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胡济卫 于 2009-6-24 12:48 发表 当我们在捧读食指的《相信未来》的时候,食指还躺在北京精神病医院里无钱医治。并不富有的伊沙拿着1万元奖金亲自送到北京精神病院。当我读到这条信息后,我的胸中盈满泪水。这就是诗人伊沙啊……
原帖由 胡济卫 于 2009-6-24 16:22 发表 直到目前为止,许多人还不知道,真正的好诗不是靠手法和技巧所能完成的呀。它包含了一个诗人的学识、对于时代的洞察和认知,包含了诗人一生的悲苦与磨难…… “诗无达诂”,董仲舒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告诉我们了。 ...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09-6-24 13:40 发表 细细读两遍,长见识,方兄的学识真如金字塔状的南极自由飘动的冰山啊
原帖由 胡济卫 于 2009-6-24 18:42 发表 “我呼吁:饿死他们/狗日的诗人/首先饿死我/一个用墨水污染土地的帮凶/一个艺术世界的杂种”。许多人都会拿伊沙的这首诗来说事,但真正读懂诗歌背后的悲苦与无奈的有几人呢……?
原帖由 方悄 于 2009-6-25 18:40 发表 这首诗与众多的现代派诗相比,并不十分难懂。一首诗写出来了,就相当于一个婴儿降生了,被人品头评足是难免的,也不可能像法律文件强制地用一种解释来作为标准,最终只能各信其所信,连诗人本身也无可奈何。看 ...
原帖由 胡济卫 于 2009-6-26 08:49 发表 我不同意以派别和主义来划分一个诗人和他的作品,那是理论家的事情。是的,“一首诗写出来了”,就具有了它的社会“属性”,要有担当和义务,难免会被人们品头论足。正因为伊沙的许多作品“并不十分难懂”,才引 ...
原帖由 方悄 于 2009-6-26 12:34 发表 学习了。
原帖由 胡济卫 于 2009-6-28 09:44 发表 其实方悄的某些观点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只是言语有点过激。问好兄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00: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