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4444|回复: 34

[随笔] 宽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4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宽容首先要做到承认他人言论自由或发言权。在中国,人们往往把自己相左的观点定为错误,而又把错误与邪恶、动机不良等同起来,并将自己对其进行的反驳、进攻、辱骂,甚至打杀理解为一种与邪恶相斗争所必不可少的手段。他们认为,只要自己认为自己动机纯良,采用什么手段(只要不犯法、甚至犯法)都是可以被(自己)原谅的。这里最恶劣的是诸心论,即将观点相左理解为对方动机邪恶或为物质、功利所迷障。而实际的讨论中,言论双方都抱着赤诚之心在讨论、辩驳,就像两个爱国者在讨论国家是否动武所持的对立观点,从动机上说他们都是爱国的,可是你往往会看到,他们往往互相指责对方卖国,原因不是对方是否真的卖国,而是你与我的观点相左。

记得尼采提到“理智的诚实”,然而自己的观点不是靠诚实的坚决立场来决定的,而是由你的理智的内容的结构所决定的。尼采的观点最终也不是由他人观点的“诚实”所取代,而是被他人反思性的理智的内容、观点所批判。

宽容需要历史,无论是哲学史还是历史,观点之间、习俗之间、审美之间等等,都在说明一个问题,人可能局限于一个时代,容易把一个时代的正确性理解为永恒时间上的正确性。而更重要的是,生活在时代中的人又往往不具有对这种局限的自觉性,不具有把正确性理解为可质疑性,故而历史总是一再重复它的错误。宽容需要历史,前车之鉴不是只起对个别事件预知的作用,而是对自我彻底的质疑和对他人观点、言论及行为的尊重。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武断往往需要历史来证明,而现实中人们不得不有明确行为的观念,这或许是这一错误不断循环的原因。

最后我把问题回到第一句,为什么宽容首先要做到承认他人言论自由或发言权。这个问题我不是从逻辑的第一性来讲的,只是我在思考一个坚持自己观点的人——你如何使其做到宽容时想到的。因为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正确,那么对自己行为的质疑就显得艰难,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来扭转这一局面?我第一时间里想到国外尊重他人言论的做法,通过教育和宣传,将宽容作为一种美德确实很有必要。但是我也实际看到,这种美德的施行在我们这里只停留在泛泛而谈上,落实到具体方面,依然是严厉的,比如同性恋问题、独身主义问题,这些问题在传统人士看来是不可想象的,根本是要被压制和取消的,但是这些人嘴里你会发现,绝对不缺乏宽容两个词。他们还是我所指的,把相左观点视为恶魔,不能与自己享有同等权力,即使是言论权。但另一方面,我也发现这些在西方已被宽容或宽待的问题中,在我国也朝着其方向前进,随着老一辈的不断去世,世风或许将更加开放。那么这一开放是外在的动力还是内在的必然趋势?这或许是我们值得研究的。总之,我并没有如何做到宽容的答案,宽容一直是我深思的论题。虽然不是具体如何绝对做到宽容的办法,但我近来发现宽容除了需要历史外,逻辑和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缺乏严密逻辑思考的人,其观点自然也在无谓的争论中度过。比如互相之间观点相左,于是一个人说你是什么职业的,你凭什么说你懂我这一职业的事。这里他就犯了人的身份与其观点并不直接相关,他懂不懂你这一职业的事,要看他说得对不对,如何对以及如何错,而不是看他是什么职业。他就是精神病,只要说“肚子饿了要吃饭”也是对的。另外你的观点要有证据,不能凭空而出,把想象的观点作为实际的观点。有人说否定三皇五帝的存在是欺师灭祖的行为,我说三皇五帝本就无从考,如何确定其的确存在?他说历史的事都已说不清了,你如何确定其可能不存在呢?他的逻辑是:不确定,所以可以确定;而我的逻辑是:不确定,所以质疑。不一定有,所以有——这种显然缺乏逻辑。我的观点是,如果人们多懂一点逻辑知识,这种根本没有价值的争论是否可以避免?

