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静仔

说出我们所“不知道的”(最近已更新至讨论信仰等问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零三 于 E:fam5M2007 00:52 发表
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你可以和你自己打闹嬉笑,生存或者生活。如果你认为这很可悲,那世界为何要为你这个为他感到可悲的人而生存。马克思主义,或者佛与神,如果没有值得我们选择与向往的故事与境界,你应该先探究 ...

谢谢零三的关注。
看到这些文字,我突然想到黑白流侠,好久好久了,一个成为老师的黑白,象你这样断行断行的文字,随心所欲的人。
问好静仔,越写越广了

好象我想起他了,很久以前了吧。

其实断行断行也许只是个习惯,我感觉这样分开来比较容易修改和理清思路,呵呵

问好

把这样的文字,标上标点,整上实例,就更具备说服力。现在,你在展示自己的思想,却还未能让人被说服

我感觉自己的能力还很有限,而且自己的思想也在形成当中,也许黑子说的境界我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吧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生活是否简单)
生活是否是简单的
如果那么简单那么又何必去学习复杂的数学、物理化学以及语言学呢
生活是否简单也必须经过复杂的论证来得出
然而没有复杂的生活又何来复杂的论证?
如果生活简单,那么这与动物何异
又为什么人会发展出楼房、衣服和电器呢

认为生活简单是心灵复杂使其多元化的说法是主观唯心主义的
它是说心灵有定位生活的能力(倒是有使自己相信生活是什么的能力)
那么生活的复杂与否便全在于心灵是如何去判断它的
那么又如何证明你认为生活是简单的便不是因心而定的呢
如果是那么便不能去反驳生活是复杂的观点
因为它同时也是心灵定位的结果,与你的出发点是相同的

我认为既然我不知道生活是否简单
这样让人头疼的问题本身已足以证明生活是不简单的
既然我不知道那么又为什么可以说其是复杂的呢
因为复杂与否本身往往与能否回答出问题有关
回答不出问题正是其复杂的缘故
而我所说的不知道
是无法证明其为什么复杂、如何复杂
但这并不代表这不能说明其“是”复杂的
故,说不知道生活复杂与否本身便能得出生活“是”复杂的

                                           (论因果)

因果必须首先确定一个果
因为“因”的发生可以引出无数个果来
再次因果不能应用于将来
此刻之后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而所谓的这一特定果的因是引发该果的一切有直接联系的因素的堆积
因为引发者延伸出的无数条线中只有几条或多数是与该果相连接的
之所以称之为堆积是因为它们本身只有引发者与发生效果的关系
它们之间发生的一切已在脑中固定,因为它们是过去的
所以人们往往会根据这一不动的图局固执于一种所谓的“必然性”
也许他们是因为该“因”爆发出的效果中多数指向了他们预料的果
所以产生了必然的幻象

故,有时我们之所以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并不是必然会达到多大的效果,往往是防止负面的效果产生
这同时可以作为不要太去在乎结果的理论依据

[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07-6-3 20: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3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简单是一种相对的态度吧;

因果,因也不少,果也多哦。

仔仔总会思考很多最基本的问题,想得很深。

这种钻研态度让我汗颜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自我感觉这一主题是我个人觉得比较有价值的,还是希望大家能来看看。

不过我有必要解释下题目“说出我们所不知道的”。并不是说我所写的是大家所不知道的,而是生活中有些语言有些想法在我们心中总是默认的,有时候甚至他们会说“我也不知道,但我就是这么感觉”,那么他那所谓不知道的真的是不能说么?既然我的题目是是这样便说明是可说的,所谓说出不知道的便是这心理不愿向心的再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3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一切事物 在仔仔眼里都会上升到一个阶段去认识
说是简单  实是不简单   很有说服力
问好仔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3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多数是知道的  只是没有办法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假只在相信与否)

说自己与抑郁症抗争的言语是荒唐的
她抗争的资本是什么
是她那本已因抑郁而脆弱的心灵么?
而这心灵本身是已被病症所打败的
既然暴风雪已经来临
想到的便不能是去阻止或取消它的发生
而是让它来得更猛烈并去发现这是一种“自然”
一种在变的自然

