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圣歆

【挑战者中秋诗会】之国庆系列《来不及敲你的门扉》待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5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来,下午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5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10-5 11:11 发表
提起来,下午讨论。

好的。我把整个我为什么要写这个作品的动机摆出来吧。发前面,这里也留一份:

  《黄昏》作者:布衣郎子
  
  
  一只白鸽飞过黄昏
  坠落六点的钟声里
  
  灰衣的僧人翻着经卷
  那农夫燃不起炊烟
  在上一句钟声里落了发
  
  风扫地而来
  凡有水的地方浪拍打着时间
  
  美国评论家艾布拉姆斯在其著名的评论著作《镜与灯》中,提出文学四要素,即:作品、宇宙、作家、读者。这四要素的关系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几乎所有的理论都只明显地倾向于一个要素,根据其中一个要素,生发出界定、划分和剖析艺术作品的主要范畴,生发出借以评判作品价值的主要标准。因此,运用这个三角形的图示可以把这种种尝试大体上划分为四类:其中有三类主要是用作品与另一要素(世界、欣赏者或艺术家)的关系来解释文本,第四类则把作品视为一个自足体孤立起来加以研究。如果用这种视觉去观察布衣郎子的这首《黄昏》,我们会发现,诗人更偏向于文本本身,由此视觉去进入文本,我们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猜测和麻烦。

  作为一个自足的文本来说,这首诗首先是印象的,是诗人脑子中不停跳跃的画面的聚合,是诗人自己的一部“微电影”,是一部用文字绘出的图画,只不过这图画是动态的,是意识流的。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了解了诗人的写作方法,这方法是感觉碎片的组合,他偏向语言本身,而不是语言之外的“所指”。如此,我们不妨细看这首诗,它究竟传达了什么?“一只白鸽飞过黄昏”,这是一幅画面,这一幅画面经过诗人的意识,立刻进入到“六点的钟声里”,而“坠入”这个词是“中介”,这两幅图画的叠加,就成了摄影大师杰利?尤斯曼的构图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查查杰利?尤斯曼的构图)。随后,诗人的镜头由远到近,又来了几个特写:灰衣的僧人翻着经卷、那农夫燃不起炊烟、在上一句钟声里落了发,这三个特写让我们看到三个形象:翻阅经卷形象、农夫燃炊烟形象、落发形象,这三个特写画面就构成了第二幅图,至于这幅图想要表达什么,或是说“僧人”与“农夫”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就不必要探究,我们只要知道这里的场景是在寺庙里就行了。而最后一小段,镜头又再次推到远处:风扫地而来,水拍打河岸。这首诗我这么一解构,清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三幅动态的图画,或者说是三组镜头,这三组镜头营造的氛围则是“空旷、宁静”,这三个画面又都和“黄昏”有关,“黄昏”就成了链接这三个动态画面的支点。至于诗人究竟想用这三组镜头表达什么,那并不重要了。

  这样说来,大家会觉得我在否定“诗的意义”,其实不然,这首诗的意义就在于其本身,他隐含在动态的画面里,就好比我们看了一部王家卫的电影,看完后也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但是,电影中的画面却能时刻在我们脑海里浮现。这就是我读到的《黄昏》,很多时候,因为我们太想知道诗人表达了什么,而踏进诗人制造的迷宫。所以,我们平日理解的诗歌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诗局限于某一个框架,某一种理论,作为这首诗歌,就超越了我们的惯性思维。由此我又想到另一个问题:诗歌中的词语和诗人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我读过很多诗,但在我看来,绝大多数人都是想用“理智”去控制“词语”,而没有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如何让词语恢复它的本来状态。前一种对待词语的态度是“管制”,后一种对待词语的态度是“解放”,词语一旦失去自由,我们用词语组合起来的诗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说,从布衣郎子的这首诗可以看出:他正在恢复词语的自由,让词语自身去说话,而不是让诗人替代词语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5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谈笑指间 于 2012-10-4 18:07 发表
我顺了一下,还不成熟,特别是结尾,供你修改时参考:

