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2-5-7 00:20 发表 问题在于思想和文字的接轨,其间隙有多大?该如何消除?说来还是对词语的理解和组织的问题。我们既不能一厢情愿去强求词语和句子去超额完成任务,也不能让它们无事可干,乃至捣乱,对词语的警觉性这应该是天赋之一…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5-6 22:44 发表 是啊,我们这儿是说”螢幕”指的就是电脑的”视窗”,但我不知道大陆是用什么名词 不过,我还是习惯我自己的语言来写哈 问好香香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5-7 10:00 发表 还有对语言的养护。千千这点是很讲究的。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5-8 02:46 发表 她,把天空停留在四月 的木棉红裡。他说 飞絮的旅程是过敏人生 以不停地噴嚏结束一场生命话题 不能再採收的五月 金针花將图案重刻在一截木头上 「不要写入祖譜。叫了一生的符号 我,是有感情的。」 阳光 ...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5-6 00:12 发表 其实,我比较倾向木木的想法,不喜欢解释写作的动机与目的,虽然一直以来不少朋友会问起为何是这样写,或那样写的。有人认为一首诗如果写作者都不能说明白自己为何这么写,那就表示创作者还不明白自己为何写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06: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