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妙妙

《赏读》 (十九)新本格小说——《向日葵不开的夏天》127 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卡夫卡和他的孤独三部曲

孤独与恐惧,表现了荒诞世界和异化主题,这就是卡夫卡。在思想上卡夫卡是接受了存在主义的学说,反映的却是世纪末的情绪。《城堡》、《美国》、《诉讼》被称为卡夫卡“孤独三部曲”。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那年的7月3日他出生于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的布拉格一个犹太家庭。父亲的专横强暴和母亲的忧郁好幻想,使他从小养成了孤独内向的性格。
卡夫卡一生憧憬着爱情和婚姻,可他三次订婚三次解除了婚约,一生没有成家,寂寞和不得意让他孤独、苦闷、抑郁,为此他的手杖上刻下了:“一切障碍都能够摧毁我。”
尽管社会因素、时代因素、民族因素、个人及家庭因素造成了卡夫卡的孤独脆弱、悲观自弃,但另一方面也成就了他的表现主义代表作家和现代派小说鼻祖的地位。
《美国》原名《生死不明的人》,主人公卡尔16岁那年受到35岁女仆的引诱而与其生了孩子,被富豪父亲赶出家门后流落美国。这部小说描绘了卡尔的流浪经历,小说以卡尔的死结束全篇,揭示了西方社会人的生存状态。
《诉讼》又译《审判》,叙述了银行襄理约瑟夫·K的悲惨故事。K在他30岁生日的早晨,躺在床上却突然被法院宣布逮捕。尽管K对自己没有犯罪充满信心,但当“法”的邪恶之手伸向他时,就不管你是否有罪了。最后K还是被稀里糊涂的驾到了一个荒凉的采石场,孤立无援地被屠夫像杀狗样地处死了。
这部小说,画面荒诞,支离破碎;描写抽象,象征色彩浓厚;始终充满了主人公的心里活动、主观感受,使人体验到一种说不出的忧郁感、灾难感和压迫感。这部小说标志了“卡夫卡的形式”。
K在诉讼中一直怀着对资产阶级现存法律的幻想,一心想求得还虚假以真实的目的,他想澄清自己莫须有的罪名,目的没有达成却被像狗似地处死,难怪他要在临死前哀叹:世上有真理,但真理可望不可即。
这种怪诞、象征在《城堡》中更表现了“卡夫卡式”的小说典型特征。《城堡》中的K只想在村子落个户口,却耗尽了他毕生的精力!这个孤独的K在经历了踏雪的长途跋涉后,只为了要在半夜抵达的一个穷村落有个立身地,无论K如何千方百计想办法都无济于事,直到K与这个象征官方机构的城堡彻底地断绝了联系。
现代人的困惑早在卡夫卡的时代就有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让人们在卡夫卡小说中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卡夫卡作品的字里行间都在抗议,又在悲叹“真理在哪里?”以至于他说:“目标只有一个,道路却无一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们的BBS回贴:

雨儿:对于卡夫卡不甚了解,只记得我魔鬼GG和北溟斑主在文字中都有提到过他。读妙妙的文字就是一种学习,谢谢妙妙:)~~

halidae:我也没读过,进来学习了,问姐姐好。
 雨儿做的图片好漂亮!!

禾木:卡夫卡那情绪化又极富逻辑异常的想象力很值得我们去思索……

一江秋水:我喜欢他的很有灵性和哲思的语言!他的文字散发着理性的光辉!
谢谢妙妙使我想起了他和他的故事以及他思想的灵光!
问好

骑瘸马的行者:知道一点,是妙妙说的这么回事。很好!超时代的思想者都会为他所在的时代冷落和遗弃!这种例子太多了。但愿我没有这么幸福或这么悲惨(开个玩笑)!

囚雪:卡夫卡,我现在更了解了.谢谢妙妙!

[ 本帖最后由 妙妙 于 2009-7-8 07: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卡夫卡的小说有着一个世界的大背景,而这世界又与任何人所经历的世界都不像。
卡夫卡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使得他的小说也充满荒诞的非理性色彩的景象。
以前读过一点。现在学习妙妙的解读加深了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落草风起 于 2009-7-3 11:54 发表
卡夫卡的小说有着一个世界的大背景,而这世界又与任何人所经历的世界都不像。
卡夫卡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使得他的小说也充满荒诞的非理性色彩的景象。
以前读过一点。现在学习妙妙的解读加深了些。

孤独是种极致,艺术与喧闹无关。

[ 本帖最后由 妙妙 于 2009-7-4 08: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你想要的生活《不抱怨的世界》

