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9552|回复: 115

“挑战”美句摘读____新添16大漠孤旅的美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6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的标准境界——“挑战”美句摘读[1]
文/ 山城子

原诗:
把美好交给瞬间
作者/ 紫穗穗

我要给你写信,交代未了的后事
这张纸很轻,和我的灵魂一样21克

我的词最初新鲜可人,草莓一般
落在美好的眼帘,一弯新月捧读

现在。她们受雇于一个瞬间的记忆
作为隐形的眼睛,立于白昼的高空

太多次梦游。我是有一点点老和孤独
在我翻看流年的合影,苗条是倒叙式

每次写作,你总是最大的功臣和捣蛋鬼
让我分不清,那个瞬间抓住我手臂的人

是不是,就是你——亚洲博物馆的美好先生
这封“追忆似水年华”信件的唯一的收件人
(我的签名:灵感、闪电还有俘虏……)

美句:
我的词最初新鲜可人,草莓一般
落在美好的眼帘,一弯新月捧读


摘读

诗人对诗艺的追求无止境,但未从下笔心里已经有个标准的期待。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若是艺术不起来,就只能是一般的叙事议论或说明与抒情的散文片片,而不是诗,与分行无关。语言是由一个个词构成的,因此诗人注重的是用“词”。用什么样的词呢?紫穗穗的回答很形象“新鲜可人,草莓一般”。应当说这是诗性行文比较标准的要求了。这样的要求,必须与阅读效果统一起来。什么样的效果呢?紫穗穗又回答说“美好的眼帘,一弯新月捧读”。“美好的眼帘”暗示心情的舒展与惬意,惬意得眉毛弯弯的如新月——读者进入审美享受了。这就是诗人紫穗穗从为诗的最初所追求的诗的标准境界。
所以能够成为美句,不是所用意象的象意决定的,而是能够承载这种意之象的艺术呈现决定的。这个美句的艺术呈现是通过两个鲜明而贴切的比喻完成的。喻体“草莓”确实“新鲜可人”,“新月”比弯眉虽不创新,但所喻读者读诗时舒眉展眼的样子,却是独到。诚然,这美句的审美升华,无疑来自诗人积极修辞。
因为第二节成了美句,全诗的意境中心也上移,但没有后面具体的陪衬与说明乃至注释,诗人执意追求诗质的意韵,也就不能有效地彰显出来。向紫穗穗学习。

2012-8-6于黔中


象征性的现实体验——“挑战”美句摘读[2]
文/ 山城子

原诗
仰视的时候
南京小草

我们不是看不清就是看错
阳光的利剑还会刺瞎我们的双眼
这是我们应付生活,名字,空躯体
必须付出的代价

阳光不会有被风吹散的痛苦
即便如此
还是有人愿意枯坐黑暗
藏起自己的影子自认为安全
面对热烈的阳光
总有那么几分力不从心

低下来,做一棵伏地草
最后抵达的阳光要温和一些
灼烧的是空气,虚伪的词语
和没有意义的风景
低处的阳光
会在尘埃里开出花朵
..............................
美句:
低处的阳光
会在尘埃里开出花朵


摘读:

我教高中政治课的时候,退休前的十三年间都是学生自己登台讲课。记得学到如何发展农业那个章节,有位绘画娴熟的学生,选择了“图画讲解法”。她说农业好比一棵大树(画树),发展农业首先要坚持DANG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方针政策(画个太阳在树的上方)……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农业的发展受到生产力低下、抗灾能力弱、农民负担过重等等不利条件的阻滞,但联产计酬责任承包制还是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因此是摆在第一的位置。诚然,后来史无前例地免去农业税及对农民的一切收费,并进一步按种粮面积实施资金补贴,遂使农户收入显著增长,其促进农业发展的效果,以及农村生活面貌的具体改变,完全可以用南京诗人小草的 “低处的阳光/会在尘埃里开出花朵”这句诗来描绘了。
诗歌一旦在网上贴出来,阅读权就交给读者了。我这个读者觉得这首诗里的“阳光”的象征意义,就是当下国家为发展经济和复兴中华伟大事业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所以“我们不是看不清就是看错/阳光的利剑还会刺瞎我们的双眼”,对于身处底层的诗人来说,也是很现实的感觉。比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因而产生了贫富的巨大差距,比如长生腐败…至于“面对热烈的阳光/总有那么几分力不从心”,这肯定是分工的局限、岗位的局限、具体规则的局限所产生的感觉。但诗人是多么渴望阳光向低处倾斜呀——因为“低处的阳光/会在尘埃里开出花朵”。
自然,如果诗人不是不露痕迹地借代于“低处”,以及“尘埃”与“花朵”的连续比喻,句子就不会美起来。

