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白鸦

【批评】神性写作诗歌研究(修订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5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城写作 于 2006-6-15 02:00 AM 发表
陈先生文章的后半部分,有鼓吹神秘主义的倾向,总的来说,我更倾向于认为:诗人,不是倾听神,而是创造"神".其根基是在生活之中,而不是在一个遥远的彼岸之中.

神性,和神秘是不同的,否则神性写作将沦落到具体的“神汉写作”的境地。有形的、纯粹思想挖掘的、文本规定性的努力,对与神性写作来说都是没有前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5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城写作 于 2006-6-14 11:59 PM 发表
先读了白鸦兄的正文部分,我觉得两个方面说的非常透彻,一个是神性人性之辨,一个是长诗与气的关系,深有启发,特别后者,也是我最近常常思考的问题.有人反对创作长诗,正是认为诗歌作品一旦写得过长,就难免散,无法具有很 ...

气,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行文的语言畅通,这是表面的通气。另一个是人与世界的变化和气质,涉及命运和思想的改变,是心智和神性层面的通气。

语言、智性、当下性,这三个惯性就是“三脉”:任脉、督脉、中脉。

营造气场,打通三脉,浑然一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5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强调的是:写诗,不是写经,语言作为方法十分重要。

神性写作写了什么?学者们研究来研究去,其实你还不如直接去研究佛经。作为灵感的人,谁没有一点小体会呢?或者即使你有无比深邃的思想,你的思想很彻底,你也可能把它写成一首烂诗。

所以第一要素是:神性写作的诗歌怎么写?学者们懂吗?如果不懂,就别把诗歌当做佛经读。而作为诗人,如果写不好诗,也可以以思想家自居,这是最后的办法。

语言作为方法十分重要。比如意象这个东西,在神性写作那里似乎显得更加重要,其实这是不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5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鸦你好:
一直认为,您的理论文章具有某种伤害性,定力不深的人读后会摇摆不定,这一次,是我摇摆不定了.
说实话,以前我对所谓的神性写作一直蔑视,因为我认为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神的存在,几千年的文学传统也没有任何神性写作,个人认为屈原的<九歌.>应属于神性写作,但有话语权的不这么认为.西方文学有一些神性写作的作家和作品,如但丁\弥儿顿等,于是就愚蠢地认为你们所鼓吹的神性写作仅是舔别人的口水.
读了你的这篇文章才意识到事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有以下几点读后感:
1.神性写作道路宽广,在中国几乎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充满挑战和诱惑
2.神性写作也许是当下最缺失的,也许能提高一个民族的素质
3.陈肖的作品停留在语言,S城的作品停留在灵魂,白鸦的作品停留在这两者之间,他们虽未能把神性写作建立起来,但已具备相当的潜力
4.个人认为海子在有意无意之间为神性写作奠了基,但他的突然离去使留下的显得荒凉
5.你们的勇气和开拓精神令人钦佩
6.仍然觉得你们写得有些狭窄
所以计划先用两、三个月时间写一些东西看看能不能突破,也许又是眼高手低。
白鸦辛苦,问好并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5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老哥,收了放在机子里慢慢欣赏.

[ 本帖最后由 阿呆 于 2006-6-15 05:52 PM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5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早起来去了一趟东三环。现在才回来。
迟复为歉。

回白鸦:



1.关于“神性”,我个人的观点是,它是一个整体意义上的说法,它与“神”还有些不一样。我觉得神性是存在的不可知。它由阐释而抵达。我们事先并不能把握和阐释清楚神性(甚至连这种企图也不应当有,对于其他的物也作如是观)。因此,“稀释”(我不知道我理解的是否是你说的那个)正好是相反的一条道路。创作者要稀释的话,就必须轮廓出“神性”,才能稀释。否则谈不上稀释,硬要稀释,则成了对已有作品和对这些作品印象的总体上的一种稀释。我们说的是不是同一个神性?我想很大程度上不是。而且一定不是。我最大的心愿是神性写作者每个人对神性的理解都可到达完全自己的地步,还创作本身自由。当然,作为神性写作思想史研究又当别论。所以,我特别珍惜你谈到自己创作观的那部分文字。作为一种可能性,它应由你的文本支撑起来。


