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这里有阳光

也跟酒桶写黄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6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少林酒桶 于 2012-6-26 22:49 发表

凡事由表入里,否则如何工词句

这个道理是千古不变的。但必须灵活运用。
工词句没有不对,要看在哪种镜像里出现,是否别扭和违背逻辑。对否?
我谨记花花心血。我发表意见不等于反对这个最基本的诗歌写作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感觉主旨是已经完成呈现了。其实少林的意思,还是化痕迹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7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少林酒桶 于 2012-6-26 22:23 发表

《黄昏》

鸟儿落在树梢
田野溢满宁静的光
我正赶往彼岸,去寻找另一个自己
他含口含野果,肩头
肃立着一只同样的鸟

夕阳突然召回散失林中的羽翼
我前进的舢板反复弯曲,试图
抓住最后一片光芒



改得不好,阳光原有的节奏没有了,那种缓缓地展开,跟进的舒适气息没有了,夕阳那句特别俗气哦,还有你的寻找是肯定式的,而阳光是试图,可能会找到,也可能找不到。他的诗歌有空间感、延伸感和不确定性,而你的只是这一瞬间。。呵呵~~读完的感觉哦,花土别恼我哦~~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6-27 00: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7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2-6-27 00:13 发表



改得不好,阳光原有的节奏没有了,那种缓缓地展开,跟进的气息也没有了,夕阳那句特别俗气哦,还有你的寻找是肯定式的,而阳光是试图,可能会找到,也可能找不到。他的诗歌有空间感、延伸感和不确定性,而你的 ...

审美取向不同,我是在做文字功夫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7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你的这个~~符合你的写作习惯和语言排列方式。若不对比阳光来看,也是很棒的,因为黄昏的意境也出来了,而且结尾也提升了主题。

阳光的思维和语言更能放得开。有时候你要打破定式,不要看见远山,就想到如黛。你也可以说,远山是神留下的笔墨,嗯只是一个比喻。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7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墨石 于 2012-6-26 23:39 发表
读完,感觉主旨是已经完成呈现了。其实少林的意思,还是化痕迹的问题。


这首诗歌,痕迹并不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7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2-6-27 00:22 发表
其实你的这个~~符合你的写作习惯和语言排列方式。若不对比阳光来看,也是很棒的,因为黄昏的意境也出来了,而且结尾也提升了主题。

阳光的思维和语言更能放得开。有时候你要打破定式,不要看见远山,就想到如黛。 ...

知道的,我平时写诗,就是感觉很难揉入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所以,我就把诗当画来画,画完整,画好看就行了,其它的都不管了。
我不是守旧的人,我也很喜欢新式语言,只是触发点不是那么轻易能碰到,所以,平时还是求稳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7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夕阳突然召回散失林中的羽翼”,霞光收尽,我怎么自我感觉良好呢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7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少林酒桶 于 2012-6-27 00:29 发表
“夕阳突然召回散失林中的羽翼”,霞光收尽,我怎么自我感觉良好呢哈哈


呵呵,收入你自己的百宝箱里去啊:))很能表现黄昏的感觉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7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其实我是化用以前的一个句子
原来是这样的:夕阳召回散失林中的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7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穗穗姐的看法一致。这首诗歌,痕迹并不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7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5# 紫穗穗 的帖子

夕阳突然召回散失林中的羽翼”

跟着收。。。。大好的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7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另一个我是什么样子的,我认为这一点没有得到有效呈现
因此,诗就散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7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大家可以再读一读,这首诗歌要反复地读,感受其中的韵律和动感。

我们好好体会一下,从鸟儿的“叽”的一声,到“落”在那里。这里面的两个动词,然后到第二节的我企图的“渡”,其后的“含”“立”,再到第三节里的“驶”来,再到鸟的“叽”一声,其后是“衔”着,飞走了。这连串的动词,形成了黄昏中动态的起伏和韵律啊,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此刻有彼时或还有未来。

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一首诗,是十年前,自己写地下室的挑夫的。也是用白描的手法,简单地勾描出了这样的动态画面。

呵呵,刚再读出这首诗,所以再啰嗦几句其中的妙处吧:)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6-27 00: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01: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