2012-8-6于黔中

悬疑抓你往下读——“挑战”美句摘读[3]
文/ 山城子


原诗:

文/圣歆

一想到这个字,豌豆花就开了
一支,两支。画笔削成紫色,从村头响到村尾
别在腰际的红丝绸舞动秧歌
丰收的磬音,从五月的麦瓮流窜
六月的新娘贴着窗花,在月夜的炕头
胳肢,咯吱

美句:
一想到这个字,豌豆花就开了

摘读:

为什么想到“鼓浪屿”的“鼓”字,“豌豆花就开了”呢?这里面一定有很美的故事!于是读者就被抓住了。
诚然,体会这句的美,需要读下去,再回来回味。
其实2-3行也是美句,美在“画笔削成紫色”的比喻与“紫色”的借代,动词“响”的通感式活用,“村”的复沓,以及无主句(第3行)的“省介”处理(两行五次积极修辞)。
这样,回头看“豌豆花”,原是用来比喻鼓浪屿的姑娘们的。正值待嫁的年龄,该鼓的地方当然鼓的像豌豆花那样的曲线了。果然,夏收(4-5行)之后,他们就做了新娘。多高兴呀——相互“胳肢”一气,整个洞房都笑起来了;然后“咯吱”的声音,就是花烛夜了。
因为写得精粹,美句占到一半,遂使整首诗都花枝招展的,亮眼怡心呢!

2012-8-8于黔中

4、好美的“小脾气”——“挑战”美句摘读[4]


美句:
我沾了墨,卻沒有水的自在
仅在宣纸上,留下几笔小脾气
(摘自千朔《白描》2)

摘读:
最喜欢这个“小脾气”,是如何的联想,才能得到这样美气的词汇呢?多么像一株开满白玉兰的树上,落着一只喳喳叫的虎皮鹦鹉!
从修辞看极有拟人的意味,让读者想到了欢蹦烂跳的极有特点的墨宝。
2012-9-7

5、积极通感的一节诗——“挑战”美句摘读[5]

美节:

墨色
一丁一丁地晕开
第一声
甘露回甜在你喉嚨深處
第二声
面包烘烤出炉
第三声
我们开始梦游水的清音
(摘自千朔《白描》5)

摘读:
不说“一点一点”,而说“一丁一丁”,这是避俗而雅的美笔。
更喜欢这节诗生面别开的积极通感(移觉)。“第一声”由听觉变化为味觉;“第二声”则由听觉变化为嗅觉;“第三声”才回归了听觉本身。
这样研墨的感觉,静中听出了阵阵轰鸣似的,就更显得静得出奇呢。同时也暗示出艺术通禅的理性认知了。

2012-9-7


6、日子非地面,如何能“积水”?