我这段日子一直在读《不抱怨的世界》,许多时候其实我不但会忘记书名,更不会刻意的去记忆作者的名字。
我只清楚的记得挑战二十一天不抱怨,还有什么紫手环在每一次抱怨时要换到另一只手上去戴。
其实,说句老实话,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活在抱怨中。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人们已习惯成自然地去抱怨,很多的看不惯憋在心里就不知不觉地冲口而出。
就我阅读后的感觉这也是一本很具亲和力的书,所以曾经一度风靡了全球成为人生活必备的案头书。作者就像和老朋友谈心,面对面地静心讲述心里的所想所悟。
的确,我本人很是讨厌别人谍谍的唠叨,尤其是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絮叨不休的。抱怨就是口臭,和病菌一样会传染。这个比喻很准确,一个人不注意口腔卫生,还到处乱窜着去散发臭气,想想都是觉得非常可怕有害受众的。
本来不开心转移目标就能很快忘掉,可日常生活中就有不少人喜欢反复强调,重复的诉说讲述到头来不但在一次次伤害自己,更是让听的人尴尬的不知是继续当垃圾桶还是脚底抹油。
说真的,人活着为了挣钱,为了养儿育女,照顾年长的老人,光这些家常的柴米油盐就能耗损我们的精力。更不要说还要在工作、事业上发展,业务上精益求精着拼搏一番。
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教会人从无意识抱怨到有意识改变,在精疲力竭的一天劳作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些快乐的东西。
我也听说过,根据人体DNA得出,人的寿命是1200岁。为什么大多数人连100岁也活不到?除去天灾人祸,一个人怎么样对待负担,是极积极乐观,还是怨声载道,生活质量就是天壤之别。
作者的写作长处就在于身传言教,通过一个又一个正反例子的对比,让阅读的人自然而然地去接纳感动。

[ 本帖最后由 妙妙 于 2009-7-4 09: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5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本书,一只手环,改变爱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

狮子如果能追上羚羊,它就生存,如果它跑不过羚羊,只能饿死。羚羊如果抱怨不公平,那青草——羚羊的“早餐”该向谁抱怨?羚羊还能跑,青草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羚羊要想活下去,只有平时加强训练,提高奔跑的速度,让自己跑得更快,即使跑不过狮子,也要比其他羚羊跑得快,只有这样才能得以生存。
----欣赏华为总裁任正非的这段对书的形象诠释。这也就是生存的自然法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5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妙妙推荐的这本书,在这样的浮躁之时,如夏时雨,不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5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抱怨的世界》正好在看这本书,得一紫手环,很积极乐意的接受21天不抱怨挑战,只第一天做得好点,第二天就失败了,有时只能做好几分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落草风起 于 2009-7-5 15:27 发表
一本书,一只手环,改变爱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

狮子如果能追上羚羊,它就生存,如果它跑不过羚羊,只能饿死。羚羊如果抱怨不公平,那青草——羚羊的“早餐”该向谁抱怨?羚羊还能跑,青草连逃跑的机会都 ...

的确,有时间抱怨还不如积极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落草风起 于 2009-7-5 15:41 发表
妙妙推荐的这本书,在这样的浮躁之时,如夏时雨,不错的。

谢谢落草姐姐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纯子 于 2009-7-5 20:39 发表
《不抱怨的世界》正好在看这本书,得一紫手环,很积极乐意的接受21天不抱怨挑战,只第一天做得好点,第二天就失败了,有时只能做好几分钟。

紫手环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力,有决心改变的人,只要在心里有意识地不抱怨,就能切切实实地改善生活的质量。没事的,继续从头做起,终有一天会感恩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读书,那是每一本书,就像一个好朋友。尤其是在迷惘时,读一本倾心的好书,就如同在炎夏里饮了清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金瓶梅》——潘金莲及女性世界的悲剧

