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山城子 于 2012-9-6 09:33 发表 谢谢您!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鱼过江湖 于 2012-9-6 10:51 发表 老前辈,我怕你误会了。我是说:鱼是水货。
原帖由 一羽飞龙 于 2012-9-6 11:04 发表 问好山城子老师及楼上各位朋友!学习了。赞同各位所言,犹觉中年人所言极有道理! 飞龙以为诗如其人。太过自谦、自闭的人,其内心缺乏张力!呵呵,所以飞龙自感:我的诗歌多数缺乏张力!不过偶尔也会有 ...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9-6 11:16 发表 含蓄与张力,则都从省略的宾语“别人的忠告,或自己内心懊悔的声音”而来。不省略时,只限于复杂宾语固定了的含义,只两项,而无第三项。而一旦省略,“聆听”就具有了宾语的意味,就变成了名词的性质。同时所要“聆 ...
原帖由 也许不懂你 于 2012-9-6 12:03 发表 很多东西在生出许多枝节或是暗桠之后,回归源头,才是最真实,最可人,最让人容易接收的过程。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9-6 12:28 发表 进来學习一下,问好
原帖由 竹丫头 于 2012-9-5 18:30 发表 文字的张力,我认为应该是具体一种弯弓待发的感觉。如“势”。手中“执”着“力”。 古人云:“势不可使尽”。散文或诗歌中,如果把话说的太满,则如泄了力,也就弱了势,失去了张力,杀掉了文字的美感和质感。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06: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