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473|回复: 40

从民间诗社到自由平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3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民间诗社到自由平民

从民间诗社到自由平民

这是一篇美化个人的诗歌史,是不自觉的落入历史进程中的时间、地点、意义、等等圈套的盲目的乱语,所以,它不具有历史的客观性,仅仅表明一个人化为灰烬之前的温热的肉体最后喷向空中的精液。它有生命的质感,但没有存在的价值。
“在大街上有人指给你说:他是萧微,你准会说:这家伙准是个杂货店的老板;要是在舞场里有人告诉你,他是萧微,你一定认为这是个嬉皮士,连雅皮士都够不上;倘若你在一家小酒店见到他,会发现他的面前无非是一盘花生米,四两高粱白,是那种穿着长衫又不敢坐着喝酒的模样;直至有人说他是诗人萧微,你大概会深深的惊诧一下:什么?诗人?他会写诗?”
这是1990年诗人燮克在红山诗社主办的《牛河梁》诗报上对我的描述,那时我的笔名萧微,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以为我是女孩子,所以备受青睐。不过,见了面都大失所望,既不帅气,又不修边幅,哪里象个诗人的样子。其实,在80年代末诗人已经不成样子了,我们也从不敢在人前称自己是诗人,写诗象做贼似的,偷偷摸摸的勾当。再往前推,1984年红山诗社成立的前身朔风文学社,更像是地下党秘密接头,怀揣着崇高的理想,为一本蜡纸刻印的《朔风》不惜通宵赶制。并不是非得给人看,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似乎都在实现着英雄的壮举,满足着从小就被灌输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很快就被内部分争所瓦解,文学不是面包,除了我和燮克每个人的选择现在看来都是对的。


沙棘的拖鞋紧紧拖着莫名的烦躁
甩掉一只另一只还在脚上
眼看着“红蝴蝶”飞走了
后面的“蓝裙子”又在勾引他的诗情


落风一头扎进草莽
头发和野草纠缠
风长爆炸式发型


燮克蜷缩在阴暗角落里
散发酒的气息
在《经济日报》后面
收集耸人听闻的故里人物
制造富裕中的贫困


水火倚靠在古老的大树上
玩味着蝼蚁兵戈对峙的壮观场面
一脸呆傻的表情


“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自咱的手”
萧微沙哑的歌喉
仍是让诗人们想到当聋子的幸福

这是红山诗社成立两年之后的1988年,我们几个在城边的树林子里喝酒时我急就的一首《红山诗社人物速写》。诗酒不分家,每一个新进来的诗人,首先要成为酒友,而后才是诗友。这首诗里提及的只是当时在场的,这种游戏之作很多,特别是在酒桌上,你一句我一句连起来的诗,很具有后现代的风貌,可惜大多没有留存下来。
红山诗社成立于1986年,当时我的中学同学张志娟介绍我认识了王丽宏,王丽宏把我引荐给当时在凌源颇有名气的“右派”诗人朱赤,我又把燮克介绍给他,他们通了几封信,酝酿成立红山诗社。恰在此时,我的中学同学水火大学毕业后回到小城凌源,通过我的穿针引线和朱赤介绍的共十人于11月份成立了红山诗社。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红山诗社的成立,不仅仅是诗歌社团的成立,它更像一个每天早晚都在大街上狂舞的秧歌队,这在全国是罕见的。他们没有一个明晰的诗学主张,个写个的,有的花儿草儿爱儿恨的;有的想方设法揣摩官刊,靠近组织;有的参加了一次诗会以后就不来了;有的不写诗,却成为了肝胆相照的酒友,比如志勇、猛子。我的诗歌稍微有些不和群,消极,悲观,社会性很强,十足一个愤青,当然这和我个人的经历有关。70年代,我已经有了自我意识,我看到的是穿着瘦腿裤子的青年时常在大街上被巡逻的民兵用大剪子剪开,通奸的男女挂着大牌子站在街边示众。到了80年代初开始流行喇叭裤、蛤蟆镜,邓丽君歌曲,政府已经放松管理了,可民间的谴责声不断。

怒气冲天的烟囱喷吐曙光
地下商场屁股撞屁股
一切那么和谐自然警察小偷和我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谁出卖我
谁就能证明我的价值
广场中央站立的那个人
手一挥
黑压压一片生灵匍匐在地
我没有价值
因为我没有下跪的权利
在饭店门口蹓弯儿
在影院门口混场
他们拒绝我接受污染
我的归宿只能在城市底层
听下水道如何传送黑话
看灰黑色的污水流去城市滤过的秘密
早晨和捡破烂的一起与垃圾车赛跑
有人说影响市容
滚他妈的
即使仅有的一个烂苹果被满脸横肉的家伙抢去
我也决不会在淫威面前跪倒

