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28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撑死伊沙
文/公子城
伊沙自称是坚实的“文本”主义者,也就是说,他对他的作品有着无须置疑的自信。不难理解,因为他的感觉良好建立在自己的肤浅之上。如果他有些须自知之明,就不叫伊沙。
我本想就他的文本进行一次细致的尸体解剖,但其腐烂的程度和发出的恶臭让我止步,为他浪费太多的时间无疑于白痴,没有任何医学和科学上的价值。也就是说,没有学术意义上的普遍性。他的路过黄河或结结巴巴等,现在的读者已经很容易看见了其中陈旧的伎俩。是的,他的作品的速朽程度就是这么快。
《饿死诗人》据说是他的成名作,里面装了些什么?在前半部分,他痛斥了九十年代海子之后诗坛报刊上麦田、庄稼等词泛滥成灾的现象,还比较实际,但他话锋一转,就露出了马脚,他的结论是:饿死诗人,首先饿死狗日的伊沙。推论至少有两大错误,一个是:他前文所指所痛恨的写诗的人并不是诗人;二是伊沙也不是诗人。概念就这样被他堂而皇之地偷换了,伊沙摇身一变变成了“诗人”。
为什么说伊沙不是诗人?概括起来的理由至少有三条:
一:他没有证明自己人格魅力,形成不可模仿、风格独特的文本。他的作品没有根,经不起推敲,完全可以来料加工,其产品成本不高,利润可观,所以各地见利忘义者一哄而上。其后果恶劣的泛滥程度超过他在《饿死诗人》所痛斥的麦子泛滥现象的X倍。
二:综观他的成名史,不过如《红楼梦》里所言:应劫而生。他成名的秘诀有二:一是伊沙属于政治性的产物,投机分子;二是写骂人文章,牛二痞气,得“厚黑”真传。
三:成混世之名,拉帮结派,狼狈为奸,彼此心照不宣,杜撰并挑起与“知识分子写作”的战火,对其已颇有盛名的代表人物王家新不惜人身攻击,全盘否定,提高了所谓“民间诗人”的地位。说他是诗人,摆明是瞧不起人家伊沙,他绝对应该是政治家、阴谋家,最大的特长是玩弄权术于股掌。也是最佳的战略家:他起家于诗坛,颇有远见,的确是深思熟虑。同志们想啊,他的师爷王朔以小说起家,那块地盘凭他的功力,能从王手里夺走吗?散文界年轻人少,且他伊沙有什么真本事混入?还是诗坛好,浮躁、肤浅、龙蛇混杂、鱼目混珠、群龙无首,且诗歌文本的标准难以界定。所以伊沙依照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他成功了,哈,他不成功才奇怪呢。
伊沙的诗歌写的不济,却有胆识,工夫在诗外。一般人行吗?不行。真正的诗人行吗?也不行。为什么不行?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呵呵,家新岂是这伙人的对手?真正的诗人大都洁身自好,懒得玩也不会玩这些混世的权术,规规矩矩潜心,规规矩矩学问。呜呼!如今诗坛小人得道,螃蟹横行,道德沦丧,乌烟瘴气,时无英雄,遂使竖子猖獗!
伊沙在暗处沾沾自喜:看拥护我者甚众,多么荣耀。久而久之,错觉就上来了,以大师自居,以为自己的文本真的就敦实了。哈,你的文本都摆在那里,不要自恋嘛。拥护你的人多,能说明什么呢?屎因为臭,追逐的苍蝇才多。你不要不信,你看看追逐你的人是苍蝇还是苍鹰?凭你的眼力,我想是不难看出来的。记住哦,看出来别忘了告诉我。
忠言逆耳。你不要咧嘴不服气,人家汪国真当年的追捧者比你可是多得海了去了,他的文本想必你现在看都懒得看(这一点我们相同),那又怎样呢?什么根本的问题也说明不了。
伊沙啊伊沙,说起来,这些年你小子也发迹了,混的人模狗样了,说话办事沉稳多了,心宽体胖了,往黄河里撒尿之类的小把戏也不稀得玩了,人成了名,感觉就不一样,况且象你这样热衷于名利的人。你如愿了,说起来,谁知道你奋斗的不易呀。其实你更不易的还在你成名之后,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啊。你现在整天考虑如何把自己装扮的象一个诗人,象历史上任何一个篡位者那样着急。烦恼啊伊沙,诗人是装不出来的,你再写能写出什么新的花样?无非是你的母校北师大或大学同窗,一手紧扯着于坚的衣襟,一手又不停地和昌耀、食指等打招呼,抛媚眼。你以为你在《文友》期间的世纪诗典和给食指的颁奖可以提高你文本的高度吗?心虚啊,咱能不同情你吗?天可怜见的,你三斧子半的招数已经使完,以后不要急火攻心变性成人妖耶!呵呵。
就这么过吧,欺世盗名,混一天是一天,先赚他个钵满盆满,肥头猪耳,作威作福,这样惬意的日子你不是梦想已久了吗?贵为斧头帮帮主,你还要怎样?你担心的诗人,一个也没有饿死,天怎么会饿死上帝的选民?我到是担心你,被自己的贪欲和野心撑死。坐在高位的你,要严防被你一手带大的小兄弟、小徒弟,其中有没有比你更阴险更歹毒者?你的起家史他们清楚的很,谁敢保证届时不会比你更黑?
伊沙,好自为之吧,中国诗人的好运什么时候开始,你虚名的泡沫便会什么时间破灭。 2003/02/28
以上摘自东北论坛
~~~~~~~~~~~~~~~~~~~~~~~~~~~~~~~~~~~~~~
哈哈,有关伊沙的一篇文章。读来也很有趣的。喜欢伊沙的,这一篇却是老少不宜。不喜欢伊沙的,这一篇却是触及皮毛。
这个是零三年二月二十八号的文章,我那时还没有家庭网络呢。
在这凯,我知道了零三年以前的伊沙是个胖子。如今他减肥成功了。
“人家汪国真当年的追捧者比你可是多得海了去了,他的文本想必你现在看都懒得看(这一点我们相同),那又怎样呢?什么根本的问题也说明不了。”这一句颇有亮点,公子城与伊沙有共同点了!
想来,文人相轻,也会有共同点。这就是例证。也许,大敌当前,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些争论不必可持续发展。人各有志,随意吧!来个括弧,注意法律词语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