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府:印象·丽江-古城篇的主场 进了木府,我才知道,原来丽江古城没有城墙和城门的原因。先前这里的最高统治者姓木,听从风水先生的劝告,特意为之的。怕木字加圈套,成了“困”字。会妨碍木氏家族的发展。而且也不像其它古城,衙门一般处于城市的中心位置,木府特地偏于古城西南一隅,并打破了座北朝南的通常模式。选择了座西向东,取紫气东来,万木繁荣之吉兆。 木府本名木王府,是纳西人对丽江军民总管府的俗称,从历史资料看,自忽必烈率元军革囊渡江,攻占丽江、大理,灭了南诏后。为加强对滇西北的统治,就开始在丽江设置土司,由纳西族地方首领世袭,以统治和管理这一方民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滇西北地区很早就形成了多民族的部落社会,各自划地为王、自成一体,互相争夺、图谋扩张。而主要生活在丽江的纳西族,正处在北有吐蕃,南有南诏的夹缝中。只能顺势迂回、依附强者,求得生存发展。所以当朱元璋建立明朝,并于洪武十五年攻入昆明后。丽江的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为寻求这个更大的靠山,便率先归附。朱元璋为感其诚,授予世袭土官知府,下辖四州一县。赏镌有“诚心报国”四字的金花带,更将皇家的“朱”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木”姓,彰显皇恩隆盛。纳西族人原来没有汉族的姓氏,采用的是父子连名制,从此“阿得”始为“木得”。 木氏为了保持姓氏高贵,立即推行“官姓木,民姓“和”之制度,从此纳西族改成了汉姓名字。木氏土司依然代代世袭、父子相传,沿袭至民国,边远地方甚至延续到共和以后。 木府则是“木得”受封后,开始营造的,因原主建筑,是仿北京紫禁城样式,排列于东西主轴线上。故也称纳西王宫。包括牌坊、仪门、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三清殿、配殿及住宅庭院等等,占地极大、加上历代经营,鼎盛时期占地达一百多亩。史书上记载:木氏“土地广大,传世最远,富冠诸土郡”,并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著称当时,遗泽后世。这说法我信,事实上木氏不过就是一个大家族的族长加上少数民族心性单纯、地方富庶、加之又处茶马古道,经济交流都比较发达,要搞好并非太大的难事。不过要躲过历史的风雨,轮回的劫难,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尽管现在府内有传承记录的历史也有近五百年,二十余代。但仍未能逃过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唯一幸存的石牌坊,原本采自下虎跳峡,金沙江边的汉白玉,精雕细琢而成,上面镌刻着明神宗钦赐的“忠义”二字匾额。民间素以“大理三塔寺,丽江石牌坊”为滇西北的石雕建筑骄傲。却也在红羊浩劫中被拆毁。现在看到的木王府,已是丽江古城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在一九九六年,按照博物馆里保存的图样,依据主要建筑群的历史原貌,重新恢复修建的,但其占地规模,也仅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左右。难怪看着十分光鲜,实则不过一堆,用了太多现代建筑材料的仿古建筑而已。类似北京依据红楼梦的描述,起造的大观园罢了。 好在这里有几个展厅,详细陈列着有关大研古城、木王府、东巴文化、茶马古道的历史、古籍、实物和当地各民族的民俗、民风、名人介绍,特别是还有许多具有高度史料价值的老照片。所以大半时间我都耗在陈列室中。作为一个地方性的博物馆,它是很适合的。尤其是从我国古代的风水学来说,木府的建造的确是别具一格。它荫庇在狮子山怀,势如古城的头部。前有玉河环流,古城街道和民居、俱傍河而筑、依渠而建。自然形成条条渠水与商户、民居一脉相连,层层环围木府的扇形扩张格局。主要建筑的中轴线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木气;玉龙雪山于左、虎山于右,配成了左青龙、右白虎;背靠之狮子山,如有玄武坐镇;前有龟山、蛇山相对峙,似猛将把守关隘。木府揽古城于膝前,枕狮山阳刚之气,环玉水太极之脉,吸尽天地灵气,难怪能长盛不衰。 其实我们用不着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土司不一定都是凶神恶煞,吃人肉、喝人血的魔鬼。正如前一阵曾火爆一时的电视剧《木府风云》如果抛开那些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围绕历史上木氏家族内部,争权夺势的权力更迭。演绎的那一段有着传奇色彩的恩怨情仇、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也可以看到木家土司的嫡系传人,年轻的木增到京城受了良好教育,学成回到家乡后,整顿内政、引进汉族先进的文化和技术,采取了一系列开放亲和的措施,以其诚厚谨慎、勇敢善战的精神,带领纳西族人走上繁荣昌盛的发展道路,走向幸福的生活。为祖国守护着一方边陲。 只要翻开地图,大家都可以一眼就看到,丽江正处于三江并流地区,不是有少数民族守着,祖国的版图不知还要缩小好多。所以历朝历代的中央帝王,对此都甚为重视。木增在明朝天启年间任丽江土知府,因功勋卓著,曾官拜布政使,升从二品,算木府历代中官职最高的。也正因为此,木老爷在当地的威信是很高的,不少的纳西人都将其敬奉为老祖宗,当成自己民族的荣耀和骄傲。走进木府,等于是步入了纳西族曾经辉煌过的历史。登上万卷楼,古城栉次鳞比的民居瓦房尽收眼底,在天际明亮晶莹的雪峰映衬下,显出一股天地混融般的苍茫错杂。宛若纳西民族正在对圣山祈祷,向往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