这是我1987年写的《无题诗第二号》,正象垃圾派诗人徐乡愁所说的“天生就和这个世界有仇”。盲目的写,盲目的发泄,很少投稿。并不是不知道投稿,一是嫌麻烦;二是被诗社浓浓的哥们儿情意所感染,淡忘了成为伟大诗人的欲望。它是一种不同于俗人的生活方式,不是成功的阶梯和试验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87年进来的夫子、落风、木易、以及夫子的学生大路朝天,很快就融进了这种生活方式,形成了趣味相同的小圈子。我在《瞧,这群人》中有过简单的描述:“我们满足于小圈子的生活方式——喝酒、聊天、麻将、围棋,爬山、涉水、欢笑和痛楚,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哥们儿情谊重于诗歌理想。如果说诗歌还有什么作用的话,那就是宣泄由于生活的重压而带来的痛苦。此时的诗歌创作是自觉的,并且,毫无疑问地增加了诗歌的纯度。”
没有酒的日子,天空是忧郁的。当时我们喝酒的据点遍布凌源小城,最有名的是树林里、小河边、南山岗上、燮克家的火炕、夫子家的小红楼,以及后来搬进的两室一厅的公寓房、落风家的小偏厦子、火车站小饭店(只因为那里24小时营业)。不过,有时我也经不住朋友们的劝告,试着投了几次,谁不想成为诗人呢?说不想才是假话。在正式发行的刊物中,那时只有《诗歌报》对胃口,投了几次均石沉大海。还好,88年《诗歌报》终于发了一首,算是给我一次不小的鼓励,以后就再也没投过稿,因为,我清楚,投了也是白投,此话不多讲,牵扯到敏感话题。

走进又离开
几度徘徊
任铁钉穿透足心
我咬紧牙关
目光编织的网亮如白昼
放眼望去
层层群山向我压来

无法摆脱的压力

无处躲避
无处哭喊
无处流血
几粒星星
似情人眼泪
落入荒漠无声
我逐渐隐入
无边的黑色舞台
跳歇斯底里的裸体舞

跳到

筋疲力尽
眼底喷火
撕碎月光

这是86年写的《无题诗十五号》,诗没什么,我只想借此说明一下当时的心理状态。愤世嫉俗好像是那时青年诗人的通病,就连搞对象都和时下流行的不一样。先同居,后结婚,你们七盘子八碗,我就一根蜡烛两杯酒,你们大红大紫鞭炮齐鸣,我就皱巴巴的工作服悄无声息。现在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的思想资源全部来自80年代,90年代是空白,2000年后延续的是80年代的思想精神。反判、另类,不合作,首先在行为方式上,其次才是诗歌。
但是,这种短暂的一只烧鸡、一碟朝鲜小菜、一瓶高粱白等于共产主义的诗歌乌托邦没有维持多久,市场经济大潮很快冲毁了我们引以为自豪的精神堡垒。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穿着三点式晃着胯骨的时装模特走向T型台了;妓女明目张胆的炫耀着手中的钞票傍上大款了;暴发户们开着名车进出星级酒楼了;再也没谁对你的不合规矩的行为说三道四了;我们反对的都和我们一样了;我们的行为方式再也显示不出与众不同了,只有傻逼还在那鼓弄诗歌呢,这可以看做是政府顺应民意全面改革开放了。
1991年元旦,诗社11人在阿扬家痛快淋漓的大喝了一场,算是给诗社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尽管谁也没有说诗社解散,但实际上从那天起诗社就不在活动了,集体下海经商,名副其实的做了一回顺民。可回过头来看,我们波澜壮阔的青春岁月有着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既有毛时代的砸烂一切之后的无知和猛撞,又有打开国门之后的外来文化的囫囵吞枣式的生剥和套用,这是一个思想激进的时代,又不乏探求真理的勇气。水火在1990年写的《现代诗观的悖论(三)》表达了我们当时的困惑:
“谁都知道,中国是个相对缺乏理性传统的国度。几经颠沛,几经流离,好不容易在二十世纪后期赶上了末班车,正需要我们好好思索一下过去和未来;却冷不防从青纱帐里杀出了一大群毛头娃,他们旁若无人的四面出击,叫嚷着把一切既有的物件统统打倒。
“及至听说了他们耍弄的武器,原来是一种叫做‘反理性’的东西,我们的师长们才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这种东西并不新鲜,不值一驳吗!正象那些写着方块字而反对方块字,血管里流着父母的血却说父母过时的人一样可笑,他们的作品和主张,难道不正是‘理性’的思考结果吗?由此,他们的那套把式不是胡闹,便是拾老外的牙慧。
“但是且慢,我们苦口婆心了这么许多半天,那些后生们为什么充耳不闻,反而练得更欢了?他们幸灾乐祸的说什么打错了靶子,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没有真心的喊过‘反理性’等等;再者,他们反对的只是那种肤浅的,庸俗的‘理性’,而决不是清醒的,深刻的理性”
在社会文化的领域里,我想说的是艺术,而不是宗教、科学和政治。艺术肯定不是现代文化革命的全部,但它是现代文化革命的急先锋和开拓者。现代诗歌对多元主义的张扬和对整体主义的颠覆,并不一定是对启蒙思想的误读和解构。我的凌源诗友冬麦,也是曾经的红山诗社的成员,总结出的几句堪为经典的话:结识诗歌十多年了,我越来越觉得,诗歌不是写出来的。她甚至不是灵感,她完全是大自然和人类的秘密。写出来很容易,而发现她却很难,诗人是发现这种秘密的表达者。