我顺了一下,还不成熟,特别是结尾,供你修改时参考:

《来不及敲你的门扉》

喷泉太高,无法确认
喷起的是白鸽,落下的是黑影

槐花灯光在水流的密聚里
找不到方向
时间混淆了视觉,视线移动

画家与风景,像在初恋
钟表店师傅熄灭烟斗,在专听
大珠小珠往下落的声音

对面不是很远
人群预定疏散在更远地方
拍打而来的风说着今夜的脚步

来不及敲你的门扉
飞起的夜晚,在渐渐坠落

先说说谈笑的修改:

一、写作风格。
这个从构架来说是属于我们常说的必须扎实到让读者很明确知道要表达什么?
二、诗写过程的连结。
的确是消灭了大叔说的断裂感,而且还把最主要的意象和画面都串联得很唯美。
三、文本效果。
这个已经改变了我所写的动机,就是上面的这个评论里说的“自足文本”,不需要用理智控制词语一说,要让词语自由化。“恢复词语的自由,让词语自身去说话,而不是让诗人替代词语说话。”(小杨柳得出的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5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词语可不可能替代摄影?



.

[ 本帖最后由 钓雪斋主 于 2012-10-5 12: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5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泊船的流浪画家比量风景之间的距离
钟表店师傅叼着烟斗藐视嘀嗒与滴嗒声

这幅画有味,好看。。。问候姐姐,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5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圣歆 于 2012-10-5 11:37 发表

先说说谈笑的修改:

一、写作风格。
这个从构架来说是属于我们常说的必须扎实到让读者很明确知道要表达什么?
二、诗写过程的连结。
的确是消灭了大叔说的断裂感,而且还把最主要的意象和画面都串联得很唯美 ...

圣歆说的对,改诗容易出现这个问题,要么改掉别人的风格,要么改掉别人的写作动机,圣歆莫怪,我是想找个方案供你改时参考,好意中把你那个“动机”误“杀”了, 先道歉。
至于语言,我想,它不可能自由,诗的语言是为意境服务的,偏离意境的语言,是要理智地控制和抛弃的。诗确实还要让人明白在写什么,否则,除了自己的写作乐趣,在其他人那里,诗就失去了意义。
我是浅见,先送上问候,你别“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钓雪斋主 于 2012-10-5 12:50 发表
词语可不可能替代摄影?
.

这个应该不能。看见在线的,就来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10-5 11:11 发表
提起来,下午讨论。

很是抱歉。也没来得及上来说,下午到夜晚都玩去了。
这个就算是我翘课,明天再静心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野夫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0-6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雪 于 2012-10-5 12:58 发表
泊船的流浪画家比量风景之间的距离
钟表店师傅叼着烟斗藐视嘀嗒与滴嗒声

这幅画有味,好看。。。问候姐姐,节日快乐!

静雪快乐。试验品,是想用来探讨方便些。
大家都来说说的那种,本身不具备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谈笑指间 于 2012-10-5 14:46 发表

圣歆说的对,改诗容易出现这个问题,要么改掉别人的风格,要么改掉别人的写作动机,圣歆莫怪,我是想找个方案供你改时参考,好意中把你那个“动机”误“杀”了, 先道歉。
至于语言,我想,它不可能自由,诗的 ...

嗯。先对谈笑说声谢谢,这个我收到,包括修改的诗歌都收藏了。瞌睡了,再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野夫 于 2012-10-6 00:25 发表

都是理论

是人家的一个特例,选来研磨一下。问候野夫,晚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6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谈笑指间 于 2012-10-4 18:07 发表
我顺了一下,还不成熟,特别是结尾,供你修改时参考:

《来不及敲你的门扉》

喷泉太高,无法确认
喷起的是白鸽,落下的是黑影

槐花灯光在水流的密聚里
找不到方向
时间混淆了视觉,视线移动

画家与风 ...




打磨得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6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学习,这里面很丰富。问候圣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6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识流淌的诗歌别有洞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01: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