贝尔奖的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我说袁隆平是政治工具呢?很多人可能不理解。
事实上中国压根不缺粮食。就算封建时代只要没有大的天灾,战争也不缺粮食。
袁隆平每演讲必说,1960年粮食不够吃,饿死多少人。把人祸推到天灾上。自然博得了某些人的欢心。这是我最反感他的原因。
1960年饿死人最多的地方河南,安徽,都是粮食大丰收。一边粮仓里粮食烂掉,一边人吃人。这是因为没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导致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贝多芬 于 2009-12-17 23:06 发表
这个我要说明一下。说袁隆平顶100个诺奖是荒谬的。

从科学上袁隆平的贡献和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获得者的贡献不能比较,不一个层次上的。

当然袁隆平对解决亚非拉人民的吃饭问题贡献不可否认(事实上袁隆平只是科学团队的一个代表)

但是他只是个应用科学家,诺贝尔奖只颁给理论科学家。

如果真的论贡献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家顶10000个袁隆平。因为搞应用的人多了去了。

能理论上有突破的人,都是天才级别的,凤毛麟角。才是诺贝尔奖的宠儿。

这也是国人一直不明白的问题,动不动就嚷什么什么成果够获诺贝尔科学奖。

事实上中国目前还没有能拿上台面的成果可以沾上诺贝尔奖的边。


你这个观点,表面上看是有些道理的。

的确,诺贝尔科学奖是奖给在科学理论上有特出贡献的科学家,而且有学科专业的划分,并且还没有农业科学这一专业领域。

至于把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研究,划分所谓层次的观点是非常可笑的。老贝觉得应用科学研究要比理论科学研究层次要低,这更加近乎荒唐!

其实,应用科学研究和理论科学研究完全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亲密无间、缺一不可,绝无高低贵贱之分。实际上,任何国家的应用科学研究队伍要比理论科学研究队伍

庞大,并且科研经费的开支也不是同一数量级。很简单,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

老贝若觉得,应用科学研究专家没有理论科学研究专家聪明,那是要被二方的科学家笑掉大牙的。

客观地说,中国理论科学研究没有应用科学研究那么受重视,虽显悲哀短见,却也是国情使然。所以,理论科学研究水平大不如人家,诺贝尔得奖自然就少。但这也不能说明诺

贝尔奖的评选,是非常公平公正的、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评选的奖项。

说实话,他属于欧美,或至少非常偏向欧美。这或许他们自己也承认。

[ 本帖最后由 阿胡子 于 2009-12-17 23: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说了。。越说扯的越远

[ 本帖最后由 贝多芬 于 2009-12-18 00: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贝多芬 于 2009-12-17 23:20 发表
为什么我说袁隆平是政治工具呢?很多人可能不理解。
事实上中国压根不缺粮食。就算封建时代只要没有大的天灾,战争也不缺粮食。
袁隆平每演讲必说,1960年粮食不够吃,饿死多少人。把人祸推到天灾上。自然博得了某些人的欢心。这是我最反感他的原因。
1960年饿死人最多的地方河南,安徽,都是粮食大丰收。一边粮仓里粮食烂掉,一边人吃人。这是因为没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导致的吗?


老贝家现在不缺粮食,这我是承认的,否则,今晚因为饿肚子你就不会在这里聊天了。但你说你爸爸、你爷爷、你太爷爷、你太太爷爷。。。。。,都不缺过粮食,都没挨过

饿,那他们可能会站起来训你一顿的。

60年代中国饿死几千万人(别怕,这有官方依据),当然是人祸!粮食也很少烂掉,是出口了,半卖半送给亚非拉人民吃了。这个罪跟袁隆平完全无关,或则说让袁隆平向世界高

呼‘那是人祸’是稍显要求太高的!他因为在那个时代也饿昏过几次,这应该是他在一个小地方,下决心搞粮食研究的重要因素吧。

世界性的粮食短缺,这是妇孺皆知的事实,你不能你天天吃饱,就觉得人家不饿,就觉得老祖宗没挨过饿。这是个错误观点,要醒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知道石阶上还有几亿人吃不饱,
粮食短缺确实是个问题,
同时也说明杂交水稻解决不了粮食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睡觉了。。讨论不出结果的。。各有各的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讨论讨论,没有坏处,不过不早了。该休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贝多芬 于 2009-12-17 23:58 发表
农业科学?事实上中科院至今没有承认袁隆平的科学家身份。杂交其实是个体力活,没多少科学含量。
至于贡献我也不清楚,反正以前查的资料 杂交水稻占全球水稻产量的2%,全球一共好像有3个国家在种。
任何种子都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和一些营养物质。

产量高就要牺牲质量。估计只能给吃不饱的人吃。

理论和应用当然有区别。

诺贝尔奖会颁给发现原子,裂变,原子弹原理的人,但是不会颁给造原子弹的人吧。难道给中国的什么“两弹一星”都颁个诺贝尔奖?(确实有国人这么觉得,而且不少)


这个观点,明天再说说

[ 本帖最后由 阿胡子 于 2009-12-18 00: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8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贝多芬 于 2009-12-18 00:04 发表
我也知道石阶上还有几亿人吃不饱,
粮食短缺确实是个问题,
同时也说明杂交水稻解决不了粮食问题。

这个论点明天再说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11: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