2.文本。文本是一种神物。我认为写作就是“造物”。塔索说过一句特别牛的话:“只有诗人和上帝创造世界。”我的理解是,诗人可以在想象中创造世界。文本至少是有效的(非有用),其存在与否我并不关心,这一切只是抵达之旅上绽放的花朵,如同自然之物本身。如果,应要说,文本不存在,这与我的内心经验事实相违背。但是,事物遵循“不确性”和“悖论”这两种规律而存在。所以,我倾向的一种观点是:文本出来之后,反对阐释。作者只能在写作过程中抵达他想抵达的一切。一切的读都是文本之外的事情。该说的在文本当中已说出(尽管不是全部)。


3.语言的松绑,是一种阅读倾向上的问题。我并不认为一种大气的作品会在我的阅读中形成压迫,当然是好的文本。次一些的,是一种阅读上的暴力行为。由作者的文字对阅读造成了伤害。这需要作者本人去反省。


4.宗教情怀显然是只是神性的一个面。它不是神性的全部。宏大叙事是相应的方法论。它有待于创新,吸收新的元素。


5.长诗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的。但也是必须的。显然,我说的长诗,是我新历史境遇下的大诗歌创作。一首长诗的成本是个体生命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因此,对应的,我说的神性写作文本是一种坚定的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作,而且仅仅是个别作品。


6.郭沫若;江河,杨炼,欧阳江河,周伦佑,海上,洛夫,彭燕郊,昌耀,宋氏兄弟,于坚,海子,骆一禾,等,是新汉语诗歌道路上神性写作的前驱,他们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们只能是神性写作曙光时期的人物。我们姑且称之为“前神性写作时期”。神性写作的高峰期尚未到来。这跟一个民族300年的自卑和民族性格的塑造成形有很大关系。他们之后,层次不齐的的有哑石,马永波,汤养宗,发星,徐慢,章治萍,吴若海(年龄上属于上一轮),道辉,钢克,李青松,曾德旷等等,还包括攻短诗的叶辉等。更后的就是70,80出生的。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是当下中国神性写作的主要力量。这一波渐趋多元,复杂,接受更多西方思想的影响,由于这一点,离析和整合的力量和可能性也在加大。(这一条,我会再阐释。独立成文。)


7.对诗歌,不应持实用主义的态度。这是诗歌的根本特点。她是心灵的艺术。就我个人而言,我很悲观,我甚至认为诗歌已经死了。这门古老的艺术已经死了。但恰是这种黑暗,给了我写作的一许力量。强加给她一个外力就变成了手段和工具。但我又希望她是有效的。当他达到一种高度后,她也的确是非常有效的,用诗歌这种形式,我们不单单拯救我们的舌头。但归根结底,诗歌不是坦克,赫尔默思&#8226;希尼说,诗歌是一道门槛,在阅读中接近,然后又离开。


8.诗歌不会是带入,而是让读者退场。至少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平等。文本独立意志的获得,这一点对很多人来,还很难理解。但是在一个即将到来的全民书写的时代到来时,这一点是多么值得期待的。宣叙味道太浓的作品,就诗歌史而言,顶多是浪漫主义写作的一种余绪,或者媒体发达时代的国家日志的拷贝,复写,很浪费生命。如果诗歌文本(一件作品)能成就为“物”,那么它就真的是造化之物了。不管你看到没有看到它都是一种深刻的存在。


9.关于当下性,我一定是跟你站在同一条起点上的。而且必须是这样。但我是从诗歌本身的持续这一点来理解的,诗歌必须学会容纳新的情感。时代的,历史的。而共时性只是一种方法论。《神曲》是中世纪(基督教时代)意识形态在但丁那个时候人类意识领域中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它的形成是“当下性”的最好注脚。人类心理领域的发展是以千年来计算的。每个时代都会产生无数的卫星作品,最终的命运落在哪里谁也不知道。但我想她会有一个命定的谱系。