在该文近最后一段时,我住的楼的对面开始了一段争吵,于是我再添一段细碎此事。争论内容大则是住户与其运货的人因为双方的态度问题发生矛盾。女住户的意思是东西运到楼下由送货人搬上楼,送货人的意思是女住户态度差,要其道歉后才能搬。我在想,如果女住户确实态度差,那么你先道歉再让其搬是合理的,但女住户的回话却牛头不及马嘴,她是说跟送货人的老板说好了,要其将货搬上楼。我想,无论是否说好了,你都要尊重人,你态度不好,道个歉就是了。你跟他老板说好了,不等于你可以把他当牛使唤。

[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12-7-24 13:51 编辑 ]
发表于 2012-7-24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宽容两字,说着简单。做着的确不易,而且很少有人去做。
很好的文字,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4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分析了很多,决大多数我都同意,尤其是关于“我并没有如何做到宽容的答案,宽容一直是我深思的论题。”康德的道德观就很奇怪,他说道德规律是:永远这样做,那么你就能希望你的行为的准则或有决定性的原则,变成为普遍的规律。这本是一个道德自私性的问题,离开无限界把道德放在现象界的杂多性中去考虑,个体的出入根本难以形成道德可被遵守的范式。因此道德的尺度是由个体的境界所担当,所以费希特直接指出:美德是一场战争,它根植于人与自然,意识和认识对象的对立中。

康德就把一种宽容的虚伪性给解释出来,即:人不能向社会提供一种虚伪的承诺,因为一旦这种虚伪的承诺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有一天他本人就会受到无情的待遇。换言之,当他本人接受了作为这个虚伪社会的一分子,他就要接受来自真正道德的惩罚,使道德的宽容成为一种异化了的寄居权。至于是不是虚伪,那就要建立在各自认识水平的较量中了,所以道德是什么,道德就是短兵相接后被尊重的结果!

你怎么知道不是那个搬运工自己的取巧,在偷懒,这种事情我碰多了。一个搬运工该不会不知道他的职业道德是送门到户吧,他接受这个职业就等于默认了行业的规矩,这个规矩就支付在老板给他的报酬和聘用中。所以,我建议那位女士给他再来一个耳光,没规没矩的,这是他的工作,不做就给他鼻子上脸。

一路以来,我和天放都非常难达成道德的共识,这是为什么,那就要我和他较量过来。大家都抗住了,才知道共识该被彼此怎么确认。所以古希腊的神话就说,正义和平等的美德就是实力的对等。至于大爱的宽容,放在现象界是一种残疾性的爱,必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甚至有违人性。

你可以想像一下,当那位娇小的女性搬着一个沉重物件爬楼梯,在那位女士愤怒之前,她不可能不想像到这一幕。钱我给了,一封信件你都得送门到户,这是她的权利,钱是那么好赚的啊?当那位兴高采烈地领着工钱走人的小偷,进而把物件放在楼下,他又是一幅怎样的德行!

留守权是弱者的事情,而对于力量当宽容不是被真实的牺牲,那么宽容就成为了它的收买。牺牲不牺牲自己是人自己的权力,那位搬运工如果接受女士的宽容,就更是令人鄙视。如果他是高尚的就要按规矩办,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便赢得了尊重!所以谁向我呈现一种廉价的收买,是一种非常令人厌恶的事情,这种道德的对手不是同一个级别的。因此道德就是对手的高贵、骑士的玫瑰勋章!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2-7-24 18: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4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宽容需要历史,无论是哲学史还是历史,观点之间、习俗之间、审美之间等等,都在说明一个问题,人可能局限于一个时代,容易把一个时代的正确性理解为永恒时间上的正确性。而更重要的是,生活在时代中的人又往往不具有对这种局限的自觉性,不具有把正确性理解为可质疑性,故而历史总是一再重复它的错误。

好文,学习研读幵拓眼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4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12-7-24 18:15 发表
宽容需要历史,无论是哲学史还是历史,观点之间、习俗之间、审美之间等等,都在说明一个问题,人可能局限于一个时代,容易把一个时代的正确性理解为永恒时间上的正确性。而更重要的是,生活在时代中的人又往往不具有 ...


这就是他过人之处了,即把道德的标准建立在个体的境界中来。我这段时间也一直在思考道德范式的问题,想来想去都只能被指认在历史辩证的个体境界中。道德首先是个体的事情,然后扩展出去,才成为带有社会范式意义的适用性。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2-7-24 18: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5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静仔这篇文章真是来太好,确证了我一些想法。即大爱离开无限界进入现象界后,在亲己性原则的检查下,道德的尺度其实是个体的认识境界。因为现象界是杂多的,在二分思维的对立性下,道德的尺度通过对立进入道德的实践进而获得尺度。这样就说明了道德的范式本就是道德实践的优选结果,进而把无限界的道德假(伪)相从有限界剥离。而无限界的道德假相在寄居权下,成为一种大爱的虚弱的收买的策略。