摘句:

所以,哥哥
我把日子积水了
把你和我一起养在蓝天白云的门外
(摘自吉祥天《学花土-哥哥!100首诗给小鱼儿头头》第1首)

学习:
日子非地面,如何能“积水”?
但这样奇异的搭配,其阅读效果仿佛“日子”就有了落到实地的感觉。这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法,是动宾式双音合成词“积水”的拟物式活用。同时“积水”也是比喻充分的生存条件。
动词“养”也是拟物式活用。这样“你和我”,就是两条鱼了。
“蓝天白云的门外”,多么新奇的想象。谁看见蓝天白云有门了?但给这么广阔无垠的空间安个门,其门外就更是广阔无垠了。那样扩大的水域,游着两条鱼,真是太令人向往地自由自在了。
“哥哥”,喊的多甜呀——快去吧,吉祥妹妹宁愿与你为鱼。

2012-9-11

7、并称为动词的比拟式活用

摘句:

哥哥,你总是忙着当冬天。
错过春天就假装花儿还在冬眠
遗失夏季就当是海忘记蓝了
(摘自吉祥天《学花土-哥哥!100首诗给小鱼儿头头》第3首)

学习:
“当冬天”——糅比拟与比喻为一体的积极修辞。动词“当”在这里具有“扮演”的意思,所以有比拟的意味;同时,又以冬天的沉寂与寒冷,比喻人的一种态度或气质。
“假装”——拟人成分重,拟物成分轻(比如狼可以假寐),而“冬眠”就没有人的份,所以是拟物。一行诗连续比拟搭配,陡然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动词“遗失”,是做了拟物式活用。因为,阅读效果仿佛“夏季”成了可以遗落了的物件了。动词“忘记”就把“海”给人格化了,是动词的拟人式活用。这可以并称为动词的比拟式活用——不属于古代17种词类活用范畴,而是汉语新诗对词类活用的创新与发展。

2012-9-11

8、多重的句子创新

摘句:
我可以依着光把时间修饰得很青春
(摘自吉祥天《学花土-哥哥!100首诗给小鱼儿头头》第5首)

学习:
此句如变成散文写法,则为:沐浴在月光之中,我可以把这段时间,像修饰浪漫的词语一样,修饰得与你特别地青春浪漫。
把37个字,精炼到15个字,只有创新修辞才能达到。

光可以沐浴,却不可“依(靠)”,而“依”了,就使“(月)光”有了可依的形象。这是动词“依”的比拟式活用,属于词类活用的创新。
动词“修饰”,用于加工句子范畴,比如用形容词修饰名词;也可以用于修饰人的仪表,弄弄头发,抹抹口红。这里偏偏给“时间”用上了。时间可以占用,可以度过,可以打发,却不可以修饰的。但诗人在这句里硬是修饰了,而且挺美,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于这是修辞的积极创新,是动词“修饰”的比喻式活用。
“很”是程度副词,专门修饰形容词的。比如很香很甜很美很妙……却不可以修饰名词。诗人在这句里修饰了名词“青春”,就使“青春”具有了形容词的性质。这对“青春”说,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而对副词“很”来说,则是“化形”式活用。

诚然,这种创新,早来自民间口语。比如:你这人太原则了;哈,口味很中国的;你太婆婆妈妈了吧等等(“原则”“中国”“婆婆妈妈”等名词,都被程度副词“太”“很”“太”给化作了形容词)。可见,语言的发展来自民间。民间说都那么说了,诗人用到诗上来,那些所谓的语法学家或学者就惊呼“病句”“反语法”“破环汉语”“语言垃圾”不一而足。他们天天说坚持科学发展观,而语言科学发展了,他们却极力否认——真不知道何谓语法学家或学者?(哈哈——题外了。)

2012-9-14

9、美丽的嵌字格

摘句:

这里有阳光的地方都有诗
草帽一顶又一顶地藏着美好文字
(摘自吉祥天《学花土-哥哥!100首诗给小鱼儿头头》第8首)

学习:说美丽,因为“这里有阳光”这个网名本身就美丽,却被诗意地嵌到诗句里。更美丽的是“一顶又一顶”的“草帽”(“这里有阳光”的另一个网名),“藏着美好文字”。如果说前句的镶嵌,因为“这里”微有痕迹,那么,“草帽”的镶嵌,则天衣无缝。从两行的诗意看,是说“挑战”这个地方有阳光的照耀,到处诗情画意,而叫“草帽”的诗人,诗歌写得又多又好。