我以为你就在隔壁
弯腰拾诗人们
称道的麦子
这些无聊透顶的麦子
诗人们拾了一筐又一筐

当我穿过离别后的伤感
在厚厚的墙壁上打洞
看你拾麦的样子
我的泪水金黄如你手中的一穗麦子
烈烈的燃烧

我不能不喜欢你
包括诗人们不厌烦的麦子
你手中的麦子
假如有一天我不喜欢了
就对生活绝望了


一切都因为喜欢你
喜欢你手中的麦子
我才弯下腰去
默默的打洞

这痛苦的声音
惊飞腐朽的铁钟上
大批的虚假之鸟
飞过圣洁与罪恶筑起的墙头
翱翔于梦幻的天空
我竟说不出一句话来

吻你寂寞的日子
亦如我淌着泪水
欣赏你拾麦的样子
面对厚厚的墙壁
我只有弯下腰去
默默的打洞
你听到了吗
这痛苦的声音

这是我89年离开辽宁文学院后写给我的同学草芥的一首诗:《别后的麦子》。那时我已经预感到,诗与人的分离、与社会的脱节。我欣赏的是北岛的短诗,李亚伟的《中文系》,催健的摇滚,对于当时的“麦子”情结,深有感触。回到凌源后,彻彻底底的告别了虚妄的精神贵族,回归到俗人的世界,和诗友们开商店,办实体。水火经商被骗,从此开始了苦难的平民历程。96年1月7日我南下深圳,一去就是7年。2002年4月接到落风的电话,他说,燮克和他打算重新扯起红山诗社的大旗,办《平民》诗刊,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他。我早已厌倦了打工生活,诗歌的种子从来就没有在我心底泯灭过,既然,大家依然有兴趣,我义不容辞的参加进去。回来后,遇见了李不学,其实,在红山诗社时期,我们就认识,只是那时他游离于这帮朋友之外,没有太深的接触。他是一个沉稳、有着深厚的古文化底子的抒情诗人。我最欣赏他的小说、散文,胜过他的诗歌,有他的加盟无疑提升了诗社的品位。当然还有很多新朋友,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述及。
如果算上《红山诗刊》、《牛河梁》诗报,《平民》诗刊已经出到了22期,有关易名为《平民》诗社、诗刊改为《平民》诗刊,以及后来在中国平民论坛上引发的平民精神的讨论,还有待历史的沉淀。虽然,我已经于2004年退出平民诗社,自办自由平民论坛,但朋友的友谊是永生不能忘的,他们已经构成了我的生命的一部份,每次回家都泡到酒缸里,尽管,有矛盾,有争议,可朋友是永远的朋友。在这里我祝愿《平民》诗刊越走越好,算是我这篇“自供状”的结束。
 
2006/2/23


自由平民论坛:http://tw.netsh.com/eden/bbs/717425/
发表于 2006-2-23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民间诗社到自由平民

提读
发表于 2006-2-23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民间诗社到自由平民

红山诗刊,红山诗社,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6-2-23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民间诗社到自由平民

这么巧?你叫红山!
发表于 2006-2-23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民间诗社到自由平民

认真看过.经典!
问好作者
发表于 2006-2-23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民间诗社到自由平民

心路历程
发表于 2006-2-23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民间诗社到自由平民

同志们,对西部快枪这样的优秀诗人,一定要提高警惕,建议派几个便衣,盯住他
 楼主| 发表于 2006-2-23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民间诗社到自由平民

我好害怕啊,我可是遵纪守法的公民。哈,谢楼上各位!
发表于 2006-2-23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民间诗社到自由平民

很有意义,挂起来。这样的文字推荐精华。
发表于 2006-2-23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民间诗社到自由平民

重新回到诗歌。许多人都这样。祝贺 。
发表于 2006-2-23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民间诗社到自由平民

这篇不错,加到网站诗人随笔专栏!
发表于 2006-2-23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民间诗社到自由平民

学习,不错,问好!握手欣赏
发表于 2006-2-24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民间诗社到自由平民

肃然起敬
发表于 2006-2-24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民间诗社到自由平民

快枪的好东西,收起来!
发表于 2006-2-24 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民间诗社到自由平民

东西好!学习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18 19: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