10.人性和神性的关系,这是我一直想重新再阐释的。
在《神性写作》中,我拔高了神性。神性和人性,物性一样,是宇宙存在之事实一种。物性就是神性(这一点要强调),人性就是神性,神性就是人性和物性,这三者不可分开。作为神性写作的神性是一种品质。因此,我们对一件作品的鉴定趋向的也是这样品质吧。绝非写作内容和题材上的取向。目前,在这一点上,很大区域陷入了混乱。


11. 这一点,和老梦商量:神性写作不是农业文明的话语方式,神性和神话也完全不是一回事。但是,神话有一个特点:它从不害怕拒绝任何不朽。神性同样也可期待获得这种品性。


12.道德干预的后果可想而知。但道德怎么解?是否可这样理解:道德是“道”和“德”的共同体?


13.再论语言的问题。语言原本不属于个体。它来源于更为坚强的大地性格。我们只是试着将其转化为符号。

14.……


待续

你的这篇文章给我很多启发。显然,这是一篇有份量的,经过沉思和沉淀才完成的费心之作。
我暂时不能就文中观点一一作复,但我试着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另外。关于霄无的那个作品,可能觉得评得过狠le。^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5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匆匆整理了一下一点资料,很是匆忙,没来得及展开。

中国神性写作作品在网上展览的一个目录,大抵对当下神性写作对一个回顾,以及文本讨论时提供一个大致的方便,当然这些作品不代表整个神性写作,只是不完全辑录。基本上,每次展览都能看到好的作品,令人激动。

首届中国当下神性写作作品展

时间:2003年8月。
地点:各大中文网站

前言:神性写作宣言摘要
一号作品…………马永波《炼金术士》
二号作品…………乌瓦《小行板》
三号作品…………蝼冢《九拍》
四号作品…………钢克《羔羊经》
五号作品…………刘泽球《赌局》
六号作品…………梦亦非《空:时间与神》(第一部分)
七号作品…………芦花《自戕》

首届展览的前言是由我执笔的,文章内容摘自《神性写作》一文。七个作品经过一年多的筛选,才最终敲定。第二届也是七个作品,本打算连续展出的,中途我去了寺里,之后的展出便中断了,第二届算是胎死腹中,其中包括梦亦非的《苍凉归途》(当时《空:时间与神》第二部分还没有在网络上公布,时间是在2003年9月左右)、左后卫的《弃子微言》。2004年出戒之后,从高原下来,我又重新组织了一次,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要到了史幼波的《月之书》,苏非舒的《西南方的地窖》,龙俊的《癔》,还包括我自己的《铜座》。这次展出只是编成了书(因故未出版),并没有在网上展出。这算是对第二次展出的补充。其完整目录如下:

第二届中国当下神性写作作品展

八号作品………………《苍凉归途》梦亦非
九号作品………………《弃子微言》左后卫
十左后卫………………《月之书》史幼波
十一号作品……………《西南方的地窖》苏非舒
十二号作品……………《癔》龙俊
十三号作品……………《铜座》亚伯拉罕&#8226;蝼冢
十四号作品……………《在西南群山中呼吸的九十九个词》发星

首届展出之后,引起了对“神性写作”有兴趣的朋友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对“神性”的定义和理解,同时作为神学博士的施玮的看法非常珍贵,她是神性写作中汉语神学这一块的有力发言人。争论的资料都保留着。什么是神性、如何定义神性、神性涵盖哪些层面等基本问题都涉及到了,这对现在的同盟在对“神性写作”理论进行梳理时应该还有参考价值。

第三届就应当算是白鸦,陈肖,S城写作等兄弟在诗歌报组织的“神性写作”大讨论,这次作品的集中出现算作第三次并不过分,虽然没有转到其他网站,以整体的姿态亮相,但从时间上看,这和前两次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是第三次。

第三届中国当下神性写作作品展

十五号作品……………………《水域》陈肖
十六号作品……………………《彷徨八部》湖北乌云
十七号作品……………………《假面 宗谱 色情文化》S城写作
十八号作品……………………《哀歌或虚幻的对话》陈肖

