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捻儿

◆ 飞蛾一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会儿我另开个帖子,单独贴这三类诗歌,和你一起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剑客无剑 于 2012-5-5 22:01 发表

支持这个观点。无论怎么技巧还出奇出新,情感依旧很重要的。

是的,问好剑客,看到你多很多文字也是遵循着这样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墨石 于 2012-5-5 23:59 发表
◆ 蟹爪兰
错怪了。窗台上两支蟹瓜兰的叶枝
不是谁故意或无意碰落的
气温渐高,久不雨了
猜想,它们是以这凋零的方式抗争呢
还是保存实力
不得而知
我们多少有些相像
安静,是夜里醒着的小人物

看好这浸透 ...

这是我看到的对这组诗歌中,解读最深的回复了,谢谢你!
虽然切入点很小,也是以“我”的视觉来表述,但我想传达的的确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一种微小的抗争。也是所有小人物的一种心态了。
我的诗歌大多含蓄,不会很直接点明,觉得太过直白就失去了诗歌的味道,还不如写小品文或议论文。但是过于含蓄,就会少很多像你这样能直接读懂的人。也算是我的不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圣歆 于 2012-5-6 00:06 发表

花土很勇敢,误闯了。我是看到陌上讨论正欢,不敢打扰就等夜深时候来说几句,陌上的风格形成个人很看好。每次发过来的帖子读起来都很娴熟,有柔美却不失张力。很喜欢能有这样的天赋和修为,学习!

问好圣歆,这样平心探讨的氛围,让人很舒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火茑 于 2012-5-6 01:05 发表
也许还有熄灭和不可得意思。

问好火茑,读者因为自己的阅历读出别样感受,是我文字的荣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6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人物不如小人儿美妙,姐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有流动感连带忧伤也有流动感,扯—扯,互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6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在过于专注内心————这个问题值得细细解读!
卡夫卡写作最初就是很个人化的精神写作,文本来源于隐蔽于内心的解剖和肢解,当然他的个人化写作提升到普遍的社会人性。但无数个拥有正常精神的我们,活在当下,那我们的一切情感和意识形态,必然具备了社会的普遍性。这点让人很纠结,面对社会的时候,人人都说,我只是江河里的一浮萍,而当你的作品个人化内心写作的时候,又说你写的东西,不是江河里的浮萍,不具备共性,共鸣,而实际上,我们都是一样的浮萍,不过是浮萍之间彼此不承认罢了。
于是,当下诗歌论坛,包括主流诗刊,很少有这样的作品。这是诗的悲哀,还是诗人的悲哀,还是读者的悲哀?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一定要共鸣,而是个人经验如何提升到公共经验,这才是难题。这么说很矛盾吧,其实也不矛盾,因为“公共经验”,不一定就是当下的群体。也就是说,作品可以为将来的人准备读的。这里又有另一层的意思了。
突然想说这么多话。这么多与这组诗歌有关系,与文本无关的话,只是表达我个人的观点:支持捻儿“内心”写作的精神向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6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捻儿 于 2012-5-6 09:57 发表

如果花土细看,我目前的诗歌分为三类。
一类很小我,纯粹的个人情感,流水集便是如此,但是远远不止这9首,应该有上百首了,很多语言因为太过含蓄,旁人只能感受语感,而无法细细体会内在情感。
之二是短小的、因 ...

人工林不可取,原始森林才能孕育神奇的花草,个人如此,整个诗坛也是如此,花土说话或许快了点

[ 本帖最后由 花土 于 2012-5-6 10: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霜 于 2012-5-6 10:37 发表
问题在过于专注内心————这个问题值得细细解读!
卡夫卡写作最初就是很个人化的精神写作,文本来源于隐蔽于内心的解剖和肢解,当然他的个人化写作提升到普遍的社会人性。但无数个拥有正常精神的我们,活在当下, ...

谢谢无霜的支持!
我个人也是认为,脱离了“内心”的空泛写作,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至于如何把“个人经验”化为“公众经验”,则需要涉及技术层面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技术。倘若连自己都打动不了的文字,如何去打动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2-5-6 10:37 发表

人工林不可取,原始森林才能孕育神奇的花草,个人如此,整个诗坛也是如此,花土说话或许快了点

抛开这个比喻恰当与否不说,在原始树林被大肆砍伐日益稀缺的今日,人工林再造的功过比例,可能不需要我多说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腋窝 于 2012-5-6 10:32 发表
小人物不如小人儿美妙,姐姐

窝窝来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6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捻儿 于 2012-5-6 10:55 发表

抛开这个比喻恰当与否不说,在原始树林被大肆砍伐日益稀缺的今日,人工林再造的功过比例,可能不需要我多说 :)

这是个人多样性追求的问题,与功过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6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捻儿 于 2012-5-6 09:59 发表
一会儿我另开个帖子,单独贴这三类诗歌,和你一起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6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第一二个和最后一个,第一个有巧妙地寓意,末一个有被刺疼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07: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