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小白角 于 2006-7-21 10:30 AM 发表 不回短信了。来问个问题吧:) 请问僧人:诗歌写作是否必须有切入生活的一面,而利用“小我”反映大众情绪的又是否不行?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扫地僧 于 2006-7-21 09:44 AM 发表 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历史的长河里,什么样的诗歌现象都会发生,不妨随他。有生命力的东西不畏野火,无生命力的东西温房也保不住。 诗歌的道路千万条,走得下去就走。
原帖由 小白角 于 2006-7-21 10:48 AM 发表 这不就是太极么。:)嘿嘿。 嗯。很有道理的。谢过。:)
原帖由 老树 于 2006-7-21 09:31 PM 发表 进来学习!秋桐辛苦!
原帖由 洗手不干 于 2006-7-21 11:50 PM 发表 来学习一会,祝贺和尚.
原帖由 张军 于 2006-7-22 02:17 AM 发表 欣赏这个回答,赶明儿能竞选总理了!
原帖由 一竿到底 于 2006-7-22 07:54 PM 发表 扫地僧可大用。是常务斑竹的料。 其诗观及诗艺都值得大家学习。
原帖由 文远。 于 2006-7-23 11:38 AM 发表 寺墙上的文章说: 小孩子们很快乐,因为他们活在当下 4月8日的西山,每一块石头 都头顶着一朵牡丹花 头顶着一朵祥云 漫山遍野,呈现难言之美 有禅意,更多的是生活禅,敢问扫地也喜读佛经吗~ 尤其太 ...
原帖由 扫地僧 于 2006-7-23 01:45 PM 发表 问好先生。真真是细细读了的,令扫地感动。 说起佛、禅,有时读些,偶有所悟,却全是生活~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09: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