这次展览参与讨论的人数却空前旺盛:白鸦(兼主持人),施玮,暮颜,S城写作,陈言,北溟,山东鲁人等人的回帖令人印象深刻。有些遗憾的是我这次讨论没能赶上,讨论前后持续了半个月,是最为广泛的一次讨论,有关神性写作的很多问题在这次讨论中进一步明晰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5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神性写作引论

还有一个小样文章:拿出来挨批。


神性写作引论

&#61619;蝼冢


我想申明的一点是,“神性写作”不是我提出来的,尽管我很想创造这样一个词,但是我没有能够,在《神性写作》一文中我仅借用了它;在这之前(以后也会有)一直都有人在使用“神性写作”,只不过,“神性写作”这个词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意义上被使用着。照我个人的理解,“神性写作”是一个学术体系,像所有的学术体系一样,它要面对自身建筑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神性写作。对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神性写作”不应予以界定,而要以阐释的方式在整体观中慢慢抵达。此外的问题,作为引论我以为神性写作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有以下几个,在这里稍微提提,仅备商榷:

一.神性的语言
二.神性的身体
三.神性写作的形式和形式的物性问题
四.神性的基本立场:时空一元,心物一元
五.客观艺术:神性写作的客观性
六.汉语的先天客观本质即神性
七.人性、物性和神性相统一的场论
八.一首诗的物理部分

“形式的物性”这是个概念是不得已特意提出来的,既便在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那也是没有的,这个概念是专门为解决神性写作中的形式主义倾向的本土性质而提出的,由于我们认为心物一元、时空一元,而形式即内容的提法已无法纠正词语堆积起来的污垢,所以便有探究“形式的物性”的必要了。
神性写作有三点特别重要吧:神性是绝对的宇宙法则或说宇宙精神,它是客观的,因此在中国,有天然的土壤,汉语的特性也实然,在这里,提上帝从来就是谨慎的,因为上帝需要比我们更了解上帝本性的人来提,这是其一;其二,由绝对宇宙精神导出的形式,或者说形式的形而上一面更接近我的意思,形式不是个体所能赋予的,而是本然的在;最后一点就是形式的物性,这上承前面两点而来,是我们面对的写作中的一切质料问题,如大地、身体、质料、呼吸和声音、视觉的人质、语言和言语、历时性和共时性以及意识和灵魂等一切问题。
神性写作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终是集体性质的,我想像中的神性写作丰收的样子将以以下几本著作的完成为标志:《神性写作》、《神性写作诗学》、《小说中的神性写作》、《神性写作思想史》等,这不大可能由个人独自担当,神性写作作为一个严肃的命题和现实的写作问题,就这几本书,神性写作者们需要大半个世纪的时间才能把它写出来吧。由此,我再将问题具体和深化一些,大致能够想到的,作为可能的目前有:

&#61558; 神性写作的一般性阐释(由阐释抵达神性这个概念)
&#61558; 神性写作诗学
&#61558; 小说中的神性写作(从史诗中分离出来的现代文学样式小说)
&#61558; 本土神性写作的客观本质
&#61558; 汉语神学和作为诗学的神性写作
&#61558; 神性写作与形式和形式的物性
&#61558;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与神性写作(后现代与神性写作)
&#61558; 神秘主义与神性写作
&#61558; 人本主义和神性写作
&#61558; 带有历史主义倾向的神性写作
&#61558; 东西方神性写作之间的差别
&#61558; 神性写作思想史
&#61558; 地域性写作在神性写作中所起到过的积极作用
&#61558; 神性写作的标志性文本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文本是否存在?
……

2006年3月1日 小汤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5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5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菩提萨埵 于 2006-6-15 04:20 PM 发表
白鸦你好:
一直认为,您的理论文章具有某种伤害性,定力不深的人读后会摇摆不定,这一次,是我摇摆不定了.
说实话,以前我对所谓的神性写作一直蔑视,因为我认为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神的存在,几千年的文学 ...