我又想到了一篇文章:《公允的失业和大爱的收买》,有意思。换言之,道德作为伦理学是知识论和认识论的范畴,在道德实践中因为无限界的道德伪相被解除,其不能作为道德实践的前置条件。而道德的范式作为实践的优选结果,实践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流和被优选,在这里把道德的标准重新归还给作为现象界的个体知识水平。当然也包括个体参与道德实践的自由,而不是被一种假相的无限界的大爱所渊蔽、蒙骗,甚至是劫持。

因此需要充实和构建天放在《无聊斋道可道》所提到的“各种伪诗人对诗人的迫害”的逻辑认识方法,即个体的道德实践动机是寻求个体对其自我的确证,失去亲己性原则,道德实践的大爱假相就成为虚妄。所有爱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具体,具有现象界的有限性,并接受实在性的检查。而那些空泛的大爱舆论就成为了道德实践的次品和躲藏,成为了疯狂的暴敛、收买和对个体个性的毒害。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2-7-25 03: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D 于 2012-7-24 14:27 发表
宽容两字,说着简单。做着的确不易,而且很少有人去做。
很好的文字,问候。

感谢阿D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侃 于 2012-7-24 14:59 发表
你分析了很多,决大多数我都同意,尤其是关于“我并没有如何做到宽容的答案,宽容一直是我深思的论题。”康德的道德观就很奇怪,他说道德规律是:永远这样做,那么你就能希望你的行为的准则或有决定性的原则,变成为 ...


送货员的例子我加了前提,我说“如果”那女的侮辱了他,那么我认为他可以拒绝搬送,即使工作丢掉。所以我很清楚自己可能并不知道双方的矛盾的起因和核心在哪,所以这个例子完全可以被视为虚拟。

[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12-7-25 12: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12-7-24 18:15 发表
宽容需要历史,无论是哲学史还是历史,观点之间、习俗之间、审美之间等等,都在说明一个问题,人可能局限于一个时代,容易把一个时代的正确性理解为永恒时间上的正确性。而更重要的是,生活在时代中的人又往往不具有 ...

感谢远叔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5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仔 于 2012-7-25 12:02 发表


送货员的例子我加了前提,我说“如果”那女的侮辱了他,那么我认为他可以拒绝搬送,即使工作丢掉。所以我很清楚自己可能并不知道双方的矛盾的起因和核心在哪,所以这个例子完全可以被视为虚拟。


是的,你知道逻辑推理的第一个条件往往是自明性的,这个自明性首先要先做检查。但是你把道德的尺度建立在个体的认识境界上来,就令我刮目相看了。这就回到了道德(德性)是知识论和认识论的范畴来,在这里道德将重回古典的风采。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2-7-25 12: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侃 于 2012-7-25 12:18 发表


是的,你知道逻辑推理的第一个条件往往是自明性的,这个自明性首先要先做检查。但是你把道德的尺度建立在个体的认识境界上来,就令我刮目相看了。这就回到了道德(德兴)是知识论和认识论的范畴来,在这里道德将 ...


这是布伦塔诺教我的,他教会我原来认识论问题和道德伦理问题可以在意识的结构来寻找。至于是不是你说的“个体的”认识境界我就不清楚的。

说实话,你说的其他东西我看不懂。所以就不便回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侃 于 2012-7-25 02:03 发表
静仔这篇文章真是来太好,确证了我一些想法。即大爱离开无限界进入现象界后,在亲己性原则的检查下,道德的尺度其实是个体的认识境界。因为现象界是杂多的,在二分思维的对立性下,道德的尺度通过对立进入道德的实践 ...

这段话我勉强理解为反对康德的普遍道德律,而近似我认为道德是约定俗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5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仔 于 2012-7-25 12:25 发表

这段话我勉强理解为反对康德的普遍道德律,而近似我认为道德是约定俗成。


是的,我反对康德的普遍道德规律,大爱不过就是上帝的翻版,约定俗成还要研究其“发生学”。根本道德的范式就不是老百姓的事情,老百姓在我看来不过就是受众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侃 于 2012-7-25 12:40 发表


是的,我反对康德的普遍道德规律,大爱不过就是上帝的翻版,约定俗成还要研究其“发生学”。根本道德的范式就不是老百姓的事情,老百姓在我看来不过就是受众而已。


那你的道德范式是贵族的产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5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仔 于 2012-7-25 12:43 发表


那你的道德范式是贵族的产品?


道德范式是文化精英的产品,这层老百姓的“遮羞布”,我就掀开来看看。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2-7-25 12: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25 17: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