抑郁是同一振动的无限延续
它并不新颖
它是心灵将自我定位于过去的猜想
请相信我
既然你那珍贵的灵魂具有自我欺骗的能力
那么活在当下的你便要不断地提醒自我
怀疑的驱动必须让固执的心态变化

人没有克服任何心理疾病的能力
但他却可以相信另一条阳光的法则来代替原先的黑暗
这正说明光明与黑暗皆不存在也无所谓存在
一切不过是相信与否的假定
当你相信了它,那么它便是真的
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有病那么明天你便会死去

(2)
生命的每一刻都等待着去活着
但也正是这无限的激情不允许任何坦然去地面对死亡
而疯狂地求生却受缚于一大堆死的道德
最终这无休止的冲动将在疲劳中死亡
疲劳永远只是心志或外表的枯竭
意志的冲动将永无止息地在宇宙中碰撞

(3)
人们总是会用“各自拥有不同的价值不同的观点”
来代替掉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其实存在深浅的区别

(4)
每个人的灵魂中都有一条不息的河流
石子泛起的涟漪将会因它的等待而赐予神圣的平静

[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07-6-7 19: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7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读
仔仔 继续
明天来细读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5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意义的分类)

生命的终极意义是完成式的还是目的式的
如果是完成式的
那么你在找到它的同时也失去了剩下的生命的一切意义。
比如一个人觉得人生不过是一场梦,终究将化整为零
那么这是完成式的,较为消极的
当它这么认为时则剩下的人生也便失去了一切意义。
往往它们表现为宗教或宿命论
可宗教认识到了这一点
于是托出个来生来,以此转化到目的式的
当然这种目的可能实际也可能不实际
所以将其划分到完成式中

如果是目的式的则不同
每一刻活着都等待着去活着
任何的高尚都将成为它前进的方向
我认为,任何自我相信的意义都是不能执着的
那么意义便在于自我的相信与否
那么终究意义的探究便是目的式的
信什么便得到什么意义
这里的“目的式”已与上面的不同
它的内容是空的,待填补的
因为任何目的式的意义都具有可信与不可信的一面
相信某一目的式意义的意义在于它对你来说是合适的
这种合适具有个人性
不可信在于正因为某一目的式对你是合适的、个人性的
那么很有可能对他人是并不适用的
既然人与人不同,则永远没有所谓的单一的终极的具体人生意义
故,坚持自己的可以但不能排斥他人的,否则便称为执着
那么,他人相信任何生命的意义也便是合理的
它包括完成式的意义
这种合理是非道德的,非道德不等于不道德,仅是排道德之外而已
故,同时也应当调整自己的生命意义使其同时符合道德
这是人与人的联系所不得不实行的
当然,某些意义是具有极普遍性的
比如宗教或儒家的一些思想

既然我认为可信只在于个人,那么为什么还是普遍的呢
我认为可能是一定时代一定空间内的人具有比较共同的审美和价值观
比如一件精致的花瓶
你欣赏,但也有很多人同时在称赞
但中西方的“观”还是有区别的
故,这种意义的普遍性的道理便在于此


(论“对事不对人”)
“对事不对人”一句中的“人”该如何解释
我认为这“人”用得不恰当或者人们的普遍理解过于肤浅
因为:
我认识的自己永远不会是完全的自己
而你认识的我也永远不会是我心中的自己
而我却同时需要你对我的认识来加强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么也便是说连自己认识的自己都是不完全的
也仅是通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来认识的
当然这里的“事”包括行为与心理活动
那么你又如何说别人的认识便不是通过“事”呢
因为“所有的事”组成了这个“人”
那么这个“人”就应当理解为“他所完全认识你的所有事”的总看法
也可以说对人便是对“所有事”