问好菩提萨埵!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5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部收藏了,再慢慢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5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给语言松绑,郁葱有句话,也许有启示意义:深邃的思考,松弛的表达.
如何在诗歌里将形而下和形而上完美统一呢?
也就是说,在对当下事件的描述中如何体现宗教情怀和哲学精神呢?
白鸦这个研究文稿,很有启发性!

[ 本帖最后由 水牛 于 2006-6-16 04:04 AM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5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蝼冢 于 2006-6-15 07:04 PM 发表
清早起来去了一趟东三环。现在才回来。
迟复为歉。

回白鸦:



1.关于“神性”,我个人的观点是,它是一个整体意义上的说法,它与“神”还有些不一样。我觉得神性是存在的不可知。它由阐释而抵达。我们事 ...


蝼冢好!以下讨论,或有言辞过激,见谅:

有时候我在想:蝼冢,他究竟想抵达什么呢?而实际上,这个问题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 他为什么(或者他有必要吗)选择诗歌这一形式去抵达呢?在蝼冢那里,诗歌算不算是一种什么“文本形式”呢?如果说“文本不存在”,从所谓大的境界上讲其实也没错,而且一点都不希奇,这种所谓大的境界或许我们都有,海子等人当年也一定有。这样一来,就可以说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就是一部优秀的长诗,而《神曲》就是一部哲学经典,或者干脆就是经。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觉得落于空乏,没有必要讨论。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把诗稿都烧掉,甚至连说话都是多余的,然后我该去九华山,蝼冢该去布达拉宫。我坚持的是:那种境界我也可以抵达,但下一步,我的目的是写出好的诗歌。我可以和大家一起论道,但在这里,我的目的是谈诗歌。

什么是好的诗歌?刘欢说的好:一首歌,不管你是什么歌,首先要好听。所以“让读者退场”或拒绝阅读互动的说法,只能是写经者的立场,或者是丢弃美学的非艺术立场。我可以不谦虚地说我懂一些经,但我不写经,只写诗,万一我不小心写了经,那一定是很烂的诗。我们说美,是对象的美,接受主义并非简单的实用主义。神性“稀释”的意义是贴近生活,贴近当下,其实质就是说诗歌有影响他人心灵的责任,这一影响最终要推动汉语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提供有信心的文本(哪怕在毫无信心的年代)的原因。

蝼冢列举了自郭沫若至曾德旷等数十人,可以说他们都是思想家,但多数不是优秀诗人。江河是个简单的复述者,昌耀是被语言活活勒死的,宋氏兄弟无非造势。我很景仰他们中间的部分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写了经,而是他们写的诗歌文本积极影响了人们的心灵,特别是欧阳江河、海子,于坚,他们是慈悲的,他们不是用经的语境而是用草民的语境写出了辽阔的神性。所以,我想说神性写作已经一代不如一代了,就是因为者只求智性不求慈悲的“小乘境界”,或者仅有镜子里的慈悲了。可以做一个不太礼貌的比喻:一流的神性写作者神性自然流露无所不在,积极影响人们的心灵。二流的神性写作者只懂神话,玩玩意象或典故,埋头苦干,当下性不足。三流的神性写作者只能算个神汉,跳跳大神,坐井观天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5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鸦 于 2006-6-15 09:40 PM 发表


蝼冢好!以下讨论,或有言辞过激,见谅:

有时候我在想:蝼冢,他究竟想抵达什么呢?而实际上,这个问题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 他为什么(或者他有必要吗)选择诗歌这一形式去抵达呢?在蝼冢那里,诗歌算 ...

精彩的讨论.很想参加进来.但怕敲字敲激动了,把父母都敲醒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5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霄无自述