2012-9-16


10、 “整个”与“整个下午”

摘句:
整个下午我读了你的妹妹
整个下午我想你有几个妹妹
整个下午天色在一个圆盘转完
整个下午我想去海边,一个人走走
一个人把整个下午想成一个你
(摘自吉祥天《学花土-哥哥!100首诗给小鱼儿头头》第8首)

学习:
形容词“整个”是对有形物体的描述。这里用在时间名词“下午”上,就使这段时间仿佛有了形状一样,整个的,一丁点都不少的。从修辞学看,这是移就格(词类活用的一种)的具体应用。
“整个下午”的复沓(1-4行)及反复(第5行),不仅使文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韵味,而且被连续强调,就产生了无时无刻、分分秒秒的感觉,极大地渲染了“爱你”的意境。而“一个人”的近距离反复,给“想你”的意境衬托了孤独。

2012-9-16于黔


“挑战”摘句学习(11-12)
文/ 山城子

11、精炼、含蓄而美的句子

摘句:
通过夏天,你在归纳燃情的词汇
(朵拉《秋收》起句)

学习:
1、“通过”——这里不是动词,而是表示后面动作的凭借对象的介词,有凭借、依据的意思。使用时通常是“通过”某某事情(比如培训、调查、学习……)而怎么样了。而“夏天”这个时间名词,还不能构成事情,因此“通过夏天”就是一种为了精炼,而创新的异样搭配。恢复不精炼的散文句当是“通过对夏天热度的考察”或“通过对夏天酷热的研究”或“通过对夏天高温的体验”等。而这里不用诸多个性句子,只提取共性的“夏天”,遂使介词短语中的具体对象模糊起来,就显出一种朦胧之美。或许,这应当归纳为介词的异配式活用。
2、“燃”在这句话中,属于动词的比喻式活用。就是将“情”,比喻成了熊熊燃烧的大火。
3、“词汇”——用的是借代格。不论归纳总结什么经验、教训,都要有个1、2、3…都需要文字,需要表达的“词汇”。这里以“词汇”,替代经验、教训的文字总结。

一行13个字的诗,三用积极修辞,焉能不精炼、含蓄而美?

12、成语的词类活用式活用

为了传达光芒万丈
可以翻山越岭,可以将一股兴奋的颤抖
也归入燃情一族
(摘自朵拉《秋收》)

学习:
1、动词“传达”与成语“光芒万丈”的搭配很出新。“传达”什么?应当是信息一类的东西,比如“上级指示”“文件精神”“英雄事迹”。这里却是形容词性的成语“光芒万丈”。后面分明省略掉传达的具体内容,而只剩下了这个内容的修饰语。这样,不仅精练了行文,而且因为省略,而朦胧美丽张力起来了。
这样的创新,可以归纳为形容词性的成语活用为名词性的成语。
2、“可以”的复沓,使行文流畅,而富有音乐性;“翻山越岭”是比喻克服困难,“一股兴奋的颤抖”是对诗人形象的暗示。“燃情一族”,是一种美丽的婉约,指这些热情的诗人与诗爱者。

2012-9-17



13、野夫《伤逝》里的美句

请允许我步行
步行穿过太平洋

——这个句子有两重美。一是顶针美,二是想象美。
步行穿过太平洋,这是何等执着、坚韧、宽广的爱的步履呀!


04年的秋衣被岁月蚕食得跟纸一样单薄
那年你赠我的香烟一直点燃这些年的日子

——上句省略部分定语。省略部分定语的意义,在于精练又含蓄句子(省略的部分是“你给我买”)。然后比拟又跟着比喻,三番积极修辞。
下句,动词“点燃”的比喻式活用,特别添彩,是诗眼所在。

2012-9-20

14、第13首里的美句
文/  山城子

美句:
让你种花种草,养鱼养月
养出一朵像我的抒压植物
(摘自吉祥天《学花土-哥哥!100首诗给小鱼儿头头》第13首)

