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4679|回复: 41

二问伊沙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9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我写了一首《诗人》,共五行如下:“免费自造/并免费供应/分行的句子的人/行人路过时/望了一望说:‘哼。。。。。。’”差不多在二十年前,您对诗人是这样界说的:“我呼吁:饿死他们/狗日的诗人/首先饿死我/一个用墨水污染土地的帮凶/一个艺术世界的杂种”,时代毕竟不一样了,20年前的诗人还可以污染土地,现在只会被人“哼”了,这且不说,我想问的问题是:您现在对诗的界说和20年前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请说出新的界说是什么?变化的理由何在?

     今天这是第一问,明天就第二问,我想至少也有三四问的,可能越到后面越尖锐,您来一趟不容易,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我们请来了巴萨或曼联,自己不拿出男子汉的血性杀得对方怒火中烧,我们又怎能领教对方的英雄本色呢?

                         二

        俞越在《春在堂随笔》中有这么几句话:“学问是一事,科名是一事,禄位是一事,三者分而不合。”我借用这几句话是想说明您的诗名与诗是不完全相称的,也就是说诗名高于诗的实际。您给我两个最明显的感觉:
        一个感觉是您并不是高干子弟却偏要学做花花公子,因而就只学到了一些皮毛,所以才会写些“我是我自个儿的爹”(《野种之歌》)、强奸犯硬要说被强奸的姑娘是愉快的(《强奸犯小C》)、姐姐偷情弟弟在旁边站岗放哨(《口哨》)。
       第二个感觉是什么呢?要深刻了解中国当今现实的弊病,要么是与权力打交道,要么是与金钱打交道,而您仅仅是这两者的门外的观望者。有一个笑话说,有一群叫花子聚拢了,不知怎的突然对皇帝的一日三餐感兴趣,他们商量的结果是皇帝每顿都吃的是小米粥下白面馍馍,其实皇帝的生活远远超过了他们想象力的程度。一句话,您是个对世事了解得并不很深的人,却偏要玩世不恭,因而就玩得很肤浅,所以才写下“只一泡尿功夫/黄河已流远”(《车过黄河》)、“厕所里面发大水——粪涌向前/茅坑里扔手榴弹——激起民愤”(《童年之歌》)、“我的小鸡儿在暗处/悄悄勃起。。。。。。/可以接革命的班”(《北风吹》)
       我觉得89年至今的20年间,不少诗人总是闭着眼在那儿自大自恋,自己和朋友之间互相吹捧,走出这个圈子就什么也不是,因此我今天问的问题是:这20年来的新诗,有没有10首值得人们认真读读,如果有的话,请举出这10首诗的名称和作者名(我认为您的《占卜大师赵秀儿》名列10首之内毫无愧色,就是名列10首之首也没有多少愧色,可惜您后来走上了一去不返的岔路)。

说明:我本打算把这《二问伊沙先生》发在在线访谈里,看到了无哲先生的话,想想亦有道理,如果因为我的文章而让伊诗人在诗歌报的周末玩得不爽有违主人的待客之道,既然写起了,就不忍心丢弃,所以就发在这儿。那构思中的更加尖锐的三问和四问就不写了,正好腾出时间到郊外去看看山看看江看看草儿看看鸟儿。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09-6-19 13:20 编辑 ]
发表于 2009-6-19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使用类比手法直接就伊沙的诗歌来说,我想双方或多方的可接受性会更好些。
在我看来,类比论证不算是一种比较好的论证,一是前提和结论之间只具有或然性,二是容易引起题外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9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悄 于 2009-6-19 13:19 发表


                         一
       
      我写了一首《诗人》,共五行如下:“免费自造/并免费供应/分行的句子的人/行人路过时/望了一望说:‘哼。。。。。。’”差不多在二十年前,您对诗人是这样界说的:“我呼 ...

顶方悄,问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9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伊沙是谁?值得这样。。。高抬了。写那么几首上不上台面的顺口溜,纯粹是一个跑街打酱油的。哎,难怪,这年头忽悠接着忽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9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我确认老方真的是读了许多书和许多诗,有好些我都不知道,我得多学习下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9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悄,这个不是诗,我移一下。望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9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行合一的诗人难得可贵的,快成珍稀动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说的是:一、我是就作品说作品;二、大师的作品也是可以批评的,何况这20年来的新诗人像模像样的都很少,更甭提有一个大师了;三、没有陈寅恪先生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盲目起哄,连个合格的公民也算不上。不论我说的对或错,但我必须说出我自己的想法。四、艾略特说诗人应该纯洁本民族的语言,我觉得伊诗人是走着相反的路,使我们的语言变得粗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踏雪迎风 于 2009-6-19 13:27 发表
如果不使用类比手法直接就伊沙的诗歌来说,我想双方或多方的可接受性会更好些。
在我看来,类比论证不算是一种比较好的论证,一是前提和结论之间只具有或然性,二是容易引起题外话。


谢谢踏雪迎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09-6-19 13:28 发表
为了访谈继续,咱们就不说啥了!


谢谢堰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代容 于 2009-6-19 13:33 发表

顶方悄,问得好!


谢谢代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了无痕迹 于 2009-6-19 14:00 发表
伊沙是谁?值得这样。。。高抬了。写那么几首上不上台面的顺口溜,纯粹是一个跑街打酱油的。哎,难怪,这年头忽悠接着忽悠。



谢谢了无痕迹先生,你的说法我并不完全赞同,但我还是佩服你,要是你不用马甲说话,我就更加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09-6-19 14:18 发表
最近我确认老方真的是读了许多书和许多诗,有好些我都不知道,我得多学习下了,问好。


谢谢阳光的表扬,远没有你说的那么好,你随时来往于东西方,真是见多识广,和你相比,我的真的只能算井底之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蓝彼岸 于 2009-6-19 14:48 发表
方悄,这个不是诗,我移一下。望理解。


没事的,放心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6-19 15:22 发表
知行合一的诗人难得可贵的,快成珍稀动物了。


我觉得飞雪君庶几近于这样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00: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