霄 无

之一

  当我开始构思这组“地狱之旅”时,是发生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在潜意识里隐隐地显现一些奇怪想法,或许与平常对意识流很看重有关,常把那些很隐秘的、内质的东西写成文字。写出来后自己都被吓一跳,“这是什么东西了?!”阴冷,荒凉,麻木,游离……。后来,我觉得可以作为一种实验、探索,甚至构建成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字世界。就这样,“地狱之旅”便开始了。
  穆木天在《概论》中说过大意如此的话:“我们是历史的产儿,所以没有人能够避开传统,一位诗人的特色在于其作品的复杂性,即他把各种不同的潮流结合起来,并把他们与自己的个性融为一体,无论他是传统主义者还是革新主义者,他都是人类活动长河中的一粟,即只反映个人化的永恒性的延续。在与过去相结合的同时,他提炼着自己的特征,使自己持续的个人梦幻理想化,从而创造着一个新的世界:由此便形成了魔环。”是的,诗歌应该结合一切,又融合一切,以新的尝试,焕发新的血液。
  我每写一首诗,先看它的内容表达和本质现象的揭示,更多的时候当我开始构思一首诗时我会忽略形式上的技巧,尝试和开创不同的形式来达到为内容服务,从而有朋友说我的诗是属于个人的风格。卡夫卡说过:“虚构是浓缩,转化为本质。”我认为,虚构是写作中容易产生新生体的动机来源之一,一方面体现作者的想象、意象及表述能力,另一方面在虚构过程中新的层面和语言被创造和定位。“地狱”在我的内心世界是活生生存在的,有的意象甚至超越了自己的预知界域,因为有些潜意识里的东西是无法掌控和确认的。靠着感觉触动自己的思维及情绪,然后走入想象的空间,寻找和发现影像的来源。写“地狱之旅”是顺着自己的感觉走,以自己对生存或死亡的印象,对历史与各种文化的认知作阐述的背景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每首死亡诗章又都是独立的意识流产物,它们只在内部发生关系。我以为:以个体为主,像神话故事那样,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味道,但又一个搭一个,相互沟通。也可以这样形容:“地狱”是意识的母体的概念,而诗则是它的“孩子”。当然,诗终究是在追求纯粹,并将表现力、内涵和意义作为它的最终取向。
  黑格尔在《美学》里说:“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想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空间形式及地方部位。”给我的启示是:写诗也像画画那样,构思是首要,但整体的布局、层次、色调,甚至将来所取的画框尺寸大小都要考虑周全。诗歌是本质思想的高度结晶,“诗是思想的浓缩”,必须经过精雕细刻。
  现在,我的感受就是更坚定自己的起点,我会继续完成这段探索性诗歌之旅,“地狱”里一路的风景就是我感受现实世界的风景。