学习:
上行骈体复沓,且行且舞一样美丽。更亮眼的是“养月”,应当是暗喻自己的美貌吧?否则“月”岂是可以并列鱼而养的?
下行果然透露了信息“养……我……”,那就是了。“一朵”修饰“植物”也很新鲜,“像我一样”是主动示爱。唯“抒压”有些生硬(疏解压力?),就应当写成“疏压”了。

美句:
冬至之前,不吃会思念人的
红豆汤圆
(摘自吉祥天《学花土-哥哥!100首诗给小鱼儿头头》第13首)

学习:其实,比通常句子,只省略“引起”一词,句子立刻美丽起来,因为句子的字面意义,是将“红豆汤圆”给拟人了。如果加进“引起”——“冬至之前,不吃会引起思念人的红豆汤圆”,那么诗句,立刻就还原为散文句了。

2012-9-21于黔



诗艺的意象浓缩——“挑战”美句摘读-15
文/  山城子

美句:
像是专供写诗人的药方:菊花三瓣,露水七滴
煎熬二十一分钟
服用一次
灵魂开出五颜六色的智慧

(摘自圣歆的《你总是不说秋凉》)

学习:
药方——比喻写诗的方法与技巧。
菊花三瓣,露水七滴——标准的骈体句式,而且是很贴切很美丽的比喻。本体自然就是素材与意象。写诗需要挑选素材,确定意象。
煎熬——比喻写诗的思考过程。二十一分钟写一首20行以内的短诗,都不成问题。
服用——比喻使用。
智慧——美丽的诗作品的借代。

2012-9-22于黔

16、学习大漠孤旅诗中美句
文/  山城子

美句:
云在韵味中
缕缕升腾  生疼
(摘自大漠孤旅《云端下的蜃楼》)

学习:
好美!
——深层次的比喻,那是爱的韵与味呀!
——叠字和美丽的谐音格,前者形中寓情,后者情中说痛。


美句:
一袭晚装,胸脯挺得高高
春风一吻再吻
(摘自大漠孤旅《沙漠里的鱼骨》)

学习:
更美!
——如实的白描,却如在目前,令人不由然惬惬然而遐想之。
——春风被拟人,人亦如春风,读这起兴句谁都如沐春风了。

2012-9-23于黔

[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12-9-23 13:55 编辑 ]
发表于 2012-8-6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杀花和城子老师學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6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能够成为美句,不是所用意象的象意决定的,而是能够承载这种意之象的艺术呈现决定的。

说得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8-6 13:52 发表
坐杀花和城子老师學习


问好千朔!——互相探讨,还请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8-6 13:53 发表
所以能够成为美句,不是所用意象的象意决定的,而是能够承载这种意之象的艺术呈现决定的。

说得真好


谢谢千朔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6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好帖子,以后可以成为网刊固定的理论帖收藏之一,感谢山城子老师的辛苦付出,因为你,所有的读者和挑战都有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6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8-6 14:23 发表
这好帖子,以后可以成为网刊固定的理论帖收藏之一,感谢山城子老师的辛苦付出,因为你,所有的读者和挑战都有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8-6 14:23 发表
这好帖子,以后可以成为网刊固定的理论帖收藏之一,感谢山城子老师的辛苦付出,因为你,所有的读者和挑战都有福了


谢谢千朔!
——我是来向挑战的诗友们学习的,但不一定是好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琪琪格 于 2012-8-6 14:24 发表



问好琪琪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6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城子老师对挑战的支持!
认真学习
推荐大家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6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叫穗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8-6 15:15 发表
感谢城子老师对挑战的支持!
认真学习
推荐大家来读~~~


问好阳光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6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的解析十分的到位,让读者有由浅入深的感悟,十分喜欢这样的点评和赏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6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山城子 于 2012-8-6 19:05 发表


问好阳光兄弟!!


欢迎城子兄加盟挑战,不知现实生活是否允许,诚恳邀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6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山城子 的帖子

读得入位,讲得深刻。值得推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0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