再回到“对事不对人”一句上
则原句可改为“针对这件事但不针对‘所有事’的总看法”
但问题是难道你可以说“我抓住了一个人的手而不是抓住他这个人”么
那么针对一件事的看法必定会影响对后者这个“人”的看法
那么又如何说只针对事而不针对人呢
抓住了这只“手”,其实也抓住了“整个人”,手与人是不可分割的
所以针对一件事也同时针对了这个“人”
后者的“针对”是方向性并不等同于前者的“针对”
它是指“影响对某人的总体看法”的意思

看似这一套理论与生活中的语言用意并无差别
但实际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错用、乱用
例如:
有人对“我”说,
“他打搅你睡觉并不是故意的,是习惯的问题,他本心不坏,希望你对事不对人”
其实,这无意却实际伤害了他人,这样低劣的负面的价值是他本身的属性
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势必会影响我对这个人的看法
再如果这个人与我的接触多数都是这样负面的关系(本心善良也没用,因为作用不到我身上)
那么“我所完全认识他的所有事”的看法便是坏的
同时我对这件令我讨厌的事的态度又是厌恶到极点的
那么此时对“事”便等同于对“人”
即:我对这件打搅我的事的看法是坏的等同于我所完全认识他的所有事的看法------坏的
那么我们便知晓我是不可能做到所谓的对事不对人的

同时由以上一例
我们可以得出“对事不对人”必须是前者对“事”的看法与对“人”的看法不同才能适用
例如:我例行公事,但又不愿与上级指派的那个人同行
那么我对这件事------例行公事的看法是正面的
但对那个上级指派的人却是负面的
只有这种情况,具有两个相斥面时我们才使用“对事不对人”
如果我“对事不对人”,那么我很有可能取得更大的利益
当然也得看你是如何定义利益的

由此推断“对事不对人”的标准是我对事与人之间的价值评估
哪一则更对自己有利
有利不等于自私,他同样包括爱国,但也包括自私
所以不同的人做出“对事不对人”的性质是不同的
有的值得称赞,有的则受人唾弃
于是“对事不对人”从字面上看是一个中性词

但往往在生活中使用该词时偏向了积极的一面
如:事是好的,人被“我”认为是偏向坏的
那么“对事不对人”则是不因为我对这个人的看法而影响对事的态度
但如果事是坏的,人被“我”定义为好的
那么也能对事不对人么?恐怕是要出乱子的
(执着于不执着的保留)


急促而有力的敲门声让我的神经紧张
这不禁联想到一系列恐怖影片中的幻景
可当我打开门来迎接亲爱的朋友时却全然而释
毋庸置疑,自我捏成的泥巴砸伤了自己
这便是心灵的“自杀”
可一切不过在服从于欺骗的法则
某一些与预期的不符,而多数则与料想的如初
于是人们将后者定义为实在
可惜这亦不过是心灵的产物
但事物永远不是它本身并不代表谜语便不具备了可观的实用性

我认为
梦里的自己既然感受不到自己在做梦
那么如果所谓清醒的自己也在梦中
也便与那毫无知觉的自己无所连接也无需顾及亦感受不到存在
它的存在对于小于它的当下我来说是丝毫没有意义的
当然你对它也许却在起到预示的效应
正如你的梦对你一样

这个世界变得很快也很剧烈
一个人的长相、性别对人的思想有着巨大的影响
有的人因外表而自卑,有人则为天定的性别而庆幸
但如今的男女之间、外表之间亦可以转变为向“善”
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心灵与思想的变化
也便是说
一切固执的思想在能引起它改变的客观条件下是微不足道而脆弱不堪的
那么,任意极点的想法与观点也便荒谬无比了
它包括自杀,代沟的确是可笑的虚无存在

让悲伤时逼近绝望吧,让快乐践踏掉疯狂吧
一点的发生将使宇宙为之而受伤
沉浸于一切情感吧,而抛弃掉一切的热情------
让恐惧于过山车的乘客放弃一切无用的挣扎与呐喊
尽情地享受害怕与痛苦的极点
就像“变形虫”的名称
它的字段更多地具备了“变”的涵义,而非是虫