之二

  “每一个诗人无不在与魔鬼打交道。”([英]威廉?布莱克语)“地狱之旅”从第六章起,我几乎一直处于疯狂的状态下写这组诗。我不知道为何如此的疯狂,就像迫不及待的要泄发情感和思想,又像是来自第三空间的微细电波传达至脑海,会一闪即逝,必须很快地抓准那感觉;或者是一些隐藏在冥想深处的东西太久,仿佛地下的泉水溢满了自然就要流出地面来似的,在语言表现与思想状态上达至共融性,所产生的意象就一触即发了。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我几乎困于“自我世界”里寻找自我。几年来的写诗经验,使我懂得了怎样的思考才是有序的思考,逐渐地形成一个梯型的逻辑台阶,让自己看着自己的“循影变化”。诗歌创作是一种孤独的氛围世界,有可能因不留神而走向极端思想,特别是“暗黑”诗歌。现实生活中,我因为长时间接触诗歌,在孤独的环境下能使视野和思想开阔,从而在某个层面上感到满足和慰藉。有些人拥有的再多,而他却无法承受一刻的孤独,物质是其依附,精神的极度空虚和无助无时不在他的内心拷问、挣扎,这才是可怕的彻底的孤独。但丁说过:“上帝给人们最大的赏赐就是自由”。我相信自由是个体的把握,人类的生存一味地关联于丰厚物质的享受,其心灵世界必定始终是“碌碌”无为的,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是我们可以幸福地在意识空间自由驰骋的甘露。自由源自心灵的解放,心灵之所以形成封闭是思想自闭者的自我束缚,以及缺少“思想”运动的恶果。
  俄国的梅烈日柯夫斯基认为:诗的品质应该是一种无法支配的灵性,一种“永恒的天然力量”(精神观念)。就是说诗人具有天赋性质的感悟力和想像力。通过《诗经》之类的经典可以知道诗歌(或绘画)的出现乃是人类语言的初型表达特征,人类通过抒情、叙述、哲思、形式等结合成为意识的外部及内部的透露。从最初接触诗歌到创作诗歌,我发现在诗歌领域中,无限形式与有限表现相互抵触,使得我的诗歌产生一种突出原型或本质的状态,即自然流露与语言描刻之间的根本结构或“内意识”。诗歌与其它艺术一样,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必须有革新的理念。同样的道理:我们知道宇宙是一个相当复杂而神秘的关联、照应体系,具有相对定律与绝对不定律的变化。
  挪威的易卜生把《皮尔?金特》送给一位朋友时,在扉页上这样写道:生存就是与灵魂中的魔鬼作战,写作就是坐下来审判自己。是啊,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的灵魂安置一个审判席,随时审判自己的、别人的一切言行。宗白华在《艺境》中提及诗人人格的关系:“诗人最大的职责就是表现人性与自然。而人性最真切的表现,莫过于在社会中活动……人性的真相只能在行为中表现……所以诗人要想描写人类人性的真相,最好是自己加入社会活动,直接的内省与外观,以窥看人性纯真的表现。”话虽如此,但并非每一个诗人都能深入经历“生活”,所做起来的往往就是另一回事了;我的直觉告诉我,作为一位真正的诗人,更不容忽视爱与死的思考,并非一种通俗的爱或死的体验,而是超越空间和地域的“微粒电子”(遍广、细微)传递感应。我记得一位诗友曾写过这样一句话:“诗人就在地狱与天堂之间飞翔”。我们沉重的肉身学会与灵魂飞翔的时候,便懂得了人生的真义。
  说回“地狱之旅”,我希望我能赋予这组诗有它自己的语言。它在说话。它需要你静静地用心聆听,闭目思想,不要只问这是什么,哪是什么。我认为读诗是鉴心,其作者的心。从诗的角度或从个人的态度上看,阶段性的纯度(即诗者的语言和本质的真实纯度)是无可质疑的,诗一旦失去了纯度,那么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写诗和做人方面亦应该讲究原则,如果诗人放弃自己一些原则性的“原则”,其作品价值就荡然无存。歌德说:“你不能停步,这才会令你伟大。”我不敢想自己会有多伟大,诚然,人是何其伟大,又是何其渺小。我信仰着真相和真理。当你成为语言的“使者”,你就必须行使自己的权利。另一位德国人丢勒在《给青年画家的食粮》中指出:“绘画艺术是为眼睛而设立的艺术,视觉是人类最高级的知觉”,所以,文字是文学的眼睛,一字一行中描述了作者所见所闻的“风景”。“地狱之旅”我会一直写下去,与自己的人生和写诗的态度、技巧等共同成长。说真的,现在写了这么多章,自己也有些吃惊,细想一下,它们写出了近年来的一些较为强烈的感受、情愫或经历,触及人生观、社会状态、生活态度等思想层次,算是在总结以往、试探未来。有时候我想:对于这个世界,你看到几层的东西了呢?或者,你看到的那几层东西重要吗?所以我说把一切收在眼底,又把一切视而不见。这是我处世的一种态度,掩藏有时也是一种难得的保护。如“地狱之旅”第三十章《阿鬼火》写到的“鬼火”特质,我以为诗人与鬼火有同样的特质:外冷内热。它所孤独的便是它本身的“无能的力量”吧。
  另外在这里说下我的笔名,有许多朋友对它表示好奇。“无”有多种实质的含义,在佛教和哲学上代表着一定的境界,即思想状态的延伸或无限延伸境界。“霄”意为:高空稀簿云彩一张(喻人之渺小也);无,有即无,无即有(广义的,不细说)。这是“霄无”字面上的最终意蕴了。
  每到夜晚我就渴望宁静,但居住的外部环境不佳,各种吵杂的声音整天像交响乐一样散播着,我的思绪就更混乱了。只有台灯和我私语着:差不多凌晨三点。楼上的闹钟响了。越写越长,思想越来越扩散,想象无限延伸着,无边际的自言自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18 21: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