《金瓶梅》作为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的里程碑,从清代起就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成为“四大奇书”。凡是读过《金瓶梅》的读者,都可能会把书中露骨的性描写视为淫乱。从古至今还真是少有那本书敢如此直面人的细微生活。
作为小说家小说的一个发展,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远离人间的神或魔开始走向市人,走向普通人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金瓶梅》也就没有《红楼梦》的出现。
无疑从文学向“人”自身的靠拢和向文学本位的复归中,《金瓶梅》起到了开路的作用。从古至今,国人男盗女娼的事还少吗?为什么要让潘金莲一个女子来独担千古骂名?
从审美价值观来讲,作者“描绘了丑,却创造了美。”金莲的狠毒、淫荡、凶恶是人所共知的。她在官哥儿死后,一丝都没有对李瓶儿心生怜悯,相反她还指桑骂槐,她明指丫头暗对李瓶儿:“贼淫妇!我只说你日头常晌午,却怎的今日也有错了的时节?你斑鸠跌了弹——也嘴答谷了!春凳折了靠背——没的椅了!王婆子卖了磨——推不的了!老鸠死了粉头——没指望了!却怎的也和我一般?”
四个连珠炮样的比喻,活现了潘金莲的泼妇和发知内心的幸灾乐祸。这个《金瓶梅》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人物,其美貌、伶俐、敢为又会让人对她心生爱怜与同情。要不然在西门庆众多的女人中她又如何独占鳌头?全书在平常、普通、琐碎中浸透着“俗”的色彩,又令你爱不释手!
正如鲁讯所说:“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中国小说史略》),就是说明了西门庆这种家庭的典型意义。多数人往往执着与此书不足二、三万字的猥亵描写,却忽略了这文字背后女性世界的社会悲剧!在中国几千年封建伦理根深蒂固的社会,潘金莲最终也难逃李瓶儿、厐春梅一样的悲哀下场。
为了迎合西门官人的兴趣,金莲的忍功是无人能及的。她能忍着被绑树下叉开双腿,任凭西门百般戏耍!你肯定会误会金莲贱,在明代社会男尊女卑到千沧百孔无可救药的时代,潘金莲浓缩了千百万惨遭羞辱的不平等。为了讨得西门庆的欢心,金莲忍辱吞咽西门的尿水,脸上却还要强装笑貌!
通过潘金莲的遭劫,投射到西门庆身上也只不过是那个时代的缩影。难怪富商西庆敢这样狂妄地叫嚣:“咱只消尽了这家私,广为善事,就使强奸了嫦娥,和奸了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富贵!”(第五十七回)从这个意义上讲,潘金莲之流的女性那一点可怜的自尊,也就注定完全淹没在争宠斗强、迎奸卖俏上了!
婚姻不幸,自幼为奴;后又被迫再嫁武大!没有感情的婚姻让金莲身心倍受煎熬,而那个时代封建伦理的荒缪及妇女地位的底下,也促使金莲向财大气粗的西门靠近。也可以这样说,有了西门庆,金莲才误认为自己从此不用再受别人的欺负。
金莲从小被卖在潘员外家为奴,等到长成国色天香,又被员外看上要纳为小妾。媒婆的游说让金莲特别生气,才说了当时不该的话。她说员外已老到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此话传到当时已行将作古的老员外耳里,报复的念头又如何肯熄。员外每天派家丁四处寻找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人来给金莲为夫。那时卖炊饼的武大郎就成了潘员外眼中理想的人选。
武大不但是个侏儒,而且又长得二头小中间大,他的样子像颗枣核,也像当时的棺材钉,所以人称“三寸丁壳树皮。”武大长相奇丑,还满脸凹凸不平!为了报复,员外把金莲许配给武大做妻。
换位思考,谁都会认为金莲是个受害者。因为她年轻气盛,说了失口的话而招来横祸。而倔犟的个性导致金莲头也不会地跟武大走了,这个举动再次触怒了员外,她认为金莲把他看得比武大郎还不如!
如果到此为止,金莲还能过上安稳的日子,问题是心狠手辣的潘员外还要继续报仇。他每晚趁金莲夫妇入睡时,叫来一帮家丁在金莲家楼下喊:
好一块肥肉落在狗嘴里
好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这样一来,本来满心喜欢的武大朗也觉着别扭了,而金莲也是日日哭哭啼啼!后来王员外出资帮金莲夫妻迁徙,金莲再次离乡背井,苦难该完结了吧?故事才展开,更大的不幸还在等着柔弱的金莲,尽管她叫武大晚出早回,还是被风流倜傥的西门庆占了空子。
为了独占金莲,才有了后来种种的不该!金莲像井绳上舔蜜的蚂蚁,忘乎所以得都不知潜在的危险!在当时与人通奸已是罪孽,杀死武大更是罪加一等。尽管金莲与武大只是名义夫妻,可饱汉谁知饿汉饥?不要说是当时的社会,即使现在也少有人理解同情潘金莲。
在爱欲情欲中,金莲不知觉地堕入了阿鼻地狱……

[ 本帖最后由 妙妙 于 2009-7-6 02:2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金瓶梅》君子起同情心。
是呀,金莲是何等的国色天香。她杀武大虽是歹毒,却是一时情急昏头!其实她也是受害者。因为说了不该的话才受报复,而被仇人转给了三寸丁谷树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7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妙妙 于 2009-7-4 08:38 发表
(四)你想要的生活《不抱怨的世界》

我这段日子一直在读《不抱怨的世界》,许多时候其实我不但会忘记书名,更不会刻意的去记忆作者的名字。
我只清楚的记得挑战二十一天不抱怨,还有什么紫手环在每一次抱怨时要 ...

不抱怨,这是对自己的疼爱,也是对别人的关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15: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