虽然一切不过是欺骗的产物
但要心志改变却显得并不简单
人的某些想法或人生的看法是为了使用客观环境而配套的
一旦随意改变的话则很容易打破生活的平衡
使客观的潮洪冲垮自毁的村庄
可总有那么些人拿着一些可笑的人生所谓的哲学谆谆教诲
这部分的堡垒是只允许怀疑而不容改变的
起码在客观不变的情况下是这样
心志
是为了适应客观的产物
它更是为了适应前一刹那自己的堆积

补充:
小说的真假是一回事
它的可信度又是另一回事
可信度是“假故事”里的内在逻辑是否让人有真实的流畅感
而这种感又是来自于现实的
这正证明了眼界之外的一切真实在心目中都有着可信与荒诞的一面
可信在于他们正在无名之处发生
不可信在于小说的真实感让你忘却了它的基础是什么
既然存在可信与不可信两方面
那么当持有的态度便是怀疑
怀疑不代表否认
它更不排斥生活中的必需行为

再补充:
一切思想都是外在的接收
这正说明一切思想都能够被接受、相信
这也正是不执着的起源
可由肉体形成的直接思想,如“要吃,要喝……”
则使不执着的方法-----怀疑,只能去接受它们
而怀疑更多地被置于了人生与价值观的看法上

[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07-6-16 18: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个真正做学问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6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当调整自己的生命意义使其同时符合道德
这是人与人的联系所不得不实行的

——恩,任何个人生命意义的定义只有符合道德,符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才是真正有内涵的。

所以不同的人做出“对事不对人”的性质是不同的
有的值得称赞,有的则受人唾弃
于是“对事不对人”从字面上看是一个中性词

——仔仔对“对事不对人”一词有自己的见解和独到的剖析,赞!

敢于打破常规去思考问题,才能拓宽我们的思维,处理事情也更加接近客观。

问候仔仔,虽然我对这些抽象的字眼有些犯迷糊,但还是努力去理解,果然有收获:)

[ 本帖最后由 雨儿 于 2007-6-16 17: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儿 于 E:fpm6M2007 17:55 发表
应当调整自己的生命意义使其同时符合道德
这是人与人的联系所不得不实行的

——恩,任何个人生命意义的定义只有符合道德,符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才是真正有内涵的。

所以不同的人做出“对事不对人”的性 ...

最近在看牟宗三先生的《中国哲学十九讲》,看了以后才知道自己所谓懂的中国道家也只是一知半解。实在还有很多东西等待我去分析思考并写出来,其中第一讲宗三先生就提到反对纯文学和纯科学,这两个是两个极端,而如基督教、儒家、道家这一类的思想具有优先学习性!纯文学使人被拖到感性的旋涡中,这一点我感受颇深,就如当今的多数文学家也多是些不动脑的生物,多是徘徊于自己情感的爬虫,尤其体现在小说中!而科学却在中国站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人们反对它的负面影响却是倾向了感性!这也是可悲的

问好雨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6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看了几遍,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像落草所说,静仔是真正做学问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7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总是会用“各自拥有不同的价值不同的观点”
来代替掉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其实存在深浅的区别


是啊,好样的,现在很认真的思考任何现象与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3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你如此精辟的文字,着实让我汗颜.你用自己的理解来诠释你眼中的世事万象,不免会引起同道中人心中的共鸣.和妈一口气看完了你所有的文字.我妈对你的"利己思想"情有独钟.我们认为你已经把狭义的"我"拓展为广义的"我",即大我.这时让我想起庄子那无我的境界,说不出庄子的思想中是否也有道教的影子,只知道读他的文字,也会使意境开阔磅礴.但是,有这样一小处不敢苟同:"如果女性要逞强,可以,先把你的孩子教育好"不知道这样是否在为男人们开脱,很多时候,教育不是单方面的是,女性的教育有时和男性的教育大相径庭,对于新生力量的成长,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孩子们,或是长辈们需要从不同角度来引导我们.不能否认,父爱的力量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这个追求平等的年代,女性们需要一定的职业,地位...来维护保护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免被负心汉抛弃后一无所有(题外话)).

问好仔,很高兴能看到这样一位睿智、